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法学专业的实践探索为例
1
作者 张莉蔚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7年第4期138-139,共2页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对于提升法律职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高校应以系统性、多元性、操作性为原则,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导向,在合理优化实践环节设置、拓宽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方面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法学专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困境及推进路径
2
作者 连雪君 申姗姗 姚瑞萍 《北方经济》 2024年第9期67-70,共4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内蒙古从基础设施、产业、人才、治理和文化等方面统筹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数字转型和数字治理方面较有成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人... 数字乡村建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内蒙古从基础设施、产业、人才、治理和文化等方面统筹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数字转型和数字治理方面较有成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人才队伍等具体路径来保障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推动内蒙古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现状 实践困境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3
作者 王俊霞 李玲玲 《北方经济》 2024年第10期56-58,共3页
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三北地区的重要生态防线。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指出,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基于此背景,文章围绕内蒙古地区荒漠化治理中存在的现... 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三北地区的重要生态防线。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指出,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基于此背景,文章围绕内蒙古地区荒漠化治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打造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实操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治理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新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4
作者 郝晓燕 阳自航 《北方经济》 2024年第5期63-65,共3页
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双碳”目标,为我国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内蒙古利用自身风光资源优势,借助国家政策支撑,吸引全国各地的投资,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但当前内蒙古新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 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双碳”目标,为我国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内蒙古利用自身风光资源优势,借助国家政策支撑,吸引全国各地的投资,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但当前内蒙古新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技术、产业、政策三方面出发,探究内蒙古新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融合发展路径,有利于加快内蒙古能源结构转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新能源 生态安全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利爱娟 方香庭 《社会工作》 2010年第8期10-12,共3页
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本科生就业心理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本科生的就业心理既有积极的心理,又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 本科生 就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成因研究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静 《北方经济(内蒙)》 2005年第4期73-74,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这种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呈现加大的趋势.针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这种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呈现加大的趋势.针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内蒙古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不尽相同的理论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生态环境决定论"、"交通条件决定论"、"人力资本决定论"、"资本投入决定论"和"制度因素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成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述评 东部发达地区 90年代中期 内蒙古地区 环境决定论 东部地区 专家学者 理论解释 交通条件 人力资本 制度因素 资本投入 中西部 代表性 中央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灾与内蒙古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7
作者 包红梅 杜建蓉 《北方经济(内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1-42,共2页
内蒙古地区依靠科技进步.使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内蒙古 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重构:社会学习视角下大学生从众择业的破解路径研究
8
作者 吴家辉 刘文涛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24-28,共5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大学生出现对就业的逃避心理、对择业的集中认知以及择业考虑因素单一片面问题,进而衍生从众择业问题。论文运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综合了解大学生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大学生出现对就业的逃避心理、对择业的集中认知以及择业考虑因素单一片面问题,进而衍生从众择业问题。论文运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综合了解大学生从众择业的具体表现,以社会学习理论作为分析视角,探讨大学生从众择业问题的影响因素,以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环境要素的内化作为基本路径,重构认知以破解大学生从众择业的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从众择业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工作在改善大学新生个人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利爱娟 李振鑫 方香廷 《社会工作》 2012年第12期40-42,共3页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的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名作为控制组,对另外15名进行提高个人评价的为期6次的小组工作,使用个人评价量表得分作为衡量变化的标准。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得分,结果显示小组工...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的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名作为控制组,对另外15名进行提高个人评价的为期6次的小组工作,使用个人评价量表得分作为衡量变化的标准。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得分,结果显示小组工作在改善大学新生的个人评价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工作 大学新生 个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蒙古族生态习惯法的内涵及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丽娜 王衡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30-135,共6页
