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环境改善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12个地级市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成小平 刘国林 付焕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7,共6页
新发展格局下,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内蒙古2005-2021年居民消费环境和居民消费潜力的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居民消费环境指标体系和居民消费潜力指标体系,并且运用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消费环境对... 新发展格局下,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内蒙古2005-2021年居民消费环境和居民消费潜力的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居民消费环境指标体系和居民消费潜力指标体系,并且运用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消费环境对消费潜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消费市场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为中介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居民消费环境是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其研究表明:消费环境的改善能够释放消费潜力;消费环境可以通过作用于供给侧消费市场结构和需求侧居民消费结构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环境 消费潜力 内蒙古 市场结构 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内蒙古各盟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斯日吉模楞 敖特根巴雅尔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07-115,共9页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土地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的现象。从土地要素投入结构变化视角,即土地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过程中如何影响两部门的经济增长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内蒙古12盟市面板数据...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土地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的现象。从土地要素投入结构变化视角,即土地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过程中如何影响两部门的经济增长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内蒙古12盟市面板数据分别测算土地资源对乡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经济的“增长阻力”。研究认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土地供给动力”、“土地供给阻力”、土地结构变化产生的推动力及传统的“增长阻力”这四种力量的综合。其中“土地供给动力”和“土地供给阻力”两种效应说明,土地资源限制对乡村地区经济产生的“增长阻力”大于对城镇地区经济产生的“增长阻力”。因此,在土地资源有限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谨慎选择土地资源在城乡间分配的平衡点;在保障农产品安全的资源需求基础上最大化满足城镇地区日益增加的土地资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经济增长 增长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集体经济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特格西毕力格 陶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4,共4页
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要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牧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这是牧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环节。但牧区集体经济现阶段存在诸如牧民参与度不足、专业化人才匮乏、运行管理... 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要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牧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这是牧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环节。但牧区集体经济现阶段存在诸如牧民参与度不足、专业化人才匮乏、运行管理不规范、发展的不均衡性等突出问题,为此,提出了优化方案:(1)开展普及宣传,组织业务培训,增强主体意识,做好群众动员;(2)打通政策渠道,落实有效激励,吸纳优秀人才,发挥能人效应;(3)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压实监督责任,规范运行管理;(4)聚焦项目带动,拓展发展思路,强化组织引领,鼓励联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 集体经济 合作社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秸秆资源产量及其饲料化利用潜力 被引量:12
4
作者 红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27-2936,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提升重要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以内蒙古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草谷比、可收集系数估算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及其饲料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内蒙古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可...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提升重要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以内蒙古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草谷比、可收集系数估算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及其饲料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内蒙古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可收集利用量分别增加了3523.66万和3098.69万t,年均增长率为5.72%和5.96%,其中玉米秸秆贡献最大;2020年内蒙古秸秆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征,蒙东地区占秸秆可收集资源总量的69.33%;内蒙古秸秆养畜潜力高丰度地区主要分布在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等蒙东地区,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乌海市为秸秆养畜潜力低丰度地区,其余盟(市)为秸秆养畜潜力一般地区。内蒙古秸秆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饲料化利用潜力,但区域分布不均衡,蒙东地区是秸秆资源富集和秸秆养畜潜力高丰度地区,应以蒙东地区为重点,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持续推动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产量 种植结构 空间分布 秸秆养畜 载畜潜力 草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与应用研究——基于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的视角
5
作者 郭春娜 于法稳 张万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0-1180,共11页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是制定农业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本文从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的视角,尝试将生态核算与经济核算相融合,进而构建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并研...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是制定农业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本文从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的视角,尝试将生态核算与经济核算相融合,进而构建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并研究了2000—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值为5210.70亿元,相当于该区年均GDP的79.70%和年均供给服务价值的11.02倍。2)一级指标中,调节服务价值占比最大,占总价值的38.32%,其次是社会保障价值,占比35.92%,文化服务价值、供给服务价值和负面价值的占比分别为16.52%、9.04%和0.19%。3)按照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中农民应当获得但却没有获得的金额计算农业补贴标准,内蒙古自治区每公顷农田补贴标准应为51293元,远高于政府目前每公顷2250元的补贴标准。本文政策启示如下:一是要持续探索比较科学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摸清农田生态系统家底和价值;二是要建立健全以价值核算为依据的农田生态保护机制,科学制定农业补贴标准,就内蒙古自治区来说,应当提高农业补贴标准;三是以不同农作物的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探索不同农作物的补贴标准,使农民在面临土地征收或从事农业种植时,能够获得更公平、合理的补偿或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内蒙古自治区 乘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蕾 《中国种业》 2023年第8期11-16,共6页
农作物种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总目标,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 农作物种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总目标,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内蒙古农作物种业尚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足、科技创新实力有待提升、种子企业产业化发展能力较弱、种业市场监管体系有待健全等突出问题。在国家实施民族种业振兴,大力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契机下,内蒙古自治区要增强种质资源保存能力,打牢种质资源基础;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变革,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种业发展市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种质资源 育繁推一体化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分析--以内蒙古为例
