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1
作者 黄平 鲁文鹤 +3 位作者 郝云峰 白桂平 窦长武 鞠海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医院、准格尔旗人民医院、四子王旗人民医院共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脑... 目的 探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医院、准格尔旗人民医院、四子王旗人民医院共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采用标准化内镜手术技术和修补材料(如自体脂肪组织、筋膜或人工硬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73.00±15.9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4.00±16.9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1例和轻微鼻腔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7.43±2.06)d。术后平均随访(9.97±3.51)个月,3例(10%)复发,均经二次修补后治愈,最终治愈率为100%(30/30)。结论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节约医疗成本,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蝶窦 神经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神经冷冻术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预防持续性肺漏气的应用
2
作者 孟庆宇 吴永坤 +1 位作者 王宇飞 郭占林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41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术式,术后持续性肺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影响VATS肺叶切除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很多防治术后... 背景与目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术式,术后持续性肺漏气(prolonged air leak,PAL)是影响VATS肺叶切除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很多防治术后PAL的方法,但术后PAL发生率仍较高。膈神经冷冻术(phrenic nerve cryotherapy,PNC)通过可逆性抑制膈神经功能,诱导膈肌暂时性上抬,从而减小胸腔容积、促进脏壁层胸膜贴合,减少漏气。本研究探讨PNC在VATS肺叶切除术中预防术后PAL的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的10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肺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试验组(n=54),两组患者均接受VATS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试验组术中额外行PNC。对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术中、术后指标及漏气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肺漏气发生率(31.5%vs 29.6%)和术后PAL发生率(20.4%vs 14.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从术中漏气测试试验到术后24 h肺漏气过程中,共有8例(32.0%)停止漏气,少于试验组的14例(46.7%);对照组从术后24 h肺漏气者进展为术后PAL过程中,共有6例(35.3%)停止漏气,少于试验组的8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膈肌上抬更为显著,并在术后3个月恢复,但稍高于术前水平。结论PNC联合积极肺修补可作为术中漏气高风险患者的重要干预手段,减少术后PAL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膈神经冷冻术 持续性肺漏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椎管内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一例
3
作者 冉云龙 金凤 +4 位作者 王凯 白小龙 田晓燕 郭欢萱 李振鑫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66,169,共3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Y2024074,受试者在回访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女,56岁,因“腰腿部疼痛半年余,加重1月”于2023年9月11日收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Y2024074,受试者在回访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女,56岁,因“腰腿部疼痛半年余,加重1月”于2023年9月11日收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乳头状瘤 非典型 椎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和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贾慧琼 冷雪芹 +1 位作者 李燕 鲁志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4-1219,共6页
目的检测PTEN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其在两民族之间的表达差异,及两种因子在胃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 目的检测PTEN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其在两民族之间的表达差异,及两种因子在胃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胃癌患者57例,其中蒙古族27例,汉族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和HIF-1α在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TEN和HIF-1α在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比较两民族胃癌患者不同组织PTEN和HIF-1α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蒙古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 mRNA相对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TE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仅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有表达,而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不表达。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mRNA仅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可见电泳条带,而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未见显像。蒙古族与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HIF-1α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424、-0.408,P<0.05)。结论 PTEN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中均呈低表达,而且在蒙古族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低于汉族;HIF-1α仅在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有表达。PTEN失活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HIF-1α是促进肿瘤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者共同促进了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TEN基因 低氧诱导因子-1Α 蒙古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通过调控miR-429/ZEB1轴对胰腺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
5
作者 张志超 李光辉 +3 位作者 朱学河 魏强 王飞 赵海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6-1174,共9页
目的探究高糖干预对胰腺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及作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0、7.5、15、30 mmol/L)处理PANC-1细胞24 h构建高糖干预的PANC-1细胞。将miR-429 mimics及其阴性对照(mimics NC)转染至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H... 目的探究高糖干预对胰腺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及作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0、7.5、15、30 mmol/L)处理PANC-1细胞24 h构建高糖干预的PANC-1细胞。将miR-429 mimics及其阴性对照(mimics NC)转染至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HG组、HG+mimics NC组、HG+mimics组、HG+mimics+oe-NC组和HG+mimics+oe-ZEB1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qRT-PCR检测细胞miR-429和锌指E-盒结合同源盒蛋白1(ZEB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ZEB1蛋白表达水平。将以上各组PANC-1细胞与CD8^(+)T细胞建立共培养体系,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D8^(+)T细胞对PANC-1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429和ZEB1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HG可促进PANC-1细胞表面分子PD-L1及ZEB1表达(P<0.05),抑制miR-429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miR-429过表达可显著抑制HG诱导的PANC-1细胞表面分子PD-L1表达,而过表达ZEB1可逆转miR-429过表达对HG诱导PANC-1细胞表面分子PD-L1表达的抑制作用。建立与CD8^(+)T细胞共培养体系后,与对照组比较,HG组PANC-1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和杀伤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HG+mimics NC组比较,HG+mimics组PANC-1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和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HG+mimics+oe-NC组比较,HG+mimics+oe-ZEB1组PANC-1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和杀伤活性明显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429靶向负调控ZEB1。结论高糖通过下调miR-429表达水平,靶向负调控ZEB1 mRNA的表达,提高PANC-1细胞表面分子PD-L1表达水平,进而促进PANC-1细胞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29 胰腺癌 锌指E-盒结合同源盒蛋白1 高糖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新型结肠癌免疫评分模型
