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第一部系统之作--安介生《历史民族地理》介绍
1
作者 牛淑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历史地理研究 民族地理学 系统 中国历史地理学 教育出版社 人文地理学 分支学科 民族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丹与渤海关系探源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利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47,共3页
公元10世纪初,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走向覆灭,中原各地陷入分裂,藩镇割据,互相角逐,已无余力北顾,这为北方草原契丹民族的迅速崛起和大肆扩张提供了契机。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建立了契丹王朝,并立即开始了东征西讨的大... 公元10世纪初,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走向覆灭,中原各地陷入分裂,藩镇割据,互相角逐,已无余力北顾,这为北方草原契丹民族的迅速崛起和大肆扩张提供了契机。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建立了契丹王朝,并立即开始了东征西讨的大规模军事扩张。首先是西进,先后征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人 契丹 阿保机 《辽史》 革末革曷 耶律 世仇 《资治通鉴》 李尽忠 甘州回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和教育在历史中的作用
3
作者 周呈芳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2期18-21,共4页
科学是人们在劳动生产的实践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体系.在社会历史的每一阶段上,科学代表着当时人们对各种规律认识的程度.科学的目的就是揭示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解释各种现象.科学的任务是透过事物所... 科学是人们在劳动生产的实践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体系.在社会历史的每一阶段上,科学代表着当时人们对各种规律认识的程度.科学的目的就是揭示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解释各种现象.科学的任务是透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去发掘和研究事物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并以这些客观规律的知识来武装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指导人们来开发和利用自然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①所以,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②,它对历史的发展具有伟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恩 科学技术 工业革命 客观规律 世界科学 科学的发展 牛顿 教育 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对蒙古的政策和措施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安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5-58,共4页
玄烨(康熙皇帝)继承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确立的对蒙政策体系,实行“宣威蒙古,并令归心”,“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的总方针,具体实施了:对蒙古王公贵族进行封爵、年班、围班、赏赐、联姻,对喇嘛教既限制又推崇、利用,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 玄烨(康熙皇帝)继承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确立的对蒙政策体系,实行“宣威蒙古,并令归心”,“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的总方针,具体实施了:对蒙古王公贵族进行封爵、年班、围班、赏赐、联姻,对喇嘛教既限制又推崇、利用,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北巡,扶植畜牧业、农业、渔业生产和贸易等政策。本文试图就康熙朝对蒙政策和措施作一分期,进而分析玄烨对蒙政策的产生、作用与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烨 噶尔丹 蒙古地区 漠南蒙古 漠北 喀尔喀部 政策和措施 对蒙政策 策妄阿拉布坦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历史创造者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
5
作者 甄修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32,共5页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有一些同志对这一正确命题的理解却存在着某些错误。同时,在如何纠正以往认识上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一重要观点方面,人们的认识也很不一致。因此,对这一重...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有一些同志对这一正确命题的理解却存在着某些错误。同时,在如何纠正以往认识上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一重要观点方面,人们的认识也很不一致。因此,对这一重要原理继续进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命题虽然不是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直接提出的,但这一思想确实是由他们首先和多次提列的,并且是针对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而提的。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从物质资料生产是历史发源地的观点出发,驳斥了鲍威尔兄弟蔑视群众的唯心史观,明确指出:“工人才创造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历史创造者 人民群众 社会财富
全文增补中
《史记》体例与封建社会形态的关系
6
作者 赵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8-71,共4页
史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史书体例自产生之日起,就基本反映了当时的统治形式。帝王中心论一直是古代书编撰的指导思想,除了编年的《春秋》,记言的《尚书》之外,其它史书体例世是以帝王为记录主体的。
关键词 《史记》 封建社会 社会形态 纪传体
全文增补中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社会状况——以西老将营村地契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牛敬忠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4,共4页
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在开垦过程中的社会状况值得关注:蒙古族是土地的主要出租者,地租以货币地租为主,出租土地的收入是可以维持其生计的;租地者主要是内地来绥的贫苦农民;道光年间是土默特地区民众的聚居方式及人口基数形成的重要时期;长... 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在开垦过程中的社会状况值得关注:蒙古族是土地的主要出租者,地租以货币地租为主,出租土地的收入是可以维持其生计的;租地者主要是内地来绥的贫苦农民;道光年间是土默特地区民众的聚居方式及人口基数形成的重要时期;长期以来,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货币以铜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城土默特 社会状况 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清末绥远地区的蒙垦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玉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0,共4页
