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远巍 郭枭 +1 位作者 汪凌飞 田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49-1454,共6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热管式太阳能光伏光热(PV/T)一体化系统,并提出了能够表征主动式PV/T系统能量收益的参数—实际能量收益率。在同一工况下,对热管式PV/T系统和PV系统进行测试研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热管式PV/T系统光电转化效率、光...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热管式太阳能光伏光热(PV/T)一体化系统,并提出了能够表征主动式PV/T系统能量收益的参数—实际能量收益率。在同一工况下,对热管式PV/T系统和PV系统进行测试研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热管式PV/T系统光电转化效率、光热转化效率及实际能量收益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热管式PV/T系统的循环流量为320 L/h时,该系统的实际能量收益率最大;同一工质流量下,光热转化效率对热管式PV/T系统实际能量收益率的影响远大于光电转化效率;热管式PV/T系统的实际能量收益率比PV系统高2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光热一体化 光电效率 光热效率 实际能量收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管式降膜太阳能海水蒸馏装置性能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龙 侯静 +1 位作者 刘洋 常泽辉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1-1136,共6页
为了利用分布式小型海水脱盐装置生产淡水,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式降膜太阳能海水蒸馏装置,并分析了该装置的产水性能,以及进料海水盐度、进水流量等对该装置的产水速率、冷凝温度、排浓海水温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水速率随着进... 为了利用分布式小型海水脱盐装置生产淡水,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式降膜太阳能海水蒸馏装置,并分析了该装置的产水性能,以及进料海水盐度、进水流量等对该装置的产水速率、冷凝温度、排浓海水温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水速率随着进料海水盐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运行温度为80℃的情况下,当进料海水盐度为3.5%时,产水速率为151.02 g/10 min,比进料海水盐度为10.5%时增加了20.33%;产水速率随着进水流量的减少而增加,在运行温度为80℃的情况下,当进水流量为0.44 kg/h时,产水速率为0.907 kg/h,比进水流量为0.68 kg/h时增加了21.42%;通过管式降膜太阳能海水蒸馏装置的模块化组合,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淡水需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 太阳能 蒸馏 降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密度对建筑物群内风能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侯亚丽 吕爱静 +2 位作者 邸建琛 汪建文 王鑫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6-342,共7页
针对建筑物群内风能应用问题,采用CFD方法,对建筑密度分别为26%、20%、18%、16%、14%的5种建筑物群周围风速和湍流强度特征开展研究,分析建筑密度对建筑物群内风力机合理安装位置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在低于1.5H高度范围内,建筑物群的... 针对建筑物群内风能应用问题,采用CFD方法,对建筑密度分别为26%、20%、18%、16%、14%的5种建筑物群周围风速和湍流强度特征开展研究,分析建筑密度对建筑物群内风力机合理安装位置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在低于1.5H高度范围内,建筑物群的建筑密度越大,同一安装高度上适合于安装风力机的区域就越大,即越有利于建筑物群内风能的应用;在高度高于1.5H后,建筑密度对建筑物群内风力机安装位置的影响消失;无论建筑密度大小,在低于1.2H的高度范围内,建筑物群内不适合安装风力机;在高度高于1.45H后,可优先考虑将风力机安装于建筑物群内中间一排建筑物顶面,在建筑物顶面可优先将风力机安装于拐角位置;5种建筑密度的建筑物群内只考虑风速要求即可确定风力机的合理安装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建筑物 瑞流强度 风速 微观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热对竖管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常泽辉 李文龙 +2 位作者 宋姗琦 刘洋 李瑞晨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75-1780,共6页
针对管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淡水产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具有回热功能的竖管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通过建立装置内部传热传质关系,得到竖管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理论淡水产量预测计算方法,分别对单效和两效淡化装置在回热和非回热... 针对管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淡水产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具有回热功能的竖管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通过建立装置内部传热传质关系,得到竖管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理论淡水产量预测计算方法,分别对单效和两效淡化装置在回热和非回热运行条件下,定温运行工况时的淡水产量、进料海水温度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温度为80℃,两效淡化装置在回热运行条件下,淡水产量比非回热运行条件时增加13.32%,单效淡化装置在回热运行条件下,淡水产量比非回热运行条件时增加32.83%,进料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装置淡水产量试验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趋势一致,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 海水淡化 回热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效竖管降膜蒸发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龙 侯静 +1 位作者 刘洋 常泽辉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4-1009,共6页
