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农牧区风力发电节能供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任守红 武冬梅 高庭智 《能源与节能》 2014年第6期94-95,107,共3页
将作为内蒙古散居农牧区家庭主要能源的风力发电机的余电提供给相对分散的居住房间和牲畜棚圈、蔬菜大棚进行主要或辅助供暖,利用清洁的风能来提高建筑物、构筑物室内的舒适性,把作为建筑设备的供暖电热辐射板(或空调风机盘管)与离网型... 将作为内蒙古散居农牧区家庭主要能源的风力发电机的余电提供给相对分散的居住房间和牲畜棚圈、蔬菜大棚进行主要或辅助供暖,利用清洁的风能来提高建筑物、构筑物室内的舒适性,把作为建筑设备的供暖电热辐射板(或空调风机盘管)与离网型风力发电机有机结合进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区 风力发电 供暖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探查中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内蒙古乌审旗案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弓永利 王耀强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9-486,共8页
以Landsat 8 OLI/TM5数据、DEM数据、ISODATA分类结果等构建多源数据集,采用CART决策树方法提取乌审旗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3S"技术,利用此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2005年~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以Landsat 8 OLI/TM5数据、DEM数据、ISODATA分类结果等构建多源数据集,采用CART决策树方法提取乌审旗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3S"技术,利用此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2005年~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CART决策树分类图的精度分别为86.5%、88%、91.5%,较监督分类精度有所提高,可用于本次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分析;(2)乌审旗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未利用地和林地;2005年~2015年水域、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均持续上升;耕地与未利用地均先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后以较快的速度减少,整体为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则先以较快的速度降低,后以较慢的速度增长;(3)未利用地及草地的转化比例占研究区所有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比例的80.38%,说明未利用地和草地是乌审旗境内极为重要的土地利用现象;(4)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减小,而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来看,2005年~2015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整体有所增大,说明乌审旗的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信息 土地利用 决策树分类 转移矩阵 变化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邻既有建筑物岩质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静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36-40,共5页
在紧邻既有建筑物的岩质深基坑施工中,快速合理且避免对紧邻建筑物产生较大影响的施工技术值得研究。以贵州某旧城区岩质深基坑施工为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检验了开挖和支护方式的合理性,得出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是减小建筑物水平... 在紧邻既有建筑物的岩质深基坑施工中,快速合理且避免对紧邻建筑物产生较大影响的施工技术值得研究。以贵州某旧城区岩质深基坑施工为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检验了开挖和支护方式的合理性,得出控制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是减小建筑物水平位移的关键的结论。并介绍了静态爆破技术在紧邻既有建筑物岩质深基坑施工中应用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既有建筑物 数值模拟 静态爆破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袋灌注桩技术在软土路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慧 胡隽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2-207,231,共7页
先对布袋灌注桩的承载机理以及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桩径、桩长以及灌注压力对布袋灌注桩成桩后的复合地基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最后介绍了布袋灌注桩在本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布袋桩... 先对布袋灌注桩的承载机理以及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桩径、桩长以及灌注压力对布袋灌注桩成桩后的复合地基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最后介绍了布袋灌注桩在本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布袋桩桩体成型后,其自身强度较大,同时渗透进土体中的浆液与土共同形成复合地基,改善了既有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了地基承载能力;在软土地基中,布袋灌注桩会发生刚体性质的竖向位移即下沉,且下沉后不可恢复;同时,布袋灌注桩桩周4倍桩径的圆柱状空间内,在桩身下沉作用下,周围土体也会发生下沉,且下沉变形不可恢复;随着桩径的增粗、桩长的变长和灌注压力的增大,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逐渐变大,且上升速率也在增加,其中桩长增大对地基的加固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技术 公路 软土路基 加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斜拉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研究与关键施工技术应用 被引量:47
5
作者 杨慧 刘军来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156,共5页
依托某双塔双索面梁斜拉桥,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大体积混凝土承台的水化热温度场进行了仿真模拟,详细研究了水化热温度场及混凝土内外温差等变化规律。并基于有限元研究成果,采取了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原材料预冷、预... 依托某双塔双索面梁斜拉桥,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大体积混凝土承台的水化热温度场进行了仿真模拟,详细研究了水化热温度场及混凝土内外温差等变化规律。并基于有限元研究成果,采取了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原材料预冷、预埋水管冷却、优化浇筑顺序及养护等多个温度控制措施。实践证明,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水化热,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及技术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承台 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公路驾驶员时域分析指标与驾驶疲劳灰关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秦伟 朱守林 +1 位作者 裴志永 秦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2-145,共4页
草原公路具有直线长、纵坡小、景观单一的特点,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极易产生驾驶疲劳。通过采集、分析驾驶员以自由速度实驾试验的心率变异生理指标,通过定量分析得出驾驶员在连续驾驶120 min左右出现驾驶疲劳现象。运用灰度分析理论,分... 草原公路具有直线长、纵坡小、景观单一的特点,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极易产生驾驶疲劳。通过采集、分析驾驶员以自由速度实驾试验的心率变异生理指标,通过定量分析得出驾驶员在连续驾驶120 min左右出现驾驶疲劳现象。运用灰度分析理论,分析驾驶员心率变异指标中时域分析指标与驾驶疲劳的关联性,得出各时域分析指标与驾驶疲劳的关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草原公路 疲劳 指标选取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沙公路沙柳防护带平茬恢复期辅助沙障设置模式优选 被引量:5
