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庙信仰与乡村公共空间秩序的建构——基于翁牛特旗大窝铺村的人类学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昆 尚海林 李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2,156,共11页
通过对大窝铺村村庙信仰和村庙祭祀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庙是集农耕祭祀、多神崇拜、阴阳交互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仰空间,并依托血缘、地缘与神缘,通过人、神灵与自然之间不断沟通与互动建构起来的。神灵之间按照既定的次序排列,确保了秩... 通过对大窝铺村村庙信仰和村庙祭祀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庙是集农耕祭祀、多神崇拜、阴阳交互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仰空间,并依托血缘、地缘与神缘,通过人、神灵与自然之间不断沟通与互动建构起来的。神灵之间按照既定的次序排列,确保了秩序的合理性和明确性。当神与人之间建立起明确的奖惩关系时,这种平衡成为维系信仰空间的核心动力。村庙的祭祀仪式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村庙管理不善又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分歧。正是这些多维度的关系构建了一个既有序又充满人情味的信仰空间,具有整合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加以积极引导,可使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凝聚村民集体意识,增强乡村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庙信仰 乡村公共空间 功能主义 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苜蓿草种植情况及发展困境——基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永海 文明 额尔敦乌日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63-265,274,共4页
阿鲁科尔沁旗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作为内蒙古牧草产业核心地区,在发展牧草种植与相关产业、保护和治理沙地生态、发展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面临着发展受制进口种子设备、土地和水资源的制约、优质牧草供需不平衡... 阿鲁科尔沁旗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作为内蒙古牧草产业核心地区,在发展牧草种植与相关产业、保护和治理沙地生态、发展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面临着发展受制进口种子设备、土地和水资源的制约、优质牧草供需不平衡等困境。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应在持续推进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合理规划种植规模,从全国范围内优化优质牧草产业布局,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牧草“芯片”和设备的攻坚,完善相关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种植 内蒙古 阿鲁科尔沁旗 中国草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3
作者 文明 乌日陶克套胡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从牧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看,内蒙古牧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 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从牧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看,内蒙古牧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内蒙古牧区积极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扬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强抓精英人才培养、筑牢草原根基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值得推广、可资借鉴的经验。但在实践中,牧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仍面临着草原生态局部好转、整体退化局面未得到根本转变,畜牧业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缺失,持续改善牧民生计保障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新时代,内蒙古牧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应以史为鉴,明确牧区战略地位,在持续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提升绿色有机畜产品的品牌价值,进而推动牧区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方位提升集体组织对牧民生计改善的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现代化 困境 牧区畜牧业 牧民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吐布新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4期63-65,69,共4页
近几年,我国肉牛产业稳步发展,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市场需求增长显著。通辽市作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城市,肉牛产业加快发展已形成初具规模化。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从而找出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面... 近几年,我国肉牛产业稳步发展,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市场需求增长显著。通辽市作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城市,肉牛产业加快发展已形成初具规模化。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从而找出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促进通辽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调查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产业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模式问题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
5
作者 许少聪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受到学界的关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牧区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并找寻其解决对策,通过介入生态系统理论的框架进行综合分析,从社...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受到学界的关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牧区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并找寻其解决对策,通过介入生态系统理论的框架进行综合分析,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系统识别并分析了农村牧区养老模式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社会层面上的资源配置不平衡和社会保障体系缺失是关键障碍;家庭层面上的传统养老模式依赖减弱和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牧区养老困境;个人层面上的农村牧区老人养老知识缺乏和养老资金不足,导致自我养老模式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构建更为有效和多元的养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养老模式 内蒙古农村牧区 生态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慧茹 乌日陶克套胡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1,共8页