针对传统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产水量小、能量利用效率低等缺陷,文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具有回热功能的三效竖管降膜蒸发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有效地回收水蒸气的冷凝潜热。文章对该装置在不同输入功率下的瞬态、稳态性... 针对传统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产水量小、能量利用效率低等缺陷,文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具有回热功能的三效竖管降膜蒸发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有效地回收水蒸气的冷凝潜热。文章对该装置在不同输入功率下的瞬态、稳态性能进行分析,对不同运行工况下该装置的性能系数进行计算,同时,对该装置在回热和非回热运行工况下的进水温度、蒸发冷凝温差和产水速率等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输入功率为335 W时,稳态运行条件下,该装置的产水速率为175 g/10 min,性能系数最大,可达到2;定温运行工况下,采用回热运行模式时,该装置的产水速率大于非回热运行模式,最大可增加4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 太阳能 苦咸水淡化 降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建筑采暖系统槽式复合多曲面聚光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贾柠泽 任志宏 +2 位作者 常泽辉 李文龙 郑宏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6-1161,共6页
为提高北方寒冷地区太阳能建筑采暖系统的适用性,研制了一套聚光比为3.9的非跟踪式复合多曲面聚光器(CPC)。该聚光器具有运行稳定、无运动部件及易于制造等特点。基于Light Tools光学软件,分析不同入射偏角和接收体偏差角度条件下的聚... 为提高北方寒冷地区太阳能建筑采暖系统的适用性,研制了一套聚光比为3.9的非跟踪式复合多曲面聚光器(CPC)。该聚光器具有运行稳定、无运动部件及易于制造等特点。基于Light Tools光学软件,分析不同入射偏角和接收体偏差角度条件下的聚光特性,并对安装于呼和浩特市(北纬40°50')的太阳能建筑采暖系统在晴天和多云气象条件下不同安装倾角聚光器的光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入射偏角为10°时,聚光器的光线汇聚率为55.2%,当板式接收体偏差角度为12°时,聚光器的汇聚率仍为93.4%;晴天运行时,安装倾角为45°的聚光器出口导热油温度比正入射时低3℃左右,多云条件下,接收体内导热油温度变化曲线平缓,说明聚光器对跟踪精度要求低,适合于应用到建筑采暖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多曲面 太阳能 采暖系统 性能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管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热质传递强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贾柠泽 侯静 +1 位作者 常泽辉 于苗苗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8-983,共6页
针对管式太阳能蒸馏苦咸水淡化装置产水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效管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文章介绍了淡化装置的构造和运行原理,提出了两种强化管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内部传热传质效能的方法,测试了装置在定功率和定温度运行条... 针对管式太阳能蒸馏苦咸水淡化装置产水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效管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文章介绍了淡化装置的构造和运行原理,提出了两种强化管式太阳能苦咸水淡化装置内部传热传质效能的方法,测试了装置在定功率和定温度运行条件下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产水量的变化,研究了对其第二效套筒风冷和水冷条件下,装置淡水产量随运行温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输入功率为335 W时,装置的性能系数达到1.37;当加热温度为80℃,对装置套筒进行风冷强化时,淡水产量为1.248 kg/h,比无风冷时的装置淡水产量增加了82.5%;当对装置套筒进行水冷强化时,淡水产量为1.556 kg/h,是无水冷时的装置淡水产量的2.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 苦咸水淡化 热质传递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碟式太阳能发电的β型斯特林发动机热性能数值计算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丽萍 杨晓宏 +2 位作者 田瑞 韩磊 朱华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1-358,共8页
