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青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云霓 王晓江 海龙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29-33,共5页
在内蒙古大青山设立不同植被类型、坡位、密度、林龄的林分样地进行调查,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相关数据,在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及系统性原则指导下,从森林结构、功能、环境三大方面选择森林未覆盖率、人工林面积占有率、近成过熟... 在内蒙古大青山设立不同植被类型、坡位、密度、林龄的林分样地进行调查,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相关数据,在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及系统性原则指导下,从森林结构、功能、环境三大方面选择森林未覆盖率、人工林面积占有率、近成过熟林面积占有率、近成过熟林蓄积量占有率、针叶林面积占有率、林分郁闭度、单位面积森林生产力、综合侵蚀面积风险程度指数、综合有害生物灾害面积风险指数、综合气象灾害风险指数、综合火灾面积风险指数等11类风险因素为森林健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功效系数法得到了11个森林健康风险评价指标的水平值,最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功效系数法构建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得到风险综合评价指标值,对森林健康风险进行了类比评价。研究表明,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健康风险综合指数为0.5736(综合法)或0.6125(功效系数),风险等级均处于轻度,今后应加强森林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健康 风险 指标体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4种典型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彩云 张雷 +4 位作者 高孝威 苏艳龙 李琳 王晓江 杨九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99-2009,共11页
分析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水源涵养、固碳能力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从而为大青山植被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大青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 分析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水源涵养、固碳能力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从而为大青山植被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大青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天然灌丛和天然草地等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均方根偏差(RMSD)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为:白桦天然次生林(2.81)>虎榛子天然灌丛(1.84)>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80)>天然草地(1.78);土壤肥力为:白桦天然次生林(71.14 g·kg^(−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7.01 g·kg^(−1))>虎榛子天然灌丛(52.50 g·kg^(−1))>天然草地(35.58 g·kg^(−1));水源涵养为:白桦天然次生林(618.42 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603.30 t·hm^(−2))>虎榛子天然灌丛(573.85 t·hm^(−2))>天然草地(561.02 t·hm^(−2));固碳能力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68.92 t·hm^(−2))>虎榛子天然灌丛(415.31 t·hm^(−2))>白桦天然次生林(291.97 t·hm^(−2))>天然草地(129.37 t·hm^(−2))。4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均属于权衡关系,其中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生物多样性分别与水源涵养、土壤肥力和固碳能力呈中等程度的权衡(ERMSD=0.149、0.159、0.145),表现为水源涵养具有较高的收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固碳能力与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土壤肥力呈较高程度的权衡(ERMSD=0.214、0.183、0.184),表现为固碳能力具有较高的收益。各植被类型的4种生态系统服务存在一定差异,白桦天然次生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强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固碳能力占重要地位。由此可知,适当调整经营措施,提高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注重改善天然林的固碳能力,可维持内蒙古大青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 协同 均方根偏差 大青山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乌审旗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悦 赵红霞 +2 位作者 胡尔查 胡永宁 王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3,共15页
随着防沙治沙任务的不断推进,毛乌素沙地植被盖度显著提升,其中草原和森林植被的增加主要源自荒漠植被类型转变。预测碳储量的时空变化,探究其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为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乌审旗为... 随着防沙治沙任务的不断推进,毛乌素沙地植被盖度显著提升,其中草原和森林植被的增加主要源自荒漠植被类型转变。预测碳储量的时空变化,探究其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为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乌审旗为例,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PLUS-InVEST模型探讨1990—2020年及2035年4种情景[自然发展情景(NE)、可持续协调发展情景(SC)、生态保护情景(EP)和经济发展情景(ED)]下碳储量时空变化,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探究引起碳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30年间乌审旗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张,草地和沙地面积缩减;草地和林地是主要碳储存地,30年间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266.59万t,林地面积的增长是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至2035年,在4种预测情景中,经济发展情景下区域碳储量增长面积比例最高,而在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减少的区域面积比例达到最大。(3)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得出DEM、NDVI和转入林地面积对碳储量变化的解释力较大;利用LMDI模型得出林地转入面积和经济发展促进碳储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多情景分析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碳储量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还有利于制定满足城镇集约化和生态高质量发展且兼顾增汇的土地利用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情景模拟 驱动因素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成熟林生长季土壤呼吸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海龙 呼木吉勒图 +2 位作者 王晓江 高孝威 王云霓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温度、湿度进行定位监测,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特征与土壤水热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规律。...