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内蒙古文学
1
作者 吴玉英 《艺术科技》 2014年第2期175-175,177,共2页
内蒙古的很多文学自觉不自觉地潜伏着一股生态主义的潮流。因此,生态批评不仅是内蒙古文学研究的新的突破口,也是内蒙古文学发展的助推器,还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 内蒙古 文学 生态文明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中的突围: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略论——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回顾(三)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培筠 《阴山学刊》 2018年第2期13-17,共5页
20世纪最后十年,全球化、娱乐化的浪潮与电影体制的改革无异于横亘在内蒙古民族电影面前的"三把利剑"。面对着从未有过的困境、挑战与机遇,以塞夫、麦丽丝为代表的内蒙古民族电影人,深刻意识到只有努力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 20世纪最后十年,全球化、娱乐化的浪潮与电影体制的改革无异于横亘在内蒙古民族电影面前的"三把利剑"。面对着从未有过的困境、挑战与机遇,以塞夫、麦丽丝为代表的内蒙古民族电影人,深刻意识到只有努力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民族品牌,才能找到民族电影的绝处逢生之路。他们创作的历史题材系列影片——"马上动作片"不仅使内蒙古民族电影第一次以最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国内外影坛,而且也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创作提供了最可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民族题材电影 塞夫 麦丽丝 “马上动作片” 市场化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桑诺尔布与内蒙古近代报业的诞生
3
作者 江鸿 盛兴 《新闻论坛》 2016年第3期99-101,共3页
作为近代蒙古喀喇沁亲王,贡桑诺尔布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革新,而且还资助研发近代蒙古文铅活字印刷术、开办新式学堂等,对内蒙古地区近代报刊业的出现与发展打下了基础。尤其是他所领导创办的《星期公报》和《婴报... 作为近代蒙古喀喇沁亲王,贡桑诺尔布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革新,而且还资助研发近代蒙古文铅活字印刷术、开办新式学堂等,对内蒙古地区近代报刊业的出现与发展打下了基础。尤其是他所领导创办的《星期公报》和《婴报》,拉开了内蒙古地区近代报业发展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桑诺尔布 内蒙古近代报业 《星期公报》《婴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苏与发展:前新时期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略论(1977—1989)——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回顾(二)
4
作者 郭培筠 《阴山学刊》 2018年第1期5-9,共5页
新时期以来,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进入了复苏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语境、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回归、人性禁区的突围、以第二代内蒙古民族电影人为核心且老中青三代集体亮相的创作阵容,都为前新时期内蒙古民族... 新时期以来,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进入了复苏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语境、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回归、人性禁区的突围、以第二代内蒙古民族电影人为核心且老中青三代集体亮相的创作阵容,都为前新时期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创作提供了数量与质量的基本保障,也使此期的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具有了题材内容的丰富与拓展,创作主体身份与意识的渐次确立,电影创作观念和艺术表现技巧的突破与创新,娱乐片创作的初步尝试与探索等多方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新时期 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 现实回归 主体身份 娱乐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时代:“十七年”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略论——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回顾(一)
5
作者 郭培筠 《阴山学刊》 2017年第6期13-18,共6页
迄今为止,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已经走过了70年辉煌历程。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十七年"是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涌现的第一代少数民族电影艺术家群体阵容整齐、实力雄厚,创作了以《内蒙人民的胜利... 迄今为止,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已经走过了70年辉煌历程。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十七年"是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涌现的第一代少数民族电影艺术家群体阵容整齐、实力雄厚,创作了以《内蒙人民的胜利》为标志的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6部少数民族经典作品,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影片在思想内容上以"革命"和"解放"为核心主题,与国家意识形态话语达成高度叠合,在表现形式上巧妙地将蒙古民族独特的民族风俗风情、民族歌舞作为视听元素纳入其中,形成了与其他同类题材影片风格迥异、洋溢着浓郁草原气息的独具魅力的"草原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 国家话语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理念与栏目发展之道──内蒙古电视台《这七天》栏目浅析
6
作者 孟宏宇 徐新民 《新闻论坛》 2015年第4期105-106,共2页
《这七天》栏目是内蒙古电视台旗下的一档新闻周刊类节目。栏目开播几年,赢得受众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但是,作为一档新的地方栏目,也难免白玉微瑕。本文在简述《这七天》栏目的编辑理念、编辑技巧基础上,对栏目存在的问题及... 《这七天》栏目是内蒙古电视台旗下的一档新闻周刊类节目。栏目开播几年,赢得受众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但是,作为一档新的地方栏目,也难免白玉微瑕。本文在简述《这七天》栏目的编辑理念、编辑技巧基础上,对栏目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之道提出一些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理念 存在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认同在民族地区的建构——以内蒙古电视台《蔚蓝的故乡》栏目为例
7
作者 祁鑫 王俊义 《新闻论坛》 2015年第4期86-87,共2页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民族认同制约国家认同,国家认同又影响民族认同。《蔚蓝的故乡》作为在内蒙古地区创办最成功的一档电视栏目,很好地体现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蔚蓝的故乡》...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民族认同制约国家认同,国家认同又影响民族认同。《蔚蓝的故乡》作为在内蒙古地区创办最成功的一档电视栏目,很好地体现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蔚蓝的故乡》的分析,探讨国家认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构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蔚蓝的故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提升媒体传播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兼谈“走转改”活动中内蒙古地区新闻媒体传播力建设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乌琼芳 《新闻论坛》 2011年第5期15-17,共3页