6
作者 孙学梦 闫天姿 +2 位作者 苏丽娅 侯明星 刘芳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96-2303,共8页
目的:基于免疫相关基因,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结肠癌免疫评分模型,用于评估患者的生存状态和免疫治疗效果。方法:使用Lasso+bootstrap+多因素Cox的组合策略,基于1 301个免疫相关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对TCGA中的结肠癌患者进行免疫... 目的:基于免疫相关基因,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结肠癌免疫评分模型,用于评估患者的生存状态和免疫治疗效果。方法:使用Lasso+bootstrap+多因素Cox的组合策略,基于1 301个免疫相关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对TCGA中的结肠癌患者进行免疫相关基因(IRG)评分,并对高/低分组在功能差异、预后状态、免疫治疗相关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基于IRG评分的分组在结肠癌患者预后状态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并且通过其他独立数据集的验证,IRG评分模型同时能够评估结肠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结论:本研究能为基于免疫基因的结肠癌免疫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IRG评分模型可以用于评估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基因 结肠癌 机器学习 免疫治疗 TC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对免疫能力、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2
7
作者 靳智勇 任海燕 梁俊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组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瑞能)辅助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能全力)辅助治疗方案,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7天给予全量的25%、50%和100%后,逐日减少剂量直至过渡到正常饮食;C组接受肠外营养辅助治疗方案,术后第1天起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混合液,以125.52 k J/kg计算,应用8~10 d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观察对比三组受试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差异,记录其术前及术后第1、8天时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变化情况。结果:(1)三组术后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三组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均长于其他两组(P<0.05)。(3)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及TP、ALB等营养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CD8^+水平及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则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三组各营养指标仍明显低于术前,但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炎症因子指标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中A组术后第8天各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CD8^+水平则明显提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对缩短愈合进程、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辅助治疗 食管癌 吻合口瘘 预防 免疫能力 愈合进程 营养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49-5p过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2增殖及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耿亚军 李树栋 +2 位作者 刘申政 任建军 张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明确microRNA-149-5p(miR-149-5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细胞中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肝切除术获得的65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5例肝癌组... 目的明确microRNA-149-5p(miR-149-5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细胞中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肝切除术获得的65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5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49-5p的表达情况。细胞实验分2组,实验组转染miR-149-5p模拟物,对照组转染模拟物阴性对照,采用噻唑蓝比色法和创伤愈合试验检测miR-149-5p对Hep G2和Bel-7402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iR-149-5p在肝癌组织的表达量(0.14±0.06)明显低于配对的癌旁组织(2.56±0.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P<0.05);miR-149-5p在肝癌细胞Hep G2、Bel-7402和正常肝上皮细胞L02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43±0.25)、(1.77±0.32)和(5.68±0.7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7,P<0.05)。体外功能实验发现,miR-149-5p模拟物可显著抑制Hep G2和Bel-7402细胞24、48、72 h时的增殖(Hep G2:t值分别为4.98、5.17、7.78,P值均<0.05;Bel-7402:t值分别为6.83、7.09、15.67,P值均<0.05),并降低Hep G2和Bel-7402细胞的迁移(t值分别为23.11、17.42,P值均<0.05)。结论 miR-149-5p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过表达miR-149-5p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提示miR-149-5p可作为肝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的有效的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微RNAS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13组、14组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磊 布仁吉雅 +2 位作者 王宇飞 韩巴特尔 郭占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8-252,共5页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atastasis,TNM)分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手术中,13组、14组淋巴结因其隐藏于肺叶的深部而忽视做病理检测,影响术后病...