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两种生态型羊草叶绿体色素含量以及形态特征的对比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利娟 范精琦 +2 位作者 娜仁高娃 祁智 张林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779-1786,共8页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在内蒙古草原上广泛分布的一种优良牧草,根据叶片颜色可以分为灰绿羊草和黄绿羊草。在逆境胁迫下,灰绿羊草较黄绿羊草具有更高的光合能力和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但是其机理还不清楚。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呼和塔拉草...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在内蒙古草原上广泛分布的一种优良牧草,根据叶片颜色可以分为灰绿羊草和黄绿羊草。在逆境胁迫下,灰绿羊草较黄绿羊草具有更高的光合能力和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但是其机理还不清楚。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呼和塔拉草原的灰绿羊草和黄绿羊草,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析两种生态型羊草叶片叶绿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叶绿体光合蛋白复合体的差异。结果表明,灰绿羊草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黄绿羊草(P<0.01);单个细胞中叶绿体数目黄绿羊草极显著高于(P<0.01)灰绿羊草,但是叶绿体体积以及单个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的数目灰绿羊草极显著大于黄绿羊草(P<0.01);此外,黄绿羊草叶片不同细胞中含有两种形态结构不同的叶绿体;BN-PAGE(蓝绿温和胶)的结果显示,灰绿羊草叶绿体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二聚体的含量高于黄绿羊草。所以,较高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PSⅠ和PSⅡ蛋白复合体含量是灰绿羊草高效光合作用和更强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绿型羊草 黄绿型羊草 叶绿体 光合蛋白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两种生态型羊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晓东 余浩洋 +2 位作者 杨旭 赵东旭 张林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84,共13页
羊草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种优质牧草,根据叶色差异可将其分为灰绿和黄绿两种生态型,前期研究发现二者的叶绿体存在差异,但是造成羊草叶色趋异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选取内蒙古敕勒川草原的两种生态型羊草,利用Denovo测序平... 羊草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种优质牧草,根据叶色差异可将其分为灰绿和黄绿两种生态型,前期研究发现二者的叶绿体存在差异,但是造成羊草叶色趋异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选取内蒙古敕勒川草原的两种生态型羊草,利用Denovo测序平台对二者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灰绿型羊草全长136816 bp,大单拷贝区80973 bp,拥有一对长21560 bp的反向重复序列,黄绿型羊草全长136809 bp,大单拷贝区80962 bp,拥有一对长21562 bp的反向重复序列,二者均含有12723 bp的小单拷贝区;二者的叶绿体基因组皆包含131个基因,编码84个蛋白质、8个rRNA和39个tRNA基因;二者都具有丰富的重复序列并存在差异,且大多位于基因间隔区;二者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相比共发现14个突变区,导致二者反向重复区域收缩/扩张的不同;此外,系统发育分析证明两种生态型羊草与祖先新麦草依然保持较近的亲缘关系。所以,两种生态型羊草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为解析二者叶色差异提供了分子信息,更为推动羊草叶绿体转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绿型羊草 黄绿型羊草 叶绿素 叶绿体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超声强化耐盐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蛋白酶及转录组学分析
3
作者 秦红亚 刘翊 +4 位作者 杨怡 薛慧婷 李冠华 苑琳 张德健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7-63,共7页
为探究周期性超声处理对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固态发酵产蛋白酶及多肽的影响,该研究以豆粕为底物,以耐盐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考察周期性超声处理对固态发酵产物中蛋白酶活及活菌数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一步阐明... 为探究周期性超声处理对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固态发酵产蛋白酶及多肽的影响,该研究以豆粕为底物,以耐盐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考察周期性超声处理对固态发酵产物中蛋白酶活及活菌数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一步阐明周期性超声强化耐盐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蛋白酶的作用机理,并将优化的周期性超声条件应用于耐盐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制备活性肽。结果表明,最佳超声处理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处理时间间隔16 h,超声处理时间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酶酶活为(5151.78±137.69)U/g,较对照组(未超声处理)提高了450.61%。