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温度、湿度进行定位监测,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特征与土壤水热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规律。生长季5~9月土壤呼吸速率大小表现为:7月﹥8月﹥9月﹥5月﹥6月;月平均呼吸速率值区间在1.272~3.702μmol·m^(-2) s^(-1),平均值为2.323μmol·m^(-2) s^(-1)。生长初期5月、中期7月和末期9月的单日呼吸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在12:00~16:00出现,最小值在03:00~06:00出现。(2)生长季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高于土壤温度,与土壤0~15 cm层湿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与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复合线性关系(P﹤0.01),线性模型对生长季土壤呼吸碳通量的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华北落叶松 土壤呼吸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白茬子沟小流域典型森林植被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云霓 王晓江 +1 位作者 高孝威 李卓凡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6-9,共4页
利用生长季观测的降雨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大青山白茬子沟小流域白桦次生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冠降雨截留、穿透雨及树干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以及降雨林冠截留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林分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吻合对数回归模型;... 利用生长季观测的降雨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大青山白茬子沟小流域白桦次生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冠降雨截留、穿透雨及树干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以及降雨林冠截留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林分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吻合对数回归模型;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降雨量均呈明显的一元线性关系,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分的林冠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的月动态变化与总降水量的月变化基本一致;林内穿透雨率超过73%,冠层截留率9.81%~26.22%,树干径流0.72%~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白桦次生林 林冠截留 穿透雨 树干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雪害研究
6
作者 王云霓 李卓凡 +4 位作者 高孝威 苏雅拉巴雅尔 黄萨仁 曾宇 王晓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21-24,38,共5页
以雪害比较严重的内蒙古大青山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受害率与立地环境和关键林分结构特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林雪害主要有断梢、断干、倒伏等几种情况,林缘处的受害率变化为5. 56%~84. 44%,非林缘... 以雪害比较严重的内蒙古大青山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受害率与立地环境和关键林分结构特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林雪害主要有断梢、断干、倒伏等几种情况,林缘处的受害率变化为5. 56%~84. 44%,非林缘处受害率为0~12. 30%。华北落叶松林的立地条件与雪害程度密切相关。高海拔处和林缘处的林分更易受到雪害;底坡位样地有利于落叶松抵御雪害;坡向与林分雪害密切相关,依次为东北坡>北坡>西北坡。在高径比大于0. 64后,雪害出现;大于0. 9后,林分受害率随高径比增大快速升高,把林分高径比降到0. 64左右或维持在不超过0. 9的范围内,是提高森林抵抗雪灾能力的可行营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害 华北落叶松 高径比 受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归一化指数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尔查 王晓江 +3 位作者 铁牛 洪光宇 苏和 张艳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945-5955,共11页
选取2000—2020年MODIS影像的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等方法,从海拔、坡度和坡向的角度分析了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NDVI时空变化与气... 选取2000—2020年MODIS影像的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等方法,从海拔、坡度和坡向的角度分析了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NDVI时空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总体覆盖状况良好且呈增长趋势,增长速率为0.058/10a;(2)保护区NDVI空间分布呈现出西部低、东部高的从西到东逐渐增加的特征。保护区生长季NDVI均值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明显增加,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缓慢增加趋势,在不同坡向上,生长季NDVI均值大小依次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从NDVI变化趋势分析来看,2000—2020年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改善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1.75%,其中,显著改善、极显著改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1.13%、20.62%,基本保持不变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8.17%,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0.07%。在空间分布上,NDVI显著、极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西部和东部,中部以变化不显著为主。保护区各功能区NDVI变化趋势看,NDVI极显著增加、显著增加面积百分比大小顺序为实验区>核心区>缓冲区;(4)2000—2020年,稳定性整体表现为“不同波动变化并存,较低、中等和较高波动变化居多,低波动和高波动变化面积占比相对较小”的特点,高波动变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西部、中部和实验区,人为影响和降水量是影响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因素;(5)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生长季NDVI与年均降水量以正相关为主,正相关面积比例达到99.79%,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为主,不显著面积占总面积的97.91%,降水量是影响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的最主要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 MODIS NDVI 趋势分析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额济纳刚毛柽柳种质形态多样性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雷 李卓凡 +7 位作者 丰洁 洪光宇 高孝威 李梓豪 李娜 刘辰明 王云霓 王晓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以内蒙古额济纳旗刚毛柽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形态学水平上的调查,分析了刚毛柽柳种质形态多样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刚毛柽柳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5.22~114.56之间,以叶型最小,穗枝数最大;(2)生长性状与花性状之间具有极显著... 