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蒙古赤峰市油松人工林植物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9
1
作者
唐学君
王伟峰
+1 位作者
肖舜祯
张旭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167,共6页
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和文献资料数据,对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南部的旺业甸实验林场进行了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各组分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为油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固碳潜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叶C、N、...
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和文献资料数据,对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南部的旺业甸实验林场进行了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各组分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为油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固碳潜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叶C、N、P含量分别为511.41 mg/g,10.24 mg/g,1.23 mg/g,总体表现出在幼龄林时C、N含量低,P含量高;随着林龄的增大P含量降低,C、N含量增高。在幼龄林时叶C∶N最大为61.38,叶C∶P和N∶P最小分别为385.78和6.28;随着林龄增大C∶N先减小后增大,C∶P和N∶P先增大后减小,而所有N∶P均小于14,判断该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土壤C、N、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92 mg/g,0.47 mg/g,0.27 mg/g。土壤表层C含量在幼龄林时最小,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并在近熟林时达到最大值,N、P含量在幼龄林时最大;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减小。土壤C、N、P的供应量对叶C、N、P含量存在一定影响,土壤C、N、P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相关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相关性分析
赤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学研究新领域:植物—土壤反馈研究评述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晓晶
王伟峰
+3 位作者
段玉玺
王博
刘源
刘宗奇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2期46-51,67,共7页
植物—土壤反馈对理解植物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能用于解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生产力形成与维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等生态学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利用植物...
植物—土壤反馈对理解植物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能用于解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生产力形成与维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等生态学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利用植物—土壤反馈解释群落演替、生物入侵、植物适应性和选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进化过程等科学问题,并就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认为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可以利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管理陆地生态系统,减缓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生态变化方面的负面效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土壤反馈
生物多样性
反馈效应
群落演替
生物入侵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森林声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钟乐
王伟峰
+1 位作者
龚鹏
古新仁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224-230,共7页
森林声景资源是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关系到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也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及景观林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森林声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
森林声景资源是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关系到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也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及景观林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森林声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声景资源旅游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2个因素23个指标,明确了各指标的内涵,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参照国家标准和现有旅游资源评价、生态评价等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森林声景资源评价体系的评分标准。根据不同指标的特性与评价依据来源,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并制定了评价结果对应的评价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声景观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声景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林龄序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
8
4
作者
唐学君
王伟峰
+2 位作者
罗细芳
张现武
张旭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3,139,共8页
以赣西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揭示了不同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碳储量分配特征,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杉木实生林乔木层碳储量均高于萌芽林乔木层碳储量。杉木实...
以赣西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揭示了不同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碳储量分配特征,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杉木实生林乔木层碳储量均高于萌芽林乔木层碳储量。杉木实生幼龄林乔木层碳储量为9.63t/hm^2,中龄林为42.14t/hm^2,近熟林为69.15t/hm^2,成熟林为105.21t/hm^2;年均固碳量分别为1.69,2.63,3.01,3.39t/hm^2,不同龄组的树干碳储量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50.36%,70.60%,73.86%,77.58%。杉木萌芽幼龄林乔木层碳储量为8.42t/hm^2,中龄林为23.58t/hm^2,近熟林为48.54t/hm^2,成熟林为75.26t/hm^2;年均固碳量分别为1.21,1.57,2.11,2.59t/hm^2,不同龄组的树干碳储量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54.28%,66.12%,71.92%,73.70%。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的土壤碳储量均是中龄林最低,成熟林最高。实生林各龄组土壤碳储量大小为:成熟林(153.21t/hm^2)>近熟林(138.17t/hm^2)>幼龄林(128.30t/hm^2)>中龄林(113.11t/hm^2)。萌芽林各龄组土壤碳储量大小为:成熟林(154.03t/hm^2)>近熟林(138.28t/hm^2)>幼龄林(130.20t/hm^2)>中龄林(117.05t/hm^2)。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除幼龄林外,同一龄组的萌芽林总碳储量均小于实生林。同一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乔木层碳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总碳储量幼龄林与中龄林无显著性差异,近熟林与成熟林有显著性差异。引起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分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生长规律和经营管理的不同。总体而言,萌芽林的林下植被组成丰富,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固碳能力较强,在水土保持功能方面要优于实生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分配特征
杉木实生林
杉木萌芽林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亚热带典型杉阔混交林碳储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
12
5
作者
唐学君
肖舜祯
+1 位作者
王伟峰
张旭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114,121,共5页
基于样地实测法和森林固碳计量理论,分析杉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碳储量及分配特征,揭示经营杉阔混交林在固碳增汇方面的潜力优势。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从幼龄林到近熟林乔木层碳储量增加了64.97t/hm^2;土壤碳储量增加了18.23t/hm^2...