转录组学分析结果发现,转录组中共有2557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上调1277个,下调1280个)。周期性超声通过抑制与芽孢形成相关基因spo0M、sigF、spoIIQ、spoIIAA、spoIIAB的表达,有效地阻止了菌体进入休眠状态,进而能够持续产生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超声 耐盐芽孢杆菌 固态发酵 蛋白酶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壁抗降解屏障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鲁彦 李嘉祺 +2 位作者 马雨萱 薛慧婷 李冠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8,共9页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经酶促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是纤维素转化的理想方式,但转化效率低,探究相关的抑制因素及其特点成为纤维素高值化应用的首要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首先从宏观形态、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分子、基团、元...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经酶促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是纤维素转化的理想方式,但转化效率低,探究相关的抑制因素及其特点成为纤维素高值化应用的首要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首先从宏观形态、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分子、基团、元素、化学键和基因水平,多角度、多层次总结制约纤维素酶促水解反应效率的关键抑制因素,阐述抗降解屏障的内涵;其次明确抗降解屏障表现出的在不同生物质的特有异质性、在植物发育不同阶段的高度动态性以及在预处理过程的复杂联动性;最后展望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破解研究的新趋势和新策略:细胞壁界面抗降解屏障的新认识,细胞壁修饰与改造方法,细胞壁精准解构与组分分级利用的新技术和多酶协同酶解体系的建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降解屏障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 生物转化 酶促水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5
作者 朱辉 徐宋瑶 +4 位作者 党雅茹 章燕 鲁彦 苑琳 李冠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9-274,共6页
表征酶与底物有效吸附是认识纤维素酶促水解反应过程、揭示预处理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构建了纤维素外切酶(Cel7A)、纤维素内切酶(Cel5A)和葡萄糖苷酶(BglⅠ)荧光探针,优化吸附条件,并考察其对细胞壁的吸附。结果表明,Cel7A、Ce... 表征酶与底物有效吸附是认识纤维素酶促水解反应过程、揭示预处理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构建了纤维素外切酶(Cel7A)、纤维素内切酶(Cel5A)和葡萄糖苷酶(BglⅠ)荧光探针,优化吸附条件,并考察其对细胞壁的吸附。结果表明,Cel7A、Cel5A、BglⅠ基因N端分别连接至荧光蛋白基因mCherry、eGFP、eBFP C端,依次连入pPICZα载体,成功在毕赤酵母(X33)菌株表达;mCherry-Cel7A、eGFP-Cel5A和eBFP-BglⅠ荧光探针的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573、469 nm和385 nm,最佳发射波长分别为613、511 nm和447 nm;以滤纸为底物,测定最佳吸附浓度分别为0.058、0.19 U/mL和1.93 U/mL,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7、7 min和6 min,最佳观察时间分别为<2 min、<12 s和<12 s。纤维素酶荧光探针能够结合生物质样品,并反应出不同底物与纤维素酶亲和力的差异。上述工作为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生物质预处理、纤维素高效酶促水解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表达 纤维素酶 荧光探针 细胞壁 酶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春小麦田产量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方静 赵小庆 +6 位作者 史功赋 魏淑丽 程玉臣 张向前 王建国 马婕 路战远 《土壤》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1239,共9页
为了探究干旱对作物不同品种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选用抗旱性程度不同的6个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系统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差异。结果显示:干旱显著影响了土... 为了探究干旱对作物不同品种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选用抗旱性程度不同的6个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干旱(旱棚防雨)和对照(调控补水)2种水分控制处理,系统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差异。结果显示:干旱显著影响了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春小麦产量(P<0.05)。其中,在干旱处理下,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显著降低,而全钾、全磷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则显著增高。C∶N、C∶P、N∶P变化范围分别为10.23~14.13、4.03~7.42、0.39~0.56。龙麦36和龙麦33各指标变化幅度较小,且干旱下龙麦36的产量最高为5699.14 kg/hm^(2)。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是造成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指标差异的主要因素,且有机碳是影响春小麦产量的关键土壤因子。综上所述,龙麦36和龙麦33在减轻干旱对土壤养分平衡及产量的不利影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潜力,是大兴安岭西麓旱作区适宜种植的春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春小麦 产量 土壤养分 土壤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荒漠珍稀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对高粱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雨晴 赵世超 +4 位作者 徐道龙 郭洋楠 贺安民 常建鸿 包玉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128,共8页
