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苏左旗白音宝力道Adakite质岩类成因探讨及其SHRIMP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石玉若 刘敦一 +6 位作者 张旗 简平 张福勤 苗来成 施光海 张履桥 陶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内蒙古苏左旗白音宝力道闪长质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典型的埃达克岩,其SiO3含量≥56%(61.1-61.6%),Al2O3含量均大于15%(16.6-17.1%),MgO<3%(2.3%),Na2O>3%,Na2O/K2O比值较高(1.8-2.7,平均2.2),亏损HREE,Yb含量<1.9μg/g(1.61... 内蒙古苏左旗白音宝力道闪长质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典型的埃达克岩,其SiO3含量≥56%(61.1-61.6%),Al2O3含量均大于15%(16.6-17.1%),MgO<3%(2.3%),Na2O>3%,Na2O/K2O比值较高(1.8-2.7,平均2.2),亏损HREE,Yb含量<1.9μg/g(1.61μg/g-1.64μg/g),岩体富Sr(604-649μg/g,>400μg/g)、贫Y(14.5-16.2μg/g,<18μg/g),Sr/Y>40(40-42),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具明显的Sr正异常。表明其成因与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可能是消减的MORB板片部分熔融的产物。精确的SHRIMP皓石U-Pb年龄测定显示,内蒙古苏左旗白音宝力道英云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464±8Ma和479+8Ma,结合前人的SHRIMP定年资料,该闪长质岩体的年龄范围可能在464-490Ma之间。表明内蒙古中部的板块俯冲事件发生在早奥陶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左旗 埃达克质岩石 SHRIMP 早奥陶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群中微生物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玉左 王楫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4年第3期281-283,T001,共4页
白云鄂博群的微生物岩Microbiolite主要位于其中部H_6-H_8岩段(哈拉霍疙特组)。在H_6岩段中下部可见到典型的凝块石层位,其形态与柱状叠层石的形象差不多,产在钙质砂岩或砂质灰岩中。H_7岩段主要为不发育... 白云鄂博群的微生物岩Microbiolite主要位于其中部H_6-H_8岩段(哈拉霍疙特组)。在H_6岩段中下部可见到典型的凝块石层位,其形态与柱状叠层石的形象差不多,产在钙质砂岩或砂质灰岩中。H_7岩段主要为不发育的微小型叠层石层位。H_8岩段上部约50~60m部分是最主要的微生物岩层位。主要产出微小型叠层石和凝块石等;而核形石的形体较大,多呈放射状。微生物泥丘为黑色的丘状体,大小不一,产于碳酸盐层位中。微生物岩与石油天然气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地质意义 白云鄂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三叠纪A型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116
3
作者 石玉若 刘敦一 +4 位作者 张旗 简平 张福勤 苗来成 张履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9,共7页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A型花岗岩位于索伦山-贺根山构造带内。高精度锆石SHRIMP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222Ma±4Ma。其成因可能与中亚造山带碰撞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三叠纪 苏尼特左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苏左旗地区闪长-花岗岩类SHRIMP年代学 被引量:128
4
作者 石玉若 刘敦一 +6 位作者 张旗 简平 张福勤 苗来成 施光海 张履桥 陶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9-799,共11页
