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经济功能区建设研究
1
作者 贾曼莉 高鸿雁 赵魏兰 《北方经济》 2020年第12期70-74,共5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蒙古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不仅仅推动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更带动了民族地区强有力的发展。以一、二、三产业为主体,提出内蒙古在建设中存在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蒙古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不仅仅推动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更带动了民族地区强有力的发展。以一、二、三产业为主体,提出内蒙古在建设中存在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创新、产业融合、建设试点、金融五个方面的问题,并对三大生态产业的功能区构建提出解决对策,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功能区 生态经营模式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推动内蒙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研究
2
作者 何香玲 陈国庆 何慕云 《北方经济》 2024年第4期74-76,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金融业对新技术的引入与推广作用、对新业态的孵化与成长作用和对新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作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同时发力,构建有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理念培育的长效机制,以期对内蒙古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形成和... 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金融业对新技术的引入与推广作用、对新业态的孵化与成长作用和对新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作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同时发力,构建有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理念培育的长效机制,以期对内蒙古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形成和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 新质生产力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内蒙古牧区集体经济演化机制研究
3
作者 陶阳 特格西毕力格 《现代农业》 2023年第2期7-10,共4页
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牧区集体经济是集体经济在牧区具体化、本土化的表现,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是建立在草原生态经济基础上,具有有别于农耕区的独特功能和特征的经济形式。乡村振兴赋予了牧区新的时代任务,不断推动... 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牧区集体经济是集体经济在牧区具体化、本土化的表现,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是建立在草原生态经济基础上,具有有别于农耕区的独特功能和特征的经济形式。乡村振兴赋予了牧区新的时代任务,不断推动牧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意义非凡。本文从科技与文化、制度安排及结构、要素禀赋差异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牧区集体经济的演化动能及演化趋势,指出要重视科技赋能、扎根民族文化、增强制度创设、寻求差异化筑牢竞争优势,从而因势利导地推动牧区集体经济迈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牧区集体经济 科技文化 制度结构 要素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峥 朱晓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37-40,共4页
绿色发展理念符合新时代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以及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的现状,内蒙古地区作为农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任重而道远。文章明确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基于农业“全过程”绿色化视角,按照... 绿色发展理念符合新时代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以及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的现状,内蒙古地区作为农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任重而道远。文章明确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基于农业“全过程”绿色化视角,按照产前、产中、产后的内在逻辑选取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建立内蒙古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总体与内蒙古自治区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煤炭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振奋 《北方经济》 2023年第9期39-42,共4页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发展阶段,确立了我国实现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定位。由于过度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煤炭产业自身局限性,内蒙古煤炭产业出现“两个不平衡”“五个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从内蒙古煤炭产业绿色...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发展阶段,确立了我国实现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定位。由于过度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煤炭产业自身局限性,内蒙古煤炭产业出现“两个不平衡”“五个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从内蒙古煤炭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应以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的科学理念出发,提出健全行业安全管理体制机应,坚持科技创新,稳步推进现代化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措施,从而推动煤炭产业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煤炭产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 双碳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北疆能源结构转型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陶阳 《北方经济》 2022年第9期45-48,共4页
内蒙古的能源结构难以摆脱长期形成的以高碳为主要特征的能源生产及消费的路径依赖,同时又受国内产业分工布局以及短期能源结构调整的急迫性的影响,这给内蒙古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带来了实际操作困难和挑战。基于内蒙古能源结构现状及有关... 内蒙古的能源结构难以摆脱长期形成的以高碳为主要特征的能源生产及消费的路径依赖,同时又受国内产业分工布局以及短期能源结构调整的急迫性的影响,这给内蒙古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带来了实际操作困难和挑战。基于内蒙古能源结构现状及有关数据分析,建议尽快构建治污和降低碳排放双轮驱动模式,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把科技进步摆在能源转型的核心地位,协调并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和市场决定机制,积极探索能源高效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其他煤炭大省提供经验借鉴,确保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如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碳达峰 碳中和 能源工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驱动内蒙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国庆 何慕云 赵天文 《北方经济》 2023年第4期72-75,共4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目前,生态产品权属界定尚不清晰、价值核算体系尚不健全及市场转化交易机制尚不成熟,导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严重受阻。本文基于内蒙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状...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目前,生态产品权属界定尚不清晰、价值核算体系尚不健全及市场转化交易机制尚不成熟,导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严重受阻。本文基于内蒙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状和瓶颈,探究绿色技术创新驱动内蒙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绿色技术创新 价值实现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红蝶 《北方经济》 2021年第4期37-40,共4页
