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干旱区沙化土地治理与沙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 被引量:1
1
作者 汪季 蒙仲举 党晓宏 《绿色中国》 2016年第10期60-62,共3页
1.目的意义 以阿拉善为主的内蒙古干旱荒漠区集中了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是我国沙尘暴主要源区,是“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北方防沙带”重点区域;阿拉善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东西向... 1.目的意义 以阿拉善为主的内蒙古干旱荒漠区集中了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是我国沙尘暴主要源区,是“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北方防沙带”重点区域;阿拉善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东西向“北京-内蒙古-甘肃-新疆-中亚-西亚-欧洲”与南北向“重庆-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蒙古-俄罗斯-欧洲”两大通道的交汇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产业技术 土地治理 干旱区 示范 研发 沙化 干旱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魏亚娟 党晓宏 +3 位作者 汪季 张凯辉 高岩 李淑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7-384,共8页
为了阐明灌丛沙堆发育对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吉兰泰荒漠区不同演化阶段白刺(Nitraria tangutorun)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研究0—100 cm土层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 为了阐明灌丛沙堆发育对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吉兰泰荒漠区不同演化阶段白刺(Nitraria tangutorun)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研究0—100 cm土层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随演化阶段(雏形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衰亡阶段)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演化阶段对白刺灌丛沙堆SOC影响显著(P<0.05),对TN、TP无显著影响(P>0.05),其SOC、TN、TP均值含量在0—100 cm土层分别为0.42~0.58,0.04~0.07,0.22~0.25 g/kg,远小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11.12,1.06,0.65 g/kg)。(2)白刺灌丛沙堆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土层深度增加无明显规律性。(3)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均属于中等变异,且变异系数随白刺灌丛沙堆演化不断减小。(4)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对白刺灌丛沙堆土壤TN、C∶N、N∶P影响显著,而土壤含水量、pH对白刺灌丛沙堆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各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SOC、TN是调控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因此,该研究结果明晰了白刺灌丛沙堆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演化阶段的响应,为该区域白刺群落的保护、利用和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白刺灌丛沙堆 演化阶段 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条覆盖对平茬花棒生长特征和浅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亚娟 党晓宏 +4 位作者 汪季 毕力格 祁帅 冯亚亚 王雪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1-939,共9页
为了综合评价枝条覆盖对不同立地(平地、丘顶、丘间低地)平茬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生长特征和浅层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区平茬花棒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4-10月对覆盖与无覆盖平茬花棒物候期、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 为了综合评价枝条覆盖对不同立地(平地、丘顶、丘间低地)平茬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生长特征和浅层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区平茬花棒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4-10月对覆盖与无覆盖平茬花棒物候期、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储水量和生长指标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枝条覆盖有利于平茬花棒提前萌芽,较无覆盖提前5 d以上。(2)枝条覆盖使不同立地平茬花棒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0-10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积含水量增加20.12%以上,且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减缓;土壤储水量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枝条覆盖较无覆盖增加27%以上。(3)枝条覆盖使平茬花棒株高、新生枝数、基径、冠幅较无覆盖增加10.91%以上,同时其生物量鲜重和干重较无覆盖分别增加4.45%-24.17%和3.78%-18.93%。尤其丘间低地平茬花棒生物量增加效果更加明显(P>0.05)。但枝条覆盖不能改变平茬花棒生物量分配格局;(4)枝条覆盖和平茬对花棒生长均具有积极作用,枝条覆盖对丘间低地平茬花棒生长促进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条覆盖 平茬 花棒 立地类型 营养生长 土壤容积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北缘机械沙障对地表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靳灵娜 党晓宏 +3 位作者 高永 韩彦隆 雷虹娟 张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5,共6页