7
作者 邓少华 王康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6-28,108,共4页
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存在融合程度比较低,农村牧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牧民实际通过参与三产融合增收水平低。应通过培养壮大各类农业及旅游业等产业融合主体,突出发展内蒙古农村牧区地域特... 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存在融合程度比较低,农村牧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牧民实际通过参与三产融合增收水平低。应通过培养壮大各类农业及旅游业等产业融合主体,突出发展内蒙古农村牧区地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村牧区产业之间内部功能延伸、科技渗透和产业拓展,推进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及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持续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 三产融合 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分析
8
作者 肖飞俊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文章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较大问题。其主要问题是:专业性的人才缺乏、政府重视...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文章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较大问题。其主要问题是:专业性的人才缺乏、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整体水平低且发展缓慢。鉴于此,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政府的重视程度、培育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多措并举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农业 生产性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9
作者 姜楠 张帅华 杨蕴丽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通过提高企业投资配置效率和绿色创新水平,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价格稳定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呼伦贝尔草原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演化
10
作者 勿吉斯古冷 那日苏 +4 位作者 丽娜 银山 乌云达来 李明星 赖韶杰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5-837,共13页
沙漠化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探究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变化以及揭示其驱动因素是防治沙漠化的关键。基于地中海荒漠化与土地利用(MEDALUS)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结合构... 沙漠化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探究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变化以及揭示其驱动因素是防治沙漠化的关键。基于地中海荒漠化与土地利用(MEDALUS)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结合构建沙漠化敏感性评估模型,揭示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敏感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其中,2001—2010年呈下降趋势,2010—2015年上升,2015—2020年再次出现下降现象。(2)在空间分布上,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由西向东降低,依次分布为极度、高度、中度、轻度和不敏感。(3)气候、植被及土壤要素对沙漠化敏感性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人为干扰要素,而地形要素影响最低,并且任意2个要素的交互作用都大于单个要素。研究结果可为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防治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敏感性 MEDALUS模型 地理探测器 呼伦贝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1年大兴安岭野火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李明星 丽娜 +3 位作者 那日苏 银山 许志丽 毕力格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5-1368,共14页
本文基于MCD64A1火烧迹地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法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分析大兴安岭野火时空格局演变,利用逻辑回归模型,揭示影响大兴安岭野火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2001-2021年大兴安岭野火过火面积总体呈递减趋势,季节变化表现为主... 本文基于MCD64A1火烧迹地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法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分析大兴安岭野火时空格局演变,利用逻辑回归模型,揭示影响大兴安岭野火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2001-2021年大兴安岭野火过火面积总体呈递减趋势,季节变化表现为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其中春季过火面积占全年的73%。从空间分布上看,大兴安岭春季野火主要聚集于研究区东北部以及中部区域,而夏、秋、冬季野火则多集中在研究区中部。此外,春秋两季野火在空间上呈较高的聚集性。近20 a研究区37%的区域野火面积呈上升趋势,而63%的区域呈减少趋势。按影响因子对野火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为:居民点密度>月总降水量>水系网密度>月平均饱和水汽压差>植被类型>坡向>月平均风速>坡度>道路网密度>海拔高度,表明大兴安岭人为因子、与湿度相关的因子以及植被因子是野火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火 MCD64A1 逻辑回归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数字化对出口贸易韧性的影响——基于商贸流通效率视角
12
作者 贾曼莉 宋孜涵 刘国林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5-149,共5页
本文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商贸流通效率视角,分析流通数字化赋能出口贸易韧性的传导机制和异质特征。结果显示:流通数字化能够显著驱动出口贸易韧性的提升,该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商贸流通效率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 本文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商贸流通效率视角,分析流通数字化赋能出口贸易韧性的传导机制和异质特征。结果显示:流通数字化能够显著驱动出口贸易韧性的提升,该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商贸流通效率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相对欠发达地区、非东部地区和自贸区,流通数字化对出口贸易韧性的提升作用较强。此外,流通数字化与出口贸易韧性之间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倒“U”型曲线关系。对此,为更好发挥流通数字化对出口贸易韧性的促进作用,应全面深化流通数字化建设,构建流通数字化生态体系以及实施区域差异化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数字化 出口贸易韧性 商贸流通效率 倒“U”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分配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增收的累积效应分析
13
作者 黄娟娟 郭春娜 郑云辰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31,共14页
稳定发放现金补贴的再分配政策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2017—2021年2.3万户建档立卡的农村低收入家庭数据,以再分配政策的低保补贴为例,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 稳定发放现金补贴的再分配政策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2017—2021年2.3万户建档立卡的农村低收入家庭数据,以再分配政策的低保补贴为例,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分析当下低收入家庭从再分配中获得的增收累积效应。研究发现:领取到补贴的低收入家庭比没有领取到补贴的家庭,增收效应提高了14%,剔除不可观测量的影响,增加效应更加明显,达到29.8%,说明最后脱贫的低收入家庭对低保补贴的依赖程度更高,且补贴对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累积效应具有显著的个体异质性特征;并利用相对脱贫变量比较稳定的收入补贴对低收入农村家庭和普通农村家庭的差距缩小的程度。立足农村低收入家庭相对贫困时期的初始禀赋,解读再分配政策的效应,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收入家庭 再分配 低保补贴 帮扶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与行动路径——基于共生理论的探讨
14
作者 张蕾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74-278,共5页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类型教育,在推动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传承优秀文化、建设美丽乡村以及促进基层组织有效治理等方面与乡村振兴的要素目标有机融合、互利共生,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教育力量。在职业...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类型教育,在推动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传承优秀文化、建设美丽乡村以及促进基层组织有效治理等方面与乡村振兴的要素目标有机融合、互利共生,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教育力量。在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共生系统中,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薄弱,与乡村振兴缺乏深度融合,外部运行保障条件仍有突出短板。要从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创新、激活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动力、构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长效机制三重向度,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广泛参与乡村建设,积极赋能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赋能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我国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乔涵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128,共14页