“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承接产业转移作为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实现方式,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健康发展的着力点。通过SWOT分析工具对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在... “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承接产业转移作为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实现方式,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健康发展的着力点。通过SWOT分析工具对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在自然资源、区位、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在承接的产业层次、承接企业创新水平、政策协调性和营商环境上具有劣势,还面临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承接竞争加剧和东部地区企业迁出阻力大等威胁。据此,本文力求为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策略选择,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承接产业转移 策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内蒙古粮食安全测度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子玲 《现代农业》 2022年第5期17-20,共4页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粮食安全事关我国十四亿人民基本生活安全,在新经济形势下,本文基于内蒙古12盟市2020年的粮食相关指标,运用SPSS数据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内蒙古各地区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表明,内蒙古各盟市粮食安全呈现发展...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粮食安全事关我国十四亿人民基本生活安全,在新经济形势下,本文基于内蒙古12盟市2020年的粮食相关指标,运用SPSS数据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内蒙古各地区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表明,内蒙古各盟市粮食安全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保障内蒙古粮食安全提出了保护耕地面积、发挥区位优势、利用科技促进粮食安全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法 内蒙古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蒙东打造为内蒙古对外开放新前沿的路径选择
10
作者 丁家鹏 《北方经济》 2022年第1期30-33,共4页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地区正处于做好服务与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极缺乏、体制机制改革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等矛盾凸显,急需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西部大开发与东北振兴战略的政策叠加地...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地区正处于做好服务与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极缺乏、体制机制改革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等矛盾凸显,急需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西部大开发与东北振兴战略的政策叠加地,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及中欧班列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一环,蒙东地区正在成为内蒙古向北开放桥头堡,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推动蒙东地区成为内蒙古向北开放新前沿,应率先推动蒙东地区体制机制创新,培育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创新沿边开放平台建设与发展模式,探索点轴联动的蒙东区域合作新模式,以创新政策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对外开放走实走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东地区 开放新前沿 中蒙俄经济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与质效并重、国家与地方双赢——内蒙古建设国家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思考
11
作者 李峰 赵云平 《北方经济》 2023年第12期6-9,共4页
近年来内蒙古农畜产品产出量、调出量稳步增加,对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巨大。但这种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农牧业发展方式存在生态环境代价大、水资源配置效率低、对地区经济贡献弱等问题,需要树立量力而行的政策目标取向、构建质效双高的生... 近年来内蒙古农畜产品产出量、调出量稳步增加,对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巨大。但这种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农牧业发展方式存在生态环境代价大、水资源配置效率低、对地区经济贡献弱等问题,需要树立量力而行的政策目标取向、构建质效双高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建立均衡普惠的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国家需要与地方利益双赢、生态目标与基地目标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农牧业发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分析--以内蒙古为例
12
作者 邓少华 王康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6-28,108,共4页
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存在融合程度比较低,农村牧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牧民实际通过参与三产融合增收水平低。应通过培养壮大各类农业及旅游业等产业融合主体,突出发展内蒙古农村牧区地域特... 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存在融合程度比较低,农村牧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牧民实际通过参与三产融合增收水平低。应通过培养壮大各类农业及旅游业等产业融合主体,突出发展内蒙古农村牧区地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村牧区产业之间内部功能延伸、科技渗透和产业拓展,推进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及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持续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 三产融合 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数字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小平 刘国林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48-59,共12页
在理论分析流通数字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流通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韧性水... 在理论分析流通数字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流通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中介效应机制检验显示,流通产业和数字化的结合能够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区域经济韧性;在空间分布上,流通数字化和经济韧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水平较高的省域之间互相聚集,水平较低的省域之间互相聚集。流通数字化的发展不但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韧性提升,而且能带动周边省域经济韧性的发展,这种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数字化 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14
作者 顺德日 丁继 《现代农业》 2024年第6期29-38,51,共11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除去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除去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水平,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主要借助增强农业经济的抵抗能力和重构能力来提升韧性,通过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农村居民创业活力度赋能农业经济韧性;新质生产力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粮食主产区促进作用强于非粮食主产区。据此,建议营造良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推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经济深度融合,制定差异化的农业发展政策,加快实现农业强国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村消费结构升级 农村创业活力 农业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农牧系统耦合推进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15
