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青山不同树种根围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群落丰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星 李敏 +3 位作者 姚庆智 铁英 魏杰 陈丽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9-216,共8页
针对大青山山地森林不同树种的根围土壤,探讨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联系以及受控因子。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不同树种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过氧化物酶(Pod... 针对大青山山地森林不同树种的根围土壤,探讨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联系以及受控因子。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不同树种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群落丰度从春季到秋季均显著增高,如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氮数量及细菌、真菌丰度等;大青山森林土壤βG、Pod酶活性夏季较高,而NAG酶活性秋季较高。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青山不同树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丰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与NAG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Pod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而βG只与细菌群落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理化因子(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认为,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氮、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度、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等可作为影响不同树种根围土壤养分特性的重要因子。在大青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树种对土壤理化指标、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并且随着季节变化响应较强。理化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是调控大青山森林植被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森林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3种主要林型兴安落叶松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阿日根 刘洋 +4 位作者 杨富荣 雷那庆 孟军贵 吴小红 铁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19,共4页
以大兴安岭3种主要林型兴安落叶松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3种主要林型的落种量、土壤种子储备量质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 以大兴安岭3种主要林型兴安落叶松种子库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3种主要林型的落种量、土壤种子储备量质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种子库中杜鹃-兴安落叶松林落种量最大,为1 496粒/m^2;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落种量最小,为246粒/m^2;草类-兴安落叶松林落种量为349粒/m^2;土壤种子库的储备量大小分别为2 069.33、1 342.67粒/m^2和1 047.99粒/m^2。从种子库生活力程度看,种子整体质量差,种子库中90%以上为无活力种子;土壤种子储备量中种子70%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中,这与种子自身生物学特性和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土壤种子储备量 落种量 林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裂槭与其近缘种的比较形态学及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兰庆 刘果厚 +2 位作者 胥晓 李红颖 刘冠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01,共10页
通过对细裂槭与其近缘种大叶细裂槭、疏毛槭的表型性状及叶片微形态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细裂槭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细裂槭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2)同一产地细裂槭与其近缘种的一些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差... 通过对细裂槭与其近缘种大叶细裂槭、疏毛槭的表型性状及叶片微形态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细裂槭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细裂槭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2)同一产地细裂槭与其近缘种的一些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3)反映叶片大小和翅果形状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相对较大,不能准确反映种间关系,故不支持《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以及各类地方植物志中以叶片大小和双翅连接角度作为细裂槭、大叶细裂槭和疏毛槭的主要分类依据。(4)疏毛槭叶上表皮和下表皮均具表皮毛,且生活周期内不脱落,与《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对疏毛槭的记载略有不同。依据许炳强提出的植物叶脉序演化关系,细裂槭与大叶细裂槭的叶脉序特征基本一致,而疏毛槭较细裂槭和大叶细裂槭原始,该研究结果支持Flora of China对细裂槭和大叶细裂槭的合并处理,并将细裂槭作为疏毛槭的变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裂槭 大叶细裂槭 疏毛槭 表型性状 叶片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林格尔县4种人工林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田菊 李国婧 刘洋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以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4种林分类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分别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山杏Armeniaca sibirica针灌混交)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浸泡法,研究枯落物... 