《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缓解财政危机 ,决定在全国广开财源 ,增加财政收入 ,绥远地区的官放蒙地、解除蒙地禁垦即是其主要措施之一。其主要恶果是大量优良牧场被开垦 ,草场沙化 。
关键词 清末 绥远地区 蒙垦 历史背景 《辛纽条约》 危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中国工赈救荒中的领导与管理措施 被引量:7
9
作者 牛淑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18世纪有关救荒的大量文献资料,包括档案、实录、官方的规章制度和成例、荒政方面专题性的文论和手册以及地方志等,记载了18世纪的中国政府为了保证工赈惠及于民,在工赈用人方面建立起一套独特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办法。由于领导管理措施得... 18世纪有关救荒的大量文献资料,包括档案、实录、官方的规章制度和成例、荒政方面专题性的文论和手册以及地方志等,记载了18世纪的中国政府为了保证工赈惠及于民,在工赈用人方面建立起一套独特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办法。由于领导管理措施得当,制度完善,才使纷繁复杂的工赈得以顺利且有效地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工赈 救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清代中国之工赈工程建筑材料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淑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5,共4页
工赈作为一种救灾形式,其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建筑材料作为影响工赈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其采办情况不仅影响到工赈的实效,而且反映出政府在救灾活动中的效率和组织程度。经对18世纪清代中国工赈工程所需建筑材料的基本类别及其供应... 工赈作为一种救灾形式,其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建筑材料作为影响工赈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其采办情况不仅影响到工赈的实效,而且反映出政府在救灾活动中的效率和组织程度。经对18世纪清代中国工赈工程所需建筑材料的基本类别及其供应来源、工赈建筑材料的采买情况以及工赈办料中存在的弊端等进行粗浅的分析、研究,可知18世纪清代的中国政府在工赈建筑材料的采办方面,不乏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同时也不失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制度性和灵活性之间的衔接转换又给一些承办人员留下了侵蚀、糜费国帑的机会。承办官员在办料中侵蚀、糜费国帑,懈怠敷衍、扰累百姓等弊端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工赈救荒政策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工赈 建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不朽”说对司马迁及《史记》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8-51,共4页
“三不朽”说,最早在《左传》中完整提出,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①通过垂德后世、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超越短暂而有限的生命,获取人生永恒的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人士的观念中,带有普... “三不朽”说,最早在《左传》中完整提出,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①通过垂德后世、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超越短暂而有限的生命,获取人生永恒的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人士的观念中,带有普遍的意义,始终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三不朽” 《史记》创作 “不朽” 历史贡献 《悲士不遇赋》 《汉书》 《太史公自序》 《春秋》 伍子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王国维与陈寅恪的“民族文化史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嘉禾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63-66,共4页
陈寅恪在《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中说:“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所谓“民族文化之史”,指的是古代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文化史上的作用。陈氏在这个问题上有系统的看法,... 陈寅恪在《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中说:“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所谓“民族文化之史”,指的是古代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文化史上的作用。陈氏在这个问题上有系统的看法,可以称之为“民族文化史观”。王国维是与陈寅恪齐名的现代杰出史学家。对于古代各民族在文化史上的作用,亦曾提出系统的看法。换句活说,王氏亦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史观。王、陈二氏的“民族文化史观”是大同小异的,带有明显的互受启发的痕迹。本文尽量按照王,陈二氏的原有思路,对他们的民族文化史观进行比较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史 王国维 少数民族 陈寅恪 史学家 汉族 古代文化 西域人 儒家学说 宋元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禹贡》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淑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07-111,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禹贡》研究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绩。在研究中引入了考古学、文字学、自然科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研究人群也由历史、地理专业人员扩展到文字学、医学、考古学等方面的人员,挖掘出一些新的史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禹贡》研究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绩。在研究中引入了考古学、文字学、自然科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研究人群也由历史、地理专业人员扩展到文字学、医学、考古学等方面的人员,挖掘出一些新的史料,得出了一些新颖的结论,丰富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使《禹贡》研究朝着更全面、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贡》 性质 内容 成绩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尔衮入关之初是否取消了“三饷”加派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姝芳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54,共3页
