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及青少年枕颈角与后枕颈角数字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琨 张燕 +10 位作者 郭冉 郝咪咪 吴轩宇 徐艺芳 王超群 马文童 张灵淇 杨宏宇 李志军 张少杰 王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0,2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儿童及青少年枕颈角(occipito-C_(2)angle,OC_(2)A)和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及性别差异,为临床枕颈融合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筛选符合排纳标准的正... 目的通过对儿童及青少年枕颈角(occipito-C_(2)angle,OC_(2)A)和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及性别差异,为临床枕颈融合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筛选符合排纳标准的正常儿童及青少年321例(男213例,女108例)颅颈结合区的影像学资料,按性别、年龄分为1~3岁、4~6岁、7~9岁、10~12岁、13~15岁和16~18岁等6组。将扫描的颈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存贮,并导入Mimics 16.0观测其OC_(2)A和POCA。结果OC_(2)A和POCA的峰值分别为(18.15±5.63)°和(124.94±14.63)°,位于10~12岁组,随后呈波浪状下降,OC_(2)A在10~12岁组与1~3岁组、13~15岁组与10~12岁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OCA在7~9岁组与10~12岁组、13~15岁组和16~18岁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比较,OC_(2)A和POCA均无性别差异(P>0.05);经过相关性分析,OC_(2)A和POCA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28,P=0.000)。结论临床枕颈融合术中仅需考虑年龄差异,而不必考虑性别差异;本研究亦可为后路枕颈融合术OC_(2)A与POCA的角度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角 后枕颈角 相关性 枕颈融合术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颈椎生理弯曲相关指标测量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李琨 张博然 +9 位作者 张宇 韩可铭 冯杰 吴思瑶 苏欣 苏娜 王超群 张少杰 李志军 王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基于CT测量儿童及青少年颈椎曲度的相关基础参数,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到364例CT影像资料,以性别分组后,又按年龄分为1~3岁、4~6岁、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各6组。将扫描的颈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存贮,并导... 目的基于CT测量儿童及青少年颈椎曲度的相关基础参数,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到364例CT影像资料,以性别分组后,又按年龄分为1~3岁、4~6岁、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各6组。将扫描的颈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存贮,并导入Mimics 16.0,采用基于距离(Borden氏、颈椎曲度指数、椎体质心)和基于角度(C_(1)~C_(7) Cobb角、C_(2)~C_(7)Cobb角、Harrison氏)共6种测量方法分别测量儿童及青少年的颈椎曲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orden氏与椎体质心测量法测量值显示13~15岁组与前4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_(1)~C_(7) Cobb角测量法测量值显示16~18岁组与前5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arrison氏与椎体质心测量法测量值显示4~18岁之间的5组都与1~3岁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间比较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基于角度的曲度测量方法组内相关系数一致性较差,但各指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曲度的测量方法较多,每个指标具有各自优势,临床可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为儿童及青少年颈椎曲度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 儿童 青少年 CT COBB角 Borden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化学成分基于Mpro靶点的虚拟筛选及抗SARS-CoV-2活性分析
3
作者 肖斌 张梅芳 +6 位作者 罗昆 张维库 韩亚如 吴思 韩晓燕 杜冠华 折占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9,I0004,共7页
目的 对瑞香狼毒和狼毒大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基于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3CL水解酶(Mpro)的抑制剂虚拟筛选以及体外活性验证以为发现抗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目的 对瑞香狼毒和狼毒大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基于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3CL水解酶(Mpro)的抑制剂虚拟筛选以及体外活性验证以为发现抗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治疗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以瑞香狼毒和狼毒大戟中的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以Mpro为靶点,以Mpro晶体结构(PDB ID:6LU7)中的配体小分子N3为阳性对照,采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对结合亲和力和结合构象进行分析并进行基于SARS-CoV-2 Mpro蛋白的体外抑制活性测试。结果 与N3(亲和力为-7.7 kcal/Mol)相比,双黄酮类化合物狼毒素和异狼毒素呈现了最高的Mpro靶点亲和力(-9.7 kcal/Mol),且优于利托那韦、更昔洛韦、利巴韦林、氯喹、达芦那韦、阿巴卡韦等已知抗病毒药物以及其他天然产物的亲和力。对接构象分析发现二者均能有效占据Mpro蛋白结合位点并形成若干重要的氢键结合,其中以异狼毒素为最优,这对于二者与Mpro靶点的结合以及Mpro靶点抑制构象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异狼毒素在50μM浓度下显示出优于狼毒素的较好的Mpro体外抑制活性。结论 狼毒素和异狼毒素具有基于Mpro靶点抑制SARS-CoV-2病毒的潜在活性,可作为结构优化和抗SARS-CoV-2体内外活性研究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瑞香狼毒 狼毒大戟 冠状病毒3CL水解酶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估膈肌功能预测成人机械通气撤机结局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怡洁 田霁松 +1 位作者 王淑敏 李汇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93-1896,共4页