内蒙古边境地区肩负着祖国北疆安全与发展的重任。内蒙古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整体向好,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风险、邻国突发公共事件的连锁效应、新时代基层民族工作的新问题、边境地区“空心化”危机、经济社会发展整... 内蒙古边境地区肩负着祖国北疆安全与发展的重任。内蒙古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整体向好,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风险、邻国突发公共事件的连锁效应、新时代基层民族工作的新问题、边境地区“空心化”危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滞后等现实困境仍然存在。可从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创新军民融合守边固边机制、推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不断优化内蒙古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边境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总成本的对策研究——基于玉米、大豆、小麦、粳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成福 韩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1-206,F0003,共7页
粮食生产总成本的持续上涨不仅挤压了种粮收益,而且降低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既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也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降低粮食生产总成本、稳定粮食产量刻不容缓。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产区,同样面临着生产... 粮食生产总成本的持续上涨不仅挤压了种粮收益,而且降低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既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也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降低粮食生产总成本、稳定粮食产量刻不容缓。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产区,同样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和比较优势持续下降的双重困境。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劳动力、农资等生产要素租赁价格不断上涨,水资源、耕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持续下降。面对要素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增加的双重压力,内蒙古应加快规范土地租赁市场、改变土地转包方式、发展壮大粮食生产主体、稳定化肥供应价格、强化种子工程、提高灌溉效率,从而降低粮食生产总成本,保障粮食稳产保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降低成本 稳产保供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畜牧业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达古拉 图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3期221-223,238,共4页
草原畜牧业不仅受到自然条件影响,还受到植物生产、家畜疫病和家畜自身生长发育、四季变迁、风雪、严冬、酷暑的影响。内蒙古地区,近几年降雨量较低,对草原畜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对荒漠草原畜牧业来说,不仅加大了其经营成本,而且... 草原畜牧业不仅受到自然条件影响,还受到植物生产、家畜疫病和家畜自身生长发育、四季变迁、风雪、严冬、酷暑的影响。内蒙古地区,近几年降雨量较低,对草原畜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对荒漠草原畜牧业来说,不仅加大了其经营成本,而且对家畜、对牧户生活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冲击着牧民生计,大大提高了牧民因灾致贫的可能性。为了荒漠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积极采取防灾减灾措施,并且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确保“人-草-畜”的良性循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干旱 荒漠草原畜牧业 牧民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的牧民群体及其有序返乡——内蒙古东部N嘎查的实地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伊丽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
在牧区城镇化进程中,随着返乡牧民日益增加,在牧区正在形成以"半工半牧"为主要生计模式的新社会群体,本研究将其称为"牧工"。"半工半牧"的生计模式以及"牧工"群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牧... 在牧区城镇化进程中,随着返乡牧民日益增加,在牧区正在形成以"半工半牧"为主要生计模式的新社会群体,本研究将其称为"牧工"。"半工半牧"的生计模式以及"牧工"群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牧区衰落引发的社会问题,有助于推动进城牧民有序返乡。但实践中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返乡牧民未能将打工经济转变为创业经济,生活仍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因此,应通过牧区金融服务的进一步支持和完善,以及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合作化和组织化经营对这些返乡牧民进行产业扶持,在激发其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推动返乡牧民积极参与牧区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返乡牧民 “半工半牧” 有序返乡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特色奶制品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赛喜雅拉图 韩成福 《中国乳业》 2023年第12期10-15,共6页
地方特色奶制品高质量发展是内蒙古奶业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的地方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迅速,对内蒙古奶业和乡村产业振兴作出重要贡献。但面临奶源供应、生产标准、小作坊改造、研发新产品、市场开拓等一系列问题和挑... 地方特色奶制品高质量发展是内蒙古奶业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的地方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迅速,对内蒙古奶业和乡村产业振兴作出重要贡献。但面临奶源供应、生产标准、小作坊改造、研发新产品、市场开拓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对此针对性提出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手工小作坊提档升级、产学研结合、品牌推广等对策建议,推动锡林郭勒盟地方奶制品高质量发展,为内蒙古奶业振兴和地方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特色 奶制品 高质量发展 锡林郭勒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经营方式的重构——基于内蒙古兴安盟实地研究
11
