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膈神经冷冻术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预防持续性肺漏气的应用
1
作者 孟庆宇 吴永坤 +1 位作者 王宇飞 郭占林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41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术式,术后持续性肺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影响VATS肺叶切除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很多防治术后... 背景与目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术式,术后持续性肺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影响VATS肺叶切除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很多防治术后PAL的方法,但术后PAL发生率仍较高。膈神经冷冻术(phrenic nerve cryotherapy,PNC)通过可逆性抑制膈神经功能,诱导膈肌暂时性上抬,从而减小胸腔容积、促进脏壁层胸膜贴合,减少漏气。本研究探讨PNC在VATS肺叶切除术中预防术后PAL的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的10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肺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试验组(n=54),两组患者均接受VATS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试验组术中额外行PNC。对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术中、术后指标及漏气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肺漏气发生率(31.5%vs 29.6%)和术后PAL发生率(20.4%vs 14.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从术中漏气测试试验到术后24 h肺漏气过程中,共有8例(32.0%)停止漏气,少于试验组的14例(46.7%);对照组从术后24 h肺漏气者进展为术后PAL过程中,共有6例(35.3%)停止漏气,少于试验组的8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膈肌上抬更为显著,并在术后3个月恢复,但稍高于术前水平。结论PNC联合积极肺修补可作为术中漏气高风险患者的重要干预手段,减少术后PAL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膈神经冷冻术 持续性肺漏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和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贾慧琼 冷雪芹 +1 位作者 李燕 鲁志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4-1219,共6页
目的检测PTEN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其在两民族之间的表达差异,及两种因子在胃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 目的检测PTEN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其在两民族之间的表达差异,及两种因子在胃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胃癌患者57例,其中蒙古族27例,汉族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和HIF-1α在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TEN和HIF-1α在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比较两民族胃癌患者不同组织PTEN和HIF-1α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蒙古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 mRNA相对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仅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有表达,而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不表达。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mRNA仅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可见电泳条带,而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未见显像。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HIF-1α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424、-0.408,P<0.05)。结论 PTEN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中均呈低表达,而且在蒙古族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低于汉族;HIF-1α仅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有表达。PTEN失活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HIF-1α是促进肿瘤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者共同促进了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TEN基因 低氧诱导因子-1Α 蒙古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椎基静脉孔的CT影像学观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康小燕 李洁 +3 位作者 王星 张少杰 刘路 李志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F)的数字化观测,明确其解剖位置、形态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0例成人胸椎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15.0软件重建测量BF宽(BFW)、高(BFH)、深(BFD);BF距椎体上、下终板(VHU、VHB)...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F)的数字化观测,明确其解剖位置、形态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0例成人胸椎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15.0软件重建测量BF宽(BFW)、高(BFH)、深(BFD);BF距椎体上、下终板(VHU、VHB)和左、右缘(VWL、VWR)间距;观察其在椎体中的位置与形态。结果(1)胸椎BFW总体呈V形分布,T6为最小值(3.69±1.29 mm);BFH在T1~3趋于平稳, T4~6渐减,T7~11渐增;BFD在T1~3渐增,T3~10趋于平稳,T10~12渐减。(2)BF距上终板与下终板间距总体呈上升趋势,T1最小:VHU为(7.05±1.27)mm,VHB为(7.21±0.87)mm,T12最大:VHU为(11.00±1.10) mm, VHB为(11.37±1.48) mm;距左、右缘间距在T1~4渐减,T5~12渐增,T4最小:VWL为(10.50±1.40) mm,VWR为(10.81±1.66) mm,T12最大:VWL为(15.74±2.55)mm,VWR为(16.23±2.82)mm。结论胸椎椎体后壁近中央处均存在BF,其形态结构复杂且在不同个体、不同节段中均存在差异。BF在T1~8、T10、T11位于椎体后壁近中央,T9和T12稍偏向左侧。BF在T1~3、T10~12形似棱锥体形,而T4~9形似长方体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基静脉孔 数字化测量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效果和患者生存情况影响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嘉阳 郭占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在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入...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在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4例。微创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612枚,其中阳性淋巴结146枚,转移率为23.86%;常规组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377枚,其中阳性淋巴结47枚,转移率为12.47%。与常规组相比,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胸部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且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及胸腔总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可加大对淋巴结的清扫程度,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创手术 淋巴结清扫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对免疫能力、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2