为获得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本研究从荒漠珍稀植物根际土中分离筛选促生菌,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发芽和盆栽试验分析其促生效果。结果显示:土壤全氮、有效钾、有机质含量较少,呈弱碱性;分离得到5株可... 为获得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本研究从荒漠珍稀植物根际土中分离筛选促生菌,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发芽和盆栽试验分析其促生效果。结果显示:土壤全氮、有效钾、有机质含量较少,呈弱碱性;分离得到5株可固氮、溶磷、产蛋白酶的菌株BN5,HN7,BP4,HD3及SD5,其分别隶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根癌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磷酸镰孢菌属(Fictibacillus phosphorivorans)及单纯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implex);5株菌对高粱(Sorghum bicolor)幼苗均表现出促生作用,效果最明显的为菌株BP4,其处理的高粱幼苗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株高及鲜重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5.30%,23.16%,54.52%,40.24%,22.59%,26.67%。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荒漠优良菌种资源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珍稀植物 根际促生菌 固氮 溶磷 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液预处理对柠条锦鸡儿茎理化结构及酶解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寅 钱倩倩 +2 位作者 苗彩云 李冠华 王玉芬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为了解析碱液预处理对柠条锦鸡儿茎理化结构及酶解的影响,实现柠条锦鸡儿的高值化利用,文章比较了柠条锦鸡儿叶和不同径级茎的可消化性,并分析了NH_(3)·H_(2)O,Ca(OH)_(2)和NaOH预处理对柠条锦鸡儿茎的化学组分、化学基团、结晶度... 为了解析碱液预处理对柠条锦鸡儿茎理化结构及酶解的影响,实现柠条锦鸡儿的高值化利用,文章比较了柠条锦鸡儿叶和不同径级茎的可消化性,并分析了NH_(3)·H_(2)O,Ca(OH)_(2)和NaOH预处理对柠条锦鸡儿茎的化学组分、化学基团、结晶度、孔径分布和酶解还原糖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叶和细茎(直径<0.5 cm)是优良的饲用原料;碱液预处理能够降解柠条锦鸡儿茎中的半纤维素和中性洗涤物,能够断裂木质素与半纤维素间的酯键以及木质素间的醚键;随着化学结构的改变,柠条锦鸡儿茎的致密结构被破坏,孔隙率增大,纤维素结晶区暴露;与对照组相比,NH_(3)·H_(2)O,Ca(OH)_(2)和NaOH预处理后的酶解还原糖得率分别提高了66.68%,17.91%,93.12%。碱液预处理能有效改变柠条锦鸡儿茎的理化结构,提高酶解还原糖得率,是柠条锦鸡儿等荒漠灌木的理想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锦鸡儿 碱液预处理 化学组成 物理结构 可消化性 还原糖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细胞壁界面特征显著影响纤维素酶解效率 被引量:5
9
作者 钱倩倩 杜宇明 +3 位作者 吴晗 那顺勿日图 薛慧婷 李冠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5-330,共6页
生物质不同器官、组织理化性质各异,这种异质性对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该研究以甜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不同器官理化性质与酶解效率间的关系,探究细胞壁与纤维素酶的吸附特点及在酶解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甜菜根... 生物质不同器官、组织理化性质各异,这种异质性对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该研究以甜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不同器官理化性质与酶解效率间的关系,探究细胞壁与纤维素酶的吸附特点及在酶解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甜菜根、茎、叶酶解还原糖得率不同,根和茎的还原糖得率相近且高于叶,分别为14.64%和14.26%,叶还原糖得率较低为10.15%;酶解还原糖得率与木质素(P<0.01)、半纤维素(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比表面积(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甜菜根、茎、叶的薄壁组织更容易与纤维素酶结合,并且更易被降解。甜菜细胞壁界面理化特征是影响酶与底物有效吸附,进而影响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甜菜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酶解 甜菜 细胞壁 抗降解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模式对敖汉苜蓿和老芒麦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危庆 赛吉日呼 +6 位作者 王静 张德健 路战远 张向前 叶雪松 郭聪颖 程玉臣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5期122-129,共8页