以内蒙古额济纳旗刚毛柽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形态学水平上的调查,分析了刚毛柽柳种质形态多样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刚毛柽柳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5.22~114.56之间,以叶型最小,穗枝数最大;(2)生长性状与花性状之间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叶性状与生长性状、花性状之间除了花序冠径与叶宽外,全部不显著;(3)抽取了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6.086%,第一主成分为生长和花性状,第二主成分为叶性状;(4)16个刚毛柽柳种质资源被聚为3个类群,第I类的共同特征是个体大小中等、花序较长、花序冠径较大、小穗多,第II类的共同特征是个体较小、叶片大小不一、花性状较差,第III类的共同特征是个体较大、花性状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形态多样性 聚类分析 刚毛柽柳 额济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推进定位观测 筑起大青山绿色屏障
9
作者 张雷 高孝威 +6 位作者 王晓江 海龙 王云霓 洪光宇 李卓凡 李梓豪 徐艳艳 《内蒙古林业》 2023年第1期8-10,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内邻八省(区),外接蒙古国和俄罗斯,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2.3%,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针对自治区生态安全屏障这一重大战略问题,开展生态系...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内邻八省(区),外接蒙古国和俄罗斯,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2.3%,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针对自治区生态安全屏障这一重大战略问题,开展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凝聚科技成果,梳理区域规律性问题,指导生态保护与修复非常必要,也是实现科技支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 生态安全屏障 定位观测 规律性问题 绿色屏障 直线距离 生态系统 持续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内蒙古黄河重点生态区NDVI时空变化分析
10
作者 王乐军 李梓豪 +8 位作者 王晓江 杨海峰 胡志健 高颖 高孝威 李卓凡 洪光宇 胡尔查 刘辰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36-41,共6页
本研究基于内蒙古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2011-2020年间NDVI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法研究了区域内植被覆盖特征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2011-2020年,NDVI呈缓慢增加的趋势,NDVI年... 本研究基于内蒙古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2011-2020年间NDVI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法研究了区域内植被覆盖特征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2011-2020年,NDVI呈缓慢增加的趋势,NDVI年平均值呈现显著的东高西低和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NDVI改善区域占总研究区面积的85.71%,主要位于研究区东部、西部、北部和东北部;稳定不变和轻微退化区域分别占3.40%、10.6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严重退化区域0.28%,主要分布在各行政区交界处。NDVI可持续改善区域占总面积的54.72%,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和西南部;稳定不变区域占2.33%;持续轻微退化区域占比7.55%,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持续严重退化区域占比0.21%,主要分布在各行政区交界处;变化趋势不确定区域占比35.19%,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变化趋势 重点生态区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中部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莎仁图雅 刘坤 +1 位作者 张翠霞 乌日恒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3,共7页
为揭示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林分密度对林分结构的影响,探讨其近成熟林分适宜生长的密度,为其林分结构优化和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内蒙古阴山中部40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0种林分密度(975、1050、1150、... 为揭示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林分密度对林分结构的影响,探讨其近成熟林分适宜生长的密度,为其林分结构优化和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内蒙古阴山中部40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0种林分密度(975、1050、1150、1225、1250、1325、1575、1600、1700和2050株/hm^(2))样地,对其进行径阶分布、树高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明晰各密度林分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显示:(1)秩和检验显示参试各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林分密度递增,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呈现减小趋势,枝下高则呈增加趋势,树高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2)林分径阶分布基本呈现偏态分布规律,20 cm或22 cm径阶为主要峰值区,密度大于1575株/hm^(2)峰值发生左偏,中小径阶乔木优势增强。(3)林分树高主要集中分布在15.0~19.9 m,高度结构单一。(4)林分角尺度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随机木占比近半数,随密度增加林分角尺度减小,中密度林分1150、1225、1250、1325、1575株/hm^(2)为随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阴山中部华北落叶松近成熟人工林保持稳定发展的林分密度上限是1575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林分密度 林分结构 角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与其他植被覆盖耗水率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洪光宇 王晓江 +4 位作者 张雷 武永智 李卓凡 海龙 高孝威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4-20,共7页