作者 香杰 苏金星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8期134-136,共3页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多数农牧民家庭经济收入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以乡村振兴为背景,阐述畜牧业个体经营及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并结合实际提出畜牧业规模化...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多数农牧民家庭经济收入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以乡村振兴为背景,阐述畜牧业个体经营及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并结合实际提出畜牧业规模化经营的3种实践逻辑,即家庭牧场、股份制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规模化经营的本质特征及其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畜牧业 经营方式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民族交融互嵌:河套地区农牧交错共生格局形成析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霞 郝亚明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河套地区是历史上形成的农牧交错地带,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该地区历来具有极高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民族在河套地区交融互嵌,形成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共生发展的格局。在多民族共生视域下... 河套地区是历史上形成的农牧交错地带,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该地区历来具有极高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民族在河套地区交融互嵌,形成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共生发展的格局。在多民族共生视域下对河套地区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交融互嵌的历史经验进行梳理,做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叙述,有利于引导各族群众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区 农牧交错带 多民族交融互嵌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侗族和贵州侗族的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
13
作者 赵贤 李咏兰 于会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采用Heath-Carter法研究湖南侗族和贵州侗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测量了634例湖南侗族成人(男性247例,女性387例)和951例贵州侗族成人(男性333例,女性618例)的体质量、身高等10项体质指标,计算3个因子值,并与其他族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湖南... 采用Heath-Carter法研究湖南侗族和贵州侗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测量了634例湖南侗族成人(男性247例,女性387例)和951例贵州侗族成人(男性333例,女性618例)的体质量、身高等10项体质指标,计算3个因子值,并与其他族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湖南侗族男性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贵州侗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湖南侗族女性和贵州侗族女性均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t检验显示,湖南侗族各年龄组性别间体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贵州侗族除45~59岁组外,其他各年龄组性别间体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族群相比,湖南侗族和贵州侗族的内因子值处于较高水平,中因子值处于中等水平,外因子值处于偏低水平.湖南侗族和贵州侗族的体型与傣族、临高人和南方汉族比较接近,具有南方族群的体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体型法 湖南侗族 贵州侗族 内因子 中因子 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大陆东部人群父系30−100分类体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会新 张咸鹏 韦兰海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0-671,共12页
由于人类父系社会的普遍性、严格遵守父系遗传规律以及较快的突变速率(约70年一个新分支),人类Y染色体非重组区(non-recombining region,NRY)能快速积累地区特异、族群特异、家族特异和家支特异的父系支系,使Y染色体成为研究人类群体演... 由于人类父系社会的普遍性、严格遵守父系遗传规律以及较快的突变速率(约70年一个新分支),人类Y染色体非重组区(non-recombining region,NRY)能快速积累地区特异、族群特异、家族特异和家支特异的父系支系,使Y染色体成为研究人类群体演化历史的强有力工具之一。不过,早期研究通常仅包含有限的SNP位点,不同文章的分类系统各有差别,对人群演化过程的分辨率不足。2015年以来,随着基因组全序列数据的快速积累,目前人类Y染色体谱系树的分辨率在人群层面已接近极限。本文分析了近30年来人类Y染色体的相关研究,基于目前极细分数据,识别出与欧亚大陆东部16个人群集团起源演化过程直接相关的50种主要父系类型或奠基者父系类型,进而构建了一个兼容近30年来多样的传统分类系统和当前最精细谱系的30−100分类体系。此体系兼顾欧亚大陆东部人群万年尺度的宏观遗传结构和与现代族群数千年历史直接相关的特异支系,为未来开展更精确的古今人群演化过程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大陆 人群 父系 Y染色体 分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牧民柳条利用的本土智慧及其当代转化价值——基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田野调查
15
作者 岳小岭 敖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5,共10页
在鄂尔多斯高原沙地,牧民柳条利用的本土智慧是地方性知识的典型代表。这套知识体系源自牧民与自然生态的长期互动,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牧民就地取材搭建蒙古包、编织生活器具;创新发展出“前挡后拉”“穿靴戴帽”等治... 在鄂尔多斯高原沙地,牧民柳条利用的本土智慧是地方性知识的典型代表。这套知识体系源自牧民与自然生态的长期互动,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牧民就地取材搭建蒙古包、编织生活器具;创新发展出“前挡后拉”“穿靴戴帽”等治沙技术,通过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固沙造林;将柳条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形成了“物尽其用”的可持续利用模式。这套柳条利用体系不仅有效固沙改善生态,还承载着祭敖包的文化符号价值,同时作为柳编技艺的非遗载体,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研究表明,这种动态适应的知识体系不仅推动了牧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更为生态治理提供了具有推广价值的“超地方性”经验,有力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审旗牧民 柳条利用 地方性知识 生态智慧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文化理论研究的形神联通论
16
作者 苏玉明 纳日碧力戈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3,共6页
