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巴彦诺日公地区构造砾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1
作者 李新仁 贾利亚 +2 位作者 陈志勇 苏宏伟 张志祥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29,共5页
通过巴彦诺日公地区1/5万地质填图和重点解剖研究,认为原1/20万区调中所划下元古界阿拉善群大部分岩石组合可与内蒙古中部地区色尔腾山岩群进行对比,且祖宗毛道组三段实际上是一套构造砾岩。在研究该砾岩宏观和微观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其... 通过巴彦诺日公地区1/5万地质填图和重点解剖研究,认为原1/20万区调中所划下元古界阿拉善群大部分岩石组合可与内蒙古中部地区色尔腾山岩群进行对比,且祖宗毛道组三段实际上是一套构造砾岩。在研究该砾岩宏观和微观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其形成机制为伸展机制下的构造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诺日公 构造砾岩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婷婷 吴新宏 +2 位作者 姚国征 王秋菊 李鹏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根据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的主要影响因子,在设定多层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植被-风沙活动-土壤"指标体系,并用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植被所占的权重最大(为0.637),其次为风沙活动(为0.258),最后是土壤(为0.10... 根据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的主要影响因子,在设定多层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植被-风沙活动-土壤"指标体系,并用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植被所占的权重最大(为0.637),其次为风沙活动(为0.258),最后是土壤(为0.105),充分说明植被在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沙化 治理 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快速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婷婷 吴新宏 +2 位作者 李鹏 王秋菊 姚国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122,共4页
近年来,为了有效遏制草原沙漠化趋势,我国启动了一系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来改善草原生态圈生态环境。如何对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 近年来,为了有效遏制草原沙漠化趋势,我国启动了一系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来改善草原生态圈生态环境。如何对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的实施背景和目的,结合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区的环境背景特征,遵循科学、实用及其简明等原则构建了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快速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益 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的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婷婷 吴新宏 +2 位作者 王秋菊 李鹏 姚国征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2,共6页
建立了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快速评价"植被-风沙活动-土壤"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对指标的域值进行了确定、量化和分级,选择镶黄旗翁贡乌拉苏木2种不同类型的治理工程做实例研究,建立... 建立了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快速评价"植被-风沙活动-土壤"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对指标的域值进行了确定、量化和分级,选择镶黄旗翁贡乌拉苏木2种不同类型的治理工程做实例研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相结合,运用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法模型,对工程进行了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显示:2004年封沙育林工程得分为75.88分,生态效益良;2004年飞播造林工程得分为81.07分,生态效益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生态效益 评价 草原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的镶黄旗北部沙地沙漠化动态监测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婷婷 吴新宏 +1 位作者 李鹏 姚国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基于RS和GIS技术,以2000年和2007年TM影像为信息源,建立目视解译标志,利用ER-DAS的图像和数据处理功能,对镶黄旗北部沙地2000年以来沙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内未沙漠化和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262.7 km2,具有明显增... 基于RS和GIS技术,以2000年和2007年TM影像为信息源,建立目视解译标志,利用ER-DAS的图像和数据处理功能,对镶黄旗北部沙地2000年以来沙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内未沙漠化和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262.7 km2,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中度、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减少面积分别为220.6 km2和42.1 km2。沙漠化土地逆转过程中,中度和重度沙漠化土地逆转较为明显;新增沙漠化土地中,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较大。从整体来看,沙漠化已呈逆转的趋势,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在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数据 沙漠化土地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的镶黄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生态效益研究--以2004年封沙育林工程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婷婷 吴新宏 +3 位作者 姚国征 王秋菊 李鹏 拾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4-207,共4页
以内蒙古镶黄旗的封沙育林工程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7月和2007年8月的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调查数据,从植被、土壤和风沙活动3个方面12项指标对镶黄旗北部沙化草原封禁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区的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 以内蒙古镶黄旗的封沙育林工程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7月和2007年8月的TM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调查数据,从植被、土壤和风沙活动3个方面12项指标对镶黄旗北部沙化草原封禁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区的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草层高度分别比自由放牧地提高了253.4%,112.4%,37.2%,植物种数增加,一年生植物比例降低。与工程实施前相比,固定沙地比例增加了124.1%,流动沙地比例减少了80.9%;土壤理化性质也得到了改良,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36.2%、细沙比重增加了34.4%,并出现土壤结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数据 封沙育林 生态效益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低山区水土保持林评价与分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兰花 孙树光 +1 位作者 朱金兆 赵微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4-137,共4页
以北京低山区同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和栎类(Ouercus liaotungensis)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2个30m×30m标准样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专家... 以北京低山区同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和栎类(Ouercus liaotungensis)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2个30m×30m标准样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专家咨询法筛选出三级共12个评价指标,构建水土保持林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综合模型,计算林分综合评价指数,并对各林分进行了评价。将水土保持林分为四级:一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S≥8;二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5≤S<8;三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2≤S<5;四级水土保持林,综合评价值S<2。探讨了不同级别的水土保持生长状况及立地特征,并提出了合理的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低山区 水土保持林 评价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荒漠草原恢复过程中植被生态学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兰花 孙树光 杨胜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526-4527,共2页
对退化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植被变化的研究是认识其恢复过程、机理、探讨恢复的限制因子和进一步制定快速、低投入生态恢复措施的基础。通过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带退化草原的恢复过程研究可知,在退化草原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高度上... 对退化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植被变化的研究是认识其恢复过程、机理、探讨恢复的限制因子和进一步制定快速、低投入生态恢复措施的基础。通过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带退化草原的恢复过程研究可知,在退化草原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高度上升;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增加;物种数先增加后降低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先明显增长后趋于平缓稍微有所下降,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减少,这一变化与该区草原植被特征及人为干扰活动有关。即在禁牧初期,一些一、二年生植物的侵入,以及退化群落中建群种、优势种得以优先恢复,所以植物群落各特征都呈增长趋势;而随着禁牧年限的增长,草原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各植被生态特征变化都呈平稳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荒漠草原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拉穆仁草原荒漠化现状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兰花 孙树光 +1 位作者 萨仁格日勒 胡涛 《内蒙古草业》 2012年第2期31-34,共4页
本文以希拉穆仁草原现状进行调查所得资料为依据,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草原退化评价的研究的一些资料,以及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有关历史资料,运用数理统计中SPSS软件对实地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的结果,制定了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以希拉穆仁草原现状进行调查所得资料为依据,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草原退化评价的研究的一些资料,以及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有关历史资料,运用数理统计中SPSS软件对实地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的结果,制定了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所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希拉穆仁草原进行现状评价。评价结果如下:(1)希拉穆仁草原处于整体退化状态;(2)希拉穆仁草原退化程度大部分属于中度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拉穆仁草原 荒漠化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