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期性超声强化耐盐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蛋白酶及转录组学分析
1
作者 秦红亚 刘翊 +4 位作者 杨怡 薛慧婷 李冠华 苑琳 张德健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7-63,共7页
为探究周期性超声处理对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固态发酵产蛋白酶及多肽的影响,该研究以豆粕为底物,以耐盐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考察周期性超声处理对固态发酵产物中蛋白酶活及活菌数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一步阐明... 为探究周期性超声处理对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固态发酵产蛋白酶及多肽的影响,该研究以豆粕为底物,以耐盐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考察周期性超声处理对固态发酵产物中蛋白酶活及活菌数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一步阐明周期性超声强化耐盐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蛋白酶的作用机理,并将优化的周期性超声条件应用于耐盐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制备活性肽。结果表明,最佳超声处理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处理时间间隔16 h,超声处理时间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酶酶活为(5151.78±137.69)U/g,较对照组(未超声处理)提高了450.61%。转录组学分析结果发现,转录组中共有2557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上调1277个,下调1280个)。周期性超声通过抑制与芽孢形成相关基因spo0M、sigF、spoIIQ、spoIIAA、spoIIAB的表达,有效地阻止了菌体进入休眠状态,进而能够持续产生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超声 耐盐芽孢杆菌 固态发酵 蛋白酶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三叶田土壤封闭除草剂的筛选
2
作者 任忠伟 于林清 +2 位作者 王文颖 李俊 黄帆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1,共8页
杂草是影响红三叶苗期生长的重要因素。为筛选出适合红三叶苗期除草的土壤封闭除草剂,本研究选择11种土壤封闭除草剂进行田间试验,并对不同除草剂的杂草防效和对红三叶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用5%咪唑乙烟酸(水剂)、80%唑嘧磺草... 杂草是影响红三叶苗期生长的重要因素。为筛选出适合红三叶苗期除草的土壤封闭除草剂,本研究选择11种土壤封闭除草剂进行田间试验,并对不同除草剂的杂草防效和对红三叶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用5%咪唑乙烟酸(水剂)、80%唑嘧磺草胺(悬浮剂)和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对红三叶出苗的影响较小,出苗率高于清水对照;其中,施用5%咪唑乙烟酸(水剂)处理的红三叶鲜重较清水对照增加196.56%,干重增加181.55%,差异显著(P<0.05),表明其对红三叶苗期安全。杂草防除效果分析显示,施用90%乙草胺(乳油)30 d后杂草株防效较好,对反枝苋、灰绿藜、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83.60%、82.01%、88.87%;其次为5%咪唑乙烟酸(水剂),施药30 d后的杂草株防效均在78.57%以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5%咪唑乙烟酸(水剂)的D值最大,为0.764,表明其施药效果最好。因此,5%咪唑乙烟酸(水剂)1800 mL/hm^(2)是适用于红三叶苗期的土壤封闭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土壤封闭除草剂 杂草防除 安全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苜蓿田杂草化学防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冀鋆 王晓丽 +2 位作者 李俊 于林清 王文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70-2681,共12页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全球栽培最早、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草害是制约苜蓿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化学防除是目前防治杂草的主要方法,为了解不同类型除草剂对苜蓿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苜蓿的影响,以“苜蓿”和“除草剂”为主题检...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全球栽培最早、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草害是制约苜蓿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化学防除是目前防治杂草的主要方法,为了解不同类型除草剂对苜蓿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苜蓿的影响,以“苜蓿”和“除草剂”为主题检索CNKI数据库,梳理总结了国内近20年内苜蓿田杂草化学防控相关研究,旨在为苜蓿田杂草高效防控和除草剂科学施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苜蓿田杂草化学防除土壤封闭剂较优选择为氟乐灵、仲丁灵,茎叶处理剂较优选择为草除灵、咪唑乙烟酸和氯酯磺草胺,安全高效的组合为高效氟吡甲禾灵与苯达松或草除灵混用。未来应结合苜蓿田生产实际,加强不同生长期除草剂应用研究,同时重视除草剂药害问题,使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苜蓿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除草剂 封闭处理 茎叶处理 防效 安全性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爆预处理对油莎豆组分、微观结构及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4
作者 杨天翔 薛慧婷 +2 位作者 任宇飞 李冠华 张德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9,共6页
旨在提高油莎豆油的提取率,对油莎豆进行不同时间的汽爆预处理,探究汽爆预处理对油莎豆的化学组分、微观结构以及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汽爆预处理使油莎豆的脂溶物和水溶物含量增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含量减少,木质素含量增... 旨在提高油莎豆油的提取率,对油莎豆进行不同时间的汽爆预处理,探究汽爆预处理对油莎豆的化学组分、微观结构以及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汽爆预处理使油莎豆的脂溶物和水溶物含量增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含量减少,木质素含量增加;汽爆预处理使油莎豆细胞壁主要化学键发生断裂或修饰;汽爆(30min)后油莎豆形状发生明显变化,细胞间裂缝变大,细胞结构破损,排列杂乱;汽爆后油莎豆的油脂提取率增至18.41%,比汽爆前(14.58%)提高26.27%。综上,汽爆破壁促进油莎豆油提取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汽爆 细胞壁 油脂浸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