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沙漠与沙尘粒子中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宏伟 郭博书 李经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90-997,共8页
根据我国中路沙尘暴的影响范围和移动路径,应用颗粒物中磷的连续浸提技术,选择研究了8个站位的颗粒物样品中磷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粒级样品中无机磷(IP)含量范围在300.16—1916.99μg.g-1,占总磷(TP)比率86.11%—99.84... 根据我国中路沙尘暴的影响范围和移动路径,应用颗粒物中磷的连续浸提技术,选择研究了8个站位的颗粒物样品中磷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粒级样品中无机磷(IP)含量范围在300.16—1916.99μg.g-1,占总磷(TP)比率86.11%—99.84%,TP含量主要受IP控制,有机磷(POrg)含量远低于IP,彼此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沙尘粒子Y1—Y4(呼和浩特,2005年—2010年沙尘暴期间收集)的TP、IP、生物可交换磷(BP)和可交换态磷(Pex)含量远高于沙尘暴源地及沿途地区地表颗粒物,这与沙尘暴源地及影响区域磷污染状况及地质环境条件关系密切;粒径小于57μm的颗粒物样品的TP、IP、PCa含量均高于自然粒径颗粒物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沙漠 沙尘暴 磷形态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天气对内蒙古草原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宝林 李建楠 +1 位作者 赵俊灵 池梦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3-131,共9页
沙尘不仅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也会污染大气环境,影响气象、气候和人体健康。为了探讨沙尘天气对内蒙古草原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综合利用遥感影像与地面观测数据,研究了沙尘天气对锡林郭勒盟草原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沙... 沙尘不仅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也会污染大气环境,影响气象、气候和人体健康。为了探讨沙尘天气对内蒙古草原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综合利用遥感影像与地面观测数据,研究了沙尘天气对锡林郭勒盟草原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沙尘天气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利用MODIS(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可以实现沙尘活动的遥感监测,结果与基于地面观测发生规律一致;并得到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sol robotic network,AERONET)AOD(aerosol optical depth)产品验证。沙尘天气引起草原城市能见度下降,空气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主要由颗粒物的增加引起;但伴随沙尘天气的大风使CO、NO_2、SO_2等污染物浓度下降,具有清除人为源所排放污染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沙尘 锡林郭勒草原 空气质量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甲烷通量变化特征及甲烷功能菌群落对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霞 王晓丽 +2 位作者 乌音嘎 阿如汗 虹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105-7118,共14页
内陆水体被认为是甲烷(CH_(4))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占全球CH_(4)排放总量的25%。为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水⁃气界面CH_(4)通量变化特征及甲烷功能菌群落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于2023年3月—11月采集样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黄河内蒙古段... 内陆水体被认为是甲烷(CH_(4))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占全球CH_(4)排放总量的25%。为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水⁃气界面CH_(4)通量变化特征及甲烷功能菌群落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于2023年3月—11月采集样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黄河内蒙古段水⁃气界面CH_(4)气体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甲烷功能菌群落与甲烷排放通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黄河内蒙古段在研究期间总体表现为大气CH_(4)的排放源,春季、夏季、秋季CH_(4)排放通量分别为(5.92±4.54)mg m^(-2)d^(-1)、(13.42±18.83)mg m^(-2)d^(-1)和(1.40±3.81)mg m^(-2)d^(-1),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不同采样点排放通量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CH_(4)气体通量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与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溶解有机碳(DOC)和铵态氮(NH_(4)^(+)⁃N)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5)。研究区产甲烷菌优势菌群为Methanosarcina(甲烷八叠球菌属)和Methan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甲烷氧化菌优势菌群为Methylocystis(甲基孢囊菌属)和Methylobacter(甲基杆菌属);不同样本中甲烷功能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产甲烷菌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总碳(TC)(r=0.8792),对甲烷氧化菌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NH_(4)^(+)⁃N(r=0.7190);在产甲烷菌群落中,Methan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和未分类菌属unclassified_k_norank_d_Archaea对CH_(4)排放影响最大,这类细菌会促进甲烷排放;在甲烷氧化菌群落中,未识别的甲烷氧化菌norank_d_Bacteria对CH_(4)氧化影响最大,这类细菌会促进甲烷氧化,从而减少水⁃气界面甲烷排放。本研究可为我国河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以及排放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 CH_(4)通量 影响因素 甲烷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盐碱程度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73