蒙古族生态习惯法植根于蒙古族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并且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深受当地人们认可并自觉遵守。本文从法理学视角对蒙古族生态习惯法的自发生成、生态保护等指向性内涵进行界定,并就其地缘民族性,独特的代际传承... 蒙古族生态习惯法植根于蒙古族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并且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深受当地人们认可并自觉遵守。本文从法理学视角对蒙古族生态习惯法的自发生成、生态保护等指向性内涵进行界定,并就其地缘民族性,独特的代际传承方式等特征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生态习惯法 民族性 内涵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外交观念的近代转向及对外交规则的适用与遵循——以中俄伊犁交涉两次谈判为例
11
作者 高亚西 王寅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5年第2期33-46,共14页
鸦片战争以降,西方的近代外交规则和理念,对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华夷”观念形成剧烈的冲击,清廷由此被迫开启了外交观念的近代转向。中俄伊犁交涉这一外交事件是清廷在这一转向过程中适用、遵循近代西方外交规则一次具体的实践和探... 鸦片战争以降,西方的近代外交规则和理念,对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华夷”观念形成剧烈的冲击,清廷由此被迫开启了外交观念的近代转向。中俄伊犁交涉这一外交事件是清廷在这一转向过程中适用、遵循近代西方外交规则一次具体的实践和探索。虽然清廷对伊犁的态度是合情合理的主权诉求,最后仍然只能靠让渡权益的方式收回该地区。内外朝臣对这次交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形成了对国际公法以及外交规则的不同解读。在俄强清弱的情况下,清廷以尽量避免军事冲突作为出发点,运用国际外交规则,通过两次外交谈判,成功收回了对伊犁的主权。这既是清廷外交观念转型的直观写照,又是中国近代化自我革新的重要历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权议约制度 外交观念 中俄伊犁交涉 万国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断裂与复兴:巴彦浩特镇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利霞 《改革与开放》 2013年第12X期76-77,共2页
包括婚姻仪式在内的蒙古族婚姻习俗,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民俗传承。本文较全面的描述出阿拉善巴彦浩特蒙古族婚姻仪式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现在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迁。可以从中看到当地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如何一方面应对现代化发展所带来... 包括婚姻仪式在内的蒙古族婚姻习俗,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民俗传承。本文较全面的描述出阿拉善巴彦浩特蒙古族婚姻仪式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现在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迁。可以从中看到当地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如何一方面应对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应对和汉民族文化大面积接触所引发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变迁 婚礼仪式 蒙古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历史档案在蒙古民族史教学中的应用性训练
13
作者 乌云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2年第4期68-69,共2页
历史档案作为历史学研究的最重要基础史料之一,一直备受重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档案馆中存有大量历史档案,其中很多尚未得到利用和研究,因此在蒙古民族史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教学之便引导学生前往档案馆熟悉档案,并针... 历史档案作为历史学研究的最重要基础史料之一,一直备受重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档案馆中存有大量历史档案,其中很多尚未得到利用和研究,因此在蒙古民族史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教学之便引导学生前往档案馆熟悉档案,并针对历史档案的保存情况及特点,开展应用性教学训练,以备学生不时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档案 教学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翼》的文学性及研究方法
14
作者 高婧 张泽桐 单鑫 《今古文创》 2020年第29期10-11,共2页
《金翼》是人类学的一大力作,它描写了两大家族在中国当时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状况下的兴盛与衰败,反映了中国南方乡土社会和家庭关系的变化,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金翼》中的文学性及研究方法也有很多值后人借鉴的地方,为人们研究... 《金翼》是人类学的一大力作,它描写了两大家族在中国当时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状况下的兴盛与衰败,反映了中国南方乡土社会和家庭关系的变化,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金翼》中的文学性及研究方法也有很多值后人借鉴的地方,为人们研究乡村、家庭生活和民风民俗提供了可信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田野调查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育情与实践: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赜
15
作者 马利强 牛秋越 《阴山学刊》 2024年第5期56-61,共6页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政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民族认同心理“感知-育情-实践”的形成过程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开辟了新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维度,优化了高校思政课在铸牢中...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政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民族认同心理“感知-育情-实践”的形成过程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开辟了新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维度,优化了高校思政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的教学策略。在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以提供感知空间、搭建育情桥梁、构建实践场域为着力点,探索感知共鸣点、拓展对接实践点、定位有效反馈点,有利于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生心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 育情 实践 高校思政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马林诺夫斯基的科学民族志研究方法
