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东北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性别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沼 张蕊 +4 位作者 李晓宇 赛罕 杨振东 韩志庆 鲍伟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50,共9页
东北马鹿(Cervus canadensis)种群面临着地理隔绝和生境破碎化等问题,对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性别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隔离种群的生存现状,为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 东北马鹿(Cervus canadensis)种群面临着地理隔绝和生境破碎化等问题,对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性别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隔离种群的生存现状,为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456份马鹿粪便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识别出2015年冬季56只个体,2016年秋季41只个体;微卫星位点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0 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3 5,表明该地区马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种群遗传分化系数为-0.053 99、近交系数为0.086 67、基因流为2.942 11,说明该马鹿种群基因交流普遍,近交水平低。基于SRY基因的方法进行性别鉴定,种群雌雄性比在冬季为1.8∶1,秋季为0.71∶1。本研究显示,该区域马鹿种群目前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现有种群集中分布于保护区内,处于相对隔离状态,长期发展则存在种群内部近交的风险。因此,加强对种群遗传结构和生存状态的监测,并促进与附近区域马鹿个体的交流,将有助于保持区域性东北马鹿种群长期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马鹿 非损伤性取样法 微卫星分子标记 性别比例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简报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婧 李春华 +5 位作者 姜秀丽 穆丽光 乌力吉 向昌林 张书理 鲍伟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76,共4页
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长期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探明生物多样性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10年野生动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新发现保护区分布哺乳动物7种、鸟... 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长期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探明生物多样性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10年野生动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新发现保护区分布哺乳动物7种、鸟类98种,内蒙古鸟类新纪录2种,内蒙古蛇类新纪录1种。但也未发现一些以往有记录的物种,需要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探明物种变化的原因。后续监测工作引入了非损伤采集动物粪样提取DNA技术,从而深入了解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长期稳定的遗传学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监测 内蒙古新纪录 自然保护区管理 赛罕乌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