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
1
作者 红霞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50-58,共9页
【目的】探明内蒙古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为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和化肥减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9—2021年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采用草谷比法估算内蒙古各盟市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大豆、向日葵)秸... 【目的】探明内蒙古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为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和化肥减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9—2021年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采用草谷比法估算内蒙古各盟市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大豆、向日葵)秸秆产量和养分资源量,并计算单位播种面积不同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后的化肥替代潜力。【结果】2019—2021年内蒙古主要农作物秸秆年均总产量达4 700.72万t,其中,玉米、小麦、大豆、向日葵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3 806.67万t、194.07万t、314.65万t和385.33万t;主要农作物秸秆年均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资源量分别为45.14万t、15.99万t、69.52万t,其中,玉米秸秆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通辽市(28.62%)、兴安盟(17.73%)、赤峰市(15.68%);小麦秸秆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49.02%)和巴彦淖尔市(18.38%);大豆秸秆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79.37%);向日葵秸秆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59.94%)。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后单位播种面积的玉米秸秆当季化肥替代潜力为N 25.81~55.66 kg/hm^(2)、P_(2)O_(5) 13.12~28.21 kg/hm^(2)、K_(2)O 62.53~135.34 kg/hm^(2);小麦秸秆当季化肥替代潜力为N 7.45~25.96 kg/hm^(2)、P_(2)O_(5) 2.63~10.71 kg/hm^(2)、K_(2)O 25.88~76.90 kg/hm^(2);大豆秸秆当季化肥替代潜力为N 7.97~31.81 kg/hm^(2)、P_(2)O_(5) 3.96~11.08 kg/hm^(2)、K_(2)O 12.91~36.48 kg/hm^(2);向日葵秸秆当季化肥替代潜力为P_(2)O_(5)3.86~13.19 kg/hm^(2)、K_(2)O 38.79~134.93 kg/hm^(2)。各地区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后的当季替代化肥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单位播种面积玉米、小麦、向日葵秸秆还田替代化肥潜力以阿拉善盟最大,大豆秸秆还田替代化肥潜力以巴彦淖尔市最大。【结论】内蒙古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丰富,化肥替代潜力较大。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后的当季替代化肥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应因地制宜加大秸秆资源的还田利用,以提高秸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化肥减施,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养分资源 秸秆还田 化肥替代潜力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胡伟华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6期79-83,88,共6页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的,内蒙古是民族自治地方,人口有其独特性,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各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上升及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对1990年以来的内蒙古经济增...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的,内蒙古是民族自治地方,人口有其独特性,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各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上升及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对1990年以来的内蒙古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作用;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负相关作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性别比及平均受教育年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人口因素 经济增长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牧区经济体制改革与畜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蕾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2,共7页
本文以产业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研究总结了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并对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一时期内蒙古牧区经济体制改革与畜牧业发展提供的史鉴价... 本文以产业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研究总结了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并对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一时期内蒙古牧区经济体制改革与畜牧业发展提供的史鉴价值:草原生态经济价值的重视与保护,牧区畜牧业发展模式的现实改良以及牧区经济政策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经济体制改革 畜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环境改善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研究——基于内蒙古12个地级市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4
作者 成小平 刘国林 付焕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7,共6页
新发展格局下,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内蒙古2005-2021年居民消费环境和居民消费潜力的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居民消费环境指标体系和居民消费潜力指标体系,并且运用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消费环境对... 新发展格局下,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内蒙古2005-2021年居民消费环境和居民消费潜力的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居民消费环境指标体系和居民消费潜力指标体系,并且运用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消费环境对消费潜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消费市场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为中介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居民消费环境是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其研究表明:消费环境的改善能够释放消费潜力;消费环境可以通过作用于供给侧消费市场结构和需求侧居民消费结构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环境 消费潜力 内蒙古 市场结构 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内蒙古各盟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斯日吉模楞 敖特根巴雅尔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07-115,共9页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土地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的现象。从土地要素投入结构变化视角,即土地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过程中如何影响两部门的经济增长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内蒙古12盟市面板数据...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土地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的现象。从土地要素投入结构变化视角,即土地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过程中如何影响两部门的经济增长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内蒙古12盟市面板数据分别测算土地资源对乡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经济的“增长阻力”。研究认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土地供给动力”、“土地供给阻力”、土地结构变化产生的推动力及传统的“增长阻力”这四种力量的综合。其中“土地供给动力”和“土地供给阻力”两种效应说明,土地资源限制对乡村地区经济产生的“增长阻力”大于对城镇地区经济产生的“增长阻力”。因此,在土地资源有限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谨慎选择土地资源在城乡间分配的平衡点;在保障农产品安全的资源需求基础上最大化满足城镇地区日益增加的土地资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经济增长 增长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集体经济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特格西毕力格 陶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4,共4页