4
作者 李新 焦燕 +2 位作者 代钢 杨铭德 温慧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9-260,共12页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三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盐土,强度盐化土,轻度盐化土)不同深度(0~20cm和20~30cm)土壤细菌16S r DNA V3~V6可变区扩增片段进行分析,并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细菌群落...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三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盐土,强度盐化土,轻度盐化土)不同深度(0~20cm和20~30cm)土壤细菌16S r DNA V3~V6可变区扩增片段进行分析,并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多样性随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轻度盐化土〉强度盐化土〉盐土),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细菌群落多样性0~20cm土层大于20~30cm土层).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在轻度盐化土中最大为3.36,在强度盐化土和盐土分别为3.05和2.49.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以细菌相似系数聚类,分为0~20cm层与20~30cm层两大族群,土壤细菌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在0~20cm层中(盐土为3.04,强度盐化土为3.29,轻度盐化土为3.36)均大于在20~30cm层(盐土为2.49,强度盐化土为3.05,轻度盐化土为3.14).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w(EC)、p H值、w(SOC)、w(TP)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显著影响因素,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中细菌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w(EC)(r=-0.542,P〈0.05)、p H(r=-0.526,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w(SOC)(r=0.700,P〈0.01)和w(TP)(r=0.805,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w(EC)和p H对盐碱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力最大.回收DGGE图谱中20个优势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和δ-变形菌纲)是盐碱土壤的主要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盐碱土壤 细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平原灌区高产春玉米(15thm^(-2)以上)产量性能及增产途径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志刚 高聚林 +6 位作者 张宝林 罗瑞林 杨恒山 孙继颖 于晓芳 苏治军 胡树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8-1327,共10页
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高产(15thm-2以上)群体产量进一步提高难度大,产量挖潜途径不明确的问题,采用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产量性能参数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在4年52点次高产(15thm-2以上)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品种密... 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高产(15thm-2以上)群体产量进一步提高难度大,产量挖潜途径不明确的问题,采用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产量性能参数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在4年52点次高产(15thm-2以上)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品种密度试验,研究增密对不同品种群体产量性能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增产途径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穗数和穗粒数是决定高产(15thm-2以上)群体产量的主要因素。实现15thm-2以上群体的产量结构为:穗数(7.08~9.60)×104穗,穗粒数477~654粒,千粒重324.7~388.7g,穗粒重168.9~234.0g。其合理群体结构衡量指标是LAImax在6.5以上,平均LAI在5左右,收获期LAI在3.5以上。高秆大穗型品种理想的产量结构是:67500~75000穗hm2,每穗610~640粒,千粒重380g左右,单穗粒重220~240g,产量大于15thm-2;株高适中的中小穗型品种,理想产量结构是:75000~97500穗hm-2,每穗520~600粒,千粒重340~355g,单穗粒重180~220g,产量在16.5thm-2以上。密度增加促进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和单位面积总籽粒数(TGN)的增加进而提高产量,但增密后平均净同化率(MNAR)降低导致穗粒数显著降低并限制了TGN的提高潜力。通过增密为主的结构性挖潜,使得群体功能的增益大于个体生产性能的降低,实现高产(15thm-2以上),属于"得失性补偿增产";在优化群体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个体生产能力、突破个体库容降低的限制、进行功能性挖潜、实现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协同增益的"差异性补偿增产"、是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性能 定量分析 高产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内蒙古地区六种沙生木本植物中金属元素 被引量:38
