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雅布赖山洞窟手形岩画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盖山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8-84,共7页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色彩图像艺术是彩陶。它以鲜丽的色泽、精美的图案、丰富的造型呈现于人们的眼前,使我们无不为祖先能在距今六千多年前就能造成如此精湛的艺术而感到自豪。然而,就时代而论,它与法国的拉斯科、西班牙的阿尔塔...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色彩图像艺术是彩陶。它以鲜丽的色泽、精美的图案、丰富的造型呈现于人们的眼前,使我们无不为祖先能在距今六千多年前就能造成如此精湛的艺术而感到自豪。然而,就时代而论,它与法国的拉斯科、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却晚万年之久。这彩陶前的万年“空白”,使我国治美术史者,无不引以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 内蒙古 原始人类 图像艺术 文物考古 壁画 彩陶 手形 动物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清水河县阳畔东周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6
2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2 位作者 张青秀 刘金娃 李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4,共8页
阳畔墓地是内蒙古中南部长城沿线地带发现的又一处东周时期游牧文化墓地,该墓地流行洞室墓、殉牲,并出土有青铜带扣、短剑、刀、管状饰、环等。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有相近之处,洞室墓与长城沿线西段的甘宁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存在文... 阳畔墓地是内蒙古中南部长城沿线地带发现的又一处东周时期游牧文化墓地,该墓地流行洞室墓、殉牲,并出土有青铜带扣、短剑、刀、管状饰、环等。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有相近之处,洞室墓与长城沿线西段的甘宁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存在文化、技术和人种上的交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阳畔墓地 北方系青铜器 游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葬发掘纪要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立新 塔拉 +3 位作者 张亚强 陈全家 李法军 朱永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9,共14页
Jinggouzi site lies i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upper Xilamulun River in Chifeng city Tombs i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western and the eastern In May 2002,31 tombs of the western group and a lot of buria... Jinggouzi site lies i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upper Xilamulun River in Chifeng city Tombs i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western and the eastern In May 2002,31 tombs of the western group and a lot of burial articles were discovered and also the custom of burring the hourse,cow and goat (or sheep)with the dead However,most of the discovered tombs had been disturbed The initial excavation shows that these tombs can date back to the period of the later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early Warring States,which possibly represent a new archaeolog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沟子遗址 墓葬形制 随葬品 扰墓现象 夏家店上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咀墓地发掘简报
4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1 位作者 刘志勇 李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8,125,共5页
西咀墓地仅发现3座墓葬,皆为洞室墓,墓葬因破坏严重,殉牲情况不明。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来看,与以往发掘的新店子墓地、阳畔墓地文化面貌接近。是一处与西北杨郎文化存在交流的东周游牧文化墓地。
关键词 内蒙古 西咀墓地 东周 游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多采的内蒙古岩画 被引量:5
5
作者 盖山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2-58,共7页
