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21年间家畜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昱龙 李锦菲 +2 位作者 吴越强 张皓媛 祁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38,共12页
为实现内蒙古地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制定,家畜甲烷(CH_(4))与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估算不可或缺。以《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00-2020年内蒙古地区家畜存栏数为基础,利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 为实现内蒙古地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制定,家畜甲烷(CH_(4))与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估算不可或缺。以《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00-2020年内蒙古地区家畜存栏数为基础,利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给出的排放因子与计算方法,对21年来内蒙古地区家畜CH_(4)与N_(2)O排放量做出估算。结果表明,2000-2020年,平均家畜年末存栏数为6612.50万头,肠道CH_(4)排放量为808.60 Gg,粪便CH_(4)排放量为55.06 Gg,粪便N_(2)O排放量为13.63 Gg,2015年家畜肠道CH_(4)排放量达到高峰,为920.95 Gg,2006年粪便CH_(4)和粪便N_(2)O排放量达到高峰,分别为65.63和15.45 Gg。家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平均为877.29 Gg,其中肠道CH_(4)排放量占家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2.17%,粪便CH_(4)排放量占家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28%,粪便N_(2)O排放量占家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55%。反刍动物家畜肠道CH_(4)排放占家畜总温室气体排放的83.83%~90.30%,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在2000-2004年、2016-2017年上升速度较快,2005-2016年呈现平稳上升趋势,2017-2020年趋于平缓。21年间内蒙古家畜粪便CH_(4)和N_(2)O排放总体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家畜肠道CH_(4)排放总体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家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主要受反刍动物家畜肠道CH_(4)排放影响而非粪便中CH_(4)与N_(2)O排放的影响。本研究为内蒙古地区“双碳”目标制定中家畜温室气体减排部分提供了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肠道管理 粪便管理 排放因子 温室气体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功能性状对刈割与氮添加响应的年际间差异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旭 王佳智 +6 位作者 马文红 杨雨 李翔宇 王明臣 刘新亮 胡锦香 王永慧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89-2401,共13页
植物功能性状调控植物响应环境条件变化,但也因受其影响而具有生态系统间和年际间差异。本研究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4年的刈割与氮添加试验,分析探讨了植物功能性状对刈割与氮添加的响应及年际因素和试验处理对其的影响强度。研究对象包... 植物功能性状调控植物响应环境条件变化,但也因受其影响而具有生态系统间和年际间差异。本研究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4年的刈割与氮添加试验,分析探讨了植物功能性状对刈割与氮添加的响应及年际因素和试验处理对其的影响强度。研究对象包括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3种优势植物的植株高度、叶面积、叶片碳氮含量等10种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刈割显著降低了植物的植株高度,且刈割、氮添加及二者结合的处理均提高了植物叶片的氮含量并降低了碳氮比。然而,刈割和氮添加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可塑性影响很小。同时,研究发现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对处理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年际间变异性,这主要是由于降水量年际差异的潜在影响。这表明,增强的降水量年际波动会增加预测植物功能性状和植物功能响应的难度,而考虑土地利用方式背景有助于实现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典型草原 植物功能性状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养分富集 年际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内部植物和土壤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石椿珺 李艳龙 +3 位作者 程建伟 张桐瑞 郭颖 李永宏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98-1507,共10页
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是认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基础,而目前对蒙古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维持机制尚没有专门的研究。本研究在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区选定针茅(Stipa grand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 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是认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基础,而目前对蒙古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维持机制尚没有专门的研究。