文章基于热腔与冷腔的余隙容积以及发动机的死容积,利用施密特模型,分析了GPU-3型斯特林发动机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的相位角α、温度比τ、死容积比χ和行程容积比k对自身的热性能影响较大;随着α逐渐增大,发动机的... 文章基于热腔与冷腔的余隙容积以及发动机的死容积,利用施密特模型,分析了GPU-3型斯特林发动机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的相位角α、温度比τ、死容积比χ和行程容积比k对自身的热性能影响较大;随着α逐渐增大,发动机的输出功率N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α=80°时,发动机的循环功Wi和N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7.24 J,6.97 k W;随着τ逐渐增大,N的下降速率逐渐增大,因此,τ越小越好,理想状态下的τ为0.245;随着k,χ逐渐增大,发动机的无因次功Z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小而后又增大的变化趋势,当0.6<k<1.6,1<χ<1.6时,Z变化不大,说明此时的Wi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型斯特林发动机 相位角 余隙容积 死容积 无因次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轴风力机尾迹叶尖涡运动轨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东雪青 刘钊 +2 位作者 汪建文 章书成 韩玉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6-332,共7页
利用高频PIV系统采集水平轴风力机下游远至4.5倍风轮直径范围内的尾流数据。首先通过对涡量场云图分析发现叶尖涡"交互跳跃"现象;然后对比不同翼型、风速、尖速比下,1、2、3、4倍风轮直径处的平均涡量值发现:随着尖速比的增加... 利用高频PIV系统采集水平轴风力机下游远至4.5倍风轮直径范围内的尾流数据。首先通过对涡量场云图分析发现叶尖涡"交互跳跃"现象;然后对比不同翼型、风速、尖速比下,1、2、3、4倍风轮直径处的平均涡量值发现:随着尖速比的增加,叶尖涡"交互跳跃"现象提前发生;随着风速的增加,叶尖涡"交互跳跃"现象推后发生;得出叶尖涡"交互跳跃"现象的出现是尾流速度开始恢复的标志。而NACA4415翼型叶片发生叶尖涡"交互跳跃"现象的时间比S翼型叶片推迟,所以NACA4415翼型叶片的尾流速度恢复比S翼型叶片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PIV 水平轴风力机 叶尖涡 交互跳跃 尾流速度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虚拟现实技术的风电场全数字化巡检及监测平台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任岩 闫素英 +2 位作者 万元 胡边 龚传利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97-1502,共6页
提出了基于3D虚拟现实技术的风电场全数字化巡检及监测平台的构建方案。该方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风电场全部设备进行3D数字化建模;应用远程通信技术,将风电场运行的状态数据、指标参数引入到巡检与监测平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 提出了基于3D虚拟现实技术的风电场全数字化巡检及监测平台的构建方案。该方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风电场全部设备进行3D数字化建模;应用远程通信技术,将风电场运行的状态数据、指标参数引入到巡检与监测平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硬件结构,构建了信息的有效性检测模型,并建立风电机组的故障失效模式、影响及后果分析模型;结合状态数据、指标参数与分析模型,实现风电场设备故障诊断;同时,将诊断结果提示给工作人员,确保在中控室便能实现风电场的巡检、监测与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巡检与监测 虚拟现实 全数字化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变翼型对风力机气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治国 郝波 +2 位作者 闫文刚 高志鹰 汪建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为改进课题组自行设计某S型翼型结构,提高300 W小型水平轴风力机气动性能,本课题重点研究翼型吸力面凹变对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利用二阶迎风格式、S-A湍流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及内蒙古工业大学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检测设... 为改进课题组自行设计某S型翼型结构,提高300 W小型水平轴风力机气动性能,本课题重点研究翼型吸力面凹变对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利用二阶迎风格式、S-A湍流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及内蒙古工业大学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检测设备,探究风力机在3种定常风速、9种叶尖速比共27种工况下风轮的功率系数、功率、转矩等气动参数。与前期非凹变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凹变翼型升力系数显著增加,阻力系数略有下降,当攻角为0°时最显著达15.63%,失速攻角推迟1°。凹变翼型使气体环流在吸力面凹变处实现导流,减小气流非定常波动、延迟叶片表面湍流扩散使能量损失降低,在额定工况下较原翼型风轮功率系数、功率、转矩提升2.24%、1.55%、5.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叶片 气动载荷 凹变翼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对风力机翼段动态失速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振宙 孟令玉 +3 位作者 王同光 苏德程 吴昊 许波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39,共7页
为研究翼型动态失速过程中,涡流发生器(VGs)对其气动特性和流场的影响,本文采用延迟分离涡模型对加装VGs的风力机翼型DU91-W2-250翼段动态失速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VGs对深失速和轻失速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对动态失速... 为研究翼型动态失速过程中,涡流发生器(VGs)对其气动特性和流场的影响,本文采用延迟分离涡模型对加装VGs的风力机翼型DU91-W2-250翼段动态失速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VGs对深失速和轻失速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对动态失速有抑制作用,有显著的增升减阻效果,翼段下俯段的气动性能改善效果要好于上仰段。由于分离程度不同,翼段加涡流发生器后,深失速下俯段升力低于上仰段,轻失速下结果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失速 轻失速 深失速 涡流发生器 DDES方法 DU91-W2-250 气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形等距螺旋盘管式相变蓄热装置蓄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培涛 田瑞 +2 位作者 辛浩 王志敏 姜焱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3-468,共6页