6
作者 刘颖 李景峰 +1 位作者 嘎日迪 马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4-347,共4页
采用ICP-AES法分别对内蒙古地区梭梭、小叶锦鸡儿、沙冬青、红柳、沙枣和沙柳等六种沙生木本植物中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98-120.25%,RSD〈3.4%,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常量元素Ca,K... 采用ICP-AES法分别对内蒙古地区梭梭、小叶锦鸡儿、沙冬青、红柳、沙枣和沙柳等六种沙生木本植物中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98-120.25%,RSD〈3.4%,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常量元素Ca,K,Mg,Na,Al及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Fe,Mn,Cu,Zn在六种沙生木本植物中表现为不同的含量顺序,且Fe,Mn,Cu,Zn四种元素的含量均低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平均含量。该测定结果为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选择优良防风固沙树种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法 沙生木本植物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玉米主产区农业热量资源变化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宝林 高聚林 +4 位作者 王志刚 池梦雪 赵俊灵 郭佳 彭健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7-765,共9页
为了探讨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提质增效的压力下,内蒙古玉米主产区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及其生产对策,分析了1961-2017年间内蒙古玉米主产区通辽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兴安盟等地区年均温、≥10℃年积温和生长季... 为了探讨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提质增效的压力下,内蒙古玉米主产区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及其生产对策,分析了1961-2017年间内蒙古玉米主产区通辽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兴安盟等地区年均温、≥10℃年积温和生长季(5-9月)积温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地区年均温、≥10℃年积温和生长季积温存在地区差异,但1961-2017年间三者均呈线性上升趋势,而生长季积温占比下降。气温的升高和积温的增加使农业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玉米增产和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内蒙古气候温暖区玉米生产潜力增大;但应避免越区种植,警惕气象灾害风险。在气温升高的背景下,通过品种选择、播期调整和肥料管理,充分利用农业热量资源,可使热量资源利用率提高15%,对于内蒙古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玉米生产的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气温 积温 玉米 热量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焦燕 赵江红 徐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4-238,共5页
为研究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于2007年7月选择位于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野外采集土样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草地〉榆树林... 为研究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于2007年7月选择位于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野外采集土样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草地〉榆树林地〉农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草地最高,农田次之,林地最小;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与上述趋势不同,为农田〉草地〉榆树林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地也有影响,与农田土壤和林地土壤相比较,草地土壤的粘粒含量最高,砂砾含量最低。本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天然草地具有较好的土壤养分保持能力,是最适合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CH_4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焦燕 侯建华 +1 位作者 赵江红 杨文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4-1522,共9页
于2008~2010年,根据邻近样地采样原则,选择位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天然草地和不同开垦时间的农田作为研究样地(G-草地;C5-开垦5a的农田;C10-开垦10a的农田;和C50-开垦50a的农田),利用静态箱法通过3a的野外试验,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于2008~2010年,根据邻近样地采样原则,选择位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天然草地和不同开垦时间的农田作为研究样地(G-草地;C5-开垦5a的农田;C10-开垦10a的农田;和C50-开垦50a的农田),利用静态箱法通过3a的野外试验,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CH4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草地转变为农田后,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土壤和草地土壤CH4吸收存在显著差异2008年(FCH4=273.7,P〈0.001),2009年(FCH4=264.8,P〈0.001)和2010年(FCH4=362.4,P〈0.001).