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内蒙古文学 |
吴玉英
|
《艺术科技》
|
2014 |
0 |
|
2
|
困境中的突围: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略论——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回顾(三) |
郭培筠
|
《阴山学刊》
|
2018 |
2
|
|
3
|
贡桑诺尔布与内蒙古近代报业的诞生 |
江鸿
盛兴
|
《新闻论坛》
|
2016 |
0 |
|
4
|
复苏与发展:前新时期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略论(1977—1989)——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回顾(二) |
郭培筠
|
《阴山学刊》
|
2018 |
0 |
|
5
|
黄金时代:“十七年”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略论——内蒙古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回顾(一) |
郭培筠
|
《阴山学刊》
|
2017 |
0 |
|
6
|
编辑理念与栏目发展之道──内蒙古电视台《这七天》栏目浅析 |
孟宏宇
徐新民
|
《新闻论坛》
|
2015 |
0 |
|
7
|
国家认同在民族地区的建构——以内蒙古电视台《蔚蓝的故乡》栏目为例 |
祁鑫
王俊义
|
《新闻论坛》
|
2015 |
0 |
|
8
|
以提升媒体传播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兼谈“走转改”活动中内蒙古地区新闻媒体传播力建设思考 |
乌琼芳
|
《新闻论坛》
|
2011 |
1
|
|
9
|
内蒙古传统媒介亟需实施品牌化营销策略——以《北方新报》的运营模式作为个案分析 |
刘永浩
|
《中国传媒科技》
|
2012 |
0 |
|
10
|
再现 延伸 互动与一体化——从内蒙古电视台看民族地区的台网关系 |
乌琼芳
|
《新闻论坛》
|
2010 |
0 |
|
11
|
《内蒙古晨报》首府地区受众读报满意度问卷调查 |
王中石
|
《新闻论坛》
|
2010 |
0 |
|
12
|
“马”字的形体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
牛静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13
|
新时期蒙古族作家的小说生态书写与民间文学关系解读 |
郭秀琴
|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
2016 |
1
|
|
14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建设路径 |
麻彩霞
陆有富
牛海龙
|
《语文学刊》
|
2024 |
0 |
|
15
|
全国文科院校外国文学教学五十年的发展与变迁 |
王艳凤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0 |
0 |
|
16
|
同人文创作中的“梦女文学”现象探究 |
王乐源
|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
2024 |
1
|
|
17
|
文学与法律的张力:《罪与罚》的情理之辨与法律之维 |
王乐源
霍佳禄
|
《语文学刊》
|
2024 |
0 |
|
18
|
论何夕中短篇科幻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
刘亚健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9
|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 |
李宗霖
司见南
岳冬青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8
|
|
20
|
不可忽视的语言文化的传承载体——地方普通话 |
麻彩霞
|
《语文学刊》
|
201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