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蒙古族草原生态文化观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格.孟和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1-45,共5页
-
文摘
论蒙古族草原生态文化观格·孟和蒙古族在严酷而封闭的内陆草原自然环境中长期从事牧业和狩猎业的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而草原生态文化观则是这种游牧文化的核心和实质。这是因为,首先,蒙古族的草原生态文化观是从蒙古族所从事的游牧和狩猎的...
-
关键词
草原生态
蒙古族
文化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游牧文化
牧业生产
游牧民族
大自然
生态平衡
传统文化
-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思维模拟与主客体关系
- 2
-
-
作者
姜兴宏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11-14,共4页
-
文摘
电脑的发明以及伴随而来的对思维模拟的研究,是人类在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重大的实践活动。这种模拟思维的实践,使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使哲学要研究人脑和电脑之间的关系,探讨人脑思维的机理,并使认识论的研究由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
-
关键词
人脑
思维模拟
认识主体
电脑
主客体关系
相互作用
认识客体
对思维
主体与客体
认识的主体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辩证思维的两种形态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且大有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19,共4页
-
文摘
辩证思维的两种形态且大有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现实认识的间接反映,辩证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矛盾认识的间接反映。思维,特别是辩证思维,它既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我们必须区分思维、特别是辩证思维的两种形态,即:哲学辩证思维形态与...
-
关键词
辩证思维
思维形态
逻辑辩证
辩证逻辑体系
辩证法
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变化
逻辑思维
普通逻辑
-
分类号
B80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
-
题名试论生态哲学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吴忠希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2期19-23,共5页
-
文摘
环境和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不仅如此,它还提出了如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问题。显然,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我们所主张的生态哲学就是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提出的。
-
关键词
生态哲学
人地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类社会
人与自然
生态问题
环境关系
生态效益
生态科学
自然环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辩证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 5
-
-
作者
且大有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6期26-28,共3页
-
文摘
辩证逻辑以辩证思维为其研究对象.作为一门科学的辩证逻辑虽然尚未完全成熟,但辩证逻辑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确是早已产生,而且人们对于辩证逻辑的研究至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本文不拟详细阐述辩证逻辑思想的发展历史,仅对辩证逻辑的产生及其发展作一简略的考察.
-
关键词
辩证逻辑思想
辩证思维
产生与发展
黑格尔
赫拉克利特
辩证判断
康德
辩证法
辩证论
伊壁鸠鲁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生态哲学研究论纲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包庆德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9-13,共5页
-
文摘
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重新审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人们在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在内的生态领域的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生态哲学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认识论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Q14
[生物学—生态学]
-
-
题名生态哲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包庆德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2-26,共5页
-
文摘
生态哲学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生态与环境系统的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是生态哲学产生的客观条件,但对其有不同的表述。
-
关键词
生态哲学
哲学研究
生态意识
哲学观点
生态环境
-
分类号
B845.65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试论科学的双重革命性
- 8
-
-
作者
姜兴宏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科学管理研究》
1986年第1期34-36,共3页
-
文摘
我认为,科学的革命性表现为二个方面,即科学的本身革命性和科学的社会革命性。本文试图通过对科学的双重革命性的分析,探讨科学的本质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一)科学的本身革命性和科学的社会革命性,是科学所特有的双重属性,科学是这双重属性的统一体。正如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一样,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科学的本身革命性是科学的自然属性,科学的社会革命性是科学的社会属性。由于科学是对物质世界的如实反映。
-
关键词
革命性
自然科学
双重属性
社会生产力
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
自然属性
社会革命
社会进步
承担者
-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C931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精神生产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9
-
-
作者
刘明如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13-17,共5页
-
文摘
关于精神生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有一些论述,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此重视和研究得不够,以致许多人在谈到社会生产问题时,大都把它仅仅理解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开始注意这个问题的研究。但迄今为止,我觉得人们对精神生产的特点及其规律,特别是精神生产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而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说,显然是需要弄清楚的。因此笔者现就这些问题作一些讨论。
-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生产关系
精神产品
精神生产力
文化艺术
精神生产资料
精神生产者
思想理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认识过程阶段划分的讨论综述
- 10
-
-
作者
姜兴宏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2期88-91,共4页
-
文摘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入研究中,开始讨论认识发展过程阶段的划分问题,并展开了争鸣.到目前为止,大体上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观点,一是认为认识过程应划分两个阶段,简称“两阶段论”;二是认为认识过程应划分三个阶段,简称“三阶段论.”然而,不论是“两阶段论”还是“三阶段论”,其内部对认识过程的具体划分和具体表述又都存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使得这个问题的讨论出现了多种不同观点相互交叉的局面.现将讨论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
关键词
认识过程
辩证理性
讨论综述
理性认识
三个阶段
阶段划分
感性认识
两个阶段
两阶段论
康德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条件问题的反思
- 11
-
-
作者
图拉古尔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17-22,共6页
-
文摘
条件是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发展和灭亡都是有条件的。条件制约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又参与条件的改变,即克服不利于人的条件,创造有利于人的条件;但改变条件本身又是需要条件的,因而无论什么也离不开条件。离开条件,什么都不能存在,什么都是不可理解的。条件是普遍的、具体的和可变的,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它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因此,我想对条件问题作一些反思。
-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中国特色
哲学范畴
改变条件
绝对性
相对性
条件论
条件制约
社会主义
相互作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