以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4种林分类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分别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山杏Armeniaca sibirica针灌混交)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浸泡法,研究枯落物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枯落物储量范围为10.69~10.87 t/hm^2,其中枯落物储量最大的是樟子松、山杏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1.5 m×5 m),为10.87 t/hm^2,油松、沙棘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1.5 m×5 m)最小,为10.69 t/hm^2。(2)4种林分类型下的半分解层枯落物储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方面油松、沙棘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1.5 m×5 m)(10.05 t/hm^2)>油松、沙棘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2 m×4 m)(9.99 t/hm^2)=樟子松、山杏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1.5 m×5 m)(9.99 t/hm^2)>樟子松、沙棘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2 m×4 m)(9.96 t/hm^2)。(3)平均最大持水率在4个林分类型之间呈现规律是油松、沙棘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1.5 m×5 m)(187.63%)>油松、沙棘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2 m×4 m)(186.9%)>樟子松、沙棘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2 m×4 m)(185.63%)>樟子松、山杏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1.5 m×5 m)(183.82%)。(4)有效拦蓄量规律为油松、沙棘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1.5 m×5 m)(6.32 t/hm^2)>油松、沙棘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2 m×4 m)(6.25 t/hm^2)>樟子松、沙棘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2 m×4 m)(6.23 t/hm^2)>樟子松、山杏针灌4:1带行状混交林(1.5 m×5 m)(6.17 t/hm^2)。(5)枯落物持水量(率)随浸泡时间呈现指数关系式,吸水速率随时间呈现指数关系式。综合结果表明樟子松的枯落物层持水能力最好,该地区樟子松防护林的枯落物层涵养水源功能优于其他类型的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枯落物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蒙古莸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贺一鸣 李青丰 +3 位作者 贺晓 樊如月 段茹晖 刘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724-4732,共9页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是珍稀濒危的资源性植物,具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其分布范围正日渐缩小。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干旱草原区蒙古莸天然种群实生苗的调查,以及在室内模拟不同环境条件,对蒙古莸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进行研究,...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是珍稀濒危的资源性植物,具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其分布范围正日渐缩小。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干旱草原区蒙古莸天然种群实生苗的调查,以及在室内模拟不同环境条件,对蒙古莸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进行研究,旨在探究这一物种珍稀、濒危的原因。结果显示:1)自然条件下蒙古莸种子在5—7月大量萌发,但在幼苗生长初期死亡率较高,使得自然种群更新强度仅为0.11株/m^2。2)蒙古莸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成熟采收后很快即可萌发。萌发对水分要求较宽范,但适宜其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窄,为25—30℃。3)蒙古莸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能耐受每日短暂的高温胁迫(50℃)。持续的高温、低温和频繁的降水显著增大幼苗死亡率。研究认为,蒙古莸种子萌发的条件与幼苗存活的条件差异较大,同时满足其萌发和幼苗存活和生长的窗口条件比较严苛。其野生生长地的生境条件往往难以满足要求,这是限制蒙古莸通过有性繁殖进行自然种群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生苗 温度 水分 埋深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扁桃编码Ca^(2+)结合蛋白基因的系统性鉴定和表达分析
6
作者 刘洋 铁英 +2 位作者 杨佳 祁智 毛惠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6,共6页
为进一步解析蒙古扁桃抗逆境的遗传机理,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在蒙古扁桃体内鉴定到16个编码Ca^(2+)结合蛋白的全长转录本,包括4个Ca^(2+)ATPase(ECA/ACA),3个具有多个跨膜域的新型Ca^(2+)通道蛋白(E... 为进一步解析蒙古扁桃抗逆境的遗传机理,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在蒙古扁桃体内鉴定到16个编码Ca^(2+)结合蛋白的全长转录本,包括4个Ca^(2+)ATPase(ECA/ACA),3个具有多个跨膜域的新型Ca^(2+)通道蛋白(ERD),5个Ca^(2+)/H+反向转运蛋白(CAX),2个Ca^(2+)依赖的蛋白激酶(CPK)和2个钙调素蛋白(CAM),它们的结构域同拟南芥同源蛋白基本相同。ERD、CAX、CPK和CAM各有1个基因在蒙古扁桃根和叶中有明显表达,其中的ERD、CPK和CAM类的基因表达在不同程度上受干旱和盐胁迫调节,说明有可能调节蒙古扁桃的抗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扁桃 转录组测序 钙结合蛋白 钙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壁天门冬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曲艳 李青丰 +3 位作者 贺一鸣 樊如月 段茹晖 刘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20,共5页