为区划农田牧草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在旱耕地条件下,以豆科牧草品种敖汉苜蓿和禾本科牧草老芒麦为材料,研究苜蓿单播、老芒麦单播、老芒麦与苜蓿2∶1混播对牧草各生育期的株高、茎秆干重、叶干重、地上植株总干重、产草量差异性和经济效... 为区划农田牧草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在旱耕地条件下,以豆科牧草品种敖汉苜蓿和禾本科牧草老芒麦为材料,研究苜蓿单播、老芒麦单播、老芒麦与苜蓿2∶1混播对牧草各生育期的株高、茎秆干重、叶干重、地上植株总干重、产草量差异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第1年刈割2次,在刈割期时,与单播种植模式相比,混播种植模式下老芒麦的株高增加8.93%,茎叶比增加63.55%,均在P<0.05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茎秆干重增加13.12%,叶片干重减少32.14%,植株干重减少1.51%;混播种植模式下敖汉苜蓿的株高减少27.49%,叶片干重增加13.39%,均在P<0.05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茎秆干重降低了3.30%,植株干重增加1.04%,茎叶比降低了8.09%;单播敖汉苜蓿当年干草总产量最高,为5 720.83 kg/hm^2,显著高于混播老芒麦+敖汉苜蓿(P<0.05)和极显著高于单播老芒麦(P<0.01),分别高出了16.46%和87.98%;单播敖汉苜蓿经济效益值为6 259.58元/hm^2,极显著高于混播老芒麦+敖汉苜蓿和单播老芒麦(P<0.01),分别高出了52.22%和88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教汉苜蓿 老芒麦 干物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毛柽柳转录组测序的EST-SSR标记识别与开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佳彬 黄蕾 +4 位作者 张雅楠 贾媛媛 田芸芸 张雷 党振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0-639,共10页
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ST-SSR)能为植物适应环境提供分子基础。通过对5个不同样地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及比较,共识别出该物种1187个多态性EST-SSR位点。其中,三核苷酸重复数目最多(54.42%),其次是二核... 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ST-SSR)能为植物适应环境提供分子基础。通过对5个不同样地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及比较,共识别出该物种1187个多态性EST-SSR位点。其中,三核苷酸重复数目最多(54.42%),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37.66%)。分别有500、176和211个EST-SSRs位于829个转录本的编码区(CDSs)、3′非翻译区(UTRs)和5′UTRs中;AGC/GCT、AT/AT和AG/CT重复类型的EST-SSRs分别在各基因区域内出现频率最高;含多态性SSRs的基因序列主要被注释到“调节转录”、“转录因子活性”、“细胞核”等GO条目,以及“代谢途径”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KEGG代谢通路;通过PCR扩增、测序及毛细管电泳验证,从15个随机挑选的SSR位点中开发出13个多态性SSR标记。本研究为开展刚毛柽柳的种群遗传学和SSR变异相关的适应进化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毛柽柳 高通量测序 EST-SSR 标记开发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限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且天真 武迪 +5 位作者 张德健 李娟 刘凌悦 乔旭 王宏伟 贾赛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135-141,170,共8页
针对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化肥大量施用、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有机肥(CK)、施有机肥1年(T_(1))、施有机肥2年(T_(2))、施有机肥3年(T_(3))4个施肥处理,除CK外其余各处理施用有机肥30 t/hm^(2),分析了不同施肥年限对土壤理... 针对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化肥大量施用、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有机肥(CK)、施有机肥1年(T_(1))、施有机肥2年(T_(2))、施有机肥3年(T_(3))4个施肥处理,除CK外其余各处理施用有机肥30 t/hm^(2),分析了不同施肥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16%~42.81%,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较不施有机肥分别提高了1.03%~66.14%、1.35%~164.32%、1.59%~47.64%,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分别提高0.80%~78.98%、1.93%~72.61%和0.76%~23.43%。3年连续施用有机肥能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为东北黑土地地力提升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限 有机肥 黑土 养分 土壤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苜蓿MfNAC37基因的克隆及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立全 贾旭慧 +2 位作者 赵静玮 刘雨欣 哈斯阿古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4,166,共6页