7
作者 裴志永 乔敬伟 +3 位作者 秦伟 段广东 郝少荣 王国忠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7-134,共8页
为防止穿沙公路路侧地表和路面在沙柳防护带平茬恢复期内被风蚀和沙埋,设置纱网沙障予以防护,并探究其发挥阻、输沙能力的最优设置模式。在沙柳防护带迎风侧,设置不同距离和角度的纱网沙障,对各模式下的风速和输沙率进行观测,计算粗糙... 为防止穿沙公路路侧地表和路面在沙柳防护带平茬恢复期内被风蚀和沙埋,设置纱网沙障予以防护,并探究其发挥阻、输沙能力的最优设置模式。在沙柳防护带迎风侧,设置不同距离和角度的纱网沙障,对各模式下的风速和输沙率进行观测,计算粗糙度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置距沙柳防护带不同距离的纱网沙障,风速流场等值线分布不同,其中距离为3倍障高时风速降低和恢复的速率较其他两个距离更快,且风速衰减幅度最大点所对应位置在沙柳防护带范围内;沙柳防护带内地表粗糙度均大于旷野(7.33倍以上),设置角以45°为最优;减少输沙率随纱网沙障设置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均大于88.08%,距离为3倍障高时各角度减少输沙率均值为89.14%,对近地表风沙流控制效果最为明显。综合对比分析,纱网沙障最优设置模式为:沙柳防护带迎风侧3倍障高处,与地面夹角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沙公路 沙柳防护带 纱网沙障 风蚀 沙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沥青摊铺温度场下的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奉侠 王岚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6,共5页
在桥梁工程主体结构完成后会摊铺沥青混凝土,摊铺沥青混凝土会产生高温导致箱梁内产生温差分布,产生温度应力,导致桥梁结构的主体产生裂缝。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对高温沥青摊铺引起的桥梁结构的温度场分布做出规定,因此,由其产生的温度应... 在桥梁工程主体结构完成后会摊铺沥青混凝土,摊铺沥青混凝土会产生高温导致箱梁内产生温差分布,产生温度应力,导致桥梁结构的主体产生裂缝。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对高温沥青摊铺引起的桥梁结构的温度场分布做出规定,因此,由其产生的温度应力在设计还没有考虑。以国内外箱梁温度应力理论以及方法为基础,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对高温沥青摊铺温度场下的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进行分析,并与日照温度场下的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应力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沥青摊铺 温度场 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位法施工在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颉明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47,共3页
错位法施工是应用于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一种新型施工工艺。为分析错位法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结合国内实际工程,对错位法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案从施工特点、施工工效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从挂篮的结构形式、安装移动施工流... 错位法施工是应用于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一种新型施工工艺。为分析错位法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结合国内实际工程,对错位法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案从施工特点、施工工效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从挂篮的结构形式、安装移动施工流程等方面介绍了错位法施工,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错位法施工方案结构的安全性。这种新型施工技术可以减轻挂篮自重、大幅度缩短工期,进而可降低工程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 错位法 数值分析 波形钢腹板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神经网络拟合法的矿区地表变形监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齐秀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157,共4页
矿区地表变形监测受到矿区地质构造条件、开采规模、采矿工艺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常规的矿区地表变形监测方法具有流程繁琐、工作量大、监测精度低等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神经网络拟合法的矿区地表变形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矿... 矿区地表变形监测受到矿区地质构造条件、开采规模、采矿工艺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常规的矿区地表变形监测方法具有流程繁琐、工作量大、监测精度低等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神经网络拟合法的矿区地表变形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矿区监测点x、y坐标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神经元,将监测点的高程异常量(ξ)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层神经元,经多次迭代获得最优解。基于某矿区GPS监测数据,分别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BP神经网络拟合以及所提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并引入内、外符合精度作为各方法拟合精度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分布的监测点以及不同数量的监测点,所提方法相对于其余2种方法而言具有较高的内、外符合精度及较小的残差,对于提高矿区变形监测精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神经网络 二次多项式拟合 变形监测 BP神经网络 残差 内外符合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SPM-Reranking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检索
11
作者 弓永利 朱盼盼 王跃宾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5-341,共7页
为了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获取详细的地表地物信息,为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以及灾情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进行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检索研究,包括对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图像之间相似度的描述。为了提高图像检索精度,运用了采用稀疏编码(Sc)的... 为了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获取详细的地表地物信息,为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以及灾情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进行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检索研究,包括对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图像之间相似度的描述。为了提高图像检索精度,运用了采用稀疏编码(Sc)的空间塔式匹配(Sc SPM)技术和重排序(Reranking)技术,提出了基于Sc SPM结合Reranking(ScSPM-Reranking)的遥感高分辨率影像的检索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Sc SPM提取空间场景的特征,然后结合这些特征使用cityblock距离进行初步检索,最后对初步检索的结果进行Reranking排序,获得高精度的检索结果。同其他检索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图像特征描述 图像检索 RERANKING 稀疏编码(Sc) 空间塔式匹配(S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不均环境下混凝土粘性衰退曲线描述