试验设置不同温度、发芽床和水分等处理,以发芽率、发芽指数作为指标,筛选戈壁天门冬(Asparagus gobicus)最优的发芽条件。结果显示:(1)戈壁天门冬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萌发不需考虑光照条件,最适温度为恒温25℃;(2)根据种苗形态建成特征... 试验设置不同温度、发芽床和水分等处理,以发芽率、发芽指数作为指标,筛选戈壁天门冬(Asparagus gobicus)最优的发芽条件。结果显示:(1)戈壁天门冬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萌发不需考虑光照条件,最适温度为恒温25℃;(2)根据种苗形态建成特征,戈壁天门冬的幼苗属A 1.2.2.1组,即留土发芽的单子叶植物,上胚轴伸长,幼苗鉴定时要考虑初生根的发育程度;(3)戈壁天门冬种子萌发较快,第5d即有超过50%种子完成萌发过程,因此推荐置床后第5d作为初次计数时间,第10d作为末次计数时间;(4)戈壁天门冬幼苗对基质水分比较敏感,用种苗进行扩繁时应格外注意水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天门冬 种子萌发 萌发条件 幼苗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苏里鼠李种子休眠机理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洋 郭娇 +1 位作者 王娟 李青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135,共9页
【目的】确定乌苏里鼠李种子休眠类型,探索有效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其种质资源利用、种子扩繁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018年9月采集的乌苏里鼠李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吸水特性、休眠特性以及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确... 【目的】确定乌苏里鼠李种子休眠类型,探索有效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其种质资源利用、种子扩繁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018年9月采集的乌苏里鼠李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吸水特性、休眠特性以及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确定种子的休眠类型;用体积分数98%H2SO4、质量分数5.5%NaClO、热水和不同浓度(1,2,3 mol/L)NaOH对乌苏里鼠李种子进行处理,探索解除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结果】乌苏里鼠李种子成熟后,种皮为黄褐色至黑褐色,种皮有蜡质,种子长形卵圆状,表皮光亮、质地坚实、结构致密、种胚紧密;千粒质量为(19.6±1.0)g;纵径为(5.0±0.2)mm,横径为(3.8±0.2)mm。在室温条件下,乌苏里鼠李种子的吸水率随浸种时间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表明其种皮透水性良好,对种子的吸水阻碍较小。乌苏里鼠李种子的生活力平均值为96%,但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0%,种子本身具有休眠特性。随着乌苏里鼠李种子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内源抑制物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根长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增加,对白菜种子根长的抑制活性呈上升趋势。采用体积分数98%H2SO4和质量分数5.5%NaClO处理乌苏里鼠李种子,均不能解除其种子休眠;分别采用40~60℃热水浸种20 min或者1~3 mol/L NaOH浸种20~120 min,均具有破解其种子休眠的作用。【结论】种皮障碍和内源抑制物是限制乌苏里鼠李种子发芽的主要原因,乌苏里鼠李种子属于综合休眠型;40℃热水处理20 min或1 mol/L NaOH处理40 min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鼠李 种子萌发 休眠特性 内源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毛白杨无性系林分蓄积量的长期水氮耦合效应 被引量:9
9
作者 朱嘉磊 薄慧娟 +5 位作者 李璇 文春燕 王江 聂立水 田菊 宋莲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3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田间持水量和纯氮施用量对毛白杨人工林单位面积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确定毛白杨无性系最佳水氮组合方案。【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河北威县林地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不同无性系(BT17,B331,S86,1316)毛白杨林分蓄... 【目的】研究不同田间持水量和纯氮施用量对毛白杨人工林单位面积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确定毛白杨无性系最佳水氮组合方案。【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河北威县林地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不同无性系(BT17,B331,S86,1316)毛白杨林分蓄积量影响。【结果】1)无性系在不同纯氮施用量和田间持水量灌溉条件下单位面积上林分生长量有差异,S86无性系对高水肥处理响应较好,1316无性系响应较差。2)对杨树人工林进行水分灌溉管理措施时,应该设置田间持水量75%以上作为灌溉临界值同时灌溉临界值应考虑造林地区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林龄等因素。3)杨树人工林单位面积上纯氮施肥量范围是在100~400kg·hm^-2,且施肥量应当根据实验地区肥力等级状况进行酌量加减。【结论】在河北威县S86无性系是在田间持水量75%以上和每株施氮量160g的管理措施下能实现速生丰产的毛白杨无性系,建议在相近地区进行杨树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培育时候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毛白杨 林分蓄积量 无性系 速生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林模式林下草本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海龙 曾楠 +3 位作者 刘洋 张小全 林阔成 靳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41-2148,共8页