NAC蛋白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野生黄花苜NAC蛋白的功能,本研究以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克隆获得了1个序列全长为1080bp的NAC转录因子基因MfNAC37,其编码359个氨基酸,分子量(Mw)为40.5... NAC蛋白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野生黄花苜NAC蛋白的功能,本研究以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克隆获得了1个序列全长为1080bp的NAC转录因子基因MfNAC37,其编码359个氨基酸,分子量(Mw)为40.59kD,理论等电点(pI)为7.74。MfNAC37在野生黄花苜蓿的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且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同时其表达受盐胁迫调节,但在不同组织中的调节表达模式不同,表明MfNAC37参与调控野生黄花苜蓿应答盐胁迫的作用过程,为探究野生黄花苜蓿应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MfNAC37 表达分析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苜蓿MfNAC 95基因鉴定及其应答盐胁迫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立全 贾旭慧 +2 位作者 赵静玮 王旌吉 哈斯阿古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植物特有的NAC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的过程,为了探究NAC蛋白的功能,以黄花苜蓿为材料,基于盐胁迫条件下根部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了1个全长为696bp的NAC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MfNAC 95,其编码23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Mw)... 植物特有的NAC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的过程,为了探究NAC蛋白的功能,以黄花苜蓿为材料,基于盐胁迫条件下根部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了1个全长为696bp的NAC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MfNAC 95,其编码23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Mw)为26.21 kD,理论等电点(pI)为7.83。MfNAC 95在黄花苜蓿的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但在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茎和叶中的表达量,且盐胁迫均可上调其在根、茎和叶中的表达,但上调表达的模式不同,表明MfNAC 95参与黄花苜蓿响应盐胁迫的过程,为揭示MfNAC 95在黄花苜蓿应答盐胁迫过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MfNAC 95 盐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白刺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sSOS1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耿新 楼静 +3 位作者 鄂一岚 铁英 马颖聪 林晓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28-1436,共9页
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分离了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sSOS1,并对其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NsSOS1包含3 516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 17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28.34kD。生物信息学... 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分离了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sSOS1,并对其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NsSOS1包含3 516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 17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28.34kD。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sSOS1包含12个跨膜结构域,具有植物SOS1蛋白的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sSOS1与其他植物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处于同一个次级分化群,与锦葵科海滨锦葵KvSOS1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显示,NsSOS1基因在西伯利亚白刺的根和叶中表达量较高;其表达受到非生物胁迫(NaCl、低温、干旱)和外源激素(MeJA和GA)的诱导,表明NsSOS1基因在西伯利亚白刺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白刺 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 盐胁迫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休耕模式对春小麦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史功赋 方静 +6 位作者 魏淑丽 王建国 程玉臣 张向前 李树生 赵小庆 路战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5期61-71,共11页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西麓不同轮作休耕模式下春小麦光合生理差异及其适应性机制,筛选出适宜该地区春小麦生长发育的轮作休耕模式。【方法】以春小麦品种龙麦36号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春小麦连作(WWW)、春小麦^(2016)-油菜^(2017)-休耕...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西麓不同轮作休耕模式下春小麦光合生理差异及其适应性机制,筛选出适宜该地区春小麦生长发育的轮作休耕模式。