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时空动态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班擎宇 贾超 +1 位作者 王悦宇博 张恒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频发,研究其季节性变化趋势及空间动态分布特征,对今后该地区森林防火期划分和防火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对1981—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数据进行趋势和...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频发,研究其季节性变化趋势及空间动态分布特征,对今后该地区森林防火期划分和防火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对1981—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数据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使用分位数回归法研究影响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的时间与空间因素,得出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整体呈先下降(1981—1999年)再上升(2000—2007年)又下降(2008—2018年)的趋势。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夏、秋三季,春季森林火灾变化较复杂,波动明显,在1991年发生突变;秋季森林火灾波动较平缓,但在1994年发生突变;2004—2011年期间夏季森林火灾明显增长,火险期向夏季发生偏移和延长;冬季发生火灾较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与火灾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尤其在高分位点处,正相关性更加显著。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鄂伦春自治旗等地,从空间横向动态变化来看,整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从空间纵向动态变化来看,海拔对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的影响并不显著。建议应加强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北地区及春、夏两季的林火监测和防火宣传,适当调整森林防火期和防火资源时空分配,将有助于减少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 森林火灾 过火面积 时空分布 林火监测 防火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驱动因素识别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庆 张恒 +6 位作者 张秋良 赵鹏武 诺敏 王嘉夫 高健 赵梦玉 杨泽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125,共12页
【目的】选择和验证适合研究区的林火预测模型,明确火灾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并绘制火险区划图,为森林火灾预防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基于1981—2020年历史火灾数据,融合多源(气象条件、地形、植被、人类活动和社会... 【目的】选择和验证适合研究区的林火预测模型,明确火灾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并绘制火险区划图,为森林火灾预防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基于1981—2020年历史火灾数据,融合多源(气象条件、地形、植被、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数据,比较4种机器学习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预测中的适用性,同时,基于显著影响火灾发生的驱动因素绘制火灾发生可能性地图和火险区划图。【结果】(1)增强回归树模型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值为0.967,随机森林模型的AUC为0.947,均表现出优异的预测性能。Logistic回归模型和Gompit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上两种略低,AUC分别为0.852、0.851,也满足研究区的基本预测要求。(2)气象因素气温日较差、日最小相对湿度是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的主导因素;海拔在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中位居前列;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如距公路的距离、距火灾瞭望塔的距离、人均GDP等)对林火发生也有一定影响。(3)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部和东南部存在大面积火灾中、高风险区,北部中俄边境和西南部中蒙边境也有较高的火灾风险。火灾发生前一年秋季防火期的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等因素会影响第2年森林火灾的发生。【结论】与其他3种模型相比,增强回归树模型是最适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的预测模型。气象因子、海拔显著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火灾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的中高火险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北部和西南部也有一定的火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模型比较 林火发生概率 林火驱动因素 火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重大历史事件前后的差异
3
作者 周庆 张恒 +6 位作者 赵鹏武 周勇 章林 弥宏卓 王嘉夫 赵梦玉 杨泽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4,共14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前后的差异,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对林火防控的影响,为未来重大事件发生背景下的林火管理与防火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1980-2018年(39年)内蒙古大兴安... [目的]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前后的差异,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对林火防控的影响,为未来重大事件发生背景下的林火管理与防火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1980-2018年(3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历史火灾数据,以对我国森林火灾防控有重大影响的1987年森林大火为分界线,采用逻辑斯蒂回归(LR)和增强回归树(BRT)2种林火预测模型对1987年森林大火发生前、发生后和所有年份3个时期的林火发生概率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计算各旗(县)低、中、高3个火险等级的面积,判读不同时期的林火驱动因素和火险变化差异。[结果]1)无论用所有年份还是用1987年前和1987年后的数据建模,BRT模型预测精度均高于LR模型,虽然LR模型预测精度略低,但也可以满足预测需求;2)2种林火预测模型对3个时期的预测准确率均表现为所有年份>1987年后>1987年前,说明在样本数据量足够的情况下,以1987年森林大火为分界线并未提高预测精度,利用所有年份数据建模具有较高可信度;3)气候因素在不同时期均为影响林火发生的主导因素,尤其要关注火灾发生前一年秋季防火期的相关气象指标(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高地表温度、日照时数);4)3个时期的火灾中高风险区发生明显变化,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部(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部及阿荣旗中部)3个时期均有较高火灾风险,北部原始林区(额尔古纳市北部)1987年前中高风险区很少,1987年后中高风险区显著增多。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1987年前主要是人为因素,1987年后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使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减少,但雷击火次数有所增加。[结论]1987年森林大火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使我国森林防火政策发生巨大变化,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的主导因素由人为因素转变为自然因素(雷击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重大历史事件 1987年森林大火 预测精度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净化大气环境和积累营养物质功能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晶晶 李钢铁 +2 位作者 王立峰 栾胜 岳永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325,共3页