本研究在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区选定针茅(Stipa grand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优势种的典型草原群落,测定了216个样点(在面积为13.5hm2的草地上规则排列12行×18列,样点间距25m)的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探讨植物群落的斑块结构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群落具有明显的斑块结构,不同斑块间植物组成的差异促进了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草原群落不同斑块之间没有观测到明显的微地形差异且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土壤容重和养分与不同斑块间植物养分含量的变化具有对应性;草原放牧会降低土壤的养分,增大土壤紧实度和容重,可以推论草原植物群落斑块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可能与放牧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相关;多年生丛生禾草针茅为优势的群落斑块具有聚集养分的作用,土壤有机碳和氮、磷元素相对丰富,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为优势的群落土壤养分低,限制了原生草原优势植物的生长及其对群落伴生植物的抑制,为一年生植物夏雨后快速生长提供了条件。本研究加深了对草原空间异质性的认识,有益于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空间异质性 生物多样性 斑块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巴彦淖尔盐碱地紫花苜蓿生长、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蔡婷 王静 +7 位作者 纪峡 张晓萝 刘鹰昊 张瑞卿 刘琳 贺佳唯 李昕 王晶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5,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而节水灌溉技术在盐碱地紫花苜蓿种植中综合效益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巴彦淖尔地区中度盐碱地为试验点,系统比较了地下渗灌、地上喷灌、微喷灌和漫灌4种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灌溉水利用效...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而节水灌溉技术在盐碱地紫花苜蓿种植中综合效益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巴彦淖尔地区中度盐碱地为试验点,系统比较了地下渗灌、地上喷灌、微喷灌和漫灌4种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灌溉水利用效率、品质以及收益的影响,旨在筛选出兼顾节水、增产与品质提升的灌溉模式,为该地苜蓿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漫灌处理下的紫花苜蓿在2023年第二茬和2024年第一茬的生育期较其他灌溉方式提前。2023年地上喷灌处理下的苜蓿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第一茬(7月)地上喷灌的鲜草产量显著最高(P<0.05),干草产量则表现为地上喷灌显著高于漫灌(P<0.05),其他茬次未呈现显著差异。灌溉水利用效率为微喷灌(8.20 kg/m^(3))>地上喷灌(7.91 kg/m^(3))>地下渗灌(7.17 kg/m^(3))>漫灌(6.60 kg/m^(3));相较于其他灌溉方式,地上喷灌在2023年两茬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3.50%和21.90%),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相对饲喂价值最优(186.56和171.89)。两年合计数据显示,微喷灌在干草产量(36901 kg/hm^(2))、纯收益(53118.08元/hm^(2))等方面表现最佳,成本利润率最高为158%,地上喷灌次之。基于巴彦淖尔盐碱地的实际条件,综合紫花苜蓿的生产、品质及经济效益,建议考虑优先采用地上喷灌技术,既能保证较好的生产效益,又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灌溉 盐碱地 饲草品质 灌溉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破除黄花苜蓿新品系种子硬实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崔乐乐 刘佳月 +2 位作者 王照兰 吕汝婕 杜建材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30,共7页
为获得破除黄花苜蓿新品系种子硬实特性的最佳方法,采用低温,液氮,热水浸种,高温干燥,砂纸打磨,激素(赤霉素GA),酸(HCl、H2SO4)、碱(NaOH)、盐(KMnO4、KNO3、NaCl)和双氧水(H2O2)13种处理方法,对破除黄花苜蓿新品系种子硬实的效果开展... 为获得破除黄花苜蓿新品系种子硬实特性的最佳方法,采用低温,液氮,热水浸种,高温干燥,砂纸打磨,激素(赤霉素GA),酸(HCl、H2SO4)、碱(NaOH)、盐(KMnO4、KNO3、NaCl)和双氧水(H2O2)13种处理方法,对破除黄花苜蓿新品系种子硬实的效果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砂纸打磨处理效果最好,能完全破除黄花苜蓿的种子硬实,发芽率可达98%;其次是98%浓硫酸处理种子25~60min,硬实率可下降到16%以下,即发芽率可达84%以上;再次是100℃热水处理,能使发芽率提高到62%,硬实率降至38%。3~15min的液氮处理,也能使发芽率达62%~64%,但幼苗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死亡率高达20%~26%,不宜采用。其它处理,如70℃高温干燥0.5~3h处理,-18℃7 d的处理等,与对照相比效果显著(p<0.05),但处理后的种子硬实率依然在45%以上,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较小。KNO3的所有处理对破除参试黄花苜蓿种子硬实的效果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硬实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类型盐碱胁迫下向日葵生长及盐离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贾冰冰 周昕南 +4 位作者 丁胜利 史中奇 郝利君 许静 郭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4,共10页
【目的】探讨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不同类型盐碱胁迫下向日葵生长和盐分离子积累的影响,为不同类型盐碱地的利用与生物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温室盆栽的方式,【研究接种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 【目的】探讨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不同类型盐碱胁迫下向日葵生长和盐分离子积累的影响,为不同类型盐碱地的利用与生物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温室盆栽的方式,【研究接种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处理对不同类型盐碱胁迫(CK、NaCl、NaCl+Na_(2)SO_(4)、NaCl+NaHCO_(3))下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菌根侵染率、生物量、营养元素吸收、C:N:P化学计量比、Na^(+)吸收积累、光合作用以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3种类型盐碱胁迫使得接种AM真菌F.mosseae向日葵菌根侵染率降低29.53%~47.31%。