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atastasis,TNM)分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手术中,13组、14组淋巴结因其隐藏于肺叶的深部而忽视做病理检测,影响术后病理分期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讨13组、14组淋巴结在NSCLC术中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对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0例NSCLC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剖取胸内2组-12组、第13、14组淋巴结行病理检测,分析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等因素与胸内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为47.0%,10组-12组、N2淋巴结、13组、14组淋巴结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T分期13组、14组淋巴结漏检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周围型与中央型NSCLC的N1期漏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之间N1期漏诊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发现有12例患者存在非肿瘤所在叶、段支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结论临床上检测NSCLC 13组、14组与非肿瘤所在叶支气管旁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十分必要,有利于获取术后准确的TNM分期,对于指导术后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血清Cyfra21.1、Gal-3、VEGF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一帆 山院飞 +1 位作者 赵胤铭 张瑞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 21.1)、半乳糖血凝素-3(galectin-3,Ga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 21.1)、半乳糖血凝素-3(galectin-3,Ga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75例(未复发40例、局部复发35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术后患者30例(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chemi Luminescence,CLIA)、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血清Cyfra 21.1、Gal-3、VEGF浓度。结果:血清Cyfra 21.1、Gal-3水平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F=1.425、P=0.245;F=1.503、P=0.227)。甲癌术后局部复发组血清VEGF水平较未复发组有所增高(F=8.859、P=0.000)。结论:Cyfra 21.1、Gal-3血清水平暂不能用于甲状腺癌术后随访。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半乳糖血凝素-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甲状腺癌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胶囊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白俊文 吴万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评估金龙胶囊联合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4例Ⅱ和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32例)和常规新辅助化疗组... 目的:评估金龙胶囊联合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4例Ⅱ和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32例)和常规新辅助化疗组(32例)。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接受金龙胶囊和TEC方案的同步治疗,常规新辅助化疗组患者仅接受TEC方案的治疗,化疗周期均为21 d。共完成4个新辅助化疗周期之后行手术治疗,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84.38%(27/32)和56.25%(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Ⅱ~Ⅲ度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白细胞水平下降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龙胶囊与新辅助化疗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对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医药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与Gadd45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闫美凤 张永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p53与Gadd45a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将探讨胃癌组织中p53与Gadd45a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与Gadd45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p53与Gadd45a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将探讨胃癌组织中p53与Gadd45a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与Gadd45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7.33%、12.97%,Gadd45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3.79%、79.18%。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相比,p5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强,而Gadd45a蛋白的表达却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转移情况及不同TNM分期癌组织中p53与Gadd45a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与Gadd45a蛋白表达的变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两者的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53 GADD4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s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彩霞 苏丽娅 任建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319,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由于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方法有限,给患者及医师带来很大困惑。miRNAs的发现为HCC预后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RNAS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强度持续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红梅 谢秀峰 +2 位作者 肖燕 王娟娟 李晓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目前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与中强度持续训练(MCT)对动脉硬化和结构指标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HIIT与MCT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央动脉和外周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 目的目前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与中强度持续训练(MCT)对动脉硬化和结构指标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HIIT与MCT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央动脉和外周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115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不接受运动训练)、MCT组(n=38,按要求进行MCT运动)和HIIT组(n=39,按要求进行HIIT运动)。应用颈总动脉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及中央和外周动脉平面压力波测定法测定脉搏波速,评估动脉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脉搏波速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至股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CF PWV)等。结果PPA分析在对性别、基线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平均动脉压(MAP)进行调整后,与对照组比较,MCT组(β=-5.03)和HIIT(β=-3.76)在cIMT变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治疗12个月后,只有HIIT组患者的颈动脉扩张性系数(β=0.00)和CD PWV(β=0.20)有显著的改善(P<0.05)。ITTA分析在校正性别、MAP和基线MVPA后,MCT组(β=-4.32)和HIIT组(β=-3.63)的cIMT变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HIIT组对CD PWV(β=-0.13)和颈动脉扩张性系数(β=0.00)也有改善作用(P<0.01),对CR PWV亦有明显改善(β=-0.10,P<0.01)。结论HIIT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健康的改善更为显著,是改善2型糖尿病长期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中强度连续训练 动脉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扩张系数 脉搏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静息巯基氧化酶表达阶段的确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文琪 冯学敏 +3 位作者 刘飞 曹雅明 韩艳秋 王俊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1-739,共9页