作者 于萨日娜 丁继 王璟璇 《现代农业》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农牧系统耦合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更是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农牧系统耦合对于促进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制饲草料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生计模式落后、农牧业... 农牧系统耦合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更是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农牧系统耦合对于促进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制饲草料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生计模式落后、农牧业产业化的滞后性等因素的制约,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培育农牧系统“耦合键”;调整生计策略,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业技术,促进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系统耦合 农牧交错区 农牧业经济 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阳 《北方经济》 2019年第8期50-52,共3页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我国提出的为促进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战略,该战略的实施既可以辅助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作为中国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实践。而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奠基之石、必由之路,承载着全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是一...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我国提出的为促进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战略,该战略的实施既可以辅助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作为中国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实践。而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奠基之石、必由之路,承载着全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如何搞好中蒙俄经济走廊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下一步经济与人文交流的基础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俄经济走廊 基础设施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谟与李斯特的经济发展思想比较研究
17
作者 陶阳 特格西毕力格 王来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6-45,共10页
经济发展问题是历代经济学家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英国古典学派先驱休谟和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对此分别有着不同的见解,从休谟和李斯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学术渊源着手,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各自经典学术著作中蕴含的经济发展思想进行了... 经济发展问题是历代经济学家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英国古典学派先驱休谟和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对此分别有着不同的见解,从休谟和李斯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学术渊源着手,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各自经典学术著作中蕴含的经济发展思想进行了重点剖析与系统梳理,发现他们的经济发展思想存在契合之处,如都认为非物质资本、政治制度、分工协作、发展工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对外贸易、财富概念两方面则存在差异。随后,对休谟与李斯特经济学说的影响展开理论述评,并对两者经济发展思想所衍生出来的有益启示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李斯特 经济发展 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反垄断对策研究
18
作者 邱婷 《现代营销(下)》 202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平台经济所具有的新特征与新模式相较于传统经济有巨大差异,为传统反垄断规则在平台经济领域的实施带来困难。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垄断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平台经济的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其垄断原因,总结反垄断困境,并以此... 平台经济所具有的新特征与新模式相较于传统经济有巨大差异,为传统反垄断规则在平台经济领域的实施带来困难。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垄断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平台经济的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其垄断原因,总结反垄断困境,并以此为基础给平台经济反垄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以期对我国平台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以及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反垄断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产业-生态”协调振兴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卓 赵洪坤 《现代农业》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赋能乡村“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如何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生态”协调振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基于2011—2020年中国3...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赋能乡村“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如何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生态”协调振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生态”协调振兴的影响效应,并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和教育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乡村“产业-生态”协调振兴,这一结论经过大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说明绿色技术发展水平、教育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存在互补效应。文章不仅拓展了对于数字普惠金融这一金融工具的研究,并对如何协调乡村“产业-生态”振兴进行了有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绿色技术创新 教育 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生态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素养对家庭收入流动性影响研究
20
作者 姜楠 张帅华 朱家铭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53,共12页
收入流动性作为反映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指标,对于考察个体收入分布的机会均等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收入转移矩阵和实证分析法,研究金融素养对我国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素养能够显... 收入流动性作为反映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指标,对于考察个体收入分布的机会均等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收入转移矩阵和实证分析法,研究金融素养对我国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素养能够显著增强家庭收入流动性,并促进低收入家庭向较高收入层级的跃迁。从异质性分析来看,金融素养的增收效应在低收入、低龄化以及农村家庭群体中表现尤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能够通过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促进家庭收入向上流动。研究结论丰富了家庭收入流动性方面的研究,也为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金融素养 收入转移矩阵 收入流动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