5
作者 靳智勇 任海燕 梁俊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组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瑞能)辅助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能全力)辅助治疗方案,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7天给予全量的25%、50%和100%后,逐日减少剂量直至过渡到正常饮食;C组接受肠外营养辅助治疗方案,术后第1天起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混合液,以125.52 k J/kg计算,应用8~10 d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观察对比三组受试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差异,记录其术前及术后第1、8天时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变化情况。结果:(1)三组术后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三组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均长于其他两组(P<0.05)。(3)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及TP、ALB等营养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CD8^+水平及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则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三组各营养指标仍明显低于术前,但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炎症因子指标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中A组术后第8天各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CD8^+水平则明显提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对缩短愈合进程、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辅助治疗 食管癌 吻合口瘘 预防 免疫能力 愈合进程 营养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13组、14组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磊 布仁吉雅 +2 位作者 王宇飞 韩巴特尔 郭占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8-252,共5页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atastasis,TNM)分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手术中,13组、14组淋巴结因其隐藏于肺叶的深部而忽视做病理检测,影响术后病...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atastasis,TNM)分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手术中,13组、14组淋巴结因其隐藏于肺叶的深部而忽视做病理检测,影响术后病理分期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讨13组、14组淋巴结在NSCLC术中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对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0例NSCLC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剖取胸内2组-12组、第13、14组淋巴结行病理检测,分析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等因素与胸内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为47.0%,10组-12组、N2淋巴结、13组、14组淋巴结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T分期13组、14组淋巴结漏检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周围型与中央型NSCLC的N1期漏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之间N1期漏诊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发现有12例患者存在非肿瘤所在叶、段支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结论临床上检测NSCLC 13组、14组与非肿瘤所在叶支气管旁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十分必要,有利于获取术后准确的TNM分期,对于指导术后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对人性化管理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孟爱荣 孟爱清 郭小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对人性化管理的真实体验。方法对10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护士认为人性化管理使科室氛围和谐,护理差错减少,护患关系融洽,护理队伍稳定。结论人性化管理体现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和谐交融,可... 目的探讨护士对人性化管理的真实体验。方法对10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护士认为人性化管理使科室氛围和谐,护理差错减少,护患关系融洽,护理队伍稳定。结论人性化管理体现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和谐交融,可促进临床护理工作,但还需要不断完善,将这一管理理念持续应用于护理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人性化管理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H1、FANCB和AP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苏联椿 黄华 +7 位作者 高敏 李永文 施睿峰 陈琛 李宣广 朱光胜 刘红雨 陈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8-664,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导致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机制仍未阐明。本研究拟探讨CDH1、FANCB、APC基因SNP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导致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机制仍未阐明。本研究拟探讨CDH1、FANCB、APC基因SNP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270例肺癌病例,同时收集445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并提取基因组DNA,使用Taqman~?SNP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基因分型,分析CDH1基因rs201141645、FANCB基因rs754552650和APC基因rs149353082三个SNPs位点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不同基因型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FANCB基因rs754552650位点的AA、A/G和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对照组中分别为27.2%、52.6%和20.2%。AA和A/G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中分别为93.7%、6.3%,未检测到GG基因型。FANCB基因的rs754552650位点的A/G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携带者患肺癌的风险明显降低(OR=0.035,95%CI:0.020-0.062,P<0.001)。CDH1基因rs201141645 A/C和CC基因型仅存在于对照组中。此外,在病例组中仅发现1个样本存在APC基因rs149353082 C/G基因型。结论在中国人群中,FANCB基因rs754552650 A/G基因型携带者患肺癌的风险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性 CDH1 FANCB A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