目的观察伯氏疟原虫静息巯基氧化酶(PbQSOX)的表达阶段及表达特点。方法分别采用SignalP-5.0 Server与TMHMM Server 2.0在线软件对PbQSOX蛋白的信号肽与跨膜区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PbQSOX-HA标签型打靶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 目的观察伯氏疟原虫静息巯基氧化酶(PbQSOX)的表达阶段及表达特点。方法分别采用SignalP-5.0 Server与TMHMM Server 2.0在线软件对PbQSOX蛋白的信号肽与跨膜区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PbQSOX-HA标签型打靶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使其线性化,将线性化的质粒电转染至伯氏疟原虫株内并感染小鼠。经乙胺嘧啶筛选耐药型疟原虫血症小鼠,取小鼠外周血进行PCR鉴定,获取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培养纯化裂殖体、配子体与动合子阶段的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bQSOX蛋白在伯氏疟原虫中的表达阶段与表达特点。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bQSOX蛋白存在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蛋白均在细胞膜外表达。经PCR鉴定,PbQSOX-HA标签型打靶质粒与伯氏疟原虫同源重组正确,并成功获得了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及纯化的PbQSOX-HA标签型裂殖体、配子体与动合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PbQSOX蛋白主要在配子体与动合子阶段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bQSOX表达于配子体、雄配子、合子、retort与动合子表面。结论PbQSOX是伯氏疟原虫在有性生殖阶段表达的蛋白,主要表达于配子体、雄配子、合子、retort与动合子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基因打靶 表达阶段 伯氏疟原虫静息巯基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霞 张瑞明 高权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及指导用药。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患者术后激素水平,按照术式将...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及指导用药。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患者术后激素水平,按照术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65例。A组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B组患者行单侧腺叶与峡部切除。采集两组患者术后2、4、7及14天空腹静脉血分析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至TSH水平>2 m U/L时为止,此时采取TSH抑制治疗并指导用药。结果 A组患者术后TSH水平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升高且超过术前,术后第4天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B组患者术后TSH水平也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达最低谷随后升高,至术后第7天开始接近术前水平,术后2周超过术前正常参考值上限。两组患者其他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均出现变化。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呈动态性变化,可依据这种变化来确定抑制TSH治疗的时间,但具体应参照个体情况,避免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促甲状腺激素 术后抑制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效果和患者生存情况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嘉阳 郭占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在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入...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在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4例。微创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612枚,其中阳性淋巴结146枚,转移率为23.86%;常规组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377枚,其中阳性淋巴结47枚,转移率为12.47%。与常规组相比,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胸部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且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及胸腔总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可加大对淋巴结的清扫程度,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创手术 淋巴结清扫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肿瘤合并肾乳头状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宏伟 韦玄 +5 位作者 贾永峰 云芬 宝鲁日 张军 乌新林 施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肾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肿瘤(hybrid oncocytic/chromophobe tumors,HOC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例肾HOCT合并肾乳头状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 目的探讨肾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肿瘤(hybrid oncocytic/chromophobe tumors,HOC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例肾HOCT合并肾乳头状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右肾中段见2个肿物。镜检:肿物大者由嗜酸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组成,两种成分混杂或镶嵌排列;免疫表型:CK7局灶弥漫强阳性或强弱不等,EMA、E-cad和P504S阳性,vimentin阴性,Ki-67增殖指数<3%。肿物小者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局部浸润性生长,纤维血管轴心内见砂粒体。免疫表型:CK7、P504S、EMA、CD10、vimentin和E-cad均阳性,CD117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肾HOCT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嗜酸细胞瘤 嫌色细胞癌 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结核误诊腹腔肿瘤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海静 李艳梅 +2 位作者 张平平 袁宏伟 金凤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216-1218,共3页
胃结核临床罕见,极易误诊[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胃结核误诊为腹腔肿瘤的患者,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定诊断。为避免临床误诊,笔者将患者诊治过程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47岁,因"左上腹部疼痛不适9d"于2017年5... 胃结核临床罕见,极易误诊[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胃结核误诊为腹腔肿瘤的患者,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定诊断。为避免临床误诊,笔者将患者诊治过程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47岁,因"左上腹部疼痛不适9d"于2017年5月22日收治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患者于2017年5月1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持续性胀痛,平卧或久坐时加重,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黄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肿瘤 胃结核 左上腹部 持续性胀痛 临床误诊 肝胆外科 病例资料 术后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彩霞 白俊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2期44-46,共3页
目的了解β2微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的临床检测方法,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门诊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同... 目的了解β2微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的临床检测方法,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门诊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β2-MG、CA153、CEA、CA125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β2-MG、CEA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Ⅲ期患者的CA153水平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患者手术前后β2-MG、CA153和CEA水平相比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β2-MG检测为基准的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联合检测并不能增加乳腺癌临床诊断的特异性。结论虽然4项指标联合检测不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特异性,但β2-MG、CA153和CEA检测对患者术后随访的意义不能忽视,且CA153检测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Β2微球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