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新世内蒙古自然环境演变及其特点 被引量:16
1
作者 贾铁飞 何雨 李容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25,共7页
根据内蒙古东、中、西部沙地、内陆湖、冰缘现象的发育与演变,讨论了全新世以来内蒙古环境演变过程,提出了对全新世中期沙漠化的形成环境、全新世环境演变特点及对现代环境影响的认识.
关键词 内蒙古 全新世 环境演变 自然环境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宏观评价探讨——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 被引量:37
2
作者 白冰冰 成舜 李兰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8,124,共7页
主要从总体上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状况与潜力趋势的宏观评价,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劣的评价中具有中、微观评价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是中、微观评价的基础。从城市土地空间布局、利用程度、使用效率、土地投入强度与可持续性等方面建立... 主要从总体上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状况与潜力趋势的宏观评价,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劣的评价中具有中、微观评价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是中、微观评价的基础。从城市土地空间布局、利用程度、使用效率、土地投入强度与可持续性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城市间的比较,揭示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差异,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途径和措施,是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宏观评价的一般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宏观评价 使用效率 包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土地资源及其持续利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宝音 包玉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系统分析内蒙古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指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协调合理、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 ,并阐述其原因。在此基础上着重阐明内蒙古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和实现土地资源持... 系统分析内蒙古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指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协调合理、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 ,并阐述其原因。在此基础上着重阐明内蒙古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和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结构 持续利用 内蒙古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海山 阿拉腾图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6-78,共3页
本文在分析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建立健全机制为主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阴山北麓地区 生态环境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杭锦旗土地退化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布仁 张裕凤 郭永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88-94,共7页
杭锦旗地处黄河南岸、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因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使土地大面积退化。退化类型多样,有风蚀沙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其中以风蚀沙化和草地退化为主。治理措施的重... 杭锦旗地处黄河南岸、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因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使土地大面积退化。退化类型多样,有风蚀沙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其中以风蚀沙化和草地退化为主。治理措施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生态经济型土地利用结构,并根据用地方向和治理重点进行分区治理。切实保护耕地,并大力营造生态林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加强草原建设,以草定畜,恢复和提高草地生产力,使草地得到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生态治理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耕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满喜 赛西亚拉图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8-231,共4页
对内蒙古耕地利用的现状进行数量经济分析 ,研究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提高耕地生产力的途径 ,这对内蒙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农牧民收入增长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表 2 ,参 9。
关键词 内蒙古 耕地利用 现状 数量经济分析 发展趋势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人才地域分布与地域结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宝芳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9-71,共13页
人才地域分布反映了人才的空间存在形式。特定地区的人才分布,受那里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并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研究内蒙古人才地域分布,分析其人才地域结构,探讨其宏观人才布局战略,这是今后进一步制定人才规划和科学... 人才地域分布反映了人才的空间存在形式。特定地区的人才分布,受那里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并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研究内蒙古人才地域分布,分析其人才地域结构,探讨其宏观人才布局战略,这是今后进一步制定人才规划和科学地进行人才分布工作的重要依据。一、人才地域分布关于人才地域分布,我们主要运用的数据是全区一九九○年专门人才资料。我们研究了全区三种地域单元包括行政区、经济区和综合区的人才地域分布情况。在分析各种地域单元的人才分布时,都从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两个方面去阐述的。现将各地域单元人才分布状况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分布 地域结构 人才优势 内蒙古 人才布局 相对数量 结构研究 人才分布 劳动者 科学管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旗县市水资源分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明 甄江红 包玉海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8-12,共5页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利用模糊评判模型将 12个盟市水资源条件分为 3类 ,将全区 84个旗县市水资源丰沛程度和开发利用程度划分为 5等。
关键词 内蒙古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分等定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武川县土地生产力及土地合理利用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秀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从区域地理特征出发,应用资源与资源生态科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生产力现状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气候方面着手,应用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法,估算了本县土地生产粮食及牧草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 本文从区域地理特征出发,应用资源与资源生态科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生产力现状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气候方面着手,应用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法,估算了本县土地生产粮食及牧草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以及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基础上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和草场载畜量,从而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产力 光合生产潜力 土地合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化及其调控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兰维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1-76,共6页
