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态文明理论:中国生态哲学界的新探索——评卢风等著《生态文明新论》
1
作者
包庆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卢风教授等著《生态文明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一书新近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富有新意的学术研究著作。
关键词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生态文明
文明理论
卢风
科学技术出版社
哲学界
学术研究著作
专业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的未特定化及其技术超越反思的生态视界
被引量:
2
2
作者
包庆德
贾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3,共8页
人的未特定化的特质是从人的本质结构出发,探讨人的功能相对于动物的特定化而言看似处于劣势的情形,却有着极大的进化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论层面的第一次转变。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一优势,通过文化创造特别...
人的未特定化的特质是从人的本质结构出发,探讨人的功能相对于动物的特定化而言看似处于劣势的情形,却有着极大的进化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论层面的第一次转变。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一优势,通过文化创造特别是技术超越以弥补自身结构的不足和本能功能的匮乏。由于技术存在的风险及其后果的不确定性,并不是所有的技术超越实践都如预期设想般的完美适当,甚至相当一部分可能带来得不偿失的境况,体现在单一技术超越在弥补人的未特定化缺陷实践中带有的风险、负效应及其生态限度。为此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有生态层面的评估考量,从生态视界引发对真正发展的深度反思,以此实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论层面的第二次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未特定化
开放系统
技术超越
生态限度
生态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人合一:生存智慧及其生态维度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包庆德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4-159,共6页
天人合一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生态和伦理范畴,也是古代精神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其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包括:人与自然在农业实践中的同源性、自然生态律的至上性、人道与天道的同步性、情境融合的贯通性,从而建构起了天人...
天人合一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生态和伦理范畴,也是古代精神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其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包括:人与自然在农业实践中的同源性、自然生态律的至上性、人道与天道的同步性、情境融合的贯通性,从而建构起了天人合一的环境伦理的框架。学界将天人合一理念置入儒家、道家的语境中加以展开,并与天人二分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使得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与具体生态原则在不同维度呈现出来。在应对现代社会所面对的复杂环境问题的当下,天人合一在矫正思维方式、补充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与本民族文化条件相契合的生态伦理学和环境哲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存智慧
生态维度
思维方式
生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文明理论:中国生态哲学界的新探索——评卢风等著《生态文明新论》
1
作者
包庆德
机构
内蒙古大学哲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卢风教授等著《生态文明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一书新近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富有新意的学术研究著作。
关键词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生态文明
文明理论
卢风
科学技术出版社
哲学界
学术研究著作
专业委员会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的未特定化及其技术超越反思的生态视界
被引量:
2
2
作者
包庆德
贾敏
机构
内蒙古大学哲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3,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哲学基本范畴研究"(11BZX029)
内蒙古大学生态哲学创新团队项目(121106-22)
文摘
人的未特定化的特质是从人的本质结构出发,探讨人的功能相对于动物的特定化而言看似处于劣势的情形,却有着极大的进化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论层面的第一次转变。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一优势,通过文化创造特别是技术超越以弥补自身结构的不足和本能功能的匮乏。由于技术存在的风险及其后果的不确定性,并不是所有的技术超越实践都如预期设想般的完美适当,甚至相当一部分可能带来得不偿失的境况,体现在单一技术超越在弥补人的未特定化缺陷实践中带有的风险、负效应及其生态限度。为此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有生态层面的评估考量,从生态视界引发对真正发展的深度反思,以此实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论层面的第二次转变。
关键词
人的未特定化
开放系统
技术超越
生态限度
生态理性
分类号
B82-058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人合一:生存智慧及其生态维度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包庆德
机构
内蒙古大学哲学院
暨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4-159,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哲学基本范畴研究"阶段性成果(11BZX029)
文摘
天人合一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生态和伦理范畴,也是古代精神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其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包括:人与自然在农业实践中的同源性、自然生态律的至上性、人道与天道的同步性、情境融合的贯通性,从而建构起了天人合一的环境伦理的框架。学界将天人合一理念置入儒家、道家的语境中加以展开,并与天人二分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使得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与具体生态原则在不同维度呈现出来。在应对现代社会所面对的复杂环境问题的当下,天人合一在矫正思维方式、补充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与本民族文化条件相契合的生态伦理学和环境哲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存智慧
生态维度
思维方式
生态伦理
Keywords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existence wisdom, ecological dimension, ways of thinking, ecological ethics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态文明理论:中国生态哲学界的新探索——评卢风等著《生态文明新论》
包庆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的未特定化及其技术超越反思的生态视界
包庆德
贾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天人合一:生存智慧及其生态维度研究
包庆德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