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3次复查数据,估算了大兴安岭森林净化大气环境和积累营养物质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结果表明:近15年内,大兴安岭森林净化大气环境和积累营养物质价值不断增大,第5次复查期二者均达到最大,提供负离子能力不断加强。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 森林 净化大气环境 积累营养物质 物质量 价值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险等级评价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鹏武 葛晨赫 +3 位作者 王嘉夫 周梅 陈晓蕾 张恒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8,共8页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为研究区,选取树种燃烧类别、人口密度、路网密度、防火期月平均降水量、气温、风速等火险因子数据,运用森林火险等级评价和聚类分析2种方法得出各个林业局及管护局的森林火险等级并完成火险区划。结果表明:伊图里河的...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为研究区,选取树种燃烧类别、人口密度、路网密度、防火期月平均降水量、气温、风速等火险因子数据,运用森林火险等级评价和聚类分析2种方法得出各个林业局及管护局的森林火险等级并完成火险区划。结果表明:伊图里河的森林火险等级为Ⅱ级,为中等火险区(占总面积3.97%),其他地区为Ⅰ级,为高等火险区(占总面积96.03%)。按照火险程度由高到低分为5类,金河火灾危险性最高为聚类1(占总面积6.04%);绰源、得尔布尔火灾危险性较高为聚类2(占总面积5.49%);甘河、阿龙山、克一河、吉文、北大河、图里河、满归、阿尔山、库都尔、绰尔、伊图里河、阿里河火灾危险性高为聚类3(占总面积46.77%);根河、莫尔道嘎、毕拉河、乌尔旗汉火灾危险性较低为聚类4(占总面积22.97%);大杨树、管护局火灾危险性低为聚类5(占总面积18.73%)。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制定森林火灾的减灾对策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大兴安岭 火险区划 火险等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功能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岳永杰 韩军 +2 位作者 李玉柱 陈晶晶 李钢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95,共5页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三次清查数据,利用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1994-2008年间大兴安岭森林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2项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近15年内,大兴安...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三次清查数据,利用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1994-2008年间大兴安岭森林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2项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近15年内,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固土量>保肥量>涵养水源物质量,三者都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在第五次复查期均达到最大,在第五次复查期固土量是1 586.342×109t·a-1,保肥量是34.350×109t·a-1,涵养水源物质量为12.388×109t·a-1。保育土壤价值量均高于涵养水源价值量,二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第五次复查期都达到最大,二者的和为561.608×109元·a-1。5种不同林龄森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总价值表现不同,具体而言是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成熟林>幼龄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涵养水源 森林保育土壤 内蒙古 大兴安岭森林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扑救公路网规划与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术发 周康康 +7 位作者 谢明江 宋井富 张春野 储江伟 安立华 于淼 梅玉生 孙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为应对森林火灾对原始森林资源的威胁,提高应急资源的调配效率,更好保护原始林区的森林生态资源。【方法】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公路网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该原始林区的公路网现状,接着提出了两种方法对该原始林区的... 【目的】为应对森林火灾对原始森林资源的威胁,提高应急资源的调配效率,更好保护原始林区的森林生态资源。【方法】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公路网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该原始林区的公路网现状,接着提出了两种方法对该原始林区的公路网进行规划,并取其中最优的一种方法作为最终的规划方案,然后研究增设了用火点,最后对规划前后的公路网进行了评价。由于火灾发生的不可控性,因此本研究利用近5 a火灾频发地点的经纬度作为研究依据,首先对火灾频发地的地理坐标运用K-means进行聚类分析,并以此提出第一种路网规划方法;接着以TSP模型为基础提出第二种公路网规划方法,同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然后取每个聚类区域中两种规划方法的最优值。考虑到交通、水源等因素,根据聚类结果增加了7个用火点,最后采用路网密度和区域分割指数对规划后的公路网进行了评价。【结果】该原始林区近5 a火灾点聚为9类时经济效益达到最高值。以此为基础,规划后的路网密度达到1.84 m/hm2,超过了目前国有林区路网的平均密度1.8 m/hm2,区域分割指数中的区域面积均值和区域面积方差分别降低了45.4%和68.5%,规划方案较为合理。【结论】该规划方案符合原始林区的森林防火需要,能够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防火公路网设计起到指导作用,对我国其他林区公路网设计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林区路网规划 区域分割指数 用火点 遗传算法 K-MEAN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应急资源储备与调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术发 王丽军 +4 位作者 王伟 郭伟 张春野 孙龙 梅玉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6,共7页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原始林区森林灭火工作,保护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生态资源。【方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下辖的22个林业局,3个自然保护区的应急资源储备情况进行了整理,同时对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发生的...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原始林区森林灭火工作,保护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生态资源。【方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下辖的22个林业局,3个自然保护区的应急资源储备情况进行了整理,同时对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规律和空间规律分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ArcGIS软件,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森林火灾应急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近5年森林火灾发生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叠加分析,依据叠加分析的结果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森林火灾应急资源空间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评判。【结果】叠加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周边林业局森林火灾应急资源空间配置存在区域集聚以及北部原始林区附近应急资源配置不足等不合理问题。在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森林火灾应急资源储备情况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应急物流系统所需时间最少和费用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的森林火灾应急资源分配模型。【结论】最后通过实例证明,该模型可以优化森林火灾应急物流系统中资源配置体系,为应急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了指导,对于实现科学决策指挥,保护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生态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林区 森林火灾 应急资源 空间分布 资源调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9