本文对内蒙古苏左旗地区的闪长 -花岗岩类进行了精确的 SHRIMP定年研究。研究表明 ,富钠的白音宝力道岩体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合岩体 ,主体可能是 4 90~ 4 6 4 Ma之间侵位的 ,推测是洋壳俯冲的产物 ;随后在 4 2 4 Ma左右该地区发生了... 本文对内蒙古苏左旗地区的闪长 -花岗岩类进行了精确的 SHRIMP定年研究。研究表明 ,富钠的白音宝力道岩体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合岩体 ,主体可能是 4 90~ 4 6 4 Ma之间侵位的 ,推测是洋壳俯冲的产物 ;随后在 4 2 4 Ma左右该地区发生了板块的碰撞事件 ,产生具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该区富钾的包尔汗喇嘛庙岩体本次得到的 SHRIMP年龄为 2 2 2~ 2 0 4 Ma,表明其在晚三叠世侵位 ,可能代表了造山期后的岩石圈拆沉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SHRIMP年代学 俯冲 洋壳 SHRIMP定年 拆沉 高钾钙碱性系列 复合岩体 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被引量:56
5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1 位作者 贾文 王佩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3-290,共8页
内蒙古喀喇沁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是由韧性变形的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的核 ;由脆 -韧性变形和经受了低压变质的中侏罗统地层组成的中间层 ;由少量脆性变形和未变质的上侏罗 -下白垩统地层和岩体组成盖层。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显... 内蒙古喀喇沁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是由韧性变形的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的核 ;由脆 -韧性变形和经受了低压变质的中侏罗统地层组成的中间层 ;由少量脆性变形和未变质的上侏罗 -下白垩统地层和岩体组成盖层。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显示了它对称伸展和不对称隆升的特征 ,130~ 10 0 Ma是其快速隆升的时期。从该区长期的热演化历史以及同构造的岩浆活动来看 ,可以认为喀喇沁变质核杂岩是地幔热隆及岩浆侵入引起地壳伸展的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岩浆底辟 热隆 伸展构造 喀喇沁 内蒙古 隆升机制 大陆 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火成岩Sr-Nd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7
6
作者 邵济安 洪大卫 张履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17-822,共6页
收集了本区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类火成岩,包括花岗岩、火山岩、岩墙群、堆晶岩、蛇绿岩的Sr-Nd等30组同位素数据,从中可以看到以下两个特征:①研究区从800Ma以来形成的包括蛇绿岩在内的火成岩都有高εNd低Sri的同位素特征,绝大多数Sri集中... 收集了本区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类火成岩,包括花岗岩、火山岩、岩墙群、堆晶岩、蛇绿岩的Sr-Nd等30组同位素数据,从中可以看到以下两个特征:①研究区从800Ma以来形成的包括蛇绿岩在内的火成岩都有高εNd低Sri的同位素特征,绝大多数Sri集中在0.7045~0.7060之间,εNd(t)集中在1~5之间。②TDM年龄较多集中在800~600Ma,个别为1000Ma。结合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探讨了这些同位素特征值形成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火成岩 高εNd(t)低Sri TDM值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的新认识 被引量:8
7
作者 邵济安 张丽莉 +2 位作者 周新华 张履桥 唐克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64-2872,共9页
本文将华北板块和中亚-蒙古陆块缝合带中前人划分的"贺根山蛇绿岩套"划分为三个不同组分、不同成因的岩系:以含金刚石和其它幔源矿物的变质橄榄岩系为主,包括堆晶杂岩在内的镁铁-超镁铁岩系;含放射虫硅质岩夹层的玄武岩系;上... 本文将华北板块和中亚-蒙古陆块缝合带中前人划分的"贺根山蛇绿岩套"划分为三个不同组分、不同成因的岩系:以含金刚石和其它幔源矿物的变质橄榄岩系为主,包括堆晶杂岩在内的镁铁-超镁铁岩系;含放射虫硅质岩夹层的玄武岩系;上覆的火山-沉积岩系。根据地质学与年代学证据,可以认为蛇绿岩形成于晚泥盆-早石炭世。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1)结合不同尺度的构造研究,将含金刚石等幔源矿物的超镁铁岩看作源自地幔转换带的幔源熔-流体,在软流圈底辟体上涌的背景下持续上升,在板块对接的过程中构造侵位的岩石。据此,对现有的蛇绿岩概念提出了补充;同时提出贺根山在板块汇聚过程未发生明显的俯冲和碰撞,而是通过拼贴的方式连为一体的;(2)贺根山具有OIB特征的玄武岩与朝克山MORB的对比,表明不同来源的多地块的存在及板块闭合时间的差异均反映了陆间小洋盆的特征;(3)将上覆在玄武岩系之上的火山沉积岩系看作洋盆最后充填的产物,反映了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小洋盆直接从洋壳转化为陆壳的过程,最后从时空角度进一步讨论了小洋盆闭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带 镁铁-超镁铁岩 玄武岩 上覆岩系 小洋盆闭合 贺根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喀喇沁早白垩世橄辉云煌岩岩筒 被引量:3
