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组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瑞能)辅助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能全力)辅助治疗方案,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7天给予全量的25%、50%和100%后,逐日减少剂量直至过渡到正常饮食;C组接受肠外营养辅助治疗方案,术后第1天起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混合液,以125.52 k J/kg计算,应用8~10 d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观察对比三组受试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差异,记录其术前及术后第1、8天时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变化情况。结果:(1)三组术后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三组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均长于其他两组(P<0.05)。(3)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及TP、ALB等营养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CD8^+水平及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则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三组各营养指标仍明显低于术前,但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炎症因子指标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中A组术后第8天各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CD8^+水平则明显提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对缩短愈合进程、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伯氏疟原虫静息巯基氧化酶(PbQSOX)的表达阶段及表达特点。方法分别采用SignalP-5.0 Server与TMHMM Server 2.0在线软件对PbQSOX蛋白的信号肽与跨膜区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PbQSOX-HA标签型打靶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目的观察伯氏疟原虫静息巯基氧化酶(PbQSOX)的表达阶段及表达特点。方法分别采用SignalP-5.0 Server与TMHMM Server 2.0在线软件对PbQSOX蛋白的信号肽与跨膜区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PbQSOX-HA标签型打靶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使其线性化,将线性化的质粒电转染至伯氏疟原虫株内并感染小鼠。经乙胺嘧啶筛选耐药型疟原虫血症小鼠,取小鼠外周血进行PCR鉴定,获取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培养纯化裂殖体、配子体与动合子阶段的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bQSOX蛋白在伯氏疟原虫中的表达阶段与表达特点。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bQSOX蛋白存在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蛋白均在细胞膜外表达。经PCR鉴定,PbQSOX-HA标签型打靶质粒与伯氏疟原虫同源重组正确,并成功获得了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及纯化的PbQSOX-HA标签型裂殖体、配子体与动合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PbQSOX蛋白主要在配子体与动合子阶段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bQSOX表达于配子体、雄配子、合子、retort与动合子表面。结论PbQSOX是伯氏疟原虫在有性生殖阶段表达的蛋白,主要表达于配子体、雄配子、合子、retort与动合子表面。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及指导用药。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患者术后激素水平,按照术式将...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及指导用药。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患者术后激素水平,按照术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65例。A组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B组患者行单侧腺叶与峡部切除。采集两组患者术后2、4、7及14天空腹静脉血分析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至TSH水平>2 m U/L时为止,此时采取TSH抑制治疗并指导用药。结果 A组患者术后TSH水平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升高且超过术前,术后第4天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B组患者术后TSH水平也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达最低谷随后升高,至术后第7天开始接近术前水平,术后2周超过术前正常参考值上限。两组患者其他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均出现变化。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呈动态性变化,可依据这种变化来确定抑制TSH治疗的时间,但具体应参照个体情况,避免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组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瑞能)辅助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能全力)辅助治疗方案,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7天给予全量的25%、50%和100%后,逐日减少剂量直至过渡到正常饮食;C组接受肠外营养辅助治疗方案,术后第1天起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混合液,以125.52 k J/kg计算,应用8~10 d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观察对比三组受试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差异,记录其术前及术后第1、8天时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变化情况。结果:(1)三组术后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三组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均长于其他两组(P<0.05)。(3)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及TP、ALB等营养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CD8^+水平及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则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三组各营养指标仍明显低于术前,但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炎症因子指标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中A组术后第8天各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CD8^+水平则明显提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对缩短愈合进程、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
文摘目的观察伯氏疟原虫静息巯基氧化酶(PbQSOX)的表达阶段及表达特点。方法分别采用SignalP-5.0 Server与TMHMM Server 2.0在线软件对PbQSOX蛋白的信号肽与跨膜区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PbQSOX-HA标签型打靶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使其线性化,将线性化的质粒电转染至伯氏疟原虫株内并感染小鼠。经乙胺嘧啶筛选耐药型疟原虫血症小鼠,取小鼠外周血进行PCR鉴定,获取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培养纯化裂殖体、配子体与动合子阶段的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bQSOX蛋白在伯氏疟原虫中的表达阶段与表达特点。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bQSOX蛋白存在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蛋白均在细胞膜外表达。经PCR鉴定,PbQSOX-HA标签型打靶质粒与伯氏疟原虫同源重组正确,并成功获得了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及纯化的PbQSOX-HA标签型裂殖体、配子体与动合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PbQSOX蛋白主要在配子体与动合子阶段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bQSOX表达于配子体、雄配子、合子、retort与动合子表面。结论PbQSOX是伯氏疟原虫在有性生殖阶段表达的蛋白,主要表达于配子体、雄配子、合子、retort与动合子表面。
文摘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及指导用药。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患者术后激素水平,按照术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65例。A组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B组患者行单侧腺叶与峡部切除。采集两组患者术后2、4、7及14天空腹静脉血分析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至TSH水平>2 m U/L时为止,此时采取TSH抑制治疗并指导用药。结果 A组患者术后TSH水平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升高且超过术前,术后第4天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B组患者术后TSH水平也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达最低谷随后升高,至术后第7天开始接近术前水平,术后2周超过术前正常参考值上限。两组患者其他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均出现变化。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呈动态性变化,可依据这种变化来确定抑制TSH治疗的时间,但具体应参照个体情况,避免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