12
作者 牛少儒 丁锐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8-160,共3页
研究了冷热不均环境下的混凝土粘性特性。冷热不均环境下,混凝土的粘性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体现出不同的混凝土特性。以一段试件处于屋内,一段试件处于屋外的混凝土进行试验,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混凝土粘性有限元分... 研究了冷热不均环境下的混凝土粘性特性。冷热不均环境下,混凝土的粘性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体现出不同的混凝土特性。以一段试件处于屋内,一段试件处于屋外的混凝土进行试验,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混凝土粘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于屈服前侧移和粘性塑性位移的分析,最终分别对-10℃、10℃、30℃、50℃时的粘性滞回曲线和混凝土粘性退化曲线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混凝土粘性体现出不同的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粘性退化曲线随之稳定,曲线在下降过程中最终会稳定在相应的退化值,表明性能的稳定点,此方法对于混凝土的粘性结构分析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不均环境 混凝土粘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域模糊的管道低洼排水流量自动控制方法研究
13
作者 何荧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0-192,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广域模糊PID控制的管道排水量自动控制方法,采用计算机无线通讯网络技术实现广域分布下的流量控制,采用多层模糊系统强大的输入输出非线性映射能力,将输入数据模糊化为PID控制器的输入数据,并且将PID控制器的输出解模糊为... 提出一种基于广域模糊PID控制的管道排水量自动控制方法,采用计算机无线通讯网络技术实现广域分布下的流量控制,采用多层模糊系统强大的输入输出非线性映射能力,将输入数据模糊化为PID控制器的输入数据,并且将PID控制器的输出解模糊为管道排水量自动控制系统识别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管道排水量自动广域控制的智能化调度。和传统的控制算法相比较,新的广域控制算法对低洼处突发流量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并且算法稳定可靠,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洼地区 广域流量控制 模糊PID控制 管道排水量自动控制 突发流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丽 刘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1-224,共4页
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日趋严重,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以及城市近郊区问题更加严重。长期饮用硝酸盐含量超标的地下水,会影响人体健康引发疾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地下水中的硝酸盐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在众多的去... 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日趋严重,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以及城市近郊区问题更加严重。长期饮用硝酸盐含量超标的地下水,会影响人体健康引发疾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地下水中的硝酸盐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在众多的去除硝酸盐的方法中,电化学法因反应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易控、无剩余污泥产生及投资成本低等优势而被人们所关注,而电极材料在去除硝酸盐的过程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对近年来电化学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反应过程中使用的电极材料进行了研究,发现使用多金属复合纳米电极材料去除硝酸盐的效果较好且是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 材料 电化学 硝酸盐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实测的冻土区公路路基温湿度演变规律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雅静 闫文刚 《中外公路》 2022年第1期23-27,共5页
利用传感器对新疆北部某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的温湿度进行实测研究,探讨最低温度、冻结深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温度与湿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基路面温度存在周期性变化规律,而变化周期随着深度增加而延长,当深度>... 利用传感器对新疆北部某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的温湿度进行实测研究,探讨最低温度、冻结深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温度与湿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基路面温度存在周期性变化规律,而变化周期随着深度增加而延长,当深度>140 cm时,温度仅存在年度变化周期;最低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上升,0℃以下持续时间、平均降温速率、平均升温速率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平均降温速率与最低温度之间存在抛物线关系,平均升温速率与最低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当温度跨越0℃时,土中含水率会发生突变,路基土中未冻水含量与负温度绝对值呈半对数关系,且受到初始含水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路基路面 温湿度 传感器 冻土 未冻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马万权 祝丽思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34期3-3,共1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生物工程领域中一项新兴的技术。利用生物固定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得到在本实验条件下最适宜的固定化条件:PVA溶液浓度为10%,污泥与PVA溶液的质量比为1:1,交联时间为24h,在此操作条件下制成的固定化生物膜弹性好,强度较...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生物工程领域中一项新兴的技术。利用生物固定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得到在本实验条件下最适宜的固定化条件:PVA溶液浓度为10%,污泥与PVA溶液的质量比为1:1,交联时间为24h,在此操作条件下制成的固定化生物膜弹性好,强度较高,CODcr的去除率能达到8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污泥 生活污水 固定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型城市评价标准研究
17
作者 刘芳 《山西建筑》 2015年第2期184-185,共2页
针对目前节水型城市评价标准的不足,运用理论分析法与频度统计法初选指标,结合驱动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框架,采用综合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调研法,对指标进行了优选;并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提出了节水型城市评价... 针对目前节水型城市评价标准的不足,运用理论分析法与频度统计法初选指标,结合驱动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框架,采用综合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调研法,对指标进行了优选;并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提出了节水型城市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 评价 标准 指标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