基于样地实测法和森林固碳计量理论,分析杉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碳储量及分配特征,揭示经营杉阔混交林在固碳增汇方面的潜力优势。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从幼龄林到近熟林乔木层碳储量增加了64.97t/hm^2;土壤碳储量增加了18.23t/hm^2。在林龄、密度、立地等相近的情况下,杉阔混交林较杉木纯林的固碳潜力大。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碳储量差异显著(P<0.05),杉阔混交林在水土保持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积累等方面更具优势。通过选择合适的混交树种、混交比例和造林密度可以明显增加植被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杉阔混交林经营是实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阔混交林
碳储量
分配特征
固碳潜力
可持续经营
中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FORECAST模型模拟造林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6
作者
毛行元
唐学君
王伟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应用FORECAST模型模拟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固碳的长期影响,达到优化经营杉木人工林的目标。研究表明,随着杉木造林密度的增加,地上生物碳储量、地下生物碳储量、总生物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总碳储量都在增加,但密度超过3333...
应用FORECAST模型模拟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固碳的长期影响,达到优化经营杉木人工林的目标。研究表明,随着杉木造林密度的增加,地上生物碳储量、地下生物碳储量、总生物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总碳储量都在增加,但密度超过3333株/hm^2后趋于稳定;当密度为1667~2500株/hm^2时每个轮伐期内的总生物碳储量都在减少;高密度造林会引起种间对光、水、肥等竞争的加剧,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杉木人工林适宜的造林密度应为2500~3333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密度
立地指数
杉木人工林
碳储量
FORECA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退化草牧场防护林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及酶活性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立新
李刚
+2 位作者
李少博
宋志韬
段文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4-502,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防护林结构的配置、不同林龄草牧场防护林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两者的关系,寻找最佳草牧场防护林结构的配置方式。[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草牧场防护林和无林草牧场(对照)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
[目的]探讨不同防护林结构的配置、不同林龄草牧场防护林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两者的关系,寻找最佳草牧场防护林结构的配置方式。[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草牧场防护林和无林草牧场(对照)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林龄为15年距林带0 m处,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的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量、胡敏酸碳组分、富里酸碳组分和胡敏素的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的活性等测定指标均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70.26%、120.97%、73.76%、139.84%、51.80%、85.00%、42.17%、94.65%、53.77%、49.81%;与带状、疏林状草牧场防护林相比,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除土壤有机质、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蔗糖酶、蛋白酶、磷酸酶的差异不显著外,以上10个测定指标中的其余指标差异均显著。对于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土壤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多酚氧化酶、脲酶等测定指标在林龄为1~5年时随其增大而增加,5~15年缓慢降低,15年后下降速度增大;距离林带50 m处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素、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距离防护林0 m和100 m,且100 m处较0 m处低,其它测定指标基本上随距离林带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距离防护林带100 m处时,部分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土壤改良效益基本消失。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量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胡敏酸与蛋白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富里酸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胡敏素与蔗糖酶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林龄为5年的网格状防护林土壤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等最佳;对防护林及其多数土壤腐殖质碳组分和酶活性升高的分析表明,网格状防护林的带间距应小于2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牧场防护林
配置类型
土壤腐殖质碳组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龄组和密度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
5
8
作者
武晓玉
王伟峰
+1 位作者
袁婷婷
孙建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4期26-31,共6页
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并采集样品进行含碳量分析,揭示不同龄组和密度杉木人工林的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龄组和密度乔木层碳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比例存在规律性。在一定...