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山杏(Armeniaca sibiric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等乔、灌木配置而成的不同造林模式所营造的2585hm^2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山杏(Armeniaca sibiric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等乔、灌木配置而成的不同造林模式所营造的2585hm^2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对7种造林模式林下草本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包括油松纯林-YS、大樟子松纯林(造林苗木规格1.5 m)-DZ、小樟子松纯林(造林苗木规格0.5 m)-XZ、柠条锦鸡儿纯林-NT、柠条锦鸡儿与大樟子松混交林-ND、柠条锦鸡儿与小樟子松混交林-NX、山杏与樟子松混交林-SZ,并以天然保护性草坡(CK)为对照,了解林下草本植物群落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NT的草本植物群落3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43.9%、49.6%和45.3%)低于其他造林模式,混交林造林模式的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高于纯林。(2)NX和XZ林地土壤有效钾、有效磷含量相比其他造林模式处于较高水平,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均高于CK,除NT和NX外,其他5种造林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CK,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RDA1轴和RDA2轴共同解释了全部方差的77.68%。综上,7种造林模式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均高于天然保护性草坡,且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全氮、有效钾和有机质上。可见,不同造林模式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但今后的造林工程需要重视不同树种间的合理搭配,以促进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 造林模式 草本植物群落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造林密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冯倩倩 铁英 +2 位作者 周梅 向昌林 乌艺恒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和盛生态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赤峰赛罕乌拉综合防护林示范基地,以不同造林密度(1 407,1 675,2 68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3块标准地,对土壤进行分层采样,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和盛生态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赤峰赛罕乌拉综合防护林示范基地,以不同造林密度(1 407,1 675,2 68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3块标准地,对土壤进行分层采样,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密度为1 407株/hm2时,土壤容重最小(0. 97),总孔隙度(62. 6%)及含水量(14. 75%)最大。有机质的积累过程较慢,无显著改变,但表层土壤全N (110. 06g/kg)、有效P (0. 57g/kg)、有效K (29. 11g/kg)含量均在造林密度为1 407株/hm2时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林分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森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窗对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兵兵 张波 +4 位作者 赵鹏武 郑欣 周梅 舒洋 王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4,共10页
【目的】研究杨桦次生林林窗大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更新的影响,为人为近自然模拟林窗干扰更新与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按面积等级选择林窗12个,每个林窗内设置2 m×2 ... 【目的】研究杨桦次生林林窗大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更新的影响,为人为近自然模拟林窗干扰更新与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按面积等级选择林窗12个,每个林窗内设置2 m×2 m样方5个,仅调查样方内的乔木幼苗(胸径≤1 cm)和灌木,同时在每个2 m×2 m样方内设置1 m×1 m的草本调查样方1个,另设置相同面积的林内对照样方(CK)12个,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植被调查。应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4种多样性指标和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指标,分析大兴安岭南段杨桦次生林不同面积林窗中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不同面积林窗内乔木更新层更新苗密度为8333.67~12833.33株/hm^2,均高于林内8000.67株/hm^2;林窗内物种数为32~39种,均高于林内物种数20种;无论是林窗还是林内,蒙古栎均为乔木更新层先锋物种,重要值为78.57%~96.07%,但是林窗能够促进其他乔木树种的更新能力,出现蒙古栎优势度衰退的现象;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非与林窗面积正相关,但是对草本和乔木更新层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林窗内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林内,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Ⅰ号林窗除外)、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大于林内,而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仅有Ⅲ号林窗与Ⅳ号林窗均大于林内;不同面积等级林窗内物种数量及相似系数变化不大,分别为25~30和70.42%~78.95%,而与林内的共有种数及相似系数较低,仅为17~20和58.62%~69.23%。【结论】林窗的出现增加了大兴安岭南段植被物种数量及更新苗密度,且使原先锋物种优势度呈现衰退趋势,这在草本及乔木更新层表现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杨桦次生林 林窗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新杨×银灰杨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花粉形态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菊 牛新月 +1 位作者 铁英 林晓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3-37,43,共6页