作者 任怡 许等平 +2 位作者 赵彬柱 黄国胜 闫哲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119,共8页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例,分析其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需求,基于SOA架构和3S等技术,研建了基于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采用较为先进的插件式技术框架、内外业一体化协同更新、基于空间索引的数据查询等关键技术,实现了...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例,分析其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需求,基于SOA架构和3S等技术,研建了基于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采用较为先进的插件式技术框架、内外业一体化协同更新、基于空间索引的数据查询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林区内森林资源数据的外业采集、数据质检、数据更新、数据查询与浏览、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等功能。系统可为提升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国有林区 森林资源管理 SOA 3S技术 协同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少斌 曹萌 +3 位作者 祝鑫海 程玉林 郑长青 白夜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2019年期间林区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0次,年均...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2019年期间林区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0次,年均火灾面积约970 hm 2,年度火灾总面积与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极显著正相关。②2001—2012年是火灾高发期,呈“M”型周期性波动,2013—2019年是火灾上升期,火灾次数和火灾面积分别于2019和2014年发生突变并趋于显著;③火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其中6—7月份是火灾集中爆发期。④中部地区火灾密度最高,为5.8次/(100·km 2),西部和东南部地区较容易发生重大及以上规模的森林火灾;⑤70%以上的火灾发生在海拔400~800 m,坡度为0°~14°的区域,西南坡和南坡上的火灾发生率最高,东坡和东北坡上的火灾面积比例最大,应加强这些地域的火灾预警监测和扑救技战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林区 森林火灾 发生规律 时空分布 地形因子 内蒙古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人工林鼠害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军生 李国文 尹传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35,共3页
通过归纳整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多年来鼠害防治经验和资料 ,认为荒山荒地、水湿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低产林改造及苗圃等小环境人为干扰严重、发生剧烈变化的地块鼠害发生猖獗。鼠害发生危害的原因主要与气象因子、林副产品丰欠和... 通过归纳整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多年来鼠害防治经验和资料 ,认为荒山荒地、水湿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低产林改造及苗圃等小环境人为干扰严重、发生剧烈变化的地块鼠害发生猖獗。鼠害发生危害的原因主要与气象因子、林副产品丰欠和天敌等有密切关系。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意见 ,即保护水湿地 ,保护天敌 ,人工机械防鼠及无公害专性灭鼠药剂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人工林 危害 分布 防治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振光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2,共5页
运用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及历年文献资料,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共有维管束植物92科373属1 062种(含变种、变型),其中被子植物的科属种分别... 运用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及历年文献资料,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共有维管束植物92科373属1 062种(含变种、变型),其中被子植物的科属种分别占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84.78%,93.57%,95.76%,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科的水平上,单种科和中小型科优势明显,占总科的82.50%;在属种的水平上,含20种以上的较大型科所含的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62.61%,68.69%,这些大科在本区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明显主导地位。2)种科比(种/科)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本区种科比为12.78。3)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性,以明显的温带性质为主,其属数占总属数的89.12%,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5.78%,说明本区曾与热带区系有过联系。世界分布属占总属数的16.71%,显示了本区植物的普遍性,特有性程度较低。4)本区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大兴安岭特有植物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 地理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玉柱 王文忠 《森林防火》 2008年第4期1-2,共2页
简要分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防火工作所处的严峻形势,提出"三个转变"的应对措施:努力推进森林防火工作由经验性防火向科学性防火的转变;努力推进森林防火工作由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转变;努力推进森林... 简要分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防火工作所处的严峻形势,提出"三个转变"的应对措施:努力推进森林防火工作由经验性防火向科学性防火的转变;努力推进森林防火工作由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转变;努力推进森林防火由被动扑火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 科学性防火 主动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森林认证的思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旭 尹跃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58-61,共4页
森林认证在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森林认证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开展森林认证的必要性,论述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森林认证的具体思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内蒙古大兴安... 森林认证在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森林认证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开展森林认证的必要性,论述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森林认证的具体思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认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森林认证 森林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旭 尹跃虎 向道丽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4期59-63,共5页
