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技术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空间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何刚 李雅红 +1 位作者 杨子立 咸本松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5-697,共3页
目的对2016年内蒙古卫生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及聚集情况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用ArcGIS 10.2软件,综合运用空间全局相关分析及Getis-Ord Gi热点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各盟市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空间评价。结果内蒙古... 目的对2016年内蒙古卫生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及聚集情况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用ArcGIS 10.2软件,综合运用空间全局相关分析及Getis-Ord Gi热点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各盟市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空间评价。结果内蒙古各盟市间卫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各盟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全局空间相关性不显著,卫生资源配置热点区域主要聚集在西部地区。结论政府应进一步协调内蒙古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从而改善优化内蒙古卫生资源空间区域分布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卫生资源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成年人下颌骨三维CT测量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凯 王一丹 +11 位作者 戴丽娜 于静红 张云凤 金凤 王海燕 李筱贺 温彦鑫 温鑫 樊建进 谢宇轩 倪敏 张铁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为成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重塑面部骨骼整体形态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招募志愿者49例(男21例,女28例),收集71例下颌骨干骨标本进行CT扫描,使用Mimics软件建立内蒙古地区人120例下颌骨三维模型,测量120例内蒙古地区人下颌骨指标,... 目的为成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重塑面部骨骼整体形态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招募志愿者49例(男21例,女28例),收集71例下颌骨干骨标本进行CT扫描,使用Mimics软件建立内蒙古地区人120例下颌骨三维模型,测量120例内蒙古地区人下颌骨指标,并将下颌骨数据作两侧比较、男性与女性比较以及与现代华北地区下颌骨数据比较。结果男、女志愿者双侧所有测量数据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骨各项测量数据除下颌角外均为男性大于女性,下颌角女性大于男性。结论内蒙古地区人群较华北其他地区人群下颌骨更宽、下巴更为突出,下颌角小,咀嚼肌力量大;为内蒙古地区人群设计下颌骨假体时,设计为下颌体厚,矢状面横截面积较大,体高与下颌支高较小的形态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三维测量 内蒙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酮尿症患者肝胆手术麻醉管理一例
3
作者 郑志浩 李海波 +2 位作者 宋健楠 梁晓东 周琪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5-556,共2页
患者,女,20岁,160 cm,47 kg,ASAⅡ级,因“腹部疼痛3个月余”入院。患者自幼发育迟缓,2岁时确诊苯丙酮尿症,后行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既往利多卡因皮试阳性。入院查体:体温36.5℃,HR 82次/分,BP 107/77 mmHg,RR 20次/分;意识清楚,智力水... 患者,女,20岁,160 cm,47 kg,ASAⅡ级,因“腹部疼痛3个月余”入院。患者自幼发育迟缓,2岁时确诊苯丙酮尿症,后行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既往利多卡因皮试阳性。入院查体:体温36.5℃,HR 82次/分,BP 107/77 mmHg,RR 20次/分;意识清楚,智力水平低于同龄,沟通尚可,查体合作。毛发稀疏,健康状况一般。实验室检查:尿酮体(+),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ECG及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胸腹部MRI: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表面光滑,各叶比例正常。肝内外胆管管腔明显扩张,胆总管局部呈囊袋状扩张,胆总管较宽处直径约2.8 cm,胆总管于胰腺段突然变窄,胆管内可见环形短T2信号影,其中心呈稍长T2信号,大小约0.8 cm×1.0 cm,增强扫描延迟期周围胆管壁可见明显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利多卡因 麻醉管理 腹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深度学习技术预测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
4
作者 李鑫 陈金明 +2 位作者 李志兴 潘小强 李乐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2-1010,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深度学习(DL)技术对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在赤峰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术后两年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复查,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每...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深度学习(DL)技术对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在赤峰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术后两年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复查,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每次复查先进行AFP检测及超声检查初步确定有无复发,存在异常结果时进行CT或MRI检查进一步确认。记录患者术后复查期间的生存状态及时间,失访者则剔除。最终纳入180例HCC患者,根据术后两年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126例)和非早期复发组(54例)。使用ITK-SNAP3.6.0软件,在每例患者的肿瘤直径最大层面的术前增强CT动脉期图像上,沿肝肿瘤和脾脏边缘手动勾画肝肿瘤及脾脏ROI。将勾画后的图像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中采用Unet架构对肝脏肿瘤和脾脏ROI进行学习并建立自动分割模型,然后在测试集中评估此模型的分割效果。重新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于DL模型的建立(DL数据集),一组用于后续Cox回归模型的建立(Cox数据集)。将用于深度学习的数据集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DL训练集和DL验证集。使用基于DL技术的Resnet50架构,在DL训练集中分别构建预测术后早期复发的肝肿瘤DL模型和脾脏DL模型,然后在DL验证集中评估2个模型的效能。通过网格搜索技术分析DL验证集中肝肿瘤DL模型和脾脏DL模型的输出结果,以0.001为步长计算2个模型的最优权重分配,以此权重系数构建联合模型。最后,以术后是否复发及复发时间为因变量,临床资料和联合模型预测结果为自变量,使用Cox回归分析建立Cox回归模型,使用临床决策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表现,并采用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结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肝肿瘤分割模型分割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4.49%和86.94%,脾脏分割模型分割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9.72%和93.96%。