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三维数字化测量
1
作者 王一丹 许阳阳 +9 位作者 和雨洁 高明杰 蔡永强 金凤 张云凤 王利东 王海燕 李筱贺 李志军 高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目的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内蒙古地区正常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评价面部性别差异,以便对外科美容整形、颌面部正畸等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完善面部轮廓数据库,为现代蒙古族青年男女面部整形提供美学参考。方法对60名... 目的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内蒙古地区正常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解剖学参数,评价面部性别差异,以便对外科美容整形、颌面部正畸等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完善面部轮廓数据库,为现代蒙古族青年男女面部整形提供美学参考。方法对60名(男30例,女30例)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采用面部三维扫描,利用软件测量头宽、形态面长等12项指标以及头面部指数,并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比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面部差异。结果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左右侧眼裂宽分别为(31.76±4.81)mm、(31.47±4.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眼裂宽分别为(35.49±2.74)mm、(27.74±1.99)mm,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比较头宽、容貌面长、面宽、形态面长、眼外角间宽,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出男女性鼻指数分别为72.55±1.63、73.14±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面宽指数、形态面指数、额面指数、唇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形态面指数分型,男性阔面型多见占46.67%,女性超阔面型多见占56.67%;根据鼻指数分型,男女性中鼻型多见分别占50%和53.33%。结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年大学生面部三维指标,男性普遍大于女性;男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阔面型,女性形态面指数分型多见超阔面型;鼻指数分型男女性均多见中鼻型。与其他民族相比,蒙古族男女性都存在面宽较宽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 三维扫描 数字化测量 蒙古族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颈椎椎间盘MRI测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振锋 吴琼 +4 位作者 李志军 李建国 王星 张少杰 刘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通过MRI对青少年颈椎椎间盘的测量,为人工间盘设计、置换及椎间盘相关疾病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SIGNA MR/1.5T磁共振对40例正常青少年(14-17岁)颈椎间盘矢状位多层面的高度及前后径测量:以颈椎正矢状面为中心,分别向两侧以3... 目的通过MRI对青少年颈椎椎间盘的测量,为人工间盘设计、置换及椎间盘相关疾病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SIGNA MR/1.5T磁共振对40例正常青少年(14-17岁)颈椎间盘矢状位多层面的高度及前后径测量:以颈椎正矢状面为中心,分别向两侧以3 mm为间隔,扫描5组矢状位图像,选择正中层面测量椎间盘中心高度与前后径,由两名MRI副主任医师测量后取平均值。结果 (1)颈椎间盘前后径为(14.036±1.812)mm,中心高(4.111±0.813)mm;(2)从C2-3到C6-7各组椎间盘前后径和中心高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按性别各组椎间盘前后径和中心高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1)14-17岁青少年颈椎椎间盘高度、前后径各值从C2-7呈渐增趋势,各测量值间无统计学差异。(2)MRI可直观显示青少年颈椎间盘形态,测量数据能够满足人工椎间盘选择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 MRI测量 解剖学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骶骨形态与耻骨联合相对位置三维数字化测量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方源 康志杰 +6 位作者 王海燕 沙丽荣 李筱贺 金凤 齐昕 王彦超 张云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三维数字化研究0~18岁人的骶骨形态与耻骨联合位置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符合未成年人骶骨发育特征的摄影体位、优化骶骨X线图像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到的0~18岁全腹部CT分为0~6岁、7~12岁、13~18岁3个年龄组... 目的三维数字化研究0~18岁人的骶骨形态与耻骨联合位置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符合未成年人骶骨发育特征的摄影体位、优化骶骨X线图像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到的0~18岁全腹部CT分为0~6岁、7~12岁、13~18岁3个年龄组,导入mimics21.0,利用三维数字化图像重组技术测量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骶1~2倾斜角(S_(1~2)T)、骶骨后凸角(sacral kyphosis,SK)、S_(2)椎体前缘与骶4尾1倾斜线夹角(α角)、S_(1)上终板与S_(2)椎体前缘夹角(β角)、S_(4)Co_(1)倾斜线与S_(1)上终板夹角(θ角)、耻骨联合上缘与骶骨下缘连线和躯体长轴垂线之间的夹角(角B),比较各参数在不同性别、年龄段间的差异。