8
作者 邵济安 贾文 +2 位作者 储著银 张履桥 牟保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9-434,共6页
探寻地幔物质上涌的通道口,是大陆岩石圈研究所感兴趣的,它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岩石圈深部信息。本文报道的是在内蒙古喀喇沁黑龙潭火山颈中发现的橄辉云煌岩,其K-Ar同位素年龄为124 Ma。火山活动明显受到中生代构造活动控制。火山岩的... 探寻地幔物质上涌的通道口,是大陆岩石圈研究所感兴趣的,它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岩石圈深部信息。本文报道的是在内蒙古喀喇沁黑龙潭火山颈中发现的橄辉云煌岩,其K-Ar同位素年龄为124 Ma。火山活动明显受到中生代构造活动控制。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浆来自富集地幔,在源区存在陆壳的混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喀喇沁 中生代 橄辉云煌岩 富集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甘珠尔庙变质核杂岩 被引量:58
9
作者 张履桥 邵济安 郑广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0-146,共7页
本文讨论了出露在大兴安岭主峰穹状复背斜核部的变质核杂岩。从岩石组合、变质温压条件、变形特征角度阐明了变质核杂岩的结构。从变质核杂岩各层之间的产状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变质核杂岩隆升时间以及与大兴安岭隆升的关系。最后通过核部... 本文讨论了出露在大兴安岭主峰穹状复背斜核部的变质核杂岩。从岩石组合、变质温压条件、变形特征角度阐明了变质核杂岩的结构。从变质核杂岩各层之间的产状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变质核杂岩隆升时间以及与大兴安岭隆升的关系。最后通过核部侵位的超镁铁-镁铁质岩探讨了变质核杂岩隆升的深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热隆 韧性变形 杂岩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区磷灰石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涛 裘愉卓 +2 位作者 陈成业 陈洪新 王远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通过新建立的BiPO4转化法,笔者分析了白云鄂博矿区部分磷灰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其变化范围为6.3‰~9.4‰,并通过与各种产状磷灰石及不同时代磷酸盐沉积的氧同位素对比、磷灰石形成温度的计算,以及磷灰石Sr-Pb同位素数据的分析,... 通过新建立的BiPO4转化法,笔者分析了白云鄂博矿区部分磷灰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其变化范围为6.3‰~9.4‰,并通过与各种产状磷灰石及不同时代磷酸盐沉积的氧同位素对比、磷灰石形成温度的计算,以及磷灰石Sr-Pb同位素数据的分析,推断矿区磷灰石的形成可能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灰 氧同位素 矿床 热水 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地区早中生代煌斑岩-碳酸岩岩墙群 被引量:56
11
作者 邵济安 张永北 +3 位作者 张履桥 牟保磊 王佩瑛 郭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104,共12页
大同地区密集分布的岩墙群由基性-超基性煌斑岩和碳酸岩组成,侵入于石炭-二叠纪煤层中。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和Rb-Sr、K-Ar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岩墙群的侵位于晚三叠世。Sr、Nd同位素比值显示,碳酸岩和煌斑岩都来源于壳幔混合型岩浆源区... 大同地区密集分布的岩墙群由基性-超基性煌斑岩和碳酸岩组成,侵入于石炭-二叠纪煤层中。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和Rb-Sr、K-Ar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岩墙群的侵位于晚三叠世。