利用醋酸洋红压片法观测毛新杨×银灰杨杂种雄株的减数分裂进程及花粉形态,为其基因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室温20~25℃条件下,整个花期为7 d,减数分裂所需时间为39 h;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融合纺锤体、平... 利用醋酸洋红压片法观测毛新杨×银灰杨杂种雄株的减数分裂进程及花粉形态,为其基因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室温20~25℃条件下,整个花期为7 d,减数分裂所需时间为39 h;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融合纺锤体、平行纺锤体、垂直纺锤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等特异分裂相,且减数分裂产物中出现了单分体、二分体、三分体以及含微核的分体,说明毛新杨×银灰杨杂种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染色体不平衡现象;花粉粒的直径变化范围为15.07~54.61μm,平均直径为30.20μm,呈高斯分布,其中败育花粉率为9.47%,2n花粉率为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新杨×银灰杨 减数分裂 染色体行为 2N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穗短柄草谷氨酸类受体系统发生学和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洋 安丹丹 +2 位作者 程宇来 祁智 亢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05,共7页
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已被测序,与麦类作物和牧草近缘。二穗短柄草作为温带禾本科模式植物,有很多重要基因序列结构、进化信息等需要进一步挖掘。以拟南芥AtGLRs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利用Phytozome数据库中Blast工具,获得19个二穗短柄草谷... 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已被测序,与麦类作物和牧草近缘。二穗短柄草作为温带禾本科模式植物,有很多重要基因序列结构、进化信息等需要进一步挖掘。以拟南芥AtGLRs氨基酸序列为种子序列,利用Phytozome数据库中Blast工具,获得19个二穗短柄草谷氨酸受体候选序列。基于谷氨酸受体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BdGLRs与AtGLRs聚类距离较近,亲缘关系较好。将20个AtGLRs和19个BdGLRs分别构建系统发生树,拓扑结构类似,均分为3枝,表明BdGLRs也有3个亚家族。参考AtGLRs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将BdGLRs分为3类,分别命名为BdGLR1.1-1.4、BdGLR2.1-2.10和BdGLR3.1-3.5。通过半定量和定量反转录PCR分析发现在三叶期,BdGLR家族各成员表达各异,相同成员在不同组织中表达不同,不同成员在相同组织表达不同。除BdGLR1.4和BdGLR2.6-2.10,其余BdGLRs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为二穗短柄草的谷氨酸受体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也为后续禾本科农作物和牧草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谷氨酸受体 系统发生树 半定量反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低钙诱导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天 铁英 +1 位作者 王妍 祁智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5期8-14,共7页
钙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Ca2+作为细胞内信使参与多种信号途径。为了进一步研究Ca2+在植物体内的调控机制,以生态型拟南芥为材料,提取了拟南芥经低钙诱导处理的幼苗总RNA,使用SMART c DNA合成技术合成含有与p GADT7-Rec载体... 钙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Ca2+作为细胞内信使参与多种信号途径。为了进一步研究Ca2+在植物体内的调控机制,以生态型拟南芥为材料,提取了拟南芥经低钙诱导处理的幼苗总RNA,使用SMART c DNA合成技术合成含有与p GADT7-Rec载体末端同源的c DNA,然后将c DNA和p GADT7-Rec共转入酵母菌株Y187中,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拟南芥低钙诱导的c DNA文库。经检测,文库滴度为3×109 cfu/m L,文库插入片段在200~2 700 bp,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760 bp,阳性克隆率为79.2%。结果表明此c DNA文库质量良好,适用于互作蛋白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CA2+ 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叶榆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静 高思禹 +4 位作者 张福利 姚庆智 刘洋 吴小红 白婷玉 《北方农业学报》 2017年第6期107-111,共5页
金叶榆(Ulmus pumila),榆科榆属,又称美人榆,有很强的生长能力且枝繁叶茂,在园林造景方面有很大景观价值。文章以金叶榆的茎段、腋芽、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和诱导培养进行筛选和探索,更快地创建金叶... 金叶榆(Ulmus pumila),榆科榆属,又称美人榆,有很强的生长能力且枝繁叶茂,在园林造景方面有很大景观价值。文章以金叶榆的茎段、腋芽、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和诱导培养进行筛选和探索,更快地创建金叶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是MS培养基(附加蔗糖20 g/m L),0.1%的Hg Cl2为最佳消毒剂,消毒时间为6 min;不同外植体在各种激素配比中诱导率有很大差异,其中茎段的愈伤组织在0.5 mg/L 6-BA+2.00 mg/L NAA条件下,诱导率相对较高;腋芽发生不定芽增殖数最多是在1.0 mg/L 6-BA+0.25 mg/L NAA条件下;叶片在4.0 mg/L 6-BA+1.00 mg/L NAA组合中,诱导率最高,该研究成果优化了金叶榆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生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金叶榆 外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雪梦 宋伟艳 +4 位作者 张星 姚庆智 邰海欧 张燕飞 唐雪强 《北方农业学报》 2017年第5期49-54,共6页