数字经济借助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可增强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供给能力,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赋能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借助SYS-GMM模型,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含西藏和港澳台)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我国产业链... 数字经济借助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可增强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供给能力,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赋能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借助SYS-GMM模型,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含西藏和港澳台)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我国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促进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就数字经济细分维度而言,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提升均能有效促进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检验发现:产业政策、人力资本结构和技术水平对数字经济影响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但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我国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应多措并举健全数字创新制度、增强产业政策可操作性、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期为促进我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链现代化 数字普惠金融 互联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当代资本主义新特点--“第十一届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年会”综述
16
作者 乔涵 白小静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08,共7页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以“建党百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年会于2021年5月1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通过选取以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为核心视角的研究成果,从马克思...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以“建党百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政治经济学学者年会于2021年5月1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通过选取以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为核心视角的研究成果,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资本主义平台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当代帝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方面对与会论文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平台经济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当前青年政经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相关学术成果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政治经济学 当代资本主义 发展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综合效益观:核心要义、理论渊源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蕴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效益是衡量企业经营、区域发展与民富国强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重要论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综合效益观。“以人民为中心... 效益是衡量企业经营、区域发展与民富国强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重要论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综合效益观。“以人民为中心”的综合效益观从根本立场、核心内容、评价方法、思维逻辑、制度保障等方面回答了经济行为与发展目标的关系,既是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论、发展规律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也是对“义利统一”“天人合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综合效益观搭建了“政策—实践话语与学术—理论话语”的链接机制,对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综合效益 以人民为中心 共享价值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素养对家庭收入流动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楠 张帅华 朱家铭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53,共12页
收入流动性作为反映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指标,对于考察个体收入分布的机会均等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收入转移矩阵和实证分析法,研究金融素养对我国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素养能够显... 收入流动性作为反映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指标,对于考察个体收入分布的机会均等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收入转移矩阵和实证分析法,研究金融素养对我国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素养能够显著增强家庭收入流动性,并促进低收入家庭向较高收入层级的跃迁。从异质性分析来看,金融素养的增收效应在低收入、低龄化以及农村家庭群体中表现尤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能够通过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促进家庭收入向上流动。研究结论丰富了家庭收入流动性方面的研究,也为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金融素养 收入转移矩阵 收入流动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约束下河套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19
作者 郭玉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7期123-126,共4页
内蒙古河套灌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干旱区域,农业灌溉依赖从黄河引水,黄河水资源对其农业发展水平有较大影响。为探究水资源约束下河套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该文通过分析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厘清现有水资源对灌区... 内蒙古河套灌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干旱区域,农业灌溉依赖从黄河引水,黄河水资源对其农业发展水平有较大影响。为探究水资源约束下河套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该文通过分析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厘清现有水资源对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限制机理,进而探讨河套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能路径。结果显示,目前河套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诸如用水结构不合理、农业退水水质差等问题。因此要在水资源约束下实现河套灌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加强沿黄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灌溉技术升级、加快盐碱地治理和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途径,走“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约束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用水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探索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蕾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7-71,共5页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课堂教学是改革不容忽视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预设与生成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着力点。通过开展教学预设,实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通过聚焦教学生成,实现课程内容的不断...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课堂教学是改革不容忽视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预设与生成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着力点。通过开展教学预设,实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通过聚焦教学生成,实现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学生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师生互动启发中,满足师生个体成长的诉求。应用型本科课堂教学的预设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践行"PDCA"操作方法,课堂教学的生成则应回归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通过不断反思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持续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学习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