文章设计了一种以石蜡为相变材料的圆柱形等距螺旋盘管式相变蓄热装置,并通过实验分析了该装置的传热特性,以及传热流体入口温度、入口流量对石蜡的融化特性、相变蓄热装置的蓄热量及相变蓄热系统总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融化后... 文章设计了一种以石蜡为相变材料的圆柱形等距螺旋盘管式相变蓄热装置,并通过实验分析了该装置的传热特性,以及传热流体入口温度、入口流量对石蜡的融化特性、相变蓄热装置的蓄热量及相变蓄热系统总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融化后期,石蜡的融化速率会明显加快;当传热流体入口温度一定时,随着入口流量逐渐增大,蓄热装置的最终显热蓄热量略微升高;与传热流体入口流量相比,传热流体入口温度对石蜡融化速率影响较大;相变阶段,石蜡的传热性能较强,传热流体入口温度越高,石蜡的传热性能越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 螺旋盘管 石蜡 融化性能 蓄热量 总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新翼型风力机叶片的设计与气动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剑龙 汪建文 +2 位作者 刘雄飞 董波 张所成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3-68,共6页
利用作者所在课题组最新研发的某风力机新翼型,基于Wilson法,通过MATLAB编写的叶片设计计算程序获得了某300 W小型水平轴风力机新翼型叶片的相关数据,并制做了实体叶片。通过气动性能试验,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比较在相同设计... 利用作者所在课题组最新研发的某风力机新翼型,基于Wilson法,通过MATLAB编写的叶片设计计算程序获得了某300 W小型水平轴风力机新翼型叶片的相关数据,并制做了实体叶片。通过气动性能试验,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比较在相同设计条件下,新翼型叶片在气动性能方面的先进性,以NACA4415为设计翼型进行了叶片的设计计算,并制作了相应的翼型叶片。通过气动性能试验,验证了新翼型叶片的气动性能优于NACA4415翼型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新翼型 叶片设计 气动性能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灰对光伏组件最佳安装倾角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枭 文佳龙 +1 位作者 赵明智 田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84-990,共7页
文章以呼和浩特地区安装倾角为0~90°且变化步长为10°的10块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光伏面板的积灰量、倾斜面太阳总辐照度、玻璃盖板的透射率以及光伏组件的实际输出功率随安装倾角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利用积灰影响度来表... 文章以呼和浩特地区安装倾角为0~90°且变化步长为10°的10块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光伏面板的积灰量、倾斜面太阳总辐照度、玻璃盖板的透射率以及光伏组件的实际输出功率随安装倾角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利用积灰影响度来表征积灰对最佳安装倾角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光伏面板积灰量和光伏组件玻璃盖板透射率随安装倾角的增大而降低;理论、实际最佳安装倾角分别为30,50°;当安装倾角分别为20,50°时,光伏组件的积灰影响度分别为0.975,0.017,即积灰影响度的最大、最小值,积灰影响度能够准确反映积灰对最佳安装倾角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积灰量 透射率 最佳安装倾角 积灰影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旭 孟克其劳 +3 位作者 张占强 宋丽丽 贾大江 宋为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87-1393,共7页
以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为研究对象,用四项最小旁瓣Nuttall窗对虚拟电网输出的模拟电压进行截断,通过FFT和HHT提取闪变、谐波、电压暂升的参数并从频域直接计算短时闪变严重程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算法可准确测量出风力发电机组... 以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为研究对象,用四项最小旁瓣Nuttall窗对虚拟电网输出的模拟电压进行截断,通过FFT和HHT提取闪变、谐波、电压暂升的参数并从频域直接计算短时闪变严重程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算法可准确测量出风力发电机组引起的闪变、谐波、电压暂升的频率、幅值和发生时间,其测量结果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网 Nuttall窗 电能质量 风力发电机组 闪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风轮结构阻尼比改进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剑龙 汪建文 +1 位作者 董波 魏海姣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5-69,共5页