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要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牧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这是牧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环节。但牧区集体经济现阶段存在诸如牧民参与度不足、专业化人才匮乏、运行管理... 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要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牧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这是牧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环节。但牧区集体经济现阶段存在诸如牧民参与度不足、专业化人才匮乏、运行管理不规范、发展的不均衡性等突出问题,为此,提出了优化方案:(1)开展普及宣传,组织业务培训,增强主体意识,做好群众动员;(2)打通政策渠道,落实有效激励,吸纳优秀人才,发挥能人效应;(3)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压实监督责任,规范运行管理;(4)聚焦项目带动,拓展发展思路,强化组织引领,鼓励联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 集体经济 合作社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共价值的内蒙古地区草原禁牧政策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樊胜岳 丁继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9,共9页
内蒙古地区草原禁牧政策自2002年实施以来的绩效如何,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以公共价值管理范式为基础,从草原禁牧政策实施过程与实施结果相结合的角度构建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政策实施过程,从政策实施的"公平性"、... 内蒙古地区草原禁牧政策自2002年实施以来的绩效如何,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以公共价值管理范式为基础,从草原禁牧政策实施过程与实施结果相结合的角度构建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政策实施过程,从政策实施的"公平性"、政府部门管理的"效率性"、合作生产的"参与性"、生态效果的"可持续性"等4维度提取指标因子;生态治理结果从项目达标率、植被生长状态、土壤侵蚀变化率、空间均一性等4个生态指标来衡量。各指标因子采用AHP方法确定权重,通过实地调查确定各指标的具体值。通过计算显示,内蒙古草原禁牧政策的过程绩效值为0.4979,绩效等级为一般,生态结果绩效值为0.7596,绩效等级是较好的,这两者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当前草原禁牧政策过度关注生态结果而忽视项目实施过程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政府角度的评价值高于牧户角度的评价值50%以上,反映出政府和牧户对待生态政策的利益关注不同而导致评价值不同。草原禁牧政策的公共价值绩效的评价体系,将为草原政策评价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草原禁牧 公共价值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付桂军 齐义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113,141,共6页
内蒙古作为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民族地区的一员,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第一位。但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煤炭资源种类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资... 内蒙古作为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民族地区的一员,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第一位。但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煤炭资源种类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生态破坏、固体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强化清洁生产,强化节能减排,增加碳汇容量,逐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制度创新规避"资源诅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蒙古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钧 张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2,共4页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内蒙古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变和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产业国际分工的必要措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内蒙古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变和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产业国际分工的必要措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然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和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东道主国环境的一般关系及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并提出了合理解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保护内蒙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内蒙古 生态环境 因果分析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上市企业股权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7-183,共7页
内蒙古上市企业存在数量少、规模小,行业和区域分布不均衡,融资能力差异大,民间资本发展有限,企业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全面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地方特色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促进PE、VC... 内蒙古上市企业存在数量少、规模小,行业和区域分布不均衡,融资能力差异大,民间资本发展有限,企业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全面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地方特色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促进PE、VC快速发展,鼓励创新驱动发展等措施,积极扶持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做大做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上市企业 股权融资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国初期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11
作者 达古拉 《农业考古》 2015年第3期96-100,共5页
建国初期实施社会主义改造以来,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一直没有间断。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改造为时过早,还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改造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一次大变革,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底用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社会主义改... 建国初期实施社会主义改造以来,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一直没有间断。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改造为时过早,还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改造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一次大变革,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底用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要看是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论文通过简析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实施背景、实施中采取的方针对策,最后对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造 内蒙古 畜牧业 生产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合作社运行原则及其经营机制——以内蒙古达茂旗金创农机合作社为例
12
作者 韩柱 《农业工程》 2012年第9期75-78,共4页
该文在系统地阐述农机合作化理论和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内蒙古达茂旗农机合作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四统一分"的经营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机制。该合作社也存在着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现行经营的体制制约农机... 该文在系统地阐述农机合作化理论和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内蒙古达茂旗农机合作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四统一分"的经营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机制。该合作社也存在着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现行经营的体制制约农机合作发展、合作社制度不健全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农机合作社发展要提高社员教育与培训、改善内部管理机制、扩大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运行原则 经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秸秆资源产量及其饲料化利用潜力 被引量:13
13
