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制化学纯试剂研究铅渣高温性能的误差机理分析
1
作者 郭子亮 刘杰 +3 位作者 崔雅茹 王国华 赵俊学 陈雷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8,共8页
为分析PbO-Fe_(x)O-CaO-SiO_(2)-ZnO系合成渣(利用化学试剂配制的渣)和预熔渣(企业实际冶炼熔融后的渣)的高温性能测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借助FactSage计算和热重分析探讨了PbO质量比61.3%的企业预熔渣和同配比合成渣的... 为分析PbO-Fe_(x)O-CaO-SiO_(2)-ZnO系合成渣(利用化学试剂配制的渣)和预熔渣(企业实际冶炼熔融后的渣)的高温性能测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借助FactSage计算和热重分析探讨了PbO质量比61.3%的企业预熔渣和同配比合成渣的高温挥发规律,并结合挥发后铅渣的XRD和SEM-EDS分析探讨了两种铅渣的挥发机理。结果表明,高铅合成渣比预熔渣挥发现象更剧烈,合成铅渣在熔融之前已挥发了12.7%,挥发后主要物相为高熔点尖晶石;而预熔渣中铅为硅酸盐态,受限于硅酸盐中三维扩散控制,在到达熔化温度时仅有少量挥发。预熔铅渣和合成铅渣的高温失重过程机理函数分别满足三维扩散的球形对称Jander方程和Z-L-T方程,其表观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478.6 kJ·mol^(-1)和352.9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 预熔铅渣 合成铅渣 熔化温度 物相 挥发机理 高温性能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铅渣(FeO/SiO_2=1.6,CaO/SiO_2=0.6)的挥发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范皓月 崔雅茹 +3 位作者 郭子亮 满冲昊 王国华 赵俊学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59,共6页
高温下含铅渣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对其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的准确性和冶炼过程顺行都至关重要。为揭示FeO/SiO_2=1.6、CaO/SiO_2=0.6的PbO-FeO-CaO-SiO_2-ZnO含铅渣系的高温挥发特性及PbO含量变化对该体系铅渣挥发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热重... 高温下含铅渣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对其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的准确性和冶炼过程顺行都至关重要。为揭示FeO/SiO_2=1.6、CaO/SiO_2=0.6的PbO-FeO-CaO-SiO_2-ZnO含铅渣系的高温挥发特性及PbO含量变化对该体系铅渣挥发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热重—差热分析,建立了不同PbO含量的含铅渣高温挥发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挥发后渣化学元素、XRD检测及热力学计算,揭示铅渣高温挥发规律。结果表明:高温下该铅渣体系剧烈失重主要是含铅物质挥发所致。该体系不同含铅量渣挥发趋势一致,在700~1 450℃高温段挥发最显著。含40%PbO渣的挥发率最高达33.59%,这与挥发后渣900~1 100℃水淬物相几乎检测不到Pb_2ZnSi_2O_7、Pb_2FeSi_2O_7含铅相是一致的;高铅渣挥发本征动力学分析可知,FeO/SiO_2=1.6、CaO/SiO_2=0.6的PbO-FeOCaO-SiO_2-ZnO系含铅渣的高温挥发机理函数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挥发过程受PbO随机成核和随后气泡生长控制,在实际冶炼过程中控制铅渣的形核长大过程可抑制高铅渣的挥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铅渣 热重分析 挥发特性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