中国是世界上岩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内蒙古是中国岩画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遭元就最早发现了内蒙古岩画,他在《水经注》中写遭:“河水自临河县东经阳山南。(汉书注曰;“阳山在河北,指此山也。”)
关键词 内蒙古 岩画 地理学 象征主义 写实主义
全文增补中
内蒙古地区原始雕塑艺术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连吉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内蒙古地区原始雕塑艺术初探连吉林近年来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经常发现一些以人物、动物形象为主的原始文化时期的雕塑艺术品。这些雕塑品涉及的内容广泛,使用的材料有陶器、石器、玉器等,以赤峰地区发现最多。... 内蒙古地区原始雕塑艺术初探连吉林近年来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经常发现一些以人物、动物形象为主的原始文化时期的雕塑艺术品。这些雕塑品涉及的内容广泛,使用的材料有陶器、石器、玉器等,以赤峰地区发现最多。现依其所处年代的大致顺序简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调查 发掘 新石器时代 雕塑艺术 玉器 陶器 遗址 广泛 人物 动物形象
全文增补中
道法自然 兼收并蓄--兼论内蒙古地区辽代墓葬壁画特点
7
作者 郑承燕 杨星宇 《中国博物馆》 2010年第3期58-63,共6页
契丹属东胡系统,鲜卑的一支,自四世纪中叶从鲜卑分离出来,世代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唐初形成了不很稳固的部落联盟。辽代是由契丹人建立的由多民族组成的王朝,以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为中心,一度占据北... 契丹属东胡系统,鲜卑的一支,自四世纪中叶从鲜卑分离出来,世代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唐初形成了不很稳固的部落联盟。辽代是由契丹人建立的由多民族组成的王朝,以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为中心,一度占据北抵克鲁伦河流域和大兴安岭一线,东临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附近,南达河北高碑店白沟一线的广大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道法自然 墓葬壁画 兼收并蓄 辽代 部落联盟 大兴安岭 阿尔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与周边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索秀芬 李少兵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2,共6页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大致划分为辽西、河套和内蒙古高原三个地区。辽西地区属东北筒形罐文化区,以农业经济为主,同时受来自中原地区彩陶文化和东北文化影响,成为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文化交流的桥梁。河套地区仰韶时代早期和中期...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大致划分为辽西、河套和内蒙古高原三个地区。辽西地区属东北筒形罐文化区,以农业经济为主,同时受来自中原地区彩陶文化和东北文化影响,成为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文化交流的桥梁。河套地区仰韶时代早期和中期是中原农业文化扩张地区,晚期与周围联系加强,形成地区特色文化,即海生不浪文化,龙山时代早期延续区域特点,并接受中原地区影响。龙山时代中期和晚期河套地区向中原地区施加影响。内蒙古高原地区细石器发达,是蒙古高原以狩猎经济为主的草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向外输出细石器,向内输入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地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陆思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5-88,共4页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第411号房基地面上,发现了稀世罕见的地画①,地画画在室内居住面的后半部,正对灶台与门道。绘画用黑炭,画人物和动物图案,人物作舞蹈状,动物作昆虫形。距今约5000余年。从绘画形式看,跳舞的目的是向这昆虫形的动物做...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第411号房基地面上,发现了稀世罕见的地画①,地画画在室内居住面的后半部,正对灶台与门道。绘画用黑炭,画人物和动物图案,人物作舞蹈状,动物作昆虫形。距今约5000余年。从绘画形式看,跳舞的目的是向这昆虫形的动物做祈祷或献祭的娱神仪式,为之,要说清舞蹈的含义,先需考证作为神灵崇拜的昆虫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湾遗址 仰韶文化 秦安 红山文化 甘肃 象征物 甲骨文 新石器时代 图案 史前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厥考古学文化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4,共4页
突厥所建立的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和后突厥汗国,在今内蒙古草原地区和蒙古国境内都留下了大量遗存,以祭祀性遗址和石圈、石堆墓最为常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突厥考古学文化。突厥考古学文化远可承匈奴,与同时期的的粟特、唐朝互有影响,... 突厥所建立的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和后突厥汗国,在今内蒙古草原地区和蒙古国境内都留下了大量遗存,以祭祀性遗址和石圈、石堆墓最为常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突厥考古学文化。突厥考古学文化远可承匈奴,与同时期的的粟特、唐朝互有影响,对后来的回鹘、契丹、蒙古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 考古学文化 祭祀性遗址 石圈、石堆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学形成的哲学根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永志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53,共5页