Sr、Nd同位素比值显示,碳酸岩和煌斑岩都来源于壳幔混合型岩浆源区。稳定元素比值和相容、不相容元素同等富集则表明它们是碳酸岩和硅酸盐混合的原始母岩浆液态不混熔的产物。岩墙群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构造背景表明,它们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受到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大同岩墙群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华北早中生代岩石圈演化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地区 早中生代 岩墙群 煌斑岩 碳酸岩 基性岩 超基性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壳垂向增生的两种方式:以大兴安岭为例 被引量:55
12
作者 邵济安 韩庆军 +2 位作者 张履桥 牟保磊 乔广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00-606,共7页
本文讨论了大兴安岭由于中生代底侵作用形成的两种类型的陆壳增生方式: 1) 来自地壳底部壳幔混源岩浆房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对上部陆壳的增生, 岩浆的侵位和喷发集中在145~115 Ma, 它们具明显的幔源岩石同位素特征, 如正的... 本文讨论了大兴安岭由于中生代底侵作用形成的两种类型的陆壳增生方式: 1) 来自地壳底部壳幔混源岩浆房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对上部陆壳的增生, 岩浆的侵位和喷发集中在145~115 Ma, 它们具明显的幔源岩石同位素特征, 如正的εNd (t)值(0~4),低的87Sr/86 Sr 初始比值(0.704~0.708)等; 2)早中生代形成的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241~214 Ma)对下部陆壳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壳幔混源岩浆 岩浆 陆壳增生 底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南口中生代双峰式岩墙群的组成及其特征 被引量:34
13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1 位作者 魏春景 韩庆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5-212,共8页
在北京南口地区发现了一套NNW走向、颇具规模的、由基性钾玄岩和酸性花岗质岩石组成的双峰式岩墙群,其K-Ar同位素年龄为119~114Ma。本文重点讨论了岩墙群的野外地质特征及其岩石学特征。研究表明酸性岩墙和基性岩墙的稀土配分模式非常... 在北京南口地区发现了一套NNW走向、颇具规模的、由基性钾玄岩和酸性花岗质岩石组成的双峰式岩墙群,其K-Ar同位素年龄为119~114Ma。本文重点讨论了岩墙群的野外地质特征及其岩石学特征。研究表明酸性岩墙和基性岩墙的稀土配分模式非常接近,并且无明显的铕异常,推测它们的岩浆来自两个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源,而且两套岩浆之间不存在结晶分异作用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双峰式岩墙群。研究还表明,两种岩浆最初占位时共呈液相,彼此接触部位成分发生一定程度的混染作用,但总体是互相独立的。岩墙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墙群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侵位的,具有深源浅侵位的特征,反映了晚中生代研究区存在的伸展构造这对于全面认识华北“燕山运动”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岩墙群 钾玄岩系 结晶分异 伸展构造 中生代 形成机制 花岗质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 被引量:240
14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牟保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39-346,共8页
概括地介绍了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重点讨论了晚中生代火山岩、深成岩的岩石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存在一套板内拉张环境下的A 型花岗岩,火山岩为一套钾质粗面质岩石,大多数花岗岩和火山岩具有低的N(87Sr)/ N(... 概括地介绍了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重点讨论了晚中生代火山岩、深成岩的岩石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存在一套板内拉张环境下的A 型花岗岩,火山岩为一套钾质粗面质岩石,大多数花岗岩和火山岩具有低的N(87Sr)/ N(86Sr) 值(0704 ~0708) 和正的ε(Nd ,t) (1 ~4) 值,据此认为这是底侵作用形成的一套壳 幔混熔岩浆的产物,结合岩浆喷发与侵位过程中的伸展构造分析,认为这是大陆内部伸展造山的重要证据。