3种类型盐碱胁迫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向日葵的生长,抑制效果的顺序为NaCl+Na_(2)SO_(4)>NaCl+NaHCO_(3)>NaCl。接种AM真菌使得NaCl、NaCl+Na_(2)SO_(4)、NaCl+NaHCO_(3)盐碱胁迫下向日葵的总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9.58%、42.15%和60.35%。接种AM真菌使CK、NaCl和NaCl+NaHCO_(3)处理茎叶P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82.50%、71.11%和74.47%,使CK和NaCl+NaHCO_(3)处理根系P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61.54%和88.37%;使CK和NaCl+NaHCO_(3)处理茎叶和根系C:P和N:P显著降低,使NaCl处理茎叶C:P和N:P显著降低。接种AM真菌使NaCl+NaHCO_(3)处理茎叶和根系Na^(+)积累量增加了33.76%和82.25%,使NaCl+Na_(2)SO_(4)处理根系Na^(+)积累量增加了74.20%。接种AM真菌使NaCl和NaCl+NaHCO_(3)处理叶片蒸腾速率(Tr)增加了11.67%和10.12%,使NaCl+NaHCO_(3)处理叶片气孔导度(Gs)增加了20.00%,使3种类型盐碱胁迫处理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呈增加的趋势;使NaCl+NaHCO_(3)处理叶片细胞膜透性降低了51.49%。【结论】AM真菌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碱胁迫处理对向日葵生长的毒害作用,但接种效应在不同类型盐碱胁迫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丛枝菌根真菌 盐碱胁迫 盐离子积累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和重金属胁迫下AM真菌对小果白刺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侯亚州 罗俊清 +5 位作者 李雪 崔曦 贾冰冰 刁风伟 王立新 郭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8,共11页
【目的】探究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不同程度盐分和重金属胁迫下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生长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盐渍化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温室盆栽的方... 【目的】探究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不同程度盐分和重金属胁迫下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生长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盐渍化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模拟不同程度重金属Cd污染(干土中含0、2、5 mg·kg^(−1)Cd)NaCl型(干土中含0、1.5 g·kg^(−1)Na^(+))盐渍化土壤(Cd0Na0、Cd0Na1.5、Cd2Na0、Cd2Na1.5、Cd5Na0、Ca5Na1.5),研究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对Cd和NaCl胁迫下小果白刺的菌根侵染、元素吸收、离子平衡、生物量、Na^(+)和Cd含量与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重金属Cd和NaCl胁迫下,接种F.mosseae的植物根系平均菌根侵染率为12.68%~21.90%。与不接种CK相比,接种AM真菌使不同处理小果白刺总干质量增加101.35%~215.29%;地上部矿质营养元素增加47.55%~216.50%;地上部和根部Na^(+)含量显著降低,根部Na^(+)积累量显著增加;Cd2Na0、Cd2Na1.5、Cd5Na0和Cd5Na1.5处理的地上部Cd含量以及Cd2Na1.5、Cd5Na0和Cd5Na1.5处理的根部Cd含量显著降低;接种AM真菌调节了地上部和根部K+/Na^(+)、Ca^(2+)/Na^(+)和P^(5+)/Na^(+)离子平衡。【结论】AM真菌可通过促进营养元素吸收、调节植株体内离子平衡和影响Na^(+)、Cd吸收,缓解盐分和重金属胁迫对小果白刺生长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白刺 盐渍化 镉污染 丛枝菌根真菌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EST-SSR标记的识别与开发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蕾 贾媛媛 +2 位作者 张雅楠 李佳彬 党振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0-549,共10页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是内蒙古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的特有珍稀植物,为古地中海孑遗物种。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使其生境发生了严重的破碎化,甚至消失。有限的分子标记限制了对该植物种质遗传多样性和生存现状...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是内蒙古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的特有珍稀植物,为古地中海孑遗物种。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使其生境发生了严重的破碎化,甚至消失。有限的分子标记限制了对该植物种质遗传多样性和生存现状的认识。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构建了含有119603条Unigenes的四合木表达序列文库,系统识别了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expressed sequence tag-simple sequence repeat),进行了SSR位点的特性分析和标记开发。结果显示,在21065条Unigenes中共检测出25721个SSR位点;SSRs在四合木转录组中的出现频率为21.51%,单、二和三核苷酸重复最丰富的类型为A/T、AG/CT和ATC/ATG;在选取的39个SSR中,32个具有多态性,在48个个体中共鉴定出140个条带,Ho和H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67~0.792和0.252~0.789,均值分别为0.462和0.579,PIC值变化范围为0.218~0.746,均值为0.518。本研究所开发SSR标记可进一步应用于四合木遗传结构和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中,能推动该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木 转录组 EST-SSR 标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