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李迪先生与中国科技史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世荣
冯立昇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101,共12页
李迪教授(1927.10.6—2006.10.30)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家。他从研究数学史开始,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科技史的众多方向上,对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和科学仪器史研究贡献显著,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在物...
李迪教授(1927.10.6—2006.10.30)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家。他从研究数学史开始,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科技史的众多方向上,对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和科学仪器史研究贡献显著,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在物理学史、地学史、医学史、机械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科学通史等许多方面均有重要贡献。李迪先生以博学著称于科学史界,不仅长于发掘古代科技史料,而且也善于提出新观点和新见解。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并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科学史研究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迪
生平
中国科学技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隋唐时期对于太阳运动认识的演变——兼与古希腊太阳运动理论比较
被引量:
3
2
作者
邓可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7-852,共6页
目的廓清中国隋唐时期太阳运动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方法把托勒玫(约100—165)《至大论》中和隋唐时期的太阳运动理论曲线、中心差和近地点平黄经的计算精度进行比较。结果在托勒玫《至大论》中太阳非匀速运动改正数表的基础上,给出其...
目的廓清中国隋唐时期太阳运动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方法把托勒玫(约100—165)《至大论》中和隋唐时期的太阳运动理论曲线、中心差和近地点平黄经的计算精度进行比较。结果在托勒玫《至大论》中太阳非匀速运动改正数表的基础上,给出其太阳中心差曲线和速度曲线,并在前人对隋唐时期太阳运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证了张子信关于太阳不均匀运动发现的含义。结论中国隋唐时期太阳运动理论与张子信(?—577)的发现虽然一脉相传,但这二者直到一行(683—727)时代才基本相符并被理解。一行包括后来的历算家的太阳运动理论存在系统误差,中心差和近地点平黄经的计算精度都逊于古希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代中国一直把冬至点作为近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至大论》
张子信(?—577)
刘焯(544-610)
一行(683-727)
太阳运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再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邓可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对于《元史.历志》和《明史.历志》中有关《授时历》球面坐标变换的内容进行补漏、校核;进一步探讨《授时历》中球面坐标变换特别是弧矢割圆术的一些重要法则和方法;结合现代三角学计算结果,得到结论:托勒玫《至大论》与弧矢割圆术中的...
对于《元史.历志》和《明史.历志》中有关《授时历》球面坐标变换的内容进行补漏、校核;进一步探讨《授时历》中球面坐标变换特别是弧矢割圆术的一些重要法则和方法;结合现代三角学计算结果,得到结论:托勒玫《至大论》与弧矢割圆术中的黄赤道坐标变换的精度相差不大;弧矢割圆术关于弧、弦、矢之间的计算是在一个单位系里进行的,与托勒玫和现代三角学的方法都不一样;古率3是会圆术这个统一的单位系里独特的比率,而不是圆周率。在这个条件下,会圆术与现代三角学的结果十分近似,体现为除了在一些特殊点二者完全相等外,会圆术中的两个变量表达式也如正弦和余弦函数一样有整齐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时历》
弧矢割圆术法则
单位系
会圆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卡塔兰数的一个几何模型(英文)
4
作者
燕学敏
罗见今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20-24,共5页
明安图是清代一位杰出的蒙古族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去世后他的遗著《割圆密率捷法》,由他的学生在1774年完成,并且在1839年出版了这部著作.指出了明安图是世界上第一位卡塔兰数的发明人,他构建了一个几何模型,在这个几何模型中包含了用...