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并采集样品进行含碳量分析,揭示不同龄组和密度杉木人工林的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龄组和密度乔木层碳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比例存在规律性。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产生的竞争效应会显著影响乔木层碳储量分配特征。不论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乔木层和土壤层均是碳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林龄增加,土壤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重减小,而植被碳储量和凋落物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重增加。今后应重视不同管理措施对杉木人工林C-N-H2O耦合循环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分配特征
杉木人工林
龄组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垂向流失规律
被引量:
3
9
作者
陈志
王伟峰
孙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1-244,共4页
为明确红壤坡地不同雨强下养分流失的途径和规律,研究百喜草(Paspalum natatu)全园覆盖、全园敷盖、全园裸露3种坡地利用类型下地表径流、壤中流、泥沙中总氮(TN)、总磷(TP)迁移特性及流失总量。结果表明:(1)不同雨型下采取生态措施(百...
为明确红壤坡地不同雨强下养分流失的途径和规律,研究百喜草(Paspalum natatu)全园覆盖、全园敷盖、全园裸露3种坡地利用类型下地表径流、壤中流、泥沙中总氮(TN)、总磷(TP)迁移特性及流失总量。结果表明:(1)不同雨型下采取生态措施(百喜草全园覆盖、全园敷盖)对TN、TP浓度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百喜草全园覆盖(活地被植物)效果更佳;(2)不同雨型下不同处理径流中氮、磷的流失主要集中在径流初期,后期均匀稳定;(3)雨型越小,径流携带养分流失量占养分总流失量的比例越大,不同雨型中,清水径流携带的养分流失几乎可忽略不计,泥沙携带的养分才是真正的养分流失根源;(4)以TP为例,壤中流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浓度随壤中流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但壤中流单位时间内的流失量整体趋于平缓,壤中流及地下径流携带的养分可忽略不计。研究结果对科学制定红壤坡地养分管理措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地表径流
壤中流
养分流失
百喜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地被物处理方式对红壤坡地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
2
10
作者
陈志
王伟峰
+1 位作者
代云川
孙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7,64,共5页
选择3种不同水保措施的径流小区,即百喜草(Paspalum natatu)全园覆盖处理、全园敷盖处理和全园裸露处理,分析和测定了不同坡位和深度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空间异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增加整体呈先增加...
选择3种不同水保措施的径流小区,即百喜草(Paspalum natatu)全园覆盖处理、全园敷盖处理和全园裸露处理,分析和测定了不同坡位和深度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空间异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增加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自上而下坡面上,有机质含量全园覆盖区无明显变化,全园敷盖区有递增趋势,全园裸露区则先增加后减少;(2)全N含量随着深度加深均呈下降趋势,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坡面上,全N含量大小为:全园覆盖区>全园敷盖区>全园裸露区,且全园敷盖处理在坡面中部有富集作用,全园覆盖和全园裸露处理自上而下呈下降趋势;(3)全P含量随着土层加深,全园覆盖区逐渐减少,全园敷盖区和全园裸露区先增加后减少。在坡面上,全P含量大小为:全园敷盖区>全园覆盖区>全园裸露区,且在坡面中部有富集作用。该研究可为亚热带地区红壤坡地养分恢复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物处理
红壤坡地
土壤养分
百喜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赤峰市油松人工林植物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9
1
作者
唐学君
王伟峰
肖舜祯
张旭东
机构
中国
林业
科学研究院
林业
研究所
国家
林业
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167,共6页
基金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MS03037)。
文摘
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和文献资料数据,对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南部的旺业甸实验林场进行了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各组分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为油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固碳潜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叶C、N、P含量分别为511.41 mg/g,10.24 mg/g,1.23 mg/g,总体表现出在幼龄林时C、N含量低,P含量高;随着林龄的增大P含量降低,C、N含量增高。在幼龄林时叶C∶N最大为61.38,叶C∶P和N∶P最小分别为385.78和6.28;随着林龄增大C∶N先减小后增大,C∶P和N∶P先增大后减小,而所有N∶P均小于14,判断该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土壤C、N、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92 mg/g,0.47 mg/g,0.27 mg/g。土壤表层C含量在幼龄林时最小,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并在近熟林时达到最大值,N、P含量在幼龄林时最大;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减小。土壤C、N、P的供应量对叶C、N、P含量存在一定影响,土壤C、N、P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相关性较强。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相关性分析
赤峰市
Keywords
Pinus tabulaeformis plantations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correlation analysis
Chifeng City
分类号
S757.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学研究新领域:植物—土壤反馈研究评述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晓晶
