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马铃薯切片干燥特性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鲍雨婷 丁昌江 +6 位作者 卢静莉 王惠鑫 韩兵阳 张洁 段珊珊 宋智青 陈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54,共9页
电流体动力学干燥作为一种新型干燥技术,以成本低、干燥均匀、高效节能等优势,为热敏性物料的干燥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探究电流体动力学作用下马铃薯切片的干燥特性和理化特征,该研究将马铃薯切片在0、14、18、22、26、30 kV的交流电压... 电流体动力学干燥作为一种新型干燥技术,以成本低、干燥均匀、高效节能等优势,为热敏性物料的干燥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探究电流体动力学作用下马铃薯切片的干燥特性和理化特征,该研究将马铃薯切片在0、14、18、22、26、30 kV的交流电压下进行干燥,利用红外光谱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电流体动力学干燥对马铃薯切片中分子结构、水分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切片在30 kV电压下的平均干燥速率、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复水比分别为0.9228 g/(g·h)、2.2653×10^(−10)m ^(2)/s、4.78,明显优于其他电压下的试验结果。电流体动力学干燥后,马铃薯切片中的官能团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蛋白质以β-折叠结构为主。干燥可提高马铃薯切片内部自由水的流动性并降低组织对不易流动水的束缚力,从而促进水分的去除和迁移。电流体动力学干燥技术较好地保留了马铃薯的营养成分,该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切片的干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体动力学 干燥 马铃薯 红外光谱 低场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