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铅锌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秦永启 张文华 《湿法冶金》 CAS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在高碱性条件下,对内蒙古某铅锌矿进行了分选试验。用乙黄药为捕收剂,ZnSO4和Na2S为抑制剂优先选铅,然后用CuSO4为活化剂,用乙黄药选锌。闭路试验结果表明,铅精矿中,铅质量分数为72.23%,铅回收率为87.21%;锌精矿中,锌质量分数为51.50%,... 在高碱性条件下,对内蒙古某铅锌矿进行了分选试验。用乙黄药为捕收剂,ZnSO4和Na2S为抑制剂优先选铅,然后用CuSO4为活化剂,用乙黄药选锌。闭路试验结果表明,铅精矿中,铅质量分数为72.23%,铅回收率为87.21%;锌精矿中,锌质量分数为51.50%,锌回收率为85.22%。该工艺已投入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选矿 乙黄药 抑制剂 活化剂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某难浸金矿石中提取金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敬峰 张文华 秦永启 《湿法冶金》 CAS 200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对难浸半氧化金矿石进行氰化浸出时 ,加入助浸剂过氧化钙可明显提高金的浸出率 ,缩短浸出周期 ,降低 Na Cl耗量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难浸金矿石 助浸剂 氰化浸出 提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早白垩世火山-沉积作用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41
3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储著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4-390,共7页
根据火山岩Rb-Sr等时线测年结果,将张家口组置于下白垩统下部。讨论了早白垩世139~138Ma左右的张家口组和120Ma左右的化吉营组2期火山岩的组分特征和岩浆来源,认为它们的成因与底侵作用引起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与该区发现的140~120M... 根据火山岩Rb-Sr等时线测年结果,将张家口组置于下白垩统下部。讨论了早白垩世139~138Ma左右的张家口组和120Ma左右的化吉营组2期火山岩的组分特征和岩浆来源,认为它们的成因与底侵作用引起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与该区发现的140~120Ma麻粒岩包体所反映的底侵作用一致。从火山-沉积作用相互联系的角度,可以将这2期火山岩和它们各自上覆的沉积地层看做上、下2个火山-沉积旋回。下部的火山断陷盆地和上覆的沉积坳陷盆地组成了二元结构的盆地。沉积盆地的特征、火山岩的成因及同期麻粒岩的存在,总体反映了晚中生代伸展背景下的构造热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 张家口组 化吉营组 火山—沉积旋回 底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钢选矿厂尾矿的稀土选矿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文华 郑煜 秦永启 《湿法冶金》 CAS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包钢选矿厂的尾矿中含有大量稀土 ,可再次利用。采用重选浮选联合流程和单一浮选流程可使稀土富集。单一浮选流程简单 ,回收率相对较高 。
关键词 尾矿 稀土 重-浮选流程 浮选 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某银锰矿中回收银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敬峰 《湿法冶金》 CAS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研究了以氯化焙烧 -氰化浸出工艺从银锰矿中回收银 ,考察了氯化钠加入量、矿石粒度、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矿样粒度小于 1 5 mm,矿样与氯化钠质量比为 1 0 :1 ,焙烧温度 80 0℃ ,焙烧时间 4h条件下 ,... 研究了以氯化焙烧 -氰化浸出工艺从银锰矿中回收银 ,考察了氯化钠加入量、矿石粒度、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矿样粒度小于 1 5 mm,矿样与氯化钠质量比为 1 0 :1 ,焙烧温度 80 0℃ ,焙烧时间 4h条件下 ,银浸出率可达到 78% ,比直接氰化浸出时高 5 6% ,同时金也被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焙烧 氰化浸出 银锰矿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