王伟峰
段玉玺
王博
刘源
刘宗奇
机构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2期46-51,67,共7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204)
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应对气候变化及低碳发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2740046)
林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018-LYPT-DW-021)
文摘
植物—土壤反馈对理解植物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能用于解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生产力形成与维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等生态学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利用植物—土壤反馈解释群落演替、生物入侵、植物适应性和选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进化过程等科学问题,并就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认为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可以利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管理陆地生态系统,减缓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生态变化方面的负面效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
关键词
植物-土壤反馈
生物多样性
反馈效应
群落演替
生物入侵
生态系统
Keywords
plant-soil feedback
biodiversity
feedback effect
community succession
biological invasion
ecosystem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S718.521.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森林声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钟乐
王伟峰
龚鹏
古新仁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224-23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60228)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青年项目(GJJ160398)
文摘
森林声景资源是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关系到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也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及景观林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森林声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声景资源旅游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2个因素23个指标,明确了各指标的内涵,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参照国家标准和现有旅游资源评价、生态评价等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森林声景资源评价体系的评分标准。根据不同指标的特性与评价依据来源,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并制定了评价结果对应的评价等级。
关键词
森林声景观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声景观评价
Keywords
forest soundscape
evaluation index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oundscape evaluation
分类号
S718.55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林龄序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
8
4
作者
唐学君
王伟峰
罗细芳
张现武
张旭东
机构
中国
林业
科学研究院
林业
研究所
国家
林业
局华东
林业
调查规划设计院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3,139,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7B07,2015BAD07B04)
文摘
以赣西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揭示了不同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碳储量分配特征,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杉木实生林乔木层碳储量均高于萌芽林乔木层碳储量。杉木实生幼龄林乔木层碳储量为9.63t/hm^2,中龄林为42.14t/hm^2,近熟林为69.15t/hm^2,成熟林为105.21t/hm^2;年均固碳量分别为1.69,2.63,3.01,3.39t/hm^2,不同龄组的树干碳储量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50.36%,70.60%,73.86%,77.58%。杉木萌芽幼龄林乔木层碳储量为8.42t/hm^2,中龄林为23.58t/hm^2,近熟林为48.54t/hm^2,成熟林为75.26t/hm^2;年均固碳量分别为1.21,1.57,2.11,2.59t/hm^2,不同龄组的树干碳储量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54.28%,66.12%,71.92%,73.70%。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的土壤碳储量均是中龄林最低,成熟林最高。实生林各龄组土壤碳储量大小为:成熟林(153.21t/hm^2)>近熟林(138.17t/hm^2)>幼龄林(128.30t/hm^2)>中龄林(113.11t/hm^2)。萌芽林各龄组土壤碳储量大小为:成熟林(154.03t/hm^2)>近熟林(138.28t/hm^2)>幼龄林(130.20t/hm^2)>中龄林(117.05t/hm^2)。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除幼龄林外,同一龄组的萌芽林总碳储量均小于实生林。同一龄组实生林和萌芽林的乔木层碳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总碳储量幼龄林与中龄林无显著性差异,近熟林与成熟林有显著性差异。引起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分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生长规律和经营管理的不同。总体而言,萌芽林的林下植被组成丰富,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固碳能力较强,在水土保持功能方面要优于实生林。
关键词
碳储量
分配特征
杉木实生林
杉木萌芽林
林龄
Keywords
carbon storage
allocation characters
