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大型银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胜金 朴丽丽 +4 位作者 于海洋 栗原 周颖帅 柳志辉 张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62,共16页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是得尔布干成矿带南西段的大型银矿床,位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和得尔布干断裂之间。该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硫化物及石英-锰碳酸盐3个阶段。文章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及采用氢氧同...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是得尔布干成矿带南西段的大型银矿床,位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和得尔布干断裂之间。该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硫化物及石英-锰碳酸盐3个阶段。文章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及采用氢氧同位素和硫同位素示踪成矿流体特征和来源,结果显示:前两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0~423℃,盐度w(NaCl_(eq))可分为2组,一组盐度w(NaCl_(eq))为13.82%~16.05%,另一组盐度w(NaCl_(eq))为0.18%~8.14%;石英-锰碳酸盐阶段均一温度范围为124~245℃,盐度w(NaCl_(eq))为0.18%~15.42%,从早到晚阶段总体显示随温度降低、盐度降低的趋势;主成矿阶段对应成矿深度0.48~1.41 km,平均值为0.76 km;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_(H2O)值为-11.6‰~-3.3‰)位于原生岩浆水的左下方靠近雨水线位置,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是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且成矿的中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34)S值皆分布于-4.0‰~+4.5‰之间,呈塔式分布,反映了硫主要来自幔源。铅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是一个与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通过矿床地质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笔者进一步完善了额仁陶勒盖式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用该模式指导矿床外围新发现多个金、银、钼多金属矿(化)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地球化学 成矿模式 额仁陶勒盖银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I识别模型对冷蒿根系共生菌根的综合评价
2
作者 金昆 薛焱 +2 位作者 王同智 穆东祺 曹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0,共8页
应用AI图像识别技术判断并评价冷蒿丛枝菌根真菌(AMF)共生结构的染色效果。以被AM真菌(AMF)侵染的冷蒿根系为材料,用苏丹红Ⅳ、台盼蓝、醋酸墨水、酸性品红和苯胺蓝染色剂分别对其染色,通过AI识别技术与Python语言实现并构建基于层次分... 应用AI图像识别技术判断并评价冷蒿丛枝菌根真菌(AMF)共生结构的染色效果。以被AM真菌(AMF)侵染的冷蒿根系为材料,用苏丹红Ⅳ、台盼蓝、醋酸墨水、酸性品红和苯胺蓝染色剂分别对其染色,通过AI识别技术与Python语言实现并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的评价模型,对染色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显示,5种丛枝菌根染色剂适宜性优劣顺序依次为:台盼蓝、苏丹红Ⅳ、醋酸墨水、酸性品红和苯胺蓝,其中台盼蓝染色剂为冷蒿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结构的首选染色剂。本研究建立的染色方法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大样本处理能力,可为同类型研究提供客观、准确的新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冷蒿 AI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