针对某风力机风轮结构,提出了翼型加厚、新型双夹板式叶片连接、叶片沿翼展方向开槽和加肋3种结构改进方法,利用B&K公司最新研究的PULSE16.1结构振动分析系统对原翼型风轮和3种结构改进的风轮进行模态测试,获得了风轮结构改进对其... 针对某风力机风轮结构,提出了翼型加厚、新型双夹板式叶片连接、叶片沿翼展方向开槽和加肋3种结构改进方法,利用B&K公司最新研究的PULSE16.1结构振动分析系统对原翼型风轮和3种结构改进的风轮进行模态测试,获得了风轮结构改进对其阻尼比的影响特性。研究发现,3种结构改进方法均可有效改变风轮阻尼比随振动阶数升高跌宕起伏变化的规律,其中尤其以翼型加厚造成的影响最为显著;翼型加厚对通常关注的1,2阶振动的阻尼比影响相对显著,双夹板式叶片连接方式、叶片沿翼展方向的开槽和加肋两种改进方法则对1,2阶振动的阻尼比影响相对较小,且较均匀。相关研究成果对风轮阻尼比的设计和优化具有较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风轮 阻尼比 改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 kW风力发电机功率测试系统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玲丽 安琪 +2 位作者 汪建文 张立茹 谢妍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56-1060,共5页
利用激光雷达测风仪对风力发电机安装环境进行测试,设计并搭建适用于野外试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功率测试平台.分析采集的风环境数据,对试验场地进行风环境评价.通过监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在野外的运行状态,对采集的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及... 利用激光雷达测风仪对风力发电机安装环境进行测试,设计并搭建适用于野外试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功率测试平台.分析采集的风环境数据,对试验场地进行风环境评价.通过监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在野外的运行状态,对采集的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及对应的来流风速和风向数据进行筛选整合,绘制风力发电机实际风速-功率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输出功率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设计搭建的野外风力发电机功率测试平台可对实际运行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进行监测,也可用于风洞试验测量;利用激光雷达测风仪对风环境进行检测,有助于风力发电机安装方向和安装高度的选择;利用风力发电机的风速-功率理论曲线进行发电功率预测会产生较大误差;采用拟合的6次多项式曲线进行风力发电机功率计算,结果更加精确.文中所得实际测量数据可为风力发电机野外测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野外测试 功率特性曲线 最小二乘法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涡流发生器参数化模型涡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振宙 苏德程 +3 位作者 王同光 汪瑞欣 郑源 许波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422,共8页
首先,针对阵列式涡流发生器(VGs)参数化模型,考虑VG叶片附着涡和尾随涡间的相互诱导作用,给出新的最大涡环量计算方法,以提高加VGs叶片的CFD模拟的精度和效率。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最大环量值计算精度较单VG叶片模型有明显的提高。然后... 首先,针对阵列式涡流发生器(VGs)参数化模型,考虑VG叶片附着涡和尾随涡间的相互诱导作用,给出新的最大涡环量计算方法,以提高加VGs叶片的CFD模拟的精度和效率。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最大环量值计算精度较单VG叶片模型有明显的提高。然后,采用Lamb-Oseen涡模型模拟VGs脱落涡结构,分析涡源项位置、涡核位置、涡半径等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分析得出在VGs下游2c处添加源项更加合适;涡核在高度方向设于65%h、在横向设于VGs尾缘处较为适宜,并给出涡半径与攻角的关系。基于以上参数,通过4个间距、4个攻角共16个算例对实体模型和参数化模型展开CFD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者计算得出的环量随攻角的变化曲线非常接近,平均误差为13.15%,18°~24°攻角下平均误差仅约为5%;两模型得到的脱落涡诱导速度分布曲线吻合良好,但最大诱导速度在大攻角和大间距时出现一定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涡流发生器 涡脱落 数值模拟 参数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型斯特林发动机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晓宏 韩磊 +1 位作者 田瑞 王丽萍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0-535,共6页
为了探究因素对β型斯特林发动机功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影响程度及显著性,以Schmidt分析法为基础,对β型斯特林发动机的功率进行理论计算,并针对影响斯特林发动机性能的活塞相位角、行程容积比、死容积比和温度比,利用Matlab编程绘制三维... 为了探究因素对β型斯特林发动机功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影响程度及显著性,以Schmidt分析法为基础,对β型斯特林发动机的功率进行理论计算,并针对影响斯特林发动机性能的活塞相位角、行程容积比、死容积比和温度比,利用Matlab编程绘制三维图像,分析两两因素耦合对发动机功率的影响,研究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活塞相位角存在最佳值,且此最佳值随行程容积比、温度比的增加分别呈现减小、增大的趋势;行程容积比越大功率越大,且死容积比越小,行程容积比对功率的影响越大,最佳行程容积比为0.5~1.5;死容积比的增加将导致功率降低,死容积比应小于1.5,而行程容积比的增加会使此降低幅度增大,温度比的增加使此降低幅度减小;功率随温度比的增大而减少,最佳温度比应小于0.5.最后,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4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大小及显著性,得到温度比和行程容积比相对显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林发动机 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功率 正交试验设计 Schmid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