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是在适宜的光热水土和其它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机制是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现象,演化动力主要是风沙流、水流和人类活动。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原则和对策。
关键词 绿洲 生态经济系统 乌兰布和 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地系统演化及人地关系理论的考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香宝 银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3,共2页
本文对人地关系系统的演化及对应于各演化阶段的人地关系理论进行了概括分析 ,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人地关系理论发展的最高形式。
关键词 人地关系理论 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自然灾害地理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银山 雷军 乌兰图雅 《灾害学》 CSCD 1997年第3期80-83,共4页
在分析自然灾害地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自然灾害地理研究的层次,并提出了自然灾害地理研究重点区域及重点研究领域等问题。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灾害易损敏感区 灾害区划 地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地理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13
作者 孙金铸 《中国大学教学》 1991年第6期13-14,共2页
一、教学观点与教材体系的突破人地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地理学是以地域性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和描述为对象,以人地关系作为中心内容。然而长期以来。
关键词 地理课程 教学观点 人类社会活动 地理教材 人地关系 中国地理 中学地理教师 中学教师 地理系 中国经济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中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海山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5-28,共4页
通过对蒙中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地域空间结构的分析 ,研究其优化对策 。
关键词 蒙中经济区 城镇体系 结构 优化 内蒙古
全文增补中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沉积物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贾铁飞 何雨 裴冬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6-42,共7页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典型剖面记录,对各层沉积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在对沉积物性质、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初步揭示了各层沉积物的环境意义,并以此对乌兰布沙漠的形成、发展与环境变迁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乌兰布和沙...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典型剖面记录,对各层沉积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在对沉积物性质、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初步揭示了各层沉积物的环境意义,并以此对乌兰布沙漠的形成、发展与环境变迁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演化主要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人为因素应是叠加其上的辅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沉积物特征 沉积环境 环境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郑州西山全新世中晚期地层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晓岚 何雨 贾铁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2-277,共6页
在详细描述郑州西山砖窑黄土剖面和(14)C测年的基础上,对该剖面上层的沉积年代和气候地层学特征进行了重建,将7000aB.P.以来气候划分为早期和晚期,又把这2期气候各划分出3个时段,描述了各时段的气候特征.
关键词 全新世 地层 古气候 河南 晚期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沟谷发育及其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雨 贾铁飞 李容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4-70,共7页
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北部丘陵区无定河两个支流米脂河、金鸡河,在对其流域系统河道级数、冲沟和坳沟发育时期进行划分与判断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级沟谷及坳沟的“宽深比”(W/D值),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黄土沟谷发育中冲... 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北部丘陵区无定河两个支流米脂河、金鸡河,在对其流域系统河道级数、冲沟和坳沟发育时期进行划分与判断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级沟谷及坳沟的“宽深比”(W/D值),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黄土沟谷发育中冲沟发育阶段是沟谷稳定性最差的阶段,而坳沟阶段是沟谷发育的稳定阶段,稳定性的差异可由沟谷W/D值来定量化,据此可预测黄土丘陵区尚有数十万年的沟谷不稳定时期,即强水土流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谷 沟谷宽深比 沟谷稳定性 沟谷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区的分析与评价——以科尔沁右翼前旗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宝音 包玉海 +1 位作者 海山 银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7-384,共8页
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北方农牧林交错带上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各土地利用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今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土地利用区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Ni(Ⅱ)的4-(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显色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包桂兰 刘颖 宝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70,共3页
在pH9.0碱性介质中,Ni(Ⅱ)定量地交换吸附在负载了4_(5_氯_2_吡啶偶氮)_1,3_二氨基苯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上而显色,可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Ni(Ⅱ),最大吸收波长λmax=53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2×105 L·mol-1... 在pH9.0碱性介质中,Ni(Ⅱ)定量地交换吸附在负载了4_(5_氯_2_吡啶偶氮)_1,3_二氨基苯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上而显色,可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Ni(Ⅱ),最大吸收波长λmax=53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2×105 L·mol-1·cm-1,Ni(Ⅱ)量在0~0.44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该法测定水样中痕量Ni(Ⅱ)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相 分光光度法 镍离子 4-(5-氯-2-吡啶偶氮)-1 3-二氨基苯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润梅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3-74,共2页
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使得内蒙古西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困难 ,而人类活动 ,特别是地区经济、城市工业等的发展又成为目前造成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就是一典型例证。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西鄂尔多斯 珍稀濒危植物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