考古学是通过研究人类物质文化遗存来体现事物发展与联系、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证学科 ,19世纪形成的一些哲学思想对考古学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促生与催化作用。孔德的实证主义学说首先是考古学诞生的理论前提 ,其后 ,赉伊尔的均变论刺... 考古学是通过研究人类物质文化遗存来体现事物发展与联系、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证学科 ,19世纪形成的一些哲学思想对考古学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促生与催化作用。孔德的实证主义学说首先是考古学诞生的理论前提 ,其后 ,赉伊尔的均变论刺激了考古学地层学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哲学 实证主义 均变论 进化论 地层学 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史与北元史研究的最新成果——《黑城出土文书》
12
作者 陈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做为大型系列考古发掘报告,《黑城出土文书》详尽地勾勒出了元代及北元初期亦集乃路的历史概貌,具体而又全面地反映了亦集乃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对于研究元史及北元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为了引起学... 做为大型系列考古发掘报告,《黑城出土文书》详尽地勾勒出了元代及北元初期亦集乃路的历史概貌,具体而又全面地反映了亦集乃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对于研究元史及北元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为了引起学术界及读者注意,笔者不惴浅陋,从以下几方面略作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城 出土文书 元初 考古发掘 社会状况 元代 资料 历史 读者 学术界
全文增补中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 被引量:150
13
作者 张兰生 方修琦 +1 位作者 任国玉 索秀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10~8.5kaB.P.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增暖后进入全新世暖期。8.5~8.0kaB.P.和4~3.5kaB.P.暖期的开始与结束事件中降水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300~500a;暖期盛期时的年均温较现...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10~8.5kaB.P.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增暖后进入全新世暖期。8.5~8.0kaB.P.和4~3.5kaB.P.暖期的开始与结束事件中降水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300~500a;暖期盛期时的年均温较现代高2~3℃,降水多100mm左右;暖期中存在多次短期寒冷事件,年均温最冷时较现代低3℃以上。3.5kaB.P.以来冷干趋势之上叠加着大致由300a稳定与500a波动构成的约800a的周期性变化。全新世暖期原始农业文化的阶段性发展与暖期内环境波动相对应;暖期结束时发生了由农业向牧业文化转换的事件;暖期以后的冷干期为农牧交错文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环境演变 古气候 古环境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张俊墓志》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龙 宋国栋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0,共5页
张俊墓为夫妇合葬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南1.3公里处。墓志保存完好,记载张俊为唐并州隆政府左果毅都尉,果毅都尉由折冲府所置,因此,张俊墓首次证实隆政府也是并州的一个折冲府。另外,张俊葬于其妻颍川陈... 张俊墓为夫妇合葬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古城南1.3公里处。墓志保存完好,记载张俊为唐并州隆政府左果毅都尉,果毅都尉由折冲府所置,因此,张俊墓首次证实隆政府也是并州的一个折冲府。另外,张俊葬于其妻颍川陈氏的家族墓地,属于夫从妇葬习俗,同时对颖川陈氏的迁徙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俊墓志》 张俊 折冲府 合葬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草原古代猎牧经济的岩画学观察(续) 被引量:5
15
作者 盖志毅 盖山林 《农业考古》 1992年第3期275-292,共18页