这是一个全民'在媒体'的时代。受众深层参与式的媒介报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常态,'受众的位置从传播的终端转向了传播的全程,他们能够作为新闻源头提供线索和信息,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变身为记者进行新闻采集制作'~... 这是一个全民'在媒体'的时代。受众深层参与式的媒介报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常态,'受众的位置从传播的终端转向了传播的全程,他们能够作为新闻源头提供线索和信息,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变身为记者进行新闻采集制作'~①,尤其是在网络环境里,各类网络传播平台的建设成就了'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介传播者'的时代。然而,客观现实是,人人'在媒体',未必人人看全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力 媒体 新闻 新闻舆论引导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传统媒介亟需实施品牌化营销策略——以《北方新报》的运营模式作为个案分析
9
作者 刘永浩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第10X期14-17,共4页
在内蒙古地区传统媒介的运营体系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例如文化包装、受众分析、广告经营等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运用媒介外部环境分析理论对内蒙古《北方新报》进行个案分析与调查,分析内蒙古地区传统媒体的基本运营... 在内蒙古地区传统媒介的运营体系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例如文化包装、受众分析、广告经营等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运用媒介外部环境分析理论对内蒙古《北方新报》进行个案分析与调查,分析内蒙古地区传统媒体的基本运营模式中尚待改善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传统媒介 品牌化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 延伸 互动与一体化——从内蒙古电视台看民族地区的台网关系
10
作者 乌琼芳 《新闻论坛》 2010年第4期20-21,共2页
在当前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媒介融合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的电视媒体发展更加迫切地需要考虑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更需要考虑如何从容应对这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环境中的受众—可以说,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已经... 在当前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媒介融合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的电视媒体发展更加迫切地需要考虑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更需要考虑如何从容应对这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环境中的受众—可以说,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已经严重稀释了媒介受众的注意力,这也就意味着媒介经济的市场效益在被分解,因为'在新的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金钱将与注意力一起流动'①。也可以说,传统主流媒体若很好地融合新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媒体 台网 电视节目 舞林大会 媒体影响力 民族 权利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晨报》首府地区受众读报满意度问卷调查
11
作者 王中石 《新闻论坛》 2010年第2期13-14,共2页
一.调查背景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民的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均居全区前列。近年来,随着全国报业大众化浪潮的不断影响,呼和浩特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总体而言,与地区经济增速仍存在着不和谐发展的一面... 一.调查背景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民的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均居全区前列。近年来,随着全国报业大众化浪潮的不断影响,呼和浩特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总体而言,与地区经济增速仍存在着不和谐发展的一面。有鉴于此,为健全和发展首府的报业市场,实现首府报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 内蒙古 问卷调查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字的形体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12
作者 牛静 《今古文创》 2025年第7期114-116,共3页
从甲骨文的“马”到楷书的“马”,每个阶段的“马”字都有其特征,但整体上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马首、马尾、马的躯干等具体生理特征的刻画逐渐转变为由简单的笔画代替。“马”字作为汉字体系中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它的形体演变... 从甲骨文的“马”到楷书的“马”,每个阶段的“马”字都有其特征,但整体上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马首、马尾、马的躯干等具体生理特征的刻画逐渐转变为由简单的笔画代替。“马”字作为汉字体系中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它的形体演变不仅展现了古代先民对马这一重要家畜的细致观察,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马与古代祭祀、政治、交通运输、传统思维和刑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马”字的形体演变,能够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 形体演变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蒙古族作家的小说生态书写与民间文学关系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秀琴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25-128,共4页
蒙古民族历史上一直处身于边疆,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长期依赖自然生存的生命体验使得他们的意识深处都铭刻着敬畏生命、感恩自然的生存理念。这些蕴含在民间文学中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就如同深埋在地底的宝藏,为新时期蒙古族作家... 蒙古民族历史上一直处身于边疆,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长期依赖自然生存的生命体验使得他们的意识深处都铭刻着敬畏生命、感恩自然的生存理念。这些蕴含在民间文学中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就如同深埋在地底的宝藏,为新时期蒙古族作家在书写小说时奠定了绿色的基调,在为作家提供丰富的生态创作素材的同时,还赋予了作家的生态创作以特有的民族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蒙古族作家 生态书写 民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建设路径
14
