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感染所致Majocchi肉芽肿1例
1
作者 黄艳平 田华 +3 位作者 李东霞 吕新翔 韩建文 孙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7,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58岁。右上唇、右侧面部、左侧下颌红肿伴痒痛3个月,加重10 d,于2018年8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自行拔胡须后,右侧上唇开始出现2个粟粒大脓疱,伴轻度瘙痒及疼痛,未予诊治。反复搔抓后右侧面部及左下颌逐渐出现... 1病历摘要.患者男,58岁。右上唇、右侧面部、左侧下颌红肿伴痒痛3个月,加重10 d,于2018年8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自行拔胡须后,右侧上唇开始出现2个粟粒大脓疱,伴轻度瘙痒及疼痛,未予诊治。反复搔抓后右侧面部及左下颌逐渐出现水肿性红斑,以右侧面部为著,其上散在粟粒大脓疱,自行外用“皮炎平”等药物后皮损未见明显好转。患者10 d前上述部位红肿明显,夜间疼痛加剧,呈针扎样,伴烧灼感,无发热、头痛、头晕、咳嗽、咳痰、心慌及气短。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浅部真菌病史及其他系统疾病史。家中无豢养猫狗及家禽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cchi肉芽肿 红色毛癣菌 近平滑念珠菌 表皮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基因检测确诊2例羊口疮
2
作者 乌日嘎 韩建文 +3 位作者 李东霞 吕新翔 刘盈 马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0-493,共4页
报告2例羊口疮。例1.患者男,46岁,右手手腕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例2.患者男,34岁,右上肢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皮肤科检查:例1患者右手手腕可见一2.5 cm×2.0 cm大的出血性脓疱,例2患者右手手背、右前臂屈侧可见多个约1.5 cm... 报告2例羊口疮。例1.患者男,46岁,右手手腕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例2.患者男,34岁,右上肢出血性脓疱伴痒痛10余天。皮肤科检查:例1患者右手手腕可见一2.5 cm×2.0 cm大的出血性脓疱,例2患者右手手背、右前臂屈侧可见多个约1.5 cm×1.0 cm大的出血性脓疱,脓疱中心均有脐凹、结痂,边缘淡红。2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相似,均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部分表皮坏死,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网状变性形成多房性水疱,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结果显示羊口疮病毒感染。2例患者均诊断为羊口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佳荣 李东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7-320,共4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微小RNA(miRNA或miR)是内源性小的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在癌症中,miRNA与靶基因信使RNA互补配对,进而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miRN...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微小RNA(miRNA或miR)是内源性小的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在癌症中,miRNA与靶基因信使RNA互补配对,进而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miRNA表达失调已在大多数肿瘤中被证实,其中与CSCC的发生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miR-664、miR-142-5p、miR-766、miR-506、miR-21等可以促进CSCC的发生发展;而miR-34a、miR-216b、miR-204、miR-181a、miR-451a等可以抑制CSCC的进展。本文通过回顾分析CSCC的miRNA表达谱,主要对其中最新证实表达上调和下调的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微小RNA 靶基因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欣 刘玉 韩建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65-467,共3页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是一种以全身出现泛发性红斑、大疱、黏膜受累、表皮剥脱,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为特征的严重皮肤病,通常表皮剥脱面积>30%,是药疹中最可能致命的类型。既往资料显示平均每3个...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是一种以全身出现泛发性红斑、大疱、黏膜受累、表皮剥脱,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为特征的严重皮肤病,通常表皮剥脱面积>30%,是药疹中最可能致命的类型。既往资料显示平均每3个TEN患者有1例死亡^([1])。现将我院皮肤科近5年半救治的17例TEN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高风险药物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致红皮病1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建文 田华 吕新翔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66-568,共3页
伊马替尼(格列卫)是一种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药物,常被用来治疗慢性白血病、消化道间质瘤。伊马替尼引发的皮肤反应很常见,一般皮疹较轻,不影响继续服药。也有一些患者可以发生严重的药疹。现报告1例消化道间质瘤患者使用伊马替... 伊马替尼(格列卫)是一种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药物,常被用来治疗慢性白血病、消化道间质瘤。伊马替尼引发的皮肤反应很常见,一般皮疹较轻,不影响继续服药。也有一些患者可以发生严重的药疹。现报告1例消化道间质瘤患者使用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引起严重红皮病,并且皮疹严重程度与患者用药剂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红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角化病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乌日娜 张巧丽 +1 位作者 李振龙 邸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4-344,共1页
