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炎2号和督灸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奥晓静 黄娟 +4 位作者 谭亚芹 王琦 王丹 郭丹 乔卓君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鼻炎2号和督灸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鼻炎2号组和督灸组,每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鼻炎2号组给予鼻炎2号,督灸组给予督灸,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 目的探讨鼻炎2号和督灸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鼻炎2号组和督灸组,每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鼻炎2号组给予鼻炎2号,督灸组给予督灸,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预后情况(平均发作次数和3个月内复发率)、VAS评分、TLR2、IgG4、NF-κBp50变化。结果鼻炎2号组和督灸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NF-κBp50、TLR2降低(P<0.05),IgG4升高(P<0.05),以鼻炎2号组、督灸组更明显(P<0.05);鼻炎2号组、督灸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炎2号和督灸可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LR2、鼻黏膜组织NF-κBp50水平,提高血清IgG4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2号 督灸 常规治疗 变应性鼻炎 TLR2-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椎管狭窄的MR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邢文华 郝利霞 +4 位作者 霍洪军 杨学军 肖宇龙 李峰 辛大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45-647,651,共4页
目的:分析引起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狭窄的形态特点,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方法:我院门诊及住院120例患者,男62例,女58例,年龄45-76岁,平均57.2岁,分为4个年龄段(40-49岁29例、50-59岁42例、60-69岁33例、70-79岁16例),所有患者常规行... 目的:分析引起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狭窄的形态特点,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方法:我院门诊及住院120例患者,男62例,女58例,年龄45-76岁,平均57.2岁,分为4个年龄段(40-49岁29例、50-59岁42例、60-69岁33例、70-79岁16例),所有患者常规行腰椎MRI检查。观察椎板、椎管、黄韧带、小关节的形态特点,测量L2/3、L3/4、L4/5、L5/S1轴位经椎间盘关节突平面黄韧带厚度、椎板厚度、椎管矢状径及椎管冠状径;分析各测量参数在不同年龄段、椎体节段的变化特点。结果:椎管狭窄类型:中央型椎管狭窄27例、侧隐窝型狭窄35例、混合型58例;小关节增生:单侧33例、双侧87例;椎管形态:"三角形"76例、"三叶草形"44例;黄韧带平均厚度在L2/3(2.4 mm)、L5/S1(3.1 mm)轻于L3/4(3.7 mm)、L4/5(4.5 mm);随着年龄增加,黄韧带厚度增加,且L4/5增厚最明显;椎板厚度在L5节段最小4.5 mm,在L3节段最大,为5.8 mm,椎管冠状径在L4/5节段最小4.7 mm,在L2/3节段最大,为10.3 mm,二者随着年龄增加,在各个椎体节段变化不明显;黄韧带增厚,椎管冠状径变小。结论:1黄韧带增生肥厚引起椎管冠状径变小、双侧关节突关节尤其是上关节突增生内聚是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2手术时应扩大椎管的冠状径,切除黄韧带及部分关节突、扩大侧隐窝,保留棘突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cy水平分为高Hcy组和低Hcy组,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 目的 探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cy水平分为高Hcy组和低Hcy组,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mkin量表评分评价预后。同时将120例患者分为高血糖组和低血糖组,比较其预后。结果 入院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入院后3个月,高Hcy组中NIHSS〈4分,Rankin评分为0~2分患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入院后3个月,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将患者入院后3个月Rankin评分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排除和矫正其他因素后发现,高Hcy血症是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9;95%CI:0.867~3.457;P=0.049);将患者入院后3个月昏睡和昏迷定义为预后不良,排除和矫正其他因素后发现,高血糖是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4;95%CI:0.968~3.365;P=0.0219)。结论 Hcy及血糖水平对后循环脑梗死预后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血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血流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蔡缘邯 郝利霞 +2 位作者 张琰 王莎 孙艳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0-844,共5页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部刺激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调节皮层兴奋性。区域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是一种衡量大脑活动的指标,并可以用来衡量tDCS期...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部刺激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调节皮层兴奋性。区域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是一种衡量大脑活动的指标,并可以用来衡量tDCS期间和之后对区域脑组织和脑网络的影响。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活动 二十一世纪 非侵入性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导尿结合蒙医温针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被引量:12
5
作者 臧苑彤 门晓婷 +2 位作者 李莉 阿日嘎太 杨美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结合蒙医温针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间歇导尿组和联合组各30例。间歇导尿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并辅以排尿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蒙医温针治疗。...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结合蒙医温针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间歇导尿组和联合组各30例。间歇导尿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并辅以排尿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蒙医温针治疗。结果干预4周及8周后,联合组自主排尿量显著多于间歇导尿组,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少于间歇导尿组,膀胱功能评定分级及恢复自主排尿情况显著优于间歇导尿组(P<0.05,P<0.01)。结论间歇性导尿联合蒙医温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性导尿 蒙医温针 膀胱功能 排尿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