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西他滨PLGA纳米颗粒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乌兰 郑源强 +4 位作者 陈哲 贾宇臣 丁枫 崔正荣 石艳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26,238,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Gemcitabine C18-PLGA纳米颗粒(Gem C18-PLGA-NPs)对Lewis肺癌细胞株(LLC)的增殖抑制效应。方法:以LLC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4个给药组:Gem C18-PLGA-NPs组、PLGA-NPs组、Gem C18组和Gemcitabine HCl组(Gem HCl组),MT...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Gemcitabine C18-PLGA纳米颗粒(Gem C18-PLGA-NPs)对Lewis肺癌细胞株(LLC)的增殖抑制效应。方法:以LLC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4个给药组:Gem C18-PLGA-NPs组、PLGA-NPs组、Gem C18组和Gemcitabine HCl组(Gem HCl组),MTT法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细胞毒性作用,并检测给药24、48和72 h后肿瘤细胞的存活率及IC50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给药组48和72 h的细胞凋亡率。结果:MTT试验结果提示Gem C18-PLGA-NPs、Gem C18和Gem HCl组均对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Gem HCl组的存活率最低,Gem C18组次之,Gem C18-PLGA-NPs组的存活率最高。72 h后Gem C18-PLGA-NPs的细胞存活率在1μmol/L浓度时明显超过了Gem HCl(P<0.05),表明其有显著的药物缓释作用;PLGA-NPs组对细胞抑制轻微,且不具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结论:Gem C18-PLGA纳米颗粒对LLC细胞具有显著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缓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纳米颗粒 PLGA LEWIS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吕璐 郑源强 +6 位作者 张精彩 李斯琦 王晓东 尹星 徐佳 韩新荣 石艳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清和胰岛内胰岛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KK-Ay小鼠)随机分3组(无药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C57BL/6J小鼠作为遗传对照组,各组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清和胰岛内胰岛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KK-Ay小鼠)随机分3组(无药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C57BL/6J小鼠作为遗传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或六味地黄丸灌胃15周。每周测定空腹血糖、体质量、摄食量;给药15周后,ELISA法测定小鼠外周血血清胰岛素含量,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中胰岛素表达水平,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六味地黄丸给药后,KK-Ay小鼠空腹血糖降低,体质量和摄食量得到控制;给药组小鼠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内胰岛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低剂量组的降低程度比高剂量组更明显。结论: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高血糖、肥胖、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低剂量组降低血清和胰岛内胰岛素水平的效果优于高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自发性2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病抗生素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丁枫 周玉美 +1 位作者 郑源强 石艳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6-73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目前最常用布病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和Cochrane协作网的CENTRAL数据库中1985年至今全部有关布病治疗的英文文献以及CBM数据库中所有有关布病的中文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随机对照实... 目的:系统评价目前最常用布病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和Cochrane协作网的CENTRAL数据库中1985年至今全部有关布病治疗的英文文献以及CBM数据库中所有有关布病的中文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随机对照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纳入研究质量。使用固定效应模型M-H法合并和分析不同抗生素组合治疗布病的复发率,总体治疗失败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实验17篇。比较了DR、DS、QR、DG等抗生素联合治疗方案。DS治疗方案总体治疗失败率(RR_(合并):2.53,95%CI:1.51~4.23)和复发率(RR_(合并):2.69,95%CI:1.46~4.98)低于DR方案,不良反应率二者无显著差别(RR_(合并):1.40,95%CI:0.97~2.01);QR组和DR组的复发率(RR_(合并):1.24,95%CI:0.67~2.30)和总体治疗失败率(RR_(合并):1.41,95%CI:0.86~2.32)并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方面,QR组低于DR组(RR_(合并):1.79,95%CI:1.17~2.74)。结论:DS治疗方案治疗布病优于DR;QR组与DR组疗效相差无几,但QR方案不良反应更少;双抗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抗生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没有明显升高,但仍需更多临床证据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病 抗生素 复发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免疫功能相关的microRNAs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源强 于玖轩 +1 位作者 韩新荣 石艳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研究与固有免疫相关的14种microRNAs在布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布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中microRNAs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检测的14种microRNAs中,13种在布病患者中表达下调,其中布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目的:研究与固有免疫相关的14种microRNAs在布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布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中microRNAs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检测的14种microRNAs中,13种在布病患者中表达下调,其中布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的Ct值差异>1的microRNAs共有9种,并且miR-122、miR-145a、miR-155、miR-301a和miR-146a这5种microRNAs在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布病患者中miR-122、miR-145a、miR-155、miR-301a和miR-146a的表达被明显抑制,在布病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免疫 MICRORNAS 布鲁氏菌病 生物诊断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病患者血清microRNA-146a表达及其与抗体滴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于玖轩 徐晓阳 +5 位作者 雷霜霜 陈泽良 王季秋 王大力 郑源强 石艳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0-233,238,共5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46a在布病患者血清中表达规律及其与血清滴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PCR方法,测定布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miR-146a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水平与血清抗体水平、就诊时间等彼此的相关性。结果:利用阳性参考品建立了miR-146... 目的:研究microRNA-146a在布病患者血清中表达规律及其与血清滴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PCR方法,测定布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miR-146a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水平与血清抗体水平、就诊时间等彼此的相关性。结果:利用阳性参考品建立了miR-146a定量检测工作曲线,对20例布病阳性病例和20例正常人血清miR-146a进行了检测,布病患者血清中miR-146a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miR-146a的水平与血清抗体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布鲁氏菌感染后患者血清中miR-146a表达被抑制,并且患者血清抗体滴度越高,抑制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46a 布病 血清抗体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