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启凤 范亚秀 +1 位作者 宋瑞华 刘翠玲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8年第S1期223-224,共2页
农业生产离不开环境,并且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最基本的条件,然而在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科学的决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气候变劣,... 农业生产离不开环境,并且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最基本的条件,然而在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科学的决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气候变劣,自然灾害增多,农业生产不能持续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 生态环境恶化 农村能源 土壤侵蚀 巴林左旗 牧业用地 农业生态环境 自然植被 水土流失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春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特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克礼 高聚林 +3 位作者 张永平 宋瑞华 于金刚 薛凤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1-74,共4页
为了给旱地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对内蒙古赤峰林东旱作地区春小麦籽粒建成及灌浆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体积和含水量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符合“S”型曲线变化。开花后13~27d是小麦籽粒灌浆直线增长阶段,... 为了给旱地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对内蒙古赤峰林东旱作地区春小麦籽粒建成及灌浆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体积和含水量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符合“S”型曲线变化。开花后13~27d是小麦籽粒灌浆直线增长阶段,籽粒含水量相对平稳,籽粒重量直线增长,此期干物质积累量约占粒重的78%,为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对籽粒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只有密度适宜,氮、磷、钾三要素适量配施,才能提高灌浆强度,促进籽粒体积增大,增加粒重,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春小麦 籽粒形成 灌浆 栽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克礼 高聚林 +7 位作者 张永平 杨永梅 宋瑞华 卞宏淳 李秀芬 于金刚 薛凤成 王洪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5-78,共4页
为了给旱作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岭北、赤峰巴林左旗(林东)两个典型旱作区设置试验,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及其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影响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期间均呈... 为了给旱作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岭北、赤峰巴林左旗(林东)两个典型旱作区设置试验,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及其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影响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期间均呈“S”型曲线变化。高产优化栽培条件下,群体干物质积累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出苗至拔节(出苗后30 d内)为指数增长期;拔节至乳熟期(出苗后31~65 d)为直线增长期;乳熟末至完熟期(出苗后65~80 d)为缓慢增长期。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对春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变化的趋势与此基本一致。生产上,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氨、磷、钾肥适量配合施用,可延缓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速度的下降,促进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大,实现春小麦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春小麦 干物质积累 积累规律 栽培措施 种植密度 施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对旱作春小麦叶面积和光合势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高聚林 刘克礼 +7 位作者 张永平 杨永梅 宋瑞华 薛凤成 于金刚 卞宏淳 李秀芬 王洪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6-70,共5页
为给旱作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试验依据,分别对赤峰、呼盟两地区旱作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发展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春小麦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不同,但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呈单峰曲线... 为给旱作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试验依据,分别对赤峰、呼盟两地区旱作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发展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春小麦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不同,但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时间因地区而异,且因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存在明显的差异。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故保持孕穗期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春小麦 叶面积 光合势 栽培措施 经济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春小麦优化栽培农艺措施与产量关系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永平 刘克礼 +5 位作者 高聚林 杨永梅 宋瑞华 于金刚 薛凤成 王洪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9-81,共3页
为了给高产栽培提供试验依据,以不同旱作类型的春小麦高产(≥350kg/667m^2,呼盟;≥200kg/667m^2,赤峰)为目标,通过四因素最优组合设计试验,以对春小麦生育影响较大的基本苗数、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四项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为决策变量,... 为了给高产栽培提供试验依据,以不同旱作类型的春小麦高产(≥350kg/667m^2,呼盟;≥200kg/667m^2,赤峰)为目标,通过四因素最优组合设计试验,以对春小麦生育影响较大的基本苗数、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四项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内蒙古不同旱作区春小麦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提出了不同旱作地区春小麦实现高产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优化方案。即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和基本苗在呼盟地区分别为4.02~4.70 kg P_2O_5/667m^2、3.26~4.39 kg K_2O/667m^2、3.66~4.80 kg N/667m^2和45.3×10~4~47.8×10~4株/667m^2;赤峰地区则分别为5.13~5.74 kg P_2O_5/667m^2、3.50~4.02 kg K_2O/667m^2、7.49~8.86 kg N/667m^2和3.06×10~4~32.2×10~4株/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春小麦 栽培措施 产量 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