结果骶骨解剖学参数性别间比较,角B女性大于男性(P<0.001),其余无统计学差异;年龄组间比较,0~6岁组与13~18岁组SS、SK、α、β、θ,以及7~12岁组与13~18岁组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未成年人生长发育过程中骶骨形态无性别差异,女性骶骨下缘与耻骨联合上缘所成角度大于男性。随年龄增长未成年人骶骨上端倾斜程度逐渐增加,骶骨下端倾斜程度逐渐减小。为获得更加清晰的骶骨影像,需根据性别、年龄调整X线入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骶骨形态 耻骨联合 三维数字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椎基静脉孔的CT影像学观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康小燕 李洁 +3 位作者 王星 张少杰 刘路 李志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F)的数字化观测,明确其解剖位置、形态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0例成人胸椎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15.0软件重建测量BF宽(BFW)、高(BFH)、深(BFD);BF距椎体上、下终板(VHU、VHB)...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F)的数字化观测,明确其解剖位置、形态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40例成人胸椎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15.0软件重建测量BF宽(BFW)、高(BFH)、深(BFD);BF距椎体上、下终板(VHU、VHB)和左、右缘(VWL、VWR)间距;观察其在椎体中的位置与形态。结果(1)胸椎BFW总体呈V形分布,T6为最小值(3.69±1.29 mm);BFH在T1~3趋于平稳, T4~6渐减,T7~11渐增;BFD在T1~3渐增,T3~10趋于平稳,T10~12渐减。(2)BF距上终板与下终板间距总体呈上升趋势,T1最小:VHU为(7.05±1.27)mm,VHB为(7.21±0.87)mm,T12最大:VHU为(11.00±1.10) mm, VHB为(11.37±1.48) mm;距左、右缘间距在T1~4渐减,T5~12渐增,T4最小:VWL为(10.50±1.40) mm,VWR为(10.81±1.66) mm,T12最大:VWL为(15.74±2.55)mm,VWR为(16.23±2.82)mm。结论胸椎椎体后壁近中央处均存在BF,其形态结构复杂且在不同个体、不同节段中均存在差异。BF在T1~8、T10、T11位于椎体后壁近中央,T9和T12稍偏向左侧。BF在T1~3、T10~12形似棱锥体形,而T4~9形似长方体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基静脉孔 数字化测量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静脉注入颈内静脉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忠 史文龙 +2 位作者 张治才 王海燕 李筱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39,共1页
作者在局部解剖学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成年男尸左侧头静脉注入颈内静脉,这种变异非常少见,为了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本例标本身长178 cm。左上肢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在"鼻烟窝"区内形成,沿前臂桡侧上行,于距腕横纹8.5c... 作者在局部解剖学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成年男尸左侧头静脉注入颈内静脉,这种变异非常少见,为了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本例标本身长178 cm。左上肢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在"鼻烟窝"区内形成,沿前臂桡侧上行,于距腕横纹8.5cm处转行至前臂前面继续上行。在肘窝注入肘正中静脉,于肱桡肌和肱二头肌间沟内上行,跨过前臂外侧皮神经的浅面,行于肱二头肌的外侧,至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出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后越过锁骨中1/3外侧部的表面行向内上方,经胸锁乳突肌深面与另外两支静脉汇合后共干以直角注入颈内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静脉注入 前臂外侧皮神经 胸锁乳突肌 局部解剖学 前臂桡侧 手背静脉网 肘正中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黄忍 王星 +2 位作者 李志军 张少杰 林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2-475,共4页