【方法】以春小麦品种龙麦36号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春小麦连作(WWW)、春小麦^(2016)-油菜^(2017)-休耕^(2018)(WRF)、春小麦^(2016)-马铃薯^(2017)-休耕^(2018)(WPF)、春小麦^(2016)-休耕^(2017)-油菜^(2018)(WFR)、春小麦^(2016)-休耕^(2017)-马铃薯^(2018)(WFP)5种处理下春小麦开花期干质量、鲜质量、株高和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与WWW处理相比,其他4种处理下春小麦干质量、鲜质量、株高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WPF鲜质量增加最大,为169.23%,WFP次之,增加了123.98%。5种处理下春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WRF>WFR>WPF>WFP>WWW;与WWW相比,轮作休耕模式下春小麦旗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显著增加(P<0.05),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下降(P<0.05),其中WPF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最大,分别为149.03%和90.51%。与WWW相比,其他4种处理下春小麦籽粒产量、穗长、穗粒数、穗质量等产量性状显著增加(P<0.05),其中WPF产量增加最大,为79.82%,WFP次之、增加了78.83%。通径分析发现,穗长是影响春小麦籽粒产量的关键性状。【结论】合理的轮作休耕模式能够通过提高春小麦旗叶光合强度,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进而提升产量,穗长是春小麦籽粒产量构成的关键性状。WPF可作为大兴安岭西麓地区春小麦稳产丰产的适宜轮作休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轮作休耕 春小麦 光合特性 农艺性状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异质性对硬毛粗盖孔菌固态发酵产漆酶的影响
17
作者 钱珂羽 邓云天 +1 位作者 郭修圣 李冠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43,共6页
固态基质是固态发酵的核心,为了探究其异质性对固态发酵效率的影响,以不同部位玉米秸秆(鞘、茎、髓、叶)为固态基质,以硬毛粗盖孔菌(Funalia trogii)发酵生产漆酶,测定固态基质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考察固态基质理化性质与漆酶产量关系,... 固态基质是固态发酵的核心,为了探究其异质性对固态发酵效率的影响,以不同部位玉米秸秆(鞘、茎、髓、叶)为固态基质,以硬毛粗盖孔菌(Funalia trogii)发酵生产漆酶,测定固态基质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考察固态基质理化性质与漆酶产量关系,进一步从细胞壁角度探讨固态基质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以髓为固态基质时,菌丝茂密且漆酶产量最高(110.70 U/g),鞘为固态基质时产量最低(26.40 U/g);髓具有最高的还原糖得率(239.44 mg/g)和较低的灰分含量,而鞘具有最低的还原糖得率(154.29 mg/g)和最高的半纤维素含量(36.65%);漆酶产量与木质素及还原糖得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半纤维素及灰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显示,固态基质异质性是影响固态发酵效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固态基质 不同部位玉米秸秆 硬毛粗盖孔菌 漆酶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果实成熟相关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呈宇 柳俊 +3 位作者 李园磊 安睿 李星岩 哈斯阿古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43,共9页
为获得与甜瓜果实成熟相关的基因,选择与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的4个基因家族HB(Homeobox)、RIN(Ripening inhibitor)、ETR(Ethylene receptor)、CTR(Constitutive triple reaction),对甜瓜全基因组鉴定,分别获得CmHB家族成员17个... 为获得与甜瓜果实成熟相关的基因,选择与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的4个基因家族HB(Homeobox)、RIN(Ripening inhibitor)、ETR(Ethylene receptor)、CTR(Constitutive triple reaction),对甜瓜全基因组鉴定,分别获得CmHB家族成员17个、CmRIN家族成员21个、CmETR家族成员3个和CmCTR家族成员20个,通过序列比对和基序分析验证了家族成员鉴定的可靠性。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分析4个基因家族各成员在甜瓜品种河套蜜瓜原种和转反义CmACO1基因的河套蜜瓜品系M9生长期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表达量,发现河套蜜瓜原种中13个基因在2个发育时期果实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CmHB3、CmHB11生长期的表达量是成熟期的42,9倍,而CmHB4成熟期的表达量是生长期的27倍,其表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在M9品系中,12个基因在2个发育时期果实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mHB3、CmHB11生长期的表达量是成熟期的6,3倍,而CmHB4成熟期的表达量是生长期的41倍,其表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在生长期,CmHB3、CmHB11的表达量在2个材料中存在极显著差异,CmRIN14、CmRIN15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成熟期,CmHB3的表达量在2个材料中存在极显著差异,CmRIN14、CmRIN15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还发现CmRIN14、CmRIN15在2个材料间的表达模式相反,表明其表达模式受CmACO1表达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乙烯 果实成熟 乙烯受体 C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