草地转变为农田促进CH4吸收,2008,2009和2010年生长季的生长季(4~10月),草地CH4吸收量最低分别为141.4,210.0,236.0mg/m^2.2008~2010年农田土壤CH4累积吸收量与草地土壤相比增加20%~280%.农田开垦年限影响CH4吸收,随着农田开垦年限的增加从开垦5~50a,CH4累积吸收量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壤CH4吸收与土壤水分含量和NH4+-N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2=0.7380,P〈0.01).草地转变为农田后,土壤水分含量和NH4+-N含量驱动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土壤和草地土壤CH4吸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CH4吸收 土壤特性 开垦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磷脂脂肪酸(PLFA)谱图技术分析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盐碱程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新 焦燕 杨铭德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8-494,共7页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不同盐碱程度(盐土、强度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土壤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盐土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低于强度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三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中的...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不同盐碱程度(盐土、强度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土壤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盐土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低于强度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三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中的微生物均以细菌为主,盐土的细菌PLFA含量较强度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的细菌PLFA含量都显著降低;以27种PLFA含量为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土壤盐碱化程度不同,土壤微生物结构必然发生变化;ShannonWiener等多样性指数分析可得盐碱程度越大,主要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物多样性越单一,反之则越丰富;以PLFA标记物为物种,以土壤含盐量、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为环境变量,借助CANOCO软件主成分分析生成物种-环境双序图,两个排序轴对物种变量的解释量达94.3%,土壤含盐量、pH与第一主成分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7,0.9091;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与第一主成分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8和–0.8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微生物 理化性质 磷脂脂肪酸PL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入黄河沙漠颗粒物磷形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博书 杨宏伟 +2 位作者 周新革 王培鹏 张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9-933,共5页
用改进的Ruttenberg分析方法对不同粒径黄河上游主要入河沙漠颗粒物磷的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颗粒物中磷以自生钙磷为主,其次是碎屑磷.黑风口沙样中总磷含量较高,磷也以自生钙磷为主,其次是有机磷.计算了沙... 用改进的Ruttenberg分析方法对不同粒径黄河上游主要入河沙漠颗粒物磷的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颗粒物中磷以自生钙磷为主,其次是碎屑磷.黑风口沙样中总磷含量较高,磷也以自生钙磷为主,其次是有机磷.计算了沙漠颗粒物中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输送约1.1万吨总磷,其中可交换磷为492t.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输送约9200t总磷,其中可交换磷约为68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沙漠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作物生长季N_2O排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焦燕 侯建华 +1 位作者 赵江红 杨文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2,共7页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选择4个邻近、不同开垦年限(5、10和50 a)的农田,分别记为C5、C10和C50,以及天然草地作为研究样地;利用静态箱法,在2008—2010年作物生长季(4—10月)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N2O排放量的影响.结...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选择4个邻近、不同开垦年限(5、10和50 a)的农田,分别记为C5、C10和C50,以及天然草地作为研究样地;利用静态箱法,在2008—2010年作物生长季(4—10月)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与C5、C10、C50农田土壤的N2O排放量在2008—2010年作物生长季均存在显著差异,F分别为53.8、17.3和153.0(P均小于0.001),草地N2O排放量分别为87.6、91.8和211.0 mg/m^2.在2008—2010年作物生长季,C5和C10农田土壤N2O排放量比草地低10%-50%;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N2O累积排放量增加,C50在作物生长季的N2O排放量比草地高10%-30%.草地和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土壤在作物生长季内N2O排放量的58.1%受土壤w(NH4+-N)和含水量的综合影响(R2=0.58,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N2O排放量 土壤特性 开垦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退耕还林区植被恢复状况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宝林 贾瑞晨 +2 位作者 刘国彬 薛萐 郭同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7-193,共7页