脊柱侧弯(侧凸)是极其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包括在冠状面横向弯曲,矢状面胸腰椎椎体前凸和后肋隆起,多由各椎骨在横向平面中出现了旋转所致;尚有胸廓后部凸面曲线上升凹面曲线下降畸形。可分为先天性、神经-肌源性、特发性三类,其中特... 脊柱侧弯(侧凸)是极其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包括在冠状面横向弯曲,矢状面胸腰椎椎体前凸和后肋隆起,多由各椎骨在横向平面中出现了旋转所致;尚有胸廓后部凸面曲线上升凹面曲线下降畸形。可分为先天性、神经-肌源性、特发性三类,其中特发性约占85%。特发性脊柱侧弯可根据年龄进一步分三型:婴幼儿型(02岁),少年型(3-9岁),青少年型(10岁以上),AIS是最常见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弯 胸腰椎椎体 内固定系统 肌源性 后肋 功能锻炼 后路术式 金属棒 胸椎后凸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寰枢椎数字化三维形态测量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于永涛 张少杰 +2 位作者 刘颖 王星 李志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通过CT三维影像观测学龄期儿童(7~12岁)寰、枢椎形态结构,探索学龄期儿童寰、枢椎形态特征和增龄变化规律,为学龄期儿童寰、枢椎疾病的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赤峰市第二医院2013~2014年... 目的:通过CT三维影像观测学龄期儿童(7~12岁)寰、枢椎形态结构,探索学龄期儿童寰、枢椎形态特征和增龄变化规律,为学龄期儿童寰、枢椎疾病的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赤峰市第二医院2013~2014年行颈椎CT扫描的学龄期儿童影像资料,排除寰枢椎骨折、畸形、结核等疾病。将收集到的原始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6.0进行三维重建,运用软件的三维测量工具在重建的三维模型上对其寰、枢椎侧块及椎弓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包括寰椎的侧块横径(LMD)、侧块内倾角(d角)、侧块前后径(LMB)、侧块上倾角(e角)、椎弓根宽度(AW)、椎弓根全长(AL)、椎弓根外偏角(b角)、椎弓根高度(AH)及椎弓根尾偏角(c角);枢椎的椎弓根全长(APL)、椎弓根宽度(APW)、椎弓根外偏角(f角)、椎弓根高度(APH)及椎弓根尾偏角(g角)。将观测对象按年龄每两岁为一组共分三组,即A组(7~8岁)、B组(9~10岁)、C组(11~12岁),并行统计分析。结果:LMD随年龄递增呈递增趋势,A组左侧为13.91±1.95mm,右侧为14.11±1.95mm;B组左侧为14.31±2.24mm,右侧为14.36±2.39mm;C组左侧为17.18±2.32mm,右侧为17.10±2.41mm;LMD左侧C组与A、B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MD在各组左、右侧间比较有差异(P<0.05)。其他指标也随年龄呈递增趋势,同侧C组与A组比较除f角外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侧C组与B组比较仅AH、APW及APH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侧A组与B组比较仅AL、AW、APL、APH及g角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组左、右侧间比较仅LMB和d角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及侧块形态结构复杂,且发育未完全,对各骨性结构发育规律的三维结构形态进行观测,可为临床及进一步研究其周围毗邻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数字化测量 三维形态 学龄期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许阳阳 苏宝科 +2 位作者 冯会梅 王海燕 李筱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0-473,共4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1]),或称迟发性脊柱侧凸,是由脊柱在冠状平面发生异常弯曲而旋转,伴随着椎体旋转,使得患者的脊柱形成弧度状态的一种疾病,没有任何明确病因。AIS是指一种结构性的、...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1]),或称迟发性脊柱侧凸,是由脊柱在冠状平面发生异常弯曲而旋转,伴随着椎体旋转,使得患者的脊柱形成弧度状态的一种疾病,没有任何明确病因。AIS是指一种结构性的、横向的弯曲,是脊柱的侧偏移^([2]),右侧胸廓曲线是其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椎体旋转 临床特征 迟发性 AIS 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邬超 李佳伟 +4 位作者 高明杰 刘清华 康志杰 王海燕 李筱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8-362,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4~18岁青少年所发生的不明原因的Cobb≥10°的脊柱三维结构畸形,是青少年脊柱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AIS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青少年时期的第五大常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4~18岁青少年所发生的不明原因的Cobb≥10°的脊柱三维结构畸形,是青少年脊柱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AIS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青少年时期的第五大常见病。有研究表明,AIS除与骨密度、激素水平和基因表达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畸形 不明原因 深度学习 骨密度 三维结构 应用的研究 A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血管变异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宝科 王建忠 +3 位作者 许阳阳 冯会梅 王海燕 李筱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1-271,共1页
关于左髂内静脉和右髂内静脉的直接汇合,以往的文献报道极为少见。作者在解剖一具75岁男性尸体时,见左髂内静脉与右髂内静脉在骶岬正前方汇合,形成变异的"髂内总静脉";"髂内总静脉"又与左髂外静脉汇合形成"左髂总静脉";"左髂总... 关于左髂内静脉和右髂内静脉的直接汇合,以往的文献报道极为少见。作者在解剖一具75岁男性尸体时,见左髂内静脉与右髂内静脉在骶岬正前方汇合,形成变异的"髂内总静脉";"髂内总静脉"又与左髂外静脉汇合形成"左髂总静脉";"左髂总静脉"与右髂外静脉在第5腰椎椎体前汇合成下腔静脉(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血管 髂外静脉 髂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