作者 红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27-2936,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提升重要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以内蒙古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草谷比、可收集系数估算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及其饲料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内蒙古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可...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提升重要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以内蒙古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草谷比、可收集系数估算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及其饲料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内蒙古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可收集利用量分别增加了3523.66万和3098.69万t,年均增长率为5.72%和5.96%,其中玉米秸秆贡献最大;2020年内蒙古秸秆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征,蒙东地区占秸秆可收集资源总量的69.33%;内蒙古秸秆养畜潜力高丰度地区主要分布在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等蒙东地区,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乌海市为秸秆养畜潜力低丰度地区,其余盟(市)为秸秆养畜潜力一般地区。内蒙古秸秆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饲料化利用潜力,但区域分布不均衡,蒙东地区是秸秆资源富集和秸秆养畜潜力高丰度地区,应以蒙东地区为重点,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持续推动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产量 种植结构 空间分布 秸秆养畜 载畜潜力 草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与应用研究——基于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的视角
14
作者 郭春娜 于法稳 张万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0-1180,共11页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是制定农业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本文从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的视角,尝试将生态核算与经济核算相融合,进而构建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并研...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是制定农业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本文从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的视角,尝试将生态核算与经济核算相融合,进而构建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并研究了2000—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值为5210.70亿元,相当于该区年均GDP的79.70%和年均供给服务价值的11.02倍。2)一级指标中,调节服务价值占比最大,占总价值的38.32%,其次是社会保障价值,占比35.92%,文化服务价值、供给服务价值和负面价值的占比分别为16.52%、9.04%和0.19%。3)按照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中农民应当获得但却没有获得的金额计算农业补贴标准,内蒙古自治区每公顷农田补贴标准应为51293元,远高于政府目前每公顷2250元的补贴标准。本文政策启示如下:一是要持续探索比较科学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摸清农田生态系统家底和价值;二是要建立健全以价值核算为依据的农田生态保护机制,科学制定农业补贴标准,就内蒙古自治区来说,应当提高农业补贴标准;三是以不同农作物的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探索不同农作物的补贴标准,使农民在面临土地征收或从事农业种植时,能够获得更公平、合理的补偿或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内蒙古自治区 乘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蕾 《中国种业》 2023年第8期11-16,共6页
农作物种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总目标,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 农作物种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总目标,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内蒙古农作物种业尚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足、科技创新实力有待提升、种子企业产业化发展能力较弱、种业市场监管体系有待健全等突出问题。在国家实施民族种业振兴,大力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契机下,内蒙古自治区要增强种质资源保存能力,打牢种质资源基础;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变革,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种业发展市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种质资源 育繁推一体化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聚对“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贾曼莉 宋孜涵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9-169,共11页
数字产业集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与突出特征,对推动经济朝着可持续和低碳方向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法对数字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产业... 数字产业集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与突出特征,对推动经济朝着可持续和低碳方向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法对数字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产业集聚对“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然而,数字产业集聚存在“最优规模”,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特征。当数字产业集聚程度超过门槛值2.768时,“拥挤效应”等负外部性将占据主导地位。这种非线性影响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效应、结构优化效应以及能源替代效应三重机制得以实现。此外,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有利于促进“环境—经济”协同发展,但会改变数字产业集聚与“环境—经济”协同发展之间倒“U”型曲线的形态及拐点位置,具体表现为使最优规模点的横坐标左移0.245个单位。据此,应当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规模进行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并制定兼顾环境与经济绩效的规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聚 环境经济效应 倒“U”型曲线 公众环境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分析--以内蒙古为例
17
作者 邓少华 王康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6-28,108,共4页
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存在融合程度比较低,农村牧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牧民实际通过参与三产融合增收水平低。应通过培养壮大各类农业及旅游业等产业融合主体,突出发展内蒙古农村牧区地域特... 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存在融合程度比较低,农村牧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牧民实际通过参与三产融合增收水平低。应通过培养壮大各类农业及旅游业等产业融合主体,突出发展内蒙古农村牧区地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村牧区产业之间内部功能延伸、科技渗透和产业拓展,推进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及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持续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内蒙古农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 三产融合 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分析
18
作者 肖飞俊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文章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较大问题。其主要问题是:专业性的人才缺乏、政府重视...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文章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较大问题。其主要问题是:专业性的人才缺乏、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整体水平低且发展缓慢。鉴于此,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政府的重视程度、培育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多措并举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农业 生产性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茶文化的经济价值浅析
19
作者 麦拉苏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9-250,共2页
茶在蒙古族占据着不容小觑的重要地位。草原上一直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可见茶文化在蒙古族已经根深蒂固。其实,蒙古族茶文化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享受需求,还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带动蒙古族的经... 茶在蒙古族占据着不容小觑的重要地位。草原上一直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可见茶文化在蒙古族已经根深蒂固。其实,蒙古族茶文化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享受需求,还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带动蒙古族的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蒙古族茶文化的内涵,进而研究蒙古族茶文化的经济价值,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茶文化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楠 张帅华 杨蕴丽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通过提高企业投资配置效率和绿色创新水平,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价格稳定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