Chinese fir seedling forest
Chinese fir sprout forest
stand age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亚热带典型杉阔混交林碳储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
12
5
作者
唐学君
肖舜祯
王伟峰
张旭东
机构
中国
林业
科学研究院
林业
研究所
国家
林业
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114,121,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505501)
文摘
基于样地实测法和森林固碳计量理论,分析杉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碳储量及分配特征,揭示经营杉阔混交林在固碳增汇方面的潜力优势。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从幼龄林到近熟林乔木层碳储量增加了64.97t/hm^2;土壤碳储量增加了18.23t/hm^2。在林龄、密度、立地等相近的情况下,杉阔混交林较杉木纯林的固碳潜力大。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碳储量差异显著(P<0.05),杉阔混交林在水土保持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积累等方面更具优势。通过选择合适的混交树种、混交比例和造林密度可以明显增加植被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杉阔混交林经营是实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杉阔混交林
碳储量
分配特征
固碳潜力
可持续经营
中亚热带
Keywords
Chinese fir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s
carbon storage
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sustainable management
mid-subtropical areas
分类号
S757.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FORECAST模型模拟造林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6
作者
毛行元
唐学君
王伟峰
机构
国家
林业
局华东
林业
调查规划设计院
国家
林业
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
林业
科学研究院
林业
研究所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7B07
2015BAD07B04)
文摘
应用FORECAST模型模拟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固碳的长期影响,达到优化经营杉木人工林的目标。研究表明,随着杉木造林密度的增加,地上生物碳储量、地下生物碳储量、总生物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总碳储量都在增加,但密度超过3333株/hm^2后趋于稳定;当密度为1667~2500株/hm^2时每个轮伐期内的总生物碳储量都在减少;高密度造林会引起种间对光、水、肥等竞争的加剧,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杉木人工林适宜的造林密度应为2500~3333株/hm^2。
关键词
造林密度
立地指数
杉木人工林
碳储量
FORECAST模型
Keywords
Plantation density
Site index
Chinese fir plantation
Carbon storage
FORECAST model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退化草牧场防护林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及酶活性
被引量:
2
7
作者
陈立新
李刚
李少博
宋志韬
段文标
机构
东北
林业
大学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
研究
总院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4-502,共9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12-45)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1GB23600010)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防护林结构的配置、不同林龄草牧场防护林对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两者的关系,寻找最佳草牧场防护林结构的配置方式。[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草牧场防护林和无林草牧场(对照)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林龄为15年距林带0 m处,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的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量、胡敏酸碳组分、富里酸碳组分和胡敏素的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的活性等测定指标均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70.26%、120.97%、73.76%、139.84%、51.80%、85.00%、42.17%、94.65%、53.77%、49.81%;与带状、疏林状草牧场防护林相比,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除土壤有机质、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蔗糖酶、蛋白酶、磷酸酶的差异不显著外,以上10个测定指标中的其余指标差异均显著。对于网格状草牧场防护林,土壤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多酚氧化酶、脲酶等测定指标在林龄为1~5年时随其增大而增加,5~15年缓慢降低,15年后下降速度增大;距离林带50 m处土壤有机质含量、胡敏素、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距离防护林0 m和100 m,且100 m处较0 m处低,其它测定指标基本上随距离林带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距离防护林带100 m处时,部分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土壤改良效益基本消失。胡敏酸和富里酸总碳量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胡敏酸与蛋白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富里酸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胡敏素与蔗糖酶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林龄为5年的网格状防护林土壤富里酸碳组分、胡敏素、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等最佳;对防护林及其多数土壤腐殖质碳组分和酶活性升高的分析表明,网格状防护林的带间距应小于200 m。
关键词
退化草牧场防护林
配置类型
土壤腐殖质碳组分
土壤酶活性
Keywords
degraded pastureland shelterbelt
configuration types
soil humus carbon component
soil enzyme activity.