明安图是清代一位杰出的蒙古族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去世后他的遗著《割圆密率捷法》,由他的学生在1774年完成,并且在1839年出版了这部著作.指出了明安图是世界上第一位卡塔兰数的发明人,他构建了一个几何模型,在这个几何模型中包含了用卡塔兰数作为系数的无穷级数.分析了明安图建立这些卡塔兰数所用的三个递推公式,其中的两个公式直到现在还没有被现代数学界认识.其独特的构造方法说明他具有卓越的数学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安图
E.Catalan
卡塔兰数
无穷级数
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迪先生与中国科技史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世荣
冯立昇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
清华
大学
科技
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101,共12页
文摘
李迪教授(1927.10.6—2006.10.30)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家。他从研究数学史开始,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科技史的众多方向上,对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和科学仪器史研究贡献显著,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在物理学史、地学史、医学史、机械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科学通史等许多方面均有重要贡献。李迪先生以博学著称于科学史界,不仅长于发掘古代科技史料,而且也善于提出新观点和新见解。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并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科学史研究人才。
关键词
李迪
生平
中国科学技术史
Keywords
Li Di
biography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分类号
N09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隋唐时期对于太阳运动认识的演变——兼与古希腊太阳运动理论比较
被引量:
3
2
作者
邓可卉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7-85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561006)
文摘
目的廓清中国隋唐时期太阳运动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方法把托勒玫(约100—165)《至大论》中和隋唐时期的太阳运动理论曲线、中心差和近地点平黄经的计算精度进行比较。结果在托勒玫《至大论》中太阳非匀速运动改正数表的基础上,给出其太阳中心差曲线和速度曲线,并在前人对隋唐时期太阳运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证了张子信关于太阳不均匀运动发现的含义。结论中国隋唐时期太阳运动理论与张子信(?—577)的发现虽然一脉相传,但这二者直到一行(683—727)时代才基本相符并被理解。一行包括后来的历算家的太阳运动理论存在系统误差,中心差和近地点平黄经的计算精度都逊于古希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代中国一直把冬至点作为近地点。
关键词
古希腊
《至大论》
张子信(?—577)
刘焯(544-610)
一行(683-727)
太阳运动理论
Keywords
ancient Greece
Almagest
ZHANG Zixing(?-577)
LIU Zhuo(544-610)
YI Xing(683-727)
the solar theory
分类号
O357 [理学—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再探
被引量:
2
3
作者
邓可卉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基金
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梅隆基金
文摘
对于《元史.历志》和《明史.历志》中有关《授时历》球面坐标变换的内容进行补漏、校核;进一步探讨《授时历》中球面坐标变换特别是弧矢割圆术的一些重要法则和方法;结合现代三角学计算结果,得到结论:托勒玫《至大论》与弧矢割圆术中的黄赤道坐标变换的精度相差不大;弧矢割圆术关于弧、弦、矢之间的计算是在一个单位系里进行的,与托勒玫和现代三角学的方法都不一样;古率3是会圆术这个统一的单位系里独特的比率,而不是圆周率。在这个条件下,会圆术与现代三角学的结果十分近似,体现为除了在一些特殊点二者完全相等外,会圆术中的两个变量表达式也如正弦和余弦函数一样有整齐的对称性。
关键词
《授时历》
弧矢割圆术法则
单位系
会圆术
Keywords
Shoushi Calendar, Theorem of Hushigeyuan Shu, unit system, Huiyuan Shu
分类号
P194.3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卡塔兰数的一个几何模型(英文)
4
作者
燕学敏
罗见今
机构
西北
大学
数学与
科学史
研究中心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20-2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0471111.
文摘
明安图是清代一位杰出的蒙古族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去世后他的遗著《割圆密率捷法》,由他的学生在1774年完成,并且在1839年出版了这部著作.指出了明安图是世界上第一位卡塔兰数的发明人,他构建了一个几何模型,在这个几何模型中包含了用卡塔兰数作为系数的无穷级数.分析了明安图建立这些卡塔兰数所用的三个递推公式,其中的两个公式直到现在还没有被现代数学界认识.其独特的构造方法说明他具有卓越的数学才能.
关键词
明安图
E.Catalan
卡塔兰数
无穷级数
几何模型
Keywords
Ming Antu
E. Catalan
Catalan numbers
infinite series
geometric model
分类号
O11 [理学—基础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李迪先生与中国科技史
郭世荣
冯立昇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隋唐时期对于太阳运动认识的演变——兼与古希腊太阳运动理论比较
邓可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授时历》中的弧矢割圆术再探
邓可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卡塔兰数的一个几何模型(英文)
燕学敏
罗见今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