[目的]明确机械沙障铺设对风沙区地表可蚀性特征的影响,为防沙工程中沙障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库布齐沙漠北缘迎风坡不同年限铺设的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沙袋沙障、沙柳沙障和芦苇沙障不同坡位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地表0... [目的]明确机械沙障铺设对风沙区地表可蚀性特征的影响,为防沙工程中沙障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库布齐沙漠北缘迎风坡不同年限铺设的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沙袋沙障、沙柳沙障和芦苇沙障不同坡位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地表0—2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粒径组成和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①沙障铺设后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其中2 m×2 m沙柳沙障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效果最好,且迎风坡上部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少。②沙障铺设使得障格内黏粒、粉粒和细砂含量增加,随设障年限的增加其呈增加趋势;土壤0—20 cm范围内均以细砂为主。③铺设机械沙障可降低土壤可蚀性,各立地条件下沙丘下部障格内土壤抗蚀性最好;3种机械沙障中沙柳沙障抗蚀性较高;随设障年限增加障格内土壤抗蚀性增强,设障4 a后,2 m×2 m铺设规格障格内的土壤受侵蚀风险较小;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结论]沙障铺设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利于细粒物质的积累,增强土壤抗蚀性,是治理流动沙丘有效的风蚀防治措施。建议在库布齐沙漠北缘铺设机械沙障时,可采用迎风坡上部铺设1 m×1 m的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沙袋沙障,中部铺设2 m×2 m的沙柳沙障,下部铺设2 m×2 m的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沙袋沙障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K值 沙柳沙障 PLA沙障 芦苇沙障 库布齐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盐因子对盐湖防护林体系植被群落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冯亚亚 汪季 +3 位作者 党晓宏 魏亚娟 管雪薇 李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50,共8页
[目的]以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水盐因子对盐湖防护林体系植被群落分布的影响,为该盐湖防护林抚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探讨土壤水盐因子对吉兰泰盐湖防护林体系植被... [目的]以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水盐因子对盐湖防护林体系植被群落分布的影响,为该盐湖防护林抚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探讨土壤水盐因子对吉兰泰盐湖防护林体系植被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双向指示种分析将防护林体系共8科16属16种植物划分为6群落类型,其中,以白刺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土壤水盐含量与其他群落类型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群落类型下土壤pH值差异并不显著(p>0.05);双向指示种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种及植物群落类型与土壤水盐因子的关系,并在CCA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除群落Ⅰ外,群落Ⅵ,Ⅴ,Ⅳ,Ⅲ,Ⅱ沿土壤水盐含量降低的方向依次分布,且人工植被群落分布较为集中,表明人工植被配置对防护林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因子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Na^(+)、Mg^(+)和土壤含水量对防护林体系植被群落分布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就土壤水盐因子而言,土壤Mg^(2+),Na^(+),SO4^(2-)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防护林体系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土壤含水量 土壤水溶性盐 吉兰泰盐湖 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泰盐湖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的枝系构型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焦宏远 汪季 魏亚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4,共8页
植物生长构型特征是对其生境的适应表现,为了探究内蒙古吉兰泰盐湖人工林的枝系构型特征,以吉兰泰盐湖区人工种植的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林龄(2、5、10、15和30 a)进行样地设置,调查分析不同林龄下梭梭林表型生长特征及枝系构型的... 植物生长构型特征是对其生境的适应表现,为了探究内蒙古吉兰泰盐湖人工林的枝系构型特征,以吉兰泰盐湖区人工种植的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林龄(2、5、10、15和30 a)进行样地设置,调查分析不同林龄下梭梭林表型生长特征及枝系构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梭梭林的株高、冠幅、基径、各级枝长的变化表现为随林龄增大而显著增大的趋势(P<0.05);5种林龄梭梭林分支角度随着枝级的增加而减小,分枝角度表现为越靠近植株主体越大,且随林龄的增加其承载能力增强;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的整体构型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林龄为2、5、10和15 a的梭梭整体外观呈“高瘦形”灌木;林龄为30 a梭梭林整体外观呈“矮胖形”灌木。综上,吉兰泰盐湖区域防护林梭梭林在5 a以下林龄期以纵向空间资源探索为主,在30 a林龄以横向空间资源探索为主。研究结果为林木的生态适应性和进化机制及防风固沙林的选择和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枝系构型 林龄 吉兰泰盐湖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