16
作者 刘宁超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3期85-87,共3页
马林诺夫斯基通过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长期田野调查,开创了科学民族志研究方法,使人类学研究的科学化程度大大提高。本文梳理了科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确立的基础,其方法的具体内容与创新,以及马林诺夫斯基身后对其民族志研究的批判,指出马... 马林诺夫斯基通过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长期田野调查,开创了科学民族志研究方法,使人类学研究的科学化程度大大提高。本文梳理了科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确立的基础,其方法的具体内容与创新,以及马林诺夫斯基身后对其民族志研究的批判,指出马林诺夫斯基的民族志研究方法是在前人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田野实践提出的,相较前人有若干突破,才能开创科学民族志研究的新范式,同时尝试讨论其在身后遭受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林诺夫斯基 科学民族志 实证主义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介入村民自治发展路径探究——以呼和浩特市S镇为例
17
作者 刘越 《村委主任》 2024年第5期116-118,共3页
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文章从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视角出发,探索多元共治的可行路径,分析了呼和浩特市S镇在村民自治意识、资源链接能力、监督机制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指出S镇存在自... 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文章从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视角出发,探索多元共治的可行路径,分析了呼和浩特市S镇在村民自治意识、资源链接能力、监督机制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指出S镇存在自治主体缺位、缺失社会组织、村规民约淡化等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当地村民自治后,利用专业的理念与方法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鼓励村民依法行使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选举和自我决策的权利,并利用外力认真落实村民自治,从而完善当地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民自治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混合式建构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首涛 方香廷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30-35,共6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混合式建构教学模式,以“知识是建构的、课程是情境创设的、混合式建构是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式的建构”为教学理念,主张教学设计按以下路径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混合式建构教学模式,以“知识是建构的、课程是情境创设的、混合式建构是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式的建构”为教学理念,主张教学设计按以下路径展开:以任务教学法层层分解主题,将学习小组引入独特的任务情境,经由目标导向的独立探索,组际协作,多元化学习成果及评价,实现支架类混合式建构教学;选锚与目标主题密切相关的现实性问题或事物,以案例教学与任务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抛锚,创设问题情境,组际充分协作形成二次建构,再串锚与起锚,实现抛锚类混合式建构教学;设置主题性的随机学习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模块化合作学习,以综合学习效果评价,实现随机进入类混合式建构教学。同时,该模式要求教师以“核心问题”导向信息搜集、从群体化视角展开策略、从个体化需求设计方法,从而克服学生知识信息资源的选择困难、学习的碎片化及参与不充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 混合式教学 合作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构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子婵 方香廷 范景武 《社会工作》 2011年第14期15-18,共4页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除了具备一般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之外,还应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技能。这就要求必须强化社会工作实务教学,使之贯...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除了具备一般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之外,还应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技能。这就要求必须强化社会工作实务教学,使之贯穿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本文分析和反思了目前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实效的问题,从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性特征入手探讨了"角色—方式—目标"相结合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通过将"实验型"实习模式、"项目化"实习模式及"分类分层化"实习模式合理、有机地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适宜的实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系统 系统设计 系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性一度”的“构-研-行”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
作者 于首涛 方香廷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6-39,共4页
“构-研-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追求对标并契合“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充分利用“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以质量与实效为导向,通过博学-前端的建构模块、精深-跨越的研究模块、反馈-超越的践行模块,展现“难+... “构-研-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追求对标并契合“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充分利用“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以质量与实效为导向,通过博学-前端的建构模块、精深-跨越的研究模块、反馈-超越的践行模块,展现“难+高”“新+难”“高+新”三个维度特征,实现建构式、任务式、探究式、合作式、工作坊式等教学模式的综融。建构模块针对知识体系,在横向求宽度,在纵向求新度;研究模块针对创新思维,在横向聚焦问题,在纵向精深探究;践行模块针对实务经验,在横向求广博视域,在纵向求有效反馈。建构模块为研究模块提供知识体系的支撑、拓展,研究式模块实现对建构模块焦点问题、方法的深求与精通;研究模块在创新思维角度为践行模块深化理论、提炼理念,践行模块对研究模块进行外部实务验证,进而成果内化;践行模块验证、反馈、超越建构模块的前次建构,建构模块对践行模块知识再构、意义创造。三个模块,相依而促进,循环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一度 建构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 践行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