自《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首次提出“北疆文化”概念,有关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但发表的成果大多以概念定义和内容描述为主,给北疆文化理论研究留下了较大空间。从建设自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的目的出发,研究... 自《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首次提出“北疆文化”概念,有关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但发表的成果大多以概念定义和内容描述为主,给北疆文化理论研究留下了较大空间。从建设自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的目的出发,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北疆文化理论应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要超越心物“两离”论,重视中国古人的形气神“一体”论,兼顾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同“一体”论汇聚的部分走向;二是要从形声义联通一体的汉字文化获得哲理启示;三是要面孔向下,学习地方知识,挖掘民间智慧;四是增加联通性,取得各方联动、一体觉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理论研究 形神联通 “两离” “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7
作者 陈会敏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225-229,共5页
基于田野调查、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印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印江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营主体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较落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并提出了印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对... 基于田野调查、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印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印江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营主体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较落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并提出了印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林下经济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贵州省印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体脂率的蒙古族肥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兴鑫 李咏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80,共6页
利用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体脂率对蒙古族13个族群的肥胖情况进行判定.测量蒙古族13个族群成人4371例(男性1872例,女性2499例)的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值,计算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体脂率,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体脂率对蒙古族13个族群的肥胖情况进行判定.测量蒙古族13个族群成人4371例(男性1872例,女性2499例)的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值,计算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体脂率,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1)身体质量指数检测结果显示,鄂尔多斯部男性女性肥胖1度发生率最高,额济纳土尔扈特部男性、新疆察哈尔部女性肥胖2度发生率最高,鄂尔多斯部男性、布里亚特部女性肥胖3度发生率最高,13个族群肥胖4度发生率均较低或很低,云南蒙古族男性的肥胖1度、3度、4度和女性的肥胖1度、2度、3度、4度发生率均最低,云南蒙古族男性肥胖2度发生率仅高于杜尔伯特部;(2)腰臀比检测结果显示,13个族群的肥胖发生率均很高或较高,男性肥胖率最高的为布里亚特部和鄂尔多斯部,女性为云南蒙古族;(3)体脂率检测结果显示,杜尔伯特部男性、鄂尔多斯部女性轻度肥胖发生率最高,阿拉善和硕特部男性女性中度肥胖发生率最高,鄂尔多斯部男性、新疆察哈尔部女性重度肥胖发生率最高,云南蒙古族男性的轻度、中度、重度肥胖和女性的中度、重度肥胖发生率均最低;(4)13个族群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腰臀比曲线下面积小于身体质量指数.综合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检测肥胖的结果,额济纳土尔扈特部男性和新疆察哈尔部女性肥胖发生率最高,云南蒙古族男性女性肥胖发生率最低.本文检测结果表明,以身体质量指数判断蒙古族的肥胖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蒙古族 身体质量指数 腰臀比 体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4个少数民族的体部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思雨 李咏兰 +1 位作者 于会新 郑连斌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1,共7页
研究西北地区4个少数民族的体部特征.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了东乡族839例、保安族450例、回族824例、藏族410例的成人体质数据,并与其他15个民族进行比较.东乡族、保安族、临夏回族男性、女性平均身高属于中等类型,甘南藏族男性平均身... 研究西北地区4个少数民族的体部特征.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了东乡族839例、保安族450例、回族824例、藏族410例的成人体质数据,并与其他15个民族进行比较.东乡族、保安族、临夏回族男性、女性平均身高属于中等类型,甘南藏族男性平均身高属于超中等类型,女性平均身高属于中等类型.东乡族、保安族、回族3个民族体部特征相近,而与藏族的体部特征差异较大.在19个族群中东乡族、保安族、回族体重较轻、身高较矮,臀围、胸围较小,甘南藏族体重较重、身高较高,臀围、胸围值较大.4个民族的PCⅡ值均较大,即在19个族群中4个民族的肩宽、骨盆宽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体部特征 人体测量 东乡族 保安族 回族 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和西部蒙古族体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会新 李咏兰 郑连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6,共5页
为探讨中国东部和西部蒙古族体成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基于生物电阻抗法获得的蒙古族17项体成分指标,研究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对蒙古族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蒙古族男性和女性的体脂率、四肢和躯干脂肪率与... 为探讨中国东部和西部蒙古族体成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基于生物电阻抗法获得的蒙古族17项体成分指标,研究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对蒙古族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蒙古族男性和女性的体脂率、四肢和躯干脂肪率与经度和年平均气温均呈负相关.男性的体脂率、总能量代谢、内脏脂肪等级、上肢和躯干脂肪率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而女性除总能量代谢外,其余16项指标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无相关.(2)东部和西部蒙古族体成分的差异性u检验结果表明,男性间和女性间的体脂率、总肌肉量、总能量代谢、水分率、四肢和躯干脂肪率、下肢和躯干肌肉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蒙古族男性的肌肉和骨骼发育水平相近,西部蒙古族男性的肥胖程度和脂肪发育水平高于东部蒙古族.西部蒙古族女性的肥胖程度、脂肪发育水平、骨骼和肌肉发育水平均高于东部蒙古族.东部和西部蒙古族体成分的主要差异是身体的脂肪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体成分 体脂率 肌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