患者男,60岁。掌指角化性斑块、躯干四肢泛发色素沉着30年,左手大拇指破溃、结痂2年。患者自幼居住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自1976年起饮用水为地下水,1982年患者躯干部位出现呈雨滴状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掌指部位出现米粒大角化性丘... 患者男,60岁。掌指角化性斑块、躯干四肢泛发色素沉着30年,左手大拇指破溃、结痂2年。患者自幼居住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自1976年起饮用水为地下水,1982年患者躯干部位出现呈雨滴状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掌指部位出现米粒大角化性丘疹,后皮疹逐渐增多,部分融合呈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角化病 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玉婷 孙立 +1 位作者 李东霞 萨仁高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59-859,共1页
患者女,54岁。躯干和四肢红斑、丘疹、结痂伴瘙痒2年余。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绿豆至黄豆大红色丘疹且伴有轻度瘙痒,未予治疗。皮损逐渐增多,并增至蚕豆大,且搔抓后皮损变为黑色,质硬、中央破溃、结痂。
关键词 胶原病 穿通性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Blaschko线分布的毛囊角化病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海玲 李东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09-510,共2页
患者女,34岁。因右侧颈部、胸腹部及右上肢红色丘疹伴瘙痒5年余,于2017年9月就诊于我科。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前臂出现散在的米粒大红褐色丘疹,不伴瘙痒,未予诊治。后就诊于多家医院,曾诊断为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痣和带状疱疹等,予... 患者女,34岁。因右侧颈部、胸腹部及右上肢红色丘疹伴瘙痒5年余,于2017年9月就诊于我科。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前臂出现散在的米粒大红褐色丘疹,不伴瘙痒,未予诊治。后就诊于多家医院,曾诊断为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痣和带状疱疹等,予口服及外用药等对症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均无明显好转,且皮损逐渐增多,波及右侧颈部、胸部及腹部,皮损夏季加重并伴瘙痒。患者既往体健,已婚,妊娠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角化病 BLASCHKO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疱疹样天疱疮1例
9
作者 黄艳平 田华 +3 位作者 李东霞 吕新翔 韩建文 孙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23-624,共2页
患者女,27岁,孕32周。头皮和腹部红斑、水疱及脓疱伴瘙痒4个月,加重1周,于2016年10月10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孕16周时无明显诱因头皮和腹部剧烈瘙痒,伴烧灼感,搔抓后出现散在分布的绿豆大水疱,疱液清亮,疱壁较薄,搔抓后易破溃,有... 患者女,27岁,孕32周。头皮和腹部红斑、水疱及脓疱伴瘙痒4个月,加重1周,于2016年10月10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孕16周时无明显诱因头皮和腹部剧烈瘙痒,伴烧灼感,搔抓后出现散在分布的绿豆大水疱,疱液清亮,疱壁较薄,搔抓后易破溃,有清亮液体渗出,无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未明确诊断,给予外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和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3 d后病情明显好转,自行停药。此后上述水疱反复发作,但仍局限于头皮和腹部,外用上述药物后皮损可消退,但仍不断有新发水疱。1周前患者腹部、背部、双侧腹股沟及双下肢先后出现散在的甲盖至钱币大红斑,红斑上逐渐出现成群粟粒至黄豆大水疱伴瘙痒,水疱破溃后有疼痛和烧灼感,数日后疱液变浑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样天疱疮 妊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升高的皮肌炎
10
作者 韩建文 李东霞 +2 位作者 丁文媛 吕新翔 乌日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77-779,共3页
报告1例伴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 Tn T)升高的皮肌炎。患者女,38岁。发热、肌肉无力2个月,躯干及四肢红斑1个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c Tn T明显升高,反复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异常,除外心肌... 报告1例伴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 Tn T)升高的皮肌炎。患者女,38岁。发热、肌肉无力2个月,躯干及四肢红斑1个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c Tn T明显升高,反复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异常,除外心肌损伤。诊断:皮肌炎。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3个月,皮损消退,肌无力、肌痛症状缓解,c Tn T随CK、CKMB下降而下降。对国内外文献复习,皮肌炎患者可以有c Tn T升高。因此,对于c Tn T升高的结果判断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
11