本研究对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与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疏林、草地、裸沙0~180 cm土壤层的水分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雨后10 d生物结皮样地的耗水率比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林、草地和裸沙样地分别降... 本研究对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与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疏林、草地、裸沙0~180 cm土壤层的水分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雨后10 d生物结皮样地的耗水率比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林、草地和裸沙样地分别降低64.00%、76.85%、61.17%、78.21%和19.07%;生物结皮样地相对其他植被覆盖样地在不同层次(0~40 cm、80~180 cm)土壤的耗水量最低,40~80 cm土壤层裸沙样地耗水量最低,但与生物结皮样地没有差异性;雨后第4 d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林、草地样地在0~40 cm土壤层水分显著开始下降,裸沙样地在20~40 cm土壤层,生物结皮样地在0~20 cm土壤层水分含量显著降低;差巴嘎蒿灌木林样地80~10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样地在100~120 cm、140~180 cm土壤层从第2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樟子松林样地在60~12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草地样地在40~60 cm、80~10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土壤水分 TDR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胡杨岛胡杨林龄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晓江 李爱平 +3 位作者 王云霓 高孝威 洪光宇 李红颖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以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乌海市胡杨岛胡杨林为研究对象,以每木检尺单株的胸径,选各径阶标准株利用生长锥测算树龄,建立胸径-树龄模拟方程,得到了树龄与胸径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线性模拟方程、对数模拟方程、幂函数模拟方程、二项式模... 以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乌海市胡杨岛胡杨林为研究对象,以每木检尺单株的胸径,选各径阶标准株利用生长锥测算树龄,建立胸径-树龄模拟方程,得到了树龄与胸径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线性模拟方程、对数模拟方程、幂函数模拟方程、二项式模拟方程和指数函数方程5类模拟方程均能很好地反映树龄与胸径的关系,且模拟方程中胸径与树龄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均达到了0.954,经1∶1函数关系和纳什系数检验、综合筛选,模拟效果最好的为幂函数模拟方程(y=1.74x^(1.0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胸径 树龄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地形的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生长特征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雷 洪光宇 +4 位作者 李卓凡 高孝威 王晓江 武永智 王平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0-13,共4页
以毛乌素沙地2002年飞播杨柴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一个典型的迎风坡——丘间低地——背风坡连续体,调查了杨柴的生长指标,分析了其基于微地形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杨柴株高、冠幅和地径均随着坡位的下降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并且杨... 以毛乌素沙地2002年飞播杨柴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一个典型的迎风坡——丘间低地——背风坡连续体,调查了杨柴的生长指标,分析了其基于微地形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杨柴株高、冠幅和地径均随着坡位的下降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并且杨柴个体大小的顺序为背风坡>迎风坡>丘间低地。(2)杨柴单位面积分株数有沿迎风坡——丘间低地——背风坡连续体呈下降的趋势。整体上,杨柴单位面积分株数背风坡最少,而盖度则是迎风坡>背风坡>丘间低地。(3)丘间低地拥有较低的枯枝数、最高的活枝数以及最低的枯枝率,种群活力最高;迎风坡拥有最高的枯枝数、较高的活枝数以及相比背风坡低的枯枝率,种群活力次之;背风坡拥有最低的枯枝数、最低的活枝数以及最高的枯枝率,种群活力最差。(4)单位面积生物量丘间低地>迎风坡>背风坡,并且坡中部杨柴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在各自的坡向中均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 生长特征 微地形 杨柴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MaxEnt模型的蒙古莸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梓豪 李卓凡 +3 位作者 洪光宇 杨海峰 王乐军 高孝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32-1238,共7页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和绿化中,但对决定其适生区的主要生境因子及适生区分布特征知之甚少。该研究基于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的高分辨率环境数据,通过MaxEnt模型评估了生境因子在蒙古...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和绿化中,但对决定其适生区的主要生境因子及适生区分布特征知之甚少。该研究基于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的高分辨率环境数据,通过MaxEnt模型评估了生境因子在蒙古莸适生区形成中的重要性,并模拟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适生区分布变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保护、栽培和利用蒙古莸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条件下,蒙古莸中度和高度适生区分别为34.18×10^(4) km^(2)和15.91×10^(4) km^(2);海拔、最湿月份降雨量和最热季度平均温度被认为是影响蒙古莸分布的最关键因素。(2)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245情景下,蒙古莸适生区在2021-2060年向高纬度地区扩张,2061-2100年向低纬度地区收缩。总体来看,气候变暖促进了蒙古莸适生区面积的扩张,然而,受城市发展和人为因素影响,这些适生区实际上可能无法获得,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蒙古莸 潜在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洪光宇 王晓江 +6 位作者 王少昆 刘果厚 高孝威 苏雅拉·巴雅尔 张雷 李卓凡 李梓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0-398,共9页
水分在沙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土壤、植物和大气中物质与能量循环不可缺少的介质,因此研究沙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对揭示沙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阐明沙地水文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沙地土壤水分时间和空间变化、... 水分在沙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土壤、植物和大气中物质与能量循环不可缺少的介质,因此研究沙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对揭示沙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阐明沙地水文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沙地土壤水分时间和空间变化、水分入渗特征以及水量平衡研究方面阐述了沙地土壤水分研究现状和动态特征,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揭示了不同层次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以及不同人工植被区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量的响应,总结了沙地土壤水分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沙地土壤水分模型的研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通过对沙地土壤水分研究进展的综述,展望了今后应加强如下研究:(1)对沙区不同造林模式混交林开展植物功能型与土壤水量关系研究,找出人工植被在不同时期对土壤水分利用的阈值;(2)建立从点到面尺度转化的模型关系,更好地定量大尺度下区域水分承载力;(3)对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量平衡和水分传输过程及转化规律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建立耦合模型;(4)探索在有限的水资源环境下通过提高沙地土壤肥力,进而提高植被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土壤水分 时空变化 降雨入渗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干液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洪光宇 王晓江 +5 位作者 刘果厚 高孝威 张雷 李卓凡 李梓豪 刘辰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50-55,共6页