机械通气为支持生命的有效措施,但其所带来的膈肌功能障碍(VIDD)可致撤机失败。超声通过评估膈肌功能预测撤机结局有助于临床干预及改善预后。本文就超声评估膈肌功能预测成人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膈肌 呼吸 人工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白埔 牛艺璇 +2 位作者 任利文 王金华 肖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4-705,共2页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突破传统给药方式的新剂型,使中药具有无消化道吸收、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医临床急救用药的需求,弥补了长久以来的空缺,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10多年来,随...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突破传统给药方式的新剂型,使中药具有无消化道吸收、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医临床急救用药的需求,弥补了长久以来的空缺,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10多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不良事件的发生不断增加,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归根结底,中药注射剂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大概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研发环节出问题,如中药注射剂研发时处方药物选择的误区,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落后,质量标准偏低以及临床前研究的局限性等;另一方面临床使用不规范,如超适应症、超剂量用药,配伍使用不合理等。本文就当前中药注射剂存在的质量及临床使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为今后中药注射剂研究及安全使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安全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金彪 张凤翔 高嘉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118,130,共6页
认知功能障碍由多种疾病引发,以往的研究已证明脑内铁的异常沉积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定量检测组织中磁性物质,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障碍由多种疾病引发,以往的研究已证明脑内铁的异常沉积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定量检测组织中磁性物质,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血管性认知障碍等多种疾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内铁沉积相关性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本文对近几年QSM技术与认知功能障碍的最新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相应脑内铁沉积部位、和影像相关表现等方面对QSM技术在研究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旨在为早期无创性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铁沉积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化率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许艳梅 冯玉宝 +6 位作者 李永玲 苏平 王青梅 郝东亚 郭小燕 张宇翔 焦坤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运动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冠心病知识教育,康复运动组还给予为期6个月的不同阶段、不同强度的康复锻炼。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和空腹血糖进行术后1、3和6个月的随访观察和比较。结果入选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时,康复运动组与入选时比较,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均显著下降(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时,康复运动组的TC、TG和FPG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复运动组与入选时比较,收缩压、舒张压、TC、TG、FP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下降(均为P<0.05)。术后6个月时,康复运动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其他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复运动组与入选时比较,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常规治疗组与入选时比较,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下降(均为P<0.05)。结论心脏康复运动可使PCI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压、血脂和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长期规范化的心脏康复运动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小平 冯玉宝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以短暂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可逆性心肌病,主要发生于绝经期后女性,发病前常有强烈的精神或躯体应激。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儿茶酚胺的毒性作用、心肌顿... 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以短暂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可逆性心肌病,主要发生于绝经期后女性,发病前常有强烈的精神或躯体应激。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儿茶酚胺的毒性作用、心肌顿抑、雌激素缺乏、冠状动脉血管结构异常、基因突变与遗传易感性。目前,最被认可的机制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而最新研究发现心肌顿抑在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otsubo心肌病 交感神经系统 儿茶酚胺类 心肌顿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小平 许心元 +1 位作者 冯玉宝 王海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24-1226,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以睡眠时上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呼吸浅慢或暂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目前,OSA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研究表明,OSA与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以睡眠时上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呼吸浅慢或暂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目前,OSA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研究表明,OSA与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OSA引起的氧化应激、血管炎性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及神经递质释放失调等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一个严重的类型,OSA及其治疗对其影响如何,本综述拟对此做一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一氧化氮合酶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