以托克托县一间房苗圃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稀释涂布平板的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差异性显著,林地中放线菌、固氮菌的比例高于细... 以托克托县一间房苗圃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稀释涂布平板的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差异性显著,林地中放线菌、固氮菌的比例高于细菌、真菌,农田中细菌、放线菌的比例明显高于真菌、固氮菌。(2)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4种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大致呈现下降的趋势。(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类群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然而细菌与真菌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深度 微生物数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白刺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sSOS1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耿新 楼静 +3 位作者 鄂一岚 铁英 马颖聪 林晓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28-1436,共9页
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分离了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sSOS1,并对其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NsSOS1包含3 516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 17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28.34kD。生物信息学... 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分离了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sSOS1,并对其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NsSOS1包含3 516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 17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28.34kD。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sSOS1包含12个跨膜结构域,具有植物SOS1蛋白的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sSOS1与其他植物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处于同一个次级分化群,与锦葵科海滨锦葵KvSOS1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显示,NsSOS1基因在西伯利亚白刺的根和叶中表达量较高;其表达受到非生物胁迫(NaCl、低温、干旱)和外源激素(MeJA和GA)的诱导,表明NsSOS1基因在西伯利亚白刺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白刺 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 盐胁迫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和林格尔黄土丘陵区治理成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屈志强 韩国栋 +5 位作者 铁英 李治国 张梓婷 白璐 杨子琼 孙雪岩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3-971,共9页
黄土丘陵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营造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带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内蒙古黄土丘陵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采取人工植被修... 黄土丘陵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营造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带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内蒙古黄土丘陵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采取人工植被修复措施后生态修复区治理前后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植被覆盖度、生态脆弱性指数以及水土保持能力随修复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取人工植被恢复措施使得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逐渐增强。经过10年的治理,两个修复区NDVI 0.5的平均面积占比从0.61%增加到34.52%;植被覆盖度>60%的平均面积占比增加了52.46%;微度脆弱区域面积占比平均上升至76.20%,水土保持能力较好的面积平均占比提高到59.07%,生态系统自恢复能力呈变好态势。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脆弱性 遥感影像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枫幼苗对不同水分条件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慧 刘洋 +2 位作者 王娟 白婷玉 铁英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33-37,共5页
为揭示不同水分条件下元宝枫幼苗的生理变化,试验选用6对叶龄的元宝枫幼苗作为材料,采用人工控水处理法,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元宝枫幼苗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元宝枫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为揭示不同水分条件下元宝枫幼苗的生理变化,试验选用6对叶龄的元宝枫幼苗作为材料,采用人工控水处理法,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元宝枫幼苗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元宝枫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有所降低,说明元宝枫幼苗有较强的适应性,能通过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调整,有效地防止质膜氧化的伤害,适应不同水分环境。元宝枫幼苗适宜生长的水分条件为基质饱和含水量的2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不同水分条件 可溶性蛋白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