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一)——“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
2
|
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二)——“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
3
|
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 |
李龙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6
|
|
|
4
|
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五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6
|
|
|
5
|
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一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0
|
|
|
6
|
教育技术领域·学科·专业 |
李龙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1
|
|
|
7
|
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上)——四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3
|
|
|
8
|
“电教百年”回眸——继承电化教育优良传统 开创教育技术辉煌未来 |
李龙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
9
|
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二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1
|
|
|
10
|
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下)——四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5
|
|
|
11
|
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三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4
|
|
|
12
|
学派建设与学科繁荣——兼论教育技术“原生学派”的创建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
13
|
镇江民众教育馆巡回电化教学的实践及作用研究 |
杜光胜
冯立昇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4
|
信息技术环境对“学与教”方式的支持 |
刘雍潜
李龙
谢百治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7
|
|
|
15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7
|
|
|
16
|
一部记载电化教育在我国孕育和诞生历程的活教材——评《中国电影,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中国早期电影高等教育史料文献拾穗》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7
|
我国创办最早的电化教育专业期刊——《电化教育》 |
曹静
冯立昇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18
|
多元“学与教”方式与日常教学 |
刘雍潜
李龙
谢百治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
19
|
论“微型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
李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