分类号
S725.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龄组和密度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
5
8
作者
武晓玉
王伟峰
袁婷婷
孙建军
机构
中国
林业
科学研究院
亚热带
林业
实验中心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4期26-31,共6页
基金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项目(2015BS0323)
文摘
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并采集样品进行含碳量分析,揭示不同龄组和密度杉木人工林的碳储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龄组和密度乔木层碳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比例存在规律性。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产生的竞争效应会显著影响乔木层碳储量分配特征。不论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乔木层和土壤层均是碳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林龄增加,土壤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重减小,而植被碳储量和凋落物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重增加。今后应重视不同管理措施对杉木人工林C-N-H2O耦合循环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
碳储量
分配特征
杉木人工林
龄组
密度
Keywords
carbon storag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fir plantation
age group
density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P461.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垂向流失规律
被引量:
3
9
作者
陈志
王伟峰
孙丽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
科学
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1-244,共4页
基金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编号:2015BS0323)
文摘
为明确红壤坡地不同雨强下养分流失的途径和规律,研究百喜草(Paspalum natatu)全园覆盖、全园敷盖、全园裸露3种坡地利用类型下地表径流、壤中流、泥沙中总氮(TN)、总磷(TP)迁移特性及流失总量。结果表明:(1)不同雨型下采取生态措施(百喜草全园覆盖、全园敷盖)对TN、TP浓度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百喜草全园覆盖(活地被植物)效果更佳;(2)不同雨型下不同处理径流中氮、磷的流失主要集中在径流初期,后期均匀稳定;(3)雨型越小,径流携带养分流失量占养分总流失量的比例越大,不同雨型中,清水径流携带的养分流失几乎可忽略不计,泥沙携带的养分才是真正的养分流失根源;(4)以TP为例,壤中流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浓度随壤中流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但壤中流单位时间内的流失量整体趋于平缓,壤中流及地下径流携带的养分可忽略不计。研究结果对科学制定红壤坡地养分管理措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地表径流
壤中流
养分流失
百喜草
分类号
S156.6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地被物处理方式对红壤坡地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
2
10
作者
陈志
王伟峰
代云川
孙丽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
科学
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
科学
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7,64,共5页
文摘
选择3种不同水保措施的径流小区,即百喜草(Paspalum natatu)全园覆盖处理、全园敷盖处理和全园裸露处理,分析和测定了不同坡位和深度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空间异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增加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自上而下坡面上,有机质含量全园覆盖区无明显变化,全园敷盖区有递增趋势,全园裸露区则先增加后减少;(2)全N含量随着深度加深均呈下降趋势,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坡面上,全N含量大小为:全园覆盖区>全园敷盖区>全园裸露区,且全园敷盖处理在坡面中部有富集作用,全园覆盖和全园裸露处理自上而下呈下降趋势;(3)全P含量随着土层加深,全园覆盖区逐渐减少,全园敷盖区和全园裸露区先增加后减少。在坡面上,全P含量大小为:全园敷盖区>全园覆盖区>全园裸露区,且在坡面中部有富集作用。该研究可为亚热带地区红壤坡地养分恢复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地被物处理
红壤坡地
土壤养分
百喜草
Keywords
ground cover treatment
red soil slope land
soil nutrient
Paspalum natatu
分类号
S156.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蒙古赤峰市油松人工林植物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唐学君
王伟峰
肖舜祯
张旭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态学研究新领域:植物—土壤反馈研究评述
李晓晶
王伟峰
段玉玺
王博
刘源
刘宗奇
《林业调查规划》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森林声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钟乐
王伟峰
龚鹏
古新仁
《生态科学》
CSCD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林龄序列杉木实生林和萌芽林碳储量分配特征
唐学君
王伟峰
罗细芳
张现武
张旭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亚热带典型杉阔混交林碳储量分配特征
唐学君
肖舜祯
王伟峰
张旭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FORECAST模型模拟造林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毛行元
唐学君
王伟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退化草牧场防护林土壤腐殖质碳组分特征及酶活性
陈立新
李刚
李少博
宋志韬
段文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不同龄组和密度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分配特征
武晓玉
王伟峰
袁婷婷
孙建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不同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垂向流失规律
陈志
王伟峰
孙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不同地被物处理方式对红壤坡地养分状况的影响
陈志
王伟峰
代云川
孙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