作者 麻彩霞 陆有富 牛海龙 《语文学刊》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民族地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开展语言文字咨政研究,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进入新时代,民族地区推广基地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各推广基地要紧紧围绕服务铸牢中华民... 民族地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开展语言文字咨政研究,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进入新时代,民族地区推广基地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各推广基地要紧紧围绕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树立先进的工作理念,完善科学联动的工作机制,着眼重点领域和人群,提升语言服务社会的能力,建立标志性成果展示平台,加强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并积极打造少数民族大众广泛参与的语言文化平台与品牌,以开创民族地区推广基地建设的新局面,助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文科院校外国文学教学五十年的发展与变迁
15
作者 王艳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6期21-23,共3页
文章叙述了建国50年来我国文科院校外国文学教学的发展与变迁。文章指出:50年来外国文学教学走过了一条坎坷的道路,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外国文学教学。
关键词 高校 文科专业 外国文学教学 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
全文增补中
同人文创作中的“梦女文学”现象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乐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同人文创作中的“梦女文学”现象,是粉丝文化圈层内二次创作参与式文化的具体表现,“梦女文学”利用流行文本的“召唤结构”逐渐衍生出极具代入感的独特文本结构,在其浪漫、自由、多元的文本创作与交互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主流传统阅读秩... 同人文创作中的“梦女文学”现象,是粉丝文化圈层内二次创作参与式文化的具体表现,“梦女文学”利用流行文本的“召唤结构”逐渐衍生出极具代入感的独特文本结构,在其浪漫、自由、多元的文本创作与交互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主流传统阅读秩序的反叛,女性创作者与阅读者在“梦女文学”中完成了“反叛传统”与“释放自我”,使其成为当代青年女性群体表达自我的渠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文 “梦女文学” 女性 文本“召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法律的张力:《罪与罚》的情理之辨与法律之维
17
作者 王乐源 霍佳禄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既蕴含文学层面情与理的故事矛盾,又兼具法学层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作品通过塑造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主角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思潮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思考,可从文学角度剖析出情理矛盾的核心线索。同时,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既蕴含文学层面情与理的故事矛盾,又兼具法学层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作品通过塑造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主角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思潮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思考,可从文学角度剖析出情理矛盾的核心线索。同时,文学又是历史事实的反映投射。独特的时代背景塑造了独特的法律观,主角的思想行为亦可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视角进行检视分析。本研究从文学和法学的双重角度,通过解读《罪与罚》,旨在揭示这部作品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揭示情理矛盾与法律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情理矛盾 超人哲学 法律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何夕中短篇科幻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18
作者 刘亚健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3期28-31,121,共5页
何夕的中短篇小说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因素:神话传说与中国传统古诗文的化用,为其作品增添了中国特有的文化语码;人物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化品格,又使小说的情感抒发与中国言志传情的文化传统找到了契合点;而作品中体现的儒道两家的传统哲... 何夕的中短篇小说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因素:神话传说与中国传统古诗文的化用,为其作品增添了中国特有的文化语码;人物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化品格,又使小说的情感抒发与中国言志传情的文化传统找到了契合点;而作品中体现的儒道两家的传统哲学,更是在思想层面上沟通了现代与传统。总体来看,何夕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一方面有利于本国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促进科幻本土化发展,另一方面在世界科幻文学中体现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审美,推动了世界科幻文学的多样性发展,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民族化、世界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夕 科幻小说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宗霖 司见南 岳冬青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48-149,178,共3页
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拓展知识视野、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忽视的语言文化的传承载体——地方普通话 被引量:3
20
作者 麻彩霞 《语文学刊》 2019年第5期111-117,共7页
地方普通话是带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话,是方言区存在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承载地域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几十年来,地方普通话的调查和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只有学界和实施语保工程的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协... 地方普通话是带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话,是方言区存在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承载地域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几十年来,地方普通话的调查和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只有学界和实施语保工程的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协作,转变研究思路,打开研究视野,加强对地方普通话等活的动态语言的调研,才能切实了解各地语言生态的实际状况,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语言政策,为弘扬我国的地域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 地方普通话 方言 语保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