史学界很多年来一直对多尔衮入关之初是否取消“三饷”加派这一问题持异议。本文试图通过对多尔衮入关后所执行的有关取消加派的政策、措施 ,以及对官吏的处罚的分析 ,得出多尔衮一直贯彻着取消加派、蠲免赋税的政策 。
关键词 多尔衮 赋税 财政史 加派 税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民主主义论》到《共同纲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胜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Z2期19-26,共8页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共同构成了这一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前途及取得胜利的策略和道路;新民主主...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共同构成了这一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前途及取得胜利的策略和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则指出了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及如何建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准备阶段,而新民主义社会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新民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才能进入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理论体系 《共同纲领》 城乡互助 社会发展道路 国家工业化 农村包围城市 发展阶段 合作社经济 思想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新路的探索
16
作者 张胜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6-70,共5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新路的探索张胜男探索民主新路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在中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广大的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必须要照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尤其在民族抗战的特殊时期,必须团结、动员...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新路的探索张胜男探索民主新路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在中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广大的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必须要照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尤其在民族抗战的特殊时期,必须团结、动员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阶级、党派、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新路 中国共产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毛泽东 民主权利 民主政治 选举制度 共产党 实行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匈奴时期我国北方的森林分布
17
作者 王庆宪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52,共4页
本文根据西汉与匈奴之间的军事斗争、匈奴民族的经济生业以及中唐地讠志、宋夏战争 ,大致勾勒出了当时祖国北部地区的森林植被状况 ,并引孢子花粉分析结果为证 。
关键词 匈奴驻牧时期 祖国北方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代墓室壁画分区与内容分类试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申云艳 齐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20,共7页
金代墓室壁画分区与内容分类试探申云艳齐瑜目前已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甘肃和北京等地发现金代壁画墓几十座,其中以山西境内发现最多。从已发现的金代墓室壁画的内容来看,大体可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北部地区主要包... 金代墓室壁画分区与内容分类试探申云艳齐瑜目前已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甘肃和北京等地发现金代壁画墓几十座,其中以山西境内发现最多。从已发现的金代墓室壁画的内容来看,大体可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北部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山西与河北的北部、内蒙古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室壁画 壁画墓 金代 内容分类 省博物馆 南部地区 辽宁朝阳 文物 山西闻喜县 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鄂尔多斯地区的人口与经济略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樊文礼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2期57-61,共5页
唐代鄂尔多斯地区,主要包括胜、夏、宥三州。胜州,州治在今准格尔旗北部十二连城;夏州,州治在今乌审旗南部白城子;宥州,初治于夏州西二百一十里处,天宝(742年——755年)时移治夏州西北三百二十里处经略军,元和十五年(820年)迁州治于夏... 唐代鄂尔多斯地区,主要包括胜、夏、宥三州。胜州,州治在今准格尔旗北部十二连城;夏州,州治在今乌审旗南部白城子;宥州,初治于夏州西二百一十里处,天宝(742年——755年)时移治夏州西北三百二十里处经略军,元和十五年(820年)迁州治于夏州长泽县,今鄂托克前旗南部城川古城。三州位置分别在今鄂尔多斯高原的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其中夏州和宥州都处于今毛乌素沙漠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鄂托克前旗 准格尔旗 毛乌素沙漠 人口与经济 乌审旗 古城 高原 西南部 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居正改革中的用人之道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54-59,共6页
张居正是明代后期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于万历初年出任内阁首辅,从此,十年柄政,“慨然以天下为己任,”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在改革中,他知人善任,“博搜英俊,”“旁求贤哲,共熙帝载”。这对于推动改革成功,拨乱反正,... 张居正是明代后期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于万历初年出任内阁首辅,从此,十年柄政,“慨然以天下为己任,”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在改革中,他知人善任,“博搜英俊,”“旁求贤哲,共熙帝载”。这对于推动改革成功,拨乱反正,“起衰振隳”,“弼成万历初年之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明朝自朱元璋立国,经二百余年,至万历时,已是国势衰颓,江河日下,犹如一座“将圮而未圮”的大厦,“其外窿然,……而中则蠹矣”。政治上,内阁纷争,朋党倾轧,搞得“政多纷更,事无统纪”。经济上,财政窘困,捉襟见肘,国用日绌,入不敷出。军事上,北有蒙古进扰,南临倭寇侵犯,边患丛生,连年不已。明王朝危机四伏,已到了“积习沉病已久,非痛惩不得挽”的地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居正改革 人之道 《明史》 万历 明朝后期 戚继光 柄政 二百二 兴人 内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