在DL训练集、DL验证集和Cox数据集中,肝肿瘤DL模型的AUC分别为0.95、0.82和0.94,脾脏DL模型的AUC分别为0.91、0.75和0.88。以肝肿瘤DL模型和脾脏DL模型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852和0.148来构建联合模型,其在Cox数据集中的AUC为0.976。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1.71,95%CI:1.48~1.97,Z=7.29)、凸出肝轮廓(HR=2.49,95%CI:1.28~4.86,Z=2.67)、镜下见微血管侵犯(HR=2.04,95%CI:1.13~3.68,Z=2.36)、血清单核细胞计数(HR=4.13,95%CI:1.14~15.03,Z=2.16)、血清甲胎蛋白浓度的对数(HR=1.43,95%CI:1.09~1.87,Z=2.59)和联合模型预测结果(HR=10.58,95%CI:3.63~30.81,Z=4.32)为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于CT动脉期图像上肝肿瘤和脾脏ROI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肝癌患者早期复发情况;进一步联合临床资料构建的Cox回归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制订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肝细胞癌 图像分割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A受体在睡眠剥夺损伤学习和记忆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代聪聪 邬宏伟 +4 位作者 周琪 户占飞 李海波 高一 宋健楠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睡眠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动,对学习、记忆及认知等功能至关重要。睡眠剥夺(SD)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可通过多种机制损伤学习和记忆功能。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是重要的谷氨酸离子型受体,通过介导突触可... 睡眠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动,对学习、记忆及认知等功能至关重要。睡眠剥夺(SD)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可通过多种机制损伤学习和记忆功能。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是重要的谷氨酸离子型受体,通过介导突触可塑性等机制,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睡眠对AMPA受体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综述SD时AMPA受体的变化对突触可塑性、胆碱能受体、炎症反应、疼痛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学习记忆功能,旨在为SD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 睡眠剥夺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CT影像术前预测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
6
作者 李鑫 陈金明 +1 位作者 刘蕊 李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基于CT影像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赤峰市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微血管侵犯状态的63例肝细胞癌患者,收集术前增强CT影像。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验证组和测试组。通过...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基于CT影像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赤峰市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微血管侵犯状态的63例肝细胞癌患者,收集术前增强CT影像。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验证组和测试组。通过迁移学习建立AlexNet、VGG16与ResNet503种经典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细胞癌患者一般临床数据,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对比4种预测模型的实际预测效果得到最优模型。结果临床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为0.708。AlexNet模型AUC为0.865,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为0.717,训练时长818.2 s。VGG16模型AUC为0.892,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717,训练时长9743.2 s。ResNet50模型AUC为0.937,敏感度为0.786,特异度为0.925,训练时长3800.8s。结论深度学习模型是一种术前无创预测微血管侵犯的方法,其预测效果优于临床预测模型,其中ResNet50模型表现最优。可以为临床决策制订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美脲通过抑制SUR1-TRPM4通道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水肿和凋亡
7
作者 郝广志 董雨佳 +1 位作者 郇宇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水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SAH模型,腹腔注射法给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大鼠脑组织的干湿比评估大...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水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SAH模型,腹腔注射法给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大鼠脑组织的干湿比评估大鼠含水量。利用RT-q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UR1和TRPM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SAH大鼠神经功能受损,脑含水量增加,同时SUR1和TRPM4 mRNA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下降。低剂量的格列美脲不影响大鼠血糖浓度,但是可以显著改善SAH大鼠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虽然格列美脲对SUR1和TRPM4 mRNA表达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增加Bcl-2/Bax比值。结论:格列美脲通过抑制SUR1-TRPM4通道减轻SAH模型大鼠脑水肿,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药物受体1(SUR1) 瞬时受体电位4(TRPM4) 脑水肿 早期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月华 常苗苗 +1 位作者 王芳 李世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7-958,96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non-Hodgkin’s lymphoma,PTNH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诊断的12例PTNH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non-Hodgkin’s lymphoma,PTNH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诊断的12例PTNH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其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平均发病年龄56.7岁;10例伴淋巴细胞性/桥本甲状腺炎背景;12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8例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病理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其中1例伴大细胞转化;3例浸润甲状腺周围组织,1例伴颈部淋巴结受侵;免疫表型:瘤细胞均表达CD20和CD79a等B细胞标记,不表达CKpan、TG、EMA等甲状腺滤泡上皮标记。