基于14年的SPOT NDVI影像,分析了内蒙古1998-2011年生长季NDVI变化,在大尺度上对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1)在内蒙古东南部的通辽市东南部及赤峰南部,中西部的土默特平原、河套地区和鄂尔多斯东部等区域的退耕还... 基于14年的SPOT NDVI影像,分析了内蒙古1998-2011年生长季NDVI变化,在大尺度上对退耕还林(草)工程效果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1)在内蒙古东南部的通辽市东南部及赤峰南部,中西部的土默特平原、河套地区和鄂尔多斯东部等区域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区,植被持续增加,植被恢复显著;(2)植被显著恢复的主要是农用地/自然植被镶嵌、草地和稀疏灌丛和稀疏植被区,工程使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3)在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和通辽南部、土默特平原、鄂尔多斯市和河套地区等工程区,植被的改善与生态工程建设有关,规模和效益成正比,在中西部的乌兰察布市效果不明显,整体上植被没有较大的改善。研究在较大尺度上证明了内蒙古部分旗县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退耕还林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气TSP和PM_(10)中PAHs的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薇薇 塔娜 +1 位作者 赵星华 韩春霞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4-158,共5页
于2012—2013年6月和12月采集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气颗粒物样品,用GC-MS分析测定其中16种PAHs的浓度,并用苯并(a)芘(Ba P)致癌、致突变等效浓度、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和预期寿命损失3个指标评价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气颗粒物TSP和PM_(10... 于2012—2013年6月和12月采集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气颗粒物样品,用GC-MS分析测定其中16种PAHs的浓度,并用苯并(a)芘(Ba P)致癌、致突变等效浓度、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和预期寿命损失3个指标评价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气颗粒物TSP和PM_(10)中PAHs的人群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气颗粒物TSP和PM_(10)中PAHs对成人、儿童的日均暴露剂量范围分别为0.71×10^(-6)~2.01×10^(-6)、0.45×10^(-6)~1.28×10^(-6)和0.31×10^(-6)~2.41×10^(-6)、0.19×10^(-6)~1.15×10^(-6)mg·kg^(-1)·d^(-1);TSP和PM_(10)中PAHs对成人和儿童的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范围分别为2.21×10^(-6)~6.24×10^(-6)、1.41×10^(-6)~3.97×10^(-6)和0.95×10^(-6)~7.47×10^(-6)、0.60×10^(-6)~4.75×10^(-6),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均处于可接受水平范围内(10-4~10^(-6))。TSP和PM_(10)中PAHs对成人和儿童的预期寿命损失范围分别为13.74~38.78、8.752~24.70和5.88~46.39、3.74~29.54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健康风险评价 内蒙古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全株四合木中金属元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颖 李景峰 冯金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14-2117,共4页
近年来风沙灾害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沙生植物具有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ICP-AES法测定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仅集中分布于内蒙古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区的国家二级濒危保护物种——全株四合... 近年来风沙灾害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沙生植物具有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ICP-AES法测定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仅集中分布于内蒙古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区的国家二级濒危保护物种——全株四合木中的金属元素,并与其他沙生植物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常量元素Ca,K,Mg,Na,Al及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Fe,Mn,Cu,Zn在全株四合木中表现为不同的含量顺序,主根和老枝:Ca>Na>Mg>Al>K>Fe>Cu>Mn>Zn,嫩枝和叶:Ca>Na>Mg>Al>K>Fe>Mn>Cu>Zn,须根K>Ca>Na>Mg>Al>Fe>Cu>Mn>Zn,且Mn,Zn元素的含量低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平均含量。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98%~120.0%,RSD<3.5%,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此测定结果可作为濒危植物和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法 金属元素 四合木 西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对硝态氮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乌英嘎 王晓丽 王慧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9-284,共6页