以前治我国畜牧史者,由于资料的限制,每每以农区的牧业为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偏颇,做为农区的农业辅助部门的畜牧业,是不能代表中国的牧业的,因为除此以外,我国还存在着广大牧区的草原畜牧业。因此,仅以农区畜牧业为研究对象的畜... 以前治我国畜牧史者,由于资料的限制,每每以农区的牧业为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偏颇,做为农区的农业辅助部门的畜牧业,是不能代表中国的牧业的,因为除此以外,我国还存在着广大牧区的草原畜牧业。因此,仅以农区畜牧业为研究对象的畜牧史,是不能代表中国畜牧史的。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北方草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狩猎 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巫师岩画初探 被引量:10
16
作者 盖山林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共7页
走进贺兰山,在岩画密集之区,常可发现一种奇特的人物形象:人物以全身正面形象面对着观众,有的头上有饰物,双臂悉曲举向上,五指分开,两腿作最大限度叉开,脚尖朝外,五个脚指分开,胯下有被夸大了的女性生殖器。从这类形象中,给人的突出印象... 走进贺兰山,在岩画密集之区,常可发现一种奇特的人物形象:人物以全身正面形象面对着观众,有的头上有饰物,双臂悉曲举向上,五指分开,两腿作最大限度叉开,脚尖朝外,五个脚指分开,胯下有被夸大了的女性生殖器。从这类形象中,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这种人物不是在翩跹起舞,而是在进行一种庄重的、严肃的、甚至可以说是带几分神圣的动作;二、这种神圣而又神秘的行为姿态,似乎不是在进行一般的祭祀或祭典,而是在向上苍或神灵祈求、呼唤或施展法术,即以自己的行为去感化或影响那种视而不见、但又被当时人认为确实存在的天神地祗;三、这种似在作法的行为,通常是由女性来进行的;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匈奴人 原始社会 古文献 岩画艺术 祭典 巫师 内蒙古 职司 氏族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宅文化初论 被引量:8
17
作者 索秀芬 李少兵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1,88,共5页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文物管理所 新石器时代 鲜明特征 遗址 平谷县 研究所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坡“人面鱼纹”为月相图说 被引量:8
18
作者 陆思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77-83,共7页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器上,绘有人面鱼纹,自半坡遗址发掘三十多年来,已为人们所熟知。同时,在临潼姜寨遗址、宝鸡北首岭遗址的发掘中,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人面鱼纹装饰,此知这是渭水中上游远古先民共同崇拜的人格化鱼神,学者已有诸多释义...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器上,绘有人面鱼纹,自半坡遗址发掘三十多年来,已为人们所熟知。同时,在临潼姜寨遗址、宝鸡北首岭遗址的发掘中,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人面鱼纹装饰,此知这是渭水中上游远古先民共同崇拜的人格化鱼神,学者已有诸多释义,不赘。拙文从另一个侧面,比较人面鱼纹之间的区别,以为是表示了月相的变化,试以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为例说明,谬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水流域 人面鱼纹 古史传说 既生霸 渔猎 淮南子 甲骨文 山海经 初吉 既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白音长汗类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索秀芬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3,共6页
一、命名的提出及研究进展 1988年在白音长汗遗址南部发掘7座房址,其中6座属兴隆洼文化,1座属红山文化.白音长汗遗址兴隆洼文化遗存具有兴隆洼文化一般特征,均为夹砂陶,不见泥质陶,筒形陶罐腹壁较直,纹饰多为组合式.但白音长汗遗址兴隆... 一、命名的提出及研究进展 1988年在白音长汗遗址南部发掘7座房址,其中6座属兴隆洼文化,1座属红山文化.白音长汗遗址兴隆洼文化遗存具有兴隆洼文化一般特征,均为夹砂陶,不见泥质陶,筒形陶罐腹壁较直,纹饰多为组合式.但白音长汗遗址兴隆洼文化遗存也具有鲜明的特征,与兴隆洼遗址的兴隆洼文化比较,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长 兴隆洼文化 文化遗存 1988年 红山文化 一般特征 文化比较 遗址 组合式 发掘 陶罐 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山文化裸体女神像的神话考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思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9-84,共6页
一、女神庙与祭坛出土的女神塑像1983年,辽宁西部山地凌源、建平二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掘了一座属于红山文化的女神庙。牛河梁是燕山支脉努鲁儿虎山南麓的一列山坡台地,群山环抱之中,溪水成河,俗称牛河,河畔山坡台地也俗称牛河梁。站在... 一、女神庙与祭坛出土的女神塑像1983年,辽宁西部山地凌源、建平二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掘了一座属于红山文化的女神庙。牛河梁是燕山支脉努鲁儿虎山南麓的一列山坡台地,群山环抱之中,溪水成河,俗称牛河,河畔山坡台地也俗称牛河梁。站在牛河梁女神庙址的高坡向南看去,山势突兀险峻,山头轮廓似一头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神话传说 牛河梁女神庙 裸体 孕妇 出土 祭坛 辽宁西部 先民 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