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部边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崔思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4,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逐渐形成的,战国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开始走出农耕区的自然界限,与周边民族的疆土逐渐相接且互有伸缩,形成了各民族因疆土之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逐渐形成的,战国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开始走出农耕区的自然界限,与周边民族的疆土逐渐相接且互有伸缩,形成了各民族因疆土之争产生的碰撞与交融历史。北部边疆作为历史上中国疆域波动最为频繁、战略位置又极其重要的区域,自古及今都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战国秦汉以来各中原王朝与生活在北部边疆各民族之间势力的强弱变化,导致双方实际控制疆域范围发生波动,这一过程也促进各民族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且不可分离的民族关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历史作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边疆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何生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6,F0002,共9页
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内蒙古的具体实践,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是立足于党和国家交给内蒙古“五大任务”的战略需求,也是躬行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实践。其内涵包括建设内容的多维度性、建设...
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内蒙古的具体实践,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是立足于党和国家交给内蒙古“五大任务”的战略需求,也是躬行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实践。其内涵包括建设内容的多维度性、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和建设手段的多样性。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就是要在夯实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政治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动为国家发展大局作贡献和深入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成效上走在全国的前面,作出表率、树立模范。只有廓清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实现路径,才能明白“为谁建设”“谁来建设”“建设什么”“怎样建设”这几个基本问题,才能在实践中找到落脚点,从而促进内蒙古全方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过渡地带与中国环境史学的深化——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3
作者
崔思朋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在中国的辽阔疆域内存在诸多差异显著的生态系统,在没有极强外力的干扰下,各生态系统通常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受此影响,人们会长期从事相同或相似的生业活动,自然和社会景观也较为固定。但生态系统的边缘尤其是两种不同生态系统相邻...
在中国的辽阔疆域内存在诸多差异显著的生态系统,在没有极强外力的干扰下,各生态系统通常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受此影响,人们会长期从事相同或相似的生业活动,自然和社会景观也较为固定。但生态系统的边缘尤其是两种不同生态系统相邻地带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调控能力均比较弱,极易导致自然环境发生变异,环境问题在这一地带也出现较多,人类日益频繁的活动也增加了环境变迁与环境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修复能力
北方农牧交错带
生态系统
环境史学
环境变迁
自然环境
调控能力
过渡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部边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崔思朋
机构
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北部边疆安全建设机制研究”(编号:22VMZ013)。
文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逐渐形成的,战国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开始走出农耕区的自然界限,与周边民族的疆土逐渐相接且互有伸缩,形成了各民族因疆土之争产生的碰撞与交融历史。北部边疆作为历史上中国疆域波动最为频繁、战略位置又极其重要的区域,自古及今都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战国秦汉以来各中原王朝与生活在北部边疆各民族之间势力的强弱变化,导致双方实际控制疆域范围发生波动,这一过程也促进各民族之间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且不可分离的民族关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历史作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关键词
北部边疆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Keywords
Northern Frontier of China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olid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何生海
机构
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6,F000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及内蒙古的实践路径研究”(编号:21VMZ003)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民族实体性研究”(编号:2022BZ01)。
文摘
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内蒙古的具体实践,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是立足于党和国家交给内蒙古“五大任务”的战略需求,也是躬行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实践。其内涵包括建设内容的多维度性、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和建设手段的多样性。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就是要在夯实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政治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动为国家发展大局作贡献和深入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成效上走在全国的前面,作出表率、树立模范。只有廓清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实现路径,才能明白“为谁建设”“谁来建设”“建设什么”“怎样建设”这几个基本问题,才能在实践中找到落脚点,从而促进内蒙古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
内蒙古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All-round Construction of a Model Autonomous Region
Consolid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过渡地带与中国环境史学的深化——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3
作者
崔思朋
机构
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出处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基金
教育部重大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理论逻辑与实践经验研究”(24JJDM001)。
文摘
在中国的辽阔疆域内存在诸多差异显著的生态系统,在没有极强外力的干扰下,各生态系统通常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受此影响,人们会长期从事相同或相似的生业活动,自然和社会景观也较为固定。但生态系统的边缘尤其是两种不同生态系统相邻地带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调控能力均比较弱,极易导致自然环境发生变异,环境问题在这一地带也出现较多,人类日益频繁的活动也增加了环境变迁与环境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关键词
自我修复能力
北方农牧交错带
生态系统
环境史学
环境变迁
自然环境
调控能力
过渡地带
分类号
X-09 [环境科学与工程]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部边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崔思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与实践路径
何生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态过渡地带与中国环境史学的深化——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崔思朋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