此外,笔者还在该区发现早中生代的一套幔源镁铁质堆晶岩和侵入岩、早 中侏罗世及早白垩世的基性岩墙群、早白垩世(130 ~120 Ma) 超基性的角闪岩、玻基橄辉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由此可以证明,大兴安岭晚中生代的花岗岩 火山岩活动只是伸展背景下的岩浆演化的一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造山 伸展造山 底侵作用 岩浆作用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口-古崖居中生代双峰式岩墙群形成机制的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62
15
作者 邵济安 李献华 +2 位作者 张履桥 牟保磊 刘玉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7-524,共8页
京北南口至延庆古崖居出露了一套延伸40km、由钾玄质岩石和花岗质岩石组成的双峰式岩墙群。报道了岩墙群的同位素年龄,其K-Ar年龄为114~120Ma,Rb-Sr年龄为128Ma。对南口双峰式岩墙群的17个代表性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 京北南口至延庆古崖居出露了一套延伸40km、由钾玄质岩石和花岗质岩石组成的双峰式岩墙群。报道了岩墙群的同位素年龄,其K-Ar年龄为114~120Ma,Rb-Sr年龄为128Ma。对南口双峰式岩墙群的17个代表性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酸性岩墙和基性岩墙是同时来自两个独立的岩浆房,岩浆来自EMⅠ型富集地幔。在此基础上,用岩浆不混熔的双扩散对流模式解释了两个层状岩浆房的形成,正是它们同时为双峰式岩墙群提供了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岩墙群 同位素年龄 微量元素 双扩散对流模式 岩石成因论 形成机制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格局转换过程中的深部作用与浅部响应 被引量:92
16
作者 邵济安 牟保磊 张履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40,共9页
华北晚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作为一个新的构造格局,以其鲜明的NNE走向横跨在古亚洲域不同构造单元之上。在华北东部清楚地保留了标志早中生代格局转换过程的各种信息。本文所列举的晚三叠世超镁铁—镁铁质和碱性侵入岩、堆晶岩、麻粒岩就... 华北晚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作为一个新的构造格局,以其鲜明的NNE走向横跨在古亚洲域不同构造单元之上。在华北东部清楚地保留了标志早中生代格局转换过程的各种信息。本文所列举的晚三叠世超镁铁—镁铁质和碱性侵入岩、堆晶岩、麻粒岩就是下地壳底部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早—中侏罗世的辉绿岩岩墙群、玄武岩及安粗岩系列的火山岩是中、上部地壳岩浆活动的表现,与此同时的受裂陷槽控制的含煤类磨拉石及火山—磨拉石建造则是地表的响应。由沉积—构造—岩浆岩带标志的NEE新格局在展布上受到新生性和继承性两类构造因素的控制。由此笔者认为,深部作用是构造格局转换过程的主导因素,地表的变形和建造是它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东部 中生代 构造格局 转换过程 深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义县组玄武岩捕虏晶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1
17
作者 邵济安 路凤香 +1 位作者 张履桥 杨进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47-1558,共12页
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底部有一套镁含量较高(MgO=8%~10%)的橄榄玄武岩,有人称之为“高镁玄武岩”。通过这些玄武岩所含的橄榄石、单斜辉石的形态特征、环带结构以及所包含不透明矿物的研究,笔者认为它们属于地幔捕虏晶。捕虏晶和玄武质... 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底部有一套镁含量较高(MgO=8%~10%)的橄榄玄武岩,有人称之为“高镁玄武岩”。通过这些玄武岩所含的橄榄石、单斜辉石的形态特征、环带结构以及所包含不透明矿物的研究,笔者认为它们属于地幔捕虏晶。捕虏晶和玄武质熔体反应的结果形成了环带结构,由于捕虏晶比玄武质熔体富 Mg、Ni、Cr,贫 Fe、Mn、Ca,因此作用结果提高了熔体的镁含量。此外,辉石的反环带以及复杂环带结构反映了两种熔体的混合作用。因此上述橄榄石、辉石捕虏晶的发现有助于揭示:1)岩石圈地幔和熔体相互作用以及高镁岩石的成因;2)两种熔体的混合作用。这一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改造与破坏,理解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构造环境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中生代 橄榄石 单斜辉石 捕虏晶 环带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早白垩世末岩石圈局部被扰动的时空证据 被引量:20