结论PTNHL临床罕见,好发于老年女性,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来源,多伴淋巴细胞性/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世君 王月华 +2 位作者 常苗苗 赵蒙 王学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密度与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转移密度分为ND>40组、ND=0组和ND≤40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临床病理特征及淋...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密度与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转移密度分为ND>40组、ND=0组和ND≤40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密度评价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价值。结果 ND>40组、ND=0组和ND≤40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Ⅲ期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密度提供良好的分层意义,ND>40组Ⅲ期乳腺癌与Ⅳ期乳腺癌预后无差异(P=0.453)。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密度、TNM分期、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p N分期均与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度是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均<0.05);淋巴结转移密度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密度是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提示其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标准,ND>40组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淋巴结转移密度 无瘤生存率 总生存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A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的价值 被引量:39
10
作者 沈艳昌 王琳 殷旭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6-892,共7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A(MSCTA)对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特征、构成成分、性质、"餐巾环征"和颈动脉重构指数(RI)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经MSCTA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共237例计390支颈动脉,其中发生脑缺血事件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A(MSCTA)对颈动脉斑块表面形态特征、构成成分、性质、"餐巾环征"和颈动脉重构指数(RI)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经MSCTA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共237例计390支颈动脉,其中发生脑缺血事件者136例(212支颈动脉)、未发生脑缺血事件者101例(178支颈动脉),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计算颈动脉狭窄率并判断狭窄程度,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等后处理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部位(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和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类型(脂肪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性斑块,以及溃疡型和非溃疡型斑块)、颈动脉重构指数和"餐巾环征"。结果脑缺血事件组患者颈动脉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比例高于无脑缺血事件组[44.81%(95/212)对21.91%(39/178);χ~2=22.501,P=0.000]。脑缺血事件组共检出颈动脉斑块206个、无脑缺血事件组检出209个,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部[45.63%(94/206)对47.37%(99/209);χ~2=0.136,P=0.934];脑缺血事件组脂肪斑块[38.83%(80/206)对23.44%(49/209)]和以脂肪成分为主的混合性斑块[34.95%(72/206)对12.92%(27/209)]所占比例(χ~2=64.749,P=0.000),溃疡型斑块比例[8.74%(18/206)对2.87%(6/209);χ~2=6.554,P=0.001],以及"餐巾环征"阳性率[12.62%(26/206)对2.87%(6/209);χ~2=10.161,P=0.001]均高于无脑缺血事件组。脑缺血事件组颈动脉重构指数亦高于无脑缺血事件组(1.13±0.11对1.04±0.12;t=2.254,P=0.028)。结论颈动脉脂肪斑块、以脂肪成分为主的混合性斑块、溃疡型斑块,以及MSCTA所显示的"餐巾环征",均使临床脑缺血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MSCTA作为一种在体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准确显示并分析斑块形态特征和性质,对斑块易损性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颈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下前路腰方肌阻滞对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运 孙义 +2 位作者 张析哲 周琪 宋健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45-749,共5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超声引导下肋下前路腰方肌阻滞(QLB)与低位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肋下前路QLB... 目的观察和比较超声引导下肋下前路腰方肌阻滞(QLB)与低位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肋下前路QLB组(QLB组)和低位TPVB组(TPVB组),每组35例。QLB组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肋下前路QLB,TPVB组行超声引导下患侧T10横突水平TPVB,两组分别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注药后20 min测定感觉阻滞平面。两组术后行羟考酮PCIA。记录术后0~24 h和24~48 h镇痛泵用量、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记录术后2、6、12、24、36、48 h静息时和运动时的NR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和低血压、肌力减退、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组阻滞平面为T5—L2,TPVB组为T5—T12。QLB组术后0~24 h和24~48 h镇痛泵用量明显低于TPVB组(P<0.05),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明显少于TPVB组(P<0.05),术后12、24、36、48 h运动时NRS评分明显低于TPVB组(P<0.05),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TPVB组(P<0.05)。