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分添加对内蒙古不同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贺星 马文红 +7 位作者 梁存柱 红梅 柴曦 赵巴音那木拉 张宇平 杨绍欢 张佳鑫 辛晓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666,共10页
为了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在内蒙古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分别建立长期养分添加试验。在三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养分(N和P)添加、不同梯度(N:10,5和2.5 g/m2;P:10 g/m2)对这3种代... 为了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在内蒙古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分别建立长期养分添加试验。在三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养分(N和P)添加、不同梯度(N:10,5和2.5 g/m2;P:10 g/m2)对这3种代表性草地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导致内蒙古温带草原地上生物量增加27%-53.3%,平均增加37.8%,并且施氮浓度越高,地上生物量增加越多。地下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比地上生物量小,整体上,高浓度的氮添加使内蒙古草原的群落总生物量平均增加10.2%。较干旱的荒漠草原对氮限制的响应比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更明显。磷肥对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施氮肥促进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的根冠比(R/S)降低,典型草原的根冠比则轻度增加。施肥对内蒙古温带草原根系的垂直分布没有显著影响。位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草地生态系统对施肥的响应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意味着在碳循环模型预算和草地管理中需要考虑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对养分添加的响应。草地地上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高于地下部分,如果不考虑地下部分,可能会高估整个生态系统对施肥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添加 内蒙古温带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进展 被引量:122
2
作者 毛齐正 马克明 +5 位作者 邬建国 唐荣莉 张育新 罗上华 宝乐 蔡小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1-1064,共14页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其动态和机理与自然生态系统迥然不同。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诸多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城市化过程深...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其动态和机理与自然生态系统迥然不同。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诸多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城市化过程深刻改变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导致了诸如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学界高度关注,大量研究结果既回答了一些关键性问题,又提出了诸多新的论题和挑战。分析了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总结了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研究方法的关键问题,指出了未来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方向,特别强调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在未来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格局和尺度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体模型的土地利用动态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3
作者 田光进 邬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451-4459,共9页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是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对区域水循环、大气循环、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及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等具有重要影响,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建立于复杂性科学基础上的的智能体模型(ABM)成为土地...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是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对区域水循环、大气循环、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及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等具有重要影响,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建立于复杂性科学基础上的的智能体模型(ABM)成为土地利用动态模拟的重要方法。智能体模型能模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及决策模式,从而能将政府、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商、住户等社会群体及个人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模拟,同时能对不同社会经济政策对土地动态影响进行模拟。智能体模型在元胞自动机基础上,加入了人为因素的智能体概念,从而能更好地模拟土地动态。在分析总结了智能体模型的相关概念和组织结构,并分析了其在土地利用动态、城市动态模拟及生态过程模拟等方面的应用与元胞自动机的关系,比较了常用的智能体模型的主要软件,最后概括了智能体模型优点、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体模型 土地利用动态 复杂性科学 发展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59
4
作者 刘瑾 邬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39-1353,共15页
利用储量巨大的生物质能发展可再生的清洁型生物燃料可以帮助缓解世界能源危机,扭转由于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而造成的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拟对现代生物燃料的3种生产转化途径、相应产品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利用储量巨大的生物质能发展可再生的清洁型生物燃料可以帮助缓解世界能源危机,扭转由于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而造成的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拟对现代生物燃料的3种生产转化途径、相应产品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应用情况作一介绍,分析生物燃料的优、缺点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以及发展利用生物燃料的前景。发展生物燃料不能单纯地考虑能源,而应该在可持续科学的框架下进行,须建立多样化、多功能的景观格局和生产体系,高度整合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诸方面,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物燃料 转化途径 多功能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