该文于2013年春季、秋季和2014年秋季3个季度在黄河内蒙古段6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黄河表层沉积物对硝态氮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表层沉积物对硝态氮的吸附存在固体浓度效应现象,且不可逆。(2... 该文于2013年春季、秋季和2014年秋季3个季度在黄河内蒙古段6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黄河表层沉积物对硝态氮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表层沉积物对硝态氮的吸附存在固体浓度效应现象,且不可逆。(2)沉积物对硝态氮的吸附量qe与吸附时间t在5~90 min时基本呈增长趋势,到90 min后吸附逐渐稳定。(3)吸附最小值出现在托县(2013年春季),吸附量低至9.447 0 mg/kg,吸附量最大值出现在磴口(2013年秋季),吸附量达33.670 8 mg/kg。春季时沉积物对硝态氮的吸附量明显高于秋季,但两年的秋季的吸附差异不明显。(4)黄河表层沉积物对硝态氮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沉积物 硝态氮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沉积物的表面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郝向英 曹香蕊 +1 位作者 赵慧 郭博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5,共3页
运用表面络合原理,研究了内蒙古清水河县喇嘛湾黄河干流沉积物的表面特征.根据酸碱滴定求得沉积物的零电点pH(PZC),表面质子电荷密度σH及总吸附位NS,运用恒定容量模式求定了样品的表面固有酸度常数.研究表明,应用恒定容量模式研究天然... 运用表面络合原理,研究了内蒙古清水河县喇嘛湾黄河干流沉积物的表面特征.根据酸碱滴定求得沉积物的零电点pH(PZC),表面质子电荷密度σH及总吸附位NS,运用恒定容量模式求定了样品的表面固有酸度常数.研究表明,应用恒定容量模式研究天然水体沉积物的表面特征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吻合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络合 沉积物 恒定容量模式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样中磷形态分析及生物可获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北罡 马钦 郭博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88,93,共4页
采用6步连续提取法对采集于乌兰布和沙漠磴口段沙样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沙样进行了分级形态研究及生物可利用磷的估算。结果表明:在所取沙样中总磷(∑Pi)平均含量为251.32μg·g-1,其主要成分为无机磷(IP),占∑P... 采用6步连续提取法对采集于乌兰布和沙漠磴口段沙样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沙样进行了分级形态研究及生物可利用磷的估算。结果表明:在所取沙样中总磷(∑Pi)平均含量为251.32μg·g-1,其主要成分为无机磷(IP),占∑Pi含量的96.2%;有机磷(Or-P)占∑Pi的3.8%。在所有不同粒径沙样中,钙结合态磷(Ca-P)含量最高,平均为233.72μg.g-1,占∑Pi的93.0%;其他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有机磷(Or-P)、铁结合态磷(Fe-P)、弱吸附态磷(Ads-P)、铝结合态磷(Al-P)、闭蓄态磷(Obs-P)。在所取沙漠颗粒物样中,∑Pi、Ca-P、Fe-P含量均随沙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其中∑Pi、Ca-P的变化幅度较大,而Fe-P的变化幅度较小;Or-P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Ads-P、Obs-P、Al-P含量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性不强。所取沙样中潜在的生物可获得磷的量约占总磷的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形态 粒径 生物可获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水体及悬浮物中砷的形态分布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乌云 赛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以系统形态分析结合上浮水和悬浮物中砷的总量及形态分布特征,评价了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砷的潜在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水和悬浮物中砷的总含量出现了比较一致的沿河变化趋势,说明水中的砷主要是泥沙携带的砷,水中含砷量的高低取决于水... 以系统形态分析结合上浮水和悬浮物中砷的总量及形态分布特征,评价了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砷的潜在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水和悬浮物中砷的总含量出现了比较一致的沿河变化趋势,说明水中的砷主要是泥沙携带的砷,水中含砷量的高低取决于水中悬浮物即泥沙的含量.悬浮物中的砷以Ca-As为主,O-As次之,其它三种形态砷的含量均很低,与黄土中各形态砷的含量比较接近,进一步说明了黄河水体中的砷主要来源于自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悬浮物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沙尘源解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宝林 杨铭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1,32,共6页
利用MODIS 1、4、3波段彩色合成影像结合31、32波段亮度温度差进行沙尘识别和信息提取,并通过叠置分析对内蒙古中东部沙尘源下垫面进行了判识。研究发现内蒙古中东部沙尘源区主要为草原区农用地和自然植被的镶嵌区、稀疏植被和灌丛区;... 利用MODIS 1、4、3波段彩色合成影像结合31、32波段亮度温度差进行沙尘识别和信息提取,并通过叠置分析对内蒙古中东部沙尘源下垫面进行了判识。研究发现内蒙古中东部沙尘源区主要为草原区农用地和自然植被的镶嵌区、稀疏植被和灌丛区;同时干涸的湖泊也是重要的沙尘点源;由此可以推断在内蒙古中东部,人类活动对于沙尘的暴发负有重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源 遥感 亮度温度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