树干液流是SPAC水分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整个林分的蒸腾耗水量,对树干液流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测定树干液流的几种原理技术,简述了不同方法适用测量树种的范围,并对不同树种树... 树干液流是SPAC水分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整个林分的蒸腾耗水量,对树干液流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测定树干液流的几种原理技术,简述了不同方法适用测量树种的范围,并对不同树种树干液流的时空变化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整合分析。综述认为:树干液流日变化曲线主要呈单峰型、多峰型及宽峰型,启动时间基本都在日出前后;树木液流速率季节变化呈现夏季>春秋季>冬季;单木树干液流速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液流变化主要受前期环境因子的影响,太阳辐射是主要影响因子。今后,应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进一步探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及环境对液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量化和揭示林分的蒸腾耗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水分生理 时空变化 环境因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梓豪 李卓凡 +6 位作者 王晓江 张文军 高孝威 张雷 洪光宇 王云霓 刘冠志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46-50,共5页
以2018年库布齐沙漠的植被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采集的植物标本、中国自然标本馆(CFH)馆藏资料和相关文献对库布齐沙漠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库布齐沙漠共有种子植物261种,隶属56科168属,相较于邻近地区植物种类较少,多... 以2018年库布齐沙漠的植被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采集的植物标本、中国自然标本馆(CFH)馆藏资料和相关文献对库布齐沙漠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库布齐沙漠共有种子植物261种,隶属56科168属,相较于邻近地区植物种类较少,多样性不高,特异性较低。(2)在科的级别上分析,本区系以世界广布科为主;在属的层次上分析,本区系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荒漠特征属、种的出现反映出本区系的温带干旱荒漠性质。(3)植物生活型以草本为主,灌木是主要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植物水分生态型主要为旱生、中生和旱中生,水生植物数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 库布齐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尔查 王铮 +4 位作者 李梓豪 李卓凡 董大伟 宝虎 高润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探寻科学合理的沙地生态修复模式及近自然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Ⅰ:樟子松人工林;Ⅱ:杨树人工林;Ⅲ:沙柳人工林;Ⅳ:小叶锦鸡儿人工...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探寻科学合理的沙地生态修复模式及近自然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Ⅰ:樟子松人工林;Ⅱ:杨树人工林;Ⅲ:沙柳人工林;Ⅳ: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并进一步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沙柳人工林,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种类较多,占总植物种类的65.39%。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人工林表层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和颗粒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人工林,乔木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含量高于灌木林,灌木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乔木林高,4种人工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影响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以及粒度成分。[结论]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差异,不同人工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为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下植被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3种人工灌木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尔查 王铮 +3 位作者 李梓豪 宝虎 胡永宁 刘辰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为探究不同人工灌木林林下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毛乌素沙地羊柴、沙柳和小叶锦鸡儿3种人工灌木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调查,分析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盖度、地上生物量及其与灌木林林分因子的... 为探究不同人工灌木林林下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毛乌素沙地羊柴、沙柳和小叶锦鸡儿3种人工灌木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调查,分析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盖度、地上生物量及其与灌木林林分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3种人工灌木林样地中,共记录草本植物47种,隶属于15科38属,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藜科的植物种类尤为丰富。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种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羊柴人工林<沙柳人工林<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明显高于1 a生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主要以旱生植物为主。林下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人工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林下的草本层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而沙柳灌木林的物种多样性则相对较低。对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人工灌木林林下草本群落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因子对林下草本群落的结构和特征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沙地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灌木林 林分因子 林下植被 群落特征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