18
作者 邵济安 路凤香 +1 位作者 张履桥 施光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对比研究了辽西阜新碱锅和内蒙古平庄含地幔捕虏体的阜新组玄武岩与碱锅义县组的安山岩,并结合前人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认在早白垩世117~106 Ma期间,该区火山岩岩浆来源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转变成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即岩浆作用从以壳... 对比研究了辽西阜新碱锅和内蒙古平庄含地幔捕虏体的阜新组玄武岩与碱锅义县组的安山岩,并结合前人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认在早白垩世117~106 Ma期间,该区火山岩岩浆来源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转变成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即岩浆作用从以壳幔相互作用为主转化成软流圈的底辟体上升。将岩浆来源的巨大变化与前人关于古地磁和白垩纪超静磁带的研完成果以及研究区脊椎动物群集群死亡事件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次重要的岩石圈圈层结构被扰动的事件。通过区域对比,发现阜新、平庄岩浆源区从富集地幔向亏损地幔转化的事件同样存在于山东沂水以及松辽盆地,而且岩浆来源转化的时间大体一致,均发生在100~80Ma前后。根据前人提供的小比例尺的三维面波速度结构,推断中国东部软流圈物质沿着构造薄弱带上涌,使岩石圈发生局部扰动的起始时间可能是晚中生代100Ma,由于各地构造差异它们可以表现为若干软流圈上涌的底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岩石圈 软流圈 亏损地幔 岩浆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元古代的三次伸展事件 被引量:55
19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李大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本文根据作者在山西、河北一带获得的三组元古代年龄数据,即基性岩墙群1.885Ga的Rb-Sr等时线年龄;太古代地层大面积钾质交代的^(40)Ar-^(39)Ar坪年龄1.262Ga和^(40)Ar-^(39)Ar等时线年龄1.274Ga;以及基性岩墙群0.731~0.601Ga的K-Ar稀... 本文根据作者在山西、河北一带获得的三组元古代年龄数据,即基性岩墙群1.885Ga的Rb-Sr等时线年龄;太古代地层大面积钾质交代的^(40)Ar-^(39)Ar坪年龄1.262Ga和^(40)Ar-^(39)Ar等时线年龄1.274Ga;以及基性岩墙群0.731~0.601Ga的K-Ar稀释法年龄。结合前人研究资料,作者认为华北克拉通存在1.8~1.7Ga,1.3~1.1Ga,和0.8~0.7Ga三次伸展事件,它们之间相隔0.5Ga。最后一次伸展事件可以延续到晚元古代末。文章最后提出了华北克拉通这三次事件与全球超大陆裂解事件是否响应和如何响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 元古代 伸展事件 基性岩墙群 钾质交代 超大陆裂解 氩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宣隆起核部的转枝莲辉石闪长岩 被引量:6
20
作者 邵济安 魏春景 +2 位作者 张履桥 牛树银 牟保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89-1396,共8页
位于冀西北张家口-宣化地区的转枝莲辉石闪长岩侵入水泉沟正长岩杂岩体中。该岩石由紫苏辉石、次透辉石、黑云母、中长石、正长石以及磷灰石、钛铁矿等副矿物组成。全岩分析结果SiO_253%~59%。本文根据上述两点将其命名为辉石闪长岩... 位于冀西北张家口-宣化地区的转枝莲辉石闪长岩侵入水泉沟正长岩杂岩体中。该岩石由紫苏辉石、次透辉石、黑云母、中长石、正长石以及磷灰石、钛铁矿等副矿物组成。全岩分析结果SiO_253%~59%。本文根据上述两点将其命名为辉石闪长岩,通过岩石成因、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和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认为岩体是上地幔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石闪长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闪长岩 岩石成因 RB-SR等时线年龄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