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本文通过论述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总结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工作的经验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提出林... 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本文通过论述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总结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工作的经验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提出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具体思路,为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林木种质资源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困难立地容器苗造林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富 《内蒙古林业》 2013年第2期22-22,共1页
近年来,随着容器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容器苗的需求量和育苗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在造林过程中,也经常发生因对苗术保护、栽植方法等技术环节把握小当,而导致的造林成效不高甚至完全失败的现象。2005年以来,内蒙占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积... 近年来,随着容器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容器苗的需求量和育苗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在造林过程中,也经常发生因对苗术保护、栽植方法等技术环节把握小当,而导致的造林成效不高甚至完全失败的现象。2005年以来,内蒙占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积极进行樟子松造林试验及大面积推广工作,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5%以上,保存率为90%左右,同时也积累了一螳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容器苗造林 困难立地 容器育苗技术 造林成活率 栽植方法 造林成效 推广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发展思路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召发 《内蒙古林业》 2013年第2期14-15,共2页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林经营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大兴安岭面积的47%,森林覆盖率达77.99%。林区内有野生动物50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及食用菌类资源丰富,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集中连片、具有北极寒温带特...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林经营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大兴安岭面积的47%,森林覆盖率达77.99%。林区内有野生动物50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及食用菌类资源丰富,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集中连片、具有北极寒温带特点的原始森林。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建立了森林生态文化体系,现对当地森林生态文化的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森林生态 文化发展 非金属矿产资源 森林覆盖率 森林经营 野生动物 资源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鸟治虫工作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伦北平 纪仁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37-39,共3页
为克服以往单一化学防治带来的种种弊端 ,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来抑制落叶松人工林内的害虫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人工招引食虫鸟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和探索。从 1 984年起逐年加大了以鸟治虫的比重 ,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很大程... 为克服以往单一化学防治带来的种种弊端 ,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来抑制落叶松人工林内的害虫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人工招引食虫鸟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和探索。从 1 984年起逐年加大了以鸟治虫的比重 ,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天敌对害虫种群的自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虫鸟 生态防治 人工林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管护购买服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政源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1期5-7,19,共4页
随着国有林区改革不断深入,现有人员已无法满足管护工作的需要,开展森林管护购买服务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开展森林管护购买服务的必要性和具体工作思路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 森林管护 购买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企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炳柱 贾炜玮 李凤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工企业局的森林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利用1993~2003年3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科学确定了森林资源的评价指标。从森林资源数量、质量以及企业局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对天保工程实施前后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工企业局的森林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利用1993~2003年3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科学确定了森林资源的评价指标。从森林资源数量、质量以及企业局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对天保工程实施前后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天保工程在企业局实施的阶段性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林区实施天保工程5年来,森工企业共减少森林资源消耗2667.05万m3;林业用地持续流失的现象得以扭转,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8%;森林资源单位蓄积开始恢复性增长,森林树种结构、林种结构、龄组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林地生产力有所提升。同时,森工企业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仍然存在,林业企业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仍未改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下一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国有林区 天保工程 评价 资源清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