两组低血压和肌力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低位TPVB比较,超声引导下肋下前路QLB联合羟考酮PCIA在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更显著,持续作用时间更长,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后腹腔镜肾脏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药紫杉醇二线治疗胃癌的真实世界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妍 张明晖 +3 位作者 孙雅丽 杨春洁 杨艳 韩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784-787,共4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药紫杉醇二线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经一线(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治疗后进展的HER-2阴性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药紫杉醇二线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经一线(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治疗后进展的HER-2阴性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单药组给予单药紫杉醇化疗,联合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的主要终点为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患者的PFS优于单药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DCR、ORR均高于单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单药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比单药紫杉醇二线治疗胃癌,联合组PFS、DCR、ORR均优于单药组,虽然联合组DCR、ORR较单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组患者的PFS较单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紫杉醇 阿帕替尼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中TEX1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世君 童玲 +3 位作者 高迎春 张亚男 刘其娴 常苗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探讨TEX11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水平,预测TEX11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提取Oncomine数据库及TCGA数据库中KIRC(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子集中TEX11的表达数据,分析TEX1... 目的探讨TEX11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水平,预测TEX11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提取Oncomine数据库及TCGA数据库中KIRC(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子集中TEX11的表达数据,分析TEX11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78例ccRCC及癌旁组织中TEX11蛋白的表达,验证TEX1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与72例正常肾组织相比,TEX11 mRNA在538例ccRCC中显著高表达(P<0.001)。TEX11高表达组与TEX11低表达组相比,生存时间显著提高(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肾组织相比,TEX11蛋白在ccRCC中表达显著升高(P<0.001)。TEX11的表达高低与ccRCC患者的ISUP分级、淋巴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pT分期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X11低表达、ISUP分级、淋巴血管侵犯、p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与ccRCC预后不良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X11及ISUP分级是ccRCC的独立预后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RCC患者的总生存期随着TEX11的表达增强显著升高(P<0.05)。结论ccRCC中TEX11高表达组生存获益,TEX11可作为ccRCC的潜在预后标记或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TEX11 预后 分子标志物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儿童颅底及颈部可视化模型建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梓瑜 李琨 +9 位作者 郭燕 越洒 曲星月 刘宇航 张凤珍 王星 徐以发 李志军 李筱贺 张少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目的对儿童颅底及颈部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创建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通过冷冻数控铣切及数字摄影技术获取1例中国6岁男童连续高精度超薄断层标本数字解剖图像数据集,选取从颅底至T_(1)上缘之间的横断面,利用PhotoShop.2021逐张进行手动... 目的对儿童颅底及颈部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创建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通过冷冻数控铣切及数字摄影技术获取1例中国6岁男童连续高精度超薄断层标本数字解剖图像数据集,选取从颅底至T_(1)上缘之间的横断面,利用PhotoShop.2021逐张进行手动分割,使用三维重建软件Digihuman Reconstruction System将手动分割的结构重建,再导入3-matic Research 13.0软件进行调整和修改。结果成功建立首例中国男童的颅底及颈部三维可视化模型,多方位多角度清晰再现所分割结构三维形态及空间位置关系,完成对颅底及颈部椎骨、血管、神经及肌肉的详细观察,对颈部动静脉神经及椎体相关数据测量,分析解剖结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结论利用数字儿童颅底及颈部三维可视化模型,可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详细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结合对颈部血管神经及椎体结构数据测量,为儿科临床诊治、虚拟手术、医学教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颅底及颈部 横断面解剖 三维重建 数字化可视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儿茶酚胺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延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13-1414,共2页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儿茶酚胺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围术期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儿茶酚胺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围术期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121.1±31.4)、(343.6±31.2),气腹后分别为(127.8±35.6)、(358.7±32.4);对照组麻醉前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分别为(119.4±32.6)、348.9±31.4),气腹后分别为(171.8±33.7)、(416.3±46.5).此外,对照组围术期不同时段的心率、血压变化差异均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不同时段的血儿茶酚胺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有利于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血儿茶酚胺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