作者 黄艳平 杨东生 +3 位作者 吕新翔 孙志强 萨仁高娃 韩建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88-490,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64岁。右耳红肿伴痒痛6个月,左耳红肿伴痒痛15d,于2019年4月16日于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患者6个月前因“右耳后表皮样囊肿”于外院切除(具体不详)后,右耳出现红肿及针尖至粟粒大脓疱,伴痒痛,先后就诊于当地诊所及北京... 1病历摘要患者女,64岁。右耳红肿伴痒痛6个月,左耳红肿伴痒痛15d,于2019年4月16日于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患者6个月前因“右耳后表皮样囊肿”于外院切除(具体不详)后,右耳出现红肿及针尖至粟粒大脓疱,伴痒痛,先后就诊于当地诊所及北京某医院耳鼻喉科,均拟诊“湿疹”,间断口服中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及头孢类抗生素、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肿胀及疼痛缓解,但皮损未完全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软骨炎 复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12
作者 乌日嘎 萨仁高娃 李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44-547,共4页
报告3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患者,对其临床及皮损组织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7岁。该病临床皮损形态多样,3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可见变性的胶原纤维穿出表皮。3例患者均合并糖尿病,其中1例患者合... 报告3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患者,对其临床及皮损组织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7岁。该病临床皮损形态多样,3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可见变性的胶原纤维穿出表皮。3例患者均合并糖尿病,其中1例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该病最易误诊为结节性痒疹、坏疽性脓皮病及淋巴瘤样丘疹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临床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血管瘤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敏鑫 李东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6-218,共3页
报告1例误诊为血管瘤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患者男,40岁。左耳廓及左耳后多发结节伴瘙痒8个月。皮肤科检查:左耳廓及耳后散在多个黄豆至蚕豆大暗红色结节,表面光滑,质硬,孤立不融合,可推动,无压痛,部分皮损表面结痂。皮... 报告1例误诊为血管瘤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患者男,40岁。左耳廓及左耳后多发结节伴瘙痒8个月。皮肤科检查:左耳廓及耳后散在多个黄豆至蚕豆大暗红色结节,表面光滑,质硬,孤立不融合,可推动,无压痛,部分皮损表面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向管腔突出,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间淋巴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血管瘤 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和Ⅰ型干扰素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复制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艳 杨慧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复制过程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Ⅰ型干扰素(IFN)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VZ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后,病毒空斑试验检测正常对照组、STAT3过表达组及STAT3敲除组VZV滴度的变... 目的:探讨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复制过程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Ⅰ型干扰素(IFN)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VZ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后,病毒空斑试验检测正常对照组、STAT3过表达组及STAT3敲除组VZV滴度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3组Ⅰ型IFN功能基因(OAS、PKR、IRF3和STAT1)的表达情况。结果:VZV感染HELF后,STAT3表达显著增加。STAT3的过度表达增加了VZV的感染(P<0.001),同时Ⅰ型IFN反应基因OAS、PKR、IRF3和STAT1表达均衰减(P均=0.000)。STAT3敲除组VZV病毒滴度显著降低(P=0.000),而Ⅰ型IFN反应基因OAS、PKR、IRF3和STAT1表达均上调(P均=0.000)。结论:1通过在HELF中转染STAT3基因使其过表达,促进了VZV的感染,并显著抑制Ⅰ型IFN对VZV感染的作用。2敲除STAT3基因抑制了VZV感染,而Ⅰ型IFN对VZV感染的反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Ⅰ型干扰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面部鲍恩病1例
15
作者 潮布告 闫文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48,共3页
患者男,84岁。因左颞部肿物7年且进行性肿大9个月余、左侧面部肿物1个月余于2018年10月10日入院。患者7年前发现左颞部一约“大豆”大的黑色斑点,无明显不适,自以为老年斑,未予处理。后自觉瘙痒,搔抓后皮损面积稍增大,逐渐高出皮肤表面... 患者男,84岁。因左颞部肿物7年且进行性肿大9个月余、左侧面部肿物1个月余于2018年10月10日入院。患者7年前发现左颞部一约“大豆”大的黑色斑点,无明显不适,自以为老年斑,未予处理。后自觉瘙痒,搔抓后皮损面积稍增大,逐渐高出皮肤表面,边缘不规则,肿物表面反复结痂脱落,自行涂抹红霉素软膏后稍有好转,肿物进展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恩病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