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释放器密度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干扰交配防治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国发 王鹏 +3 位作者 张军生 顾铁军 周德宝 陈玉杰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3期29-31,共3页
利用大剂量性引诱剂释放器对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obducta (Meyrick)进行干扰交配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器密度为60 m×6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的防治效果比释放器密度为120 m×12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 利用大剂量性引诱剂释放器对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obducta (Meyrick)进行干扰交配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器密度为60 m×6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的防治效果比释放器密度为120 m×12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的效果好,两种设置密度下诱捕量减退率分别为98. 59%,89. 18%;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3. 89%,37. 96%。生产中应用干扰交配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时,建议在虫口密度较低时,可采用释放器密度为120 m×12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在虫口密度较高时,可采用释放器密度为60 m×60 m区域设置1个性引诱剂释放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鞘蛾 性引诱剂 干扰交配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生茎点霉的分离、鉴定及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佳 钱莹莹 +3 位作者 王鹏 张军生 刘小靖 王占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6-132,共7页
为了研究引起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叶枯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对内蒙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发病的植株进行症状观察,室内分离与培养引起落叶松叶枯、枝枯病害的病原菌,提取病原菌总基因组DNA,并对其内部转录间隔区(ITS)... 为了研究引起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叶枯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对内蒙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发病的植株进行症状观察,室内分离与培养引起落叶松叶枯、枝枯病害的病原菌,提取病原菌总基因组DNA,并对其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扩增,ITS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与KX082926(Sydowia polyspora)相似度达到99%,结合病害症状及菌落形态分析,证明引起落叶松病害的病原菌为松生茎点霉(Sydowia polyspora)。试验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0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毒力方程计算出半数效应浓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苯醚甲环唑(0.001 06 mg/L)、咪鲜胺(0.001 42 mg/L)、多菌灵(0.021 90 mg/L)、腈菌唑(0.075 45 mg/L)、甲基硫菌灵(0.254 50 mg/L)、咯菌腈(0.335 10 mg/L)、代森锰锌(1.017 98 mg/L)、三唑酮(1.213 80 mg/L)、代森锌(15.958 80 mg/L)、百菌清(568.198 40 mg/L),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在试验中均表现出比较稳定且较强的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内部转录间隔区测序 松生茎点霉 毒力测定 半数效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毒蛾性信息素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泽芬 陈国发 +3 位作者 王鹏 张军生 周德宝 李洋 《中国森林病虫》 2020年第2期43-46,共4页
模毒蛾Lymantria monacha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大森林害虫。通过对模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诱捕器诱虫效果不同,圆筒型和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好,方形的较差;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虫效果的影响不同,设置在... 模毒蛾Lymantria monacha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大森林害虫。通过对模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诱捕器诱虫效果不同,圆筒型和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好,方形的较差;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虫效果的影响不同,设置在树冠下层和中层的诱捕器诱捕效果较好,上层的较差;不同设置距离的诱捕器的诱虫效果不同,随着设置距离的增加,诱捕器的诱捕量逐渐下降,设置于距林缘50 m的诱捕器诱虫效果最好,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远引诱距离可能为280 m。研究结果为利用性信息素对模毒蛾进行种群监测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毒蛾 性信息素 诱捕器 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