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治疗腰椎轴向失稳症的中期疗效
1
作者 王宇鹏 银和平 +10 位作者 吴一民 李树文 于英楠 白明 孟格栋 徐翔 赵健 张海斌 张杨 张皓博 高文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1-827,836,共8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ercutaneous cement discoplasty,PCD)治疗腰椎轴向失稳症的中期疗效、技术要点及适应证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科行PCD治疗的腰椎轴向失稳症患者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ercutaneous cement discoplasty,PCD)治疗腰椎轴向失稳症的中期疗效、技术要点及适应证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科行PCD治疗的腰椎轴向失稳症患者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62~87岁(75.7±8.2岁),随访时间0.5~3年(2.3±1.0年)。3例同时行3个椎间盘手术,3例行双间隙手术,另3例行单间隙手术;L2/3椎间盘3例,L3/4椎间盘3例,L4/5椎间盘4例,L5/S1椎间盘3例。术前行卧立位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腰椎CT三维成像及MRI检查,术后1d、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腰椎X线及腰椎间盘CT检查,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责任椎间隙椎间孔矢状面积。术前、术后1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腰痛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腰椎功能评价。记录每个间隙骨水泥注入量、每个椎间盘手术操作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每个椎间隙骨水泥注入量3.50±0.73mL,每个椎间盘手术操作时间16.33±1.28min,每个椎间盘手术出血量3.83±0.71mL。术后任一时间点责任间隙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有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相比均无差异。术后任一时间点责任间隙椎间孔矢状面积与术前相比均有差异(P<0.05),术后1d和末次随访时有差异(P<0.05)。结论:PCD治疗腰椎轴向失稳症,术后椎间隙高度增加,腰痛缓解,疗效持久,中期疗效满意,不易发生骨水泥渗漏,较安全,但仍需长期大样本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椎间盘 真空征 腰椎失稳症 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后纤维环缝合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白明 银和平 +4 位作者 李树文 吴一民 张杨 张海斌 邢文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48-955,共8页
目的:建立内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后纤维环切口未缝合和纤维环切口缝合的有限元模型,分析髓核摘除术后是否缝合纤维环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方法:招募1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27岁,经腰椎CT检查排除脊柱畸形、肿瘤等骨病,将L4/5节段的CT扫... 目的:建立内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后纤维环切口未缝合和纤维环切口缝合的有限元模型,分析髓核摘除术后是否缝合纤维环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方法:招募1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27岁,经腰椎CT检查排除脊柱畸形、肿瘤等骨病,将L4/5节段的CT扫描结果输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中提取腰椎轮廓,应用Geomagic、Solidworks和Workbench软件模型实体化处理,建立正常L4/5模型、L4/5髓核摘除术后纤维环切口未缝合模型(纤维环未缝合模型)和L4/5髓核摘除术后纤维环切口缝合模型(纤维环缝合模型)。测量模型椎间活动度、小关节Von-Mises应力、纤维环Von-Mises应力,与既往发表的研究比较验证。验证后,三种模型固定L5椎体下端,在L4椎体上端施加500N轴向载荷,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种情况下分别施加7.5N·m的弯矩载荷,测量并分析不同载荷下三种模型的L4/5间隙椎体活动度、小关节及纤维环Von-Mises应力等生物力学特性。结果:建立的三种有限元模型,6种运动状态下的数据与既往文献报道的数据比较无明显偏差,验证模型有效。应力云图结果显示各运动状态下高应力区存在于椎间盘纤维环未缝合缺损处及周边小关节突部位。与正常模型比较,纤维环缝合模型的椎间活动度分别为8.6802°、8.596°、4.8514°、5.0249°、2.2474°、1.9092°,纤维环未缝合模型分别为8.7475°、8.9453°、5.6441°、5.2546°、2.5886°、1.9487°,纤维环缝合模型活动度较正常模型增加了9%、19%、44%、38%、50%、40%;与纤维环未缝合模型比较,分别降低了1%、4%、14%、4%、13%、2%。纤维环缝合模型在六种运动工况下的纤维环Von-Mises应力与正常模型比较,分别升高2%、65%、21%、32%、51%、38%,与纤维环未缝合模型比较,分别降低8%、48%、52%、10%、37%、48%。纤维环缝合模型小关节Von-Mises应力值为12.109MPa、8.3601MPa、13.998MPa、12.969MPa、10.219MPa、10.074MPa,纤维环未缝合模型分别为13.399MPa、9.6094MPa、18.175MPa、17.967MPa、12.409MPa、11.6384MPa,纤维环缝合模型小关节Von-Mises应力值较正常模型增加了5%、10%、32%、17%、31%、34%;与纤维环未缝合模型比较,分别降低了9%、13%、22%、27%、17%、13%。结论:在构建的L4/5三种有限元模型中,纤维环缝合模型椎间活动度、小关节及纤维环Von-Mises应力均优于纤维环未缝合模型,有利于提高椎体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缝合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支架材料在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中应用的临床前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赫 达逸峰 +4 位作者 姚鸣宇 董亦直 宋鑫越 黄智 祝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0-784,共5页
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与40%~50%的腰痛有关,是导致中老年人腰痛的主要原因[1]。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康复锻炼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 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与40%~50%的腰痛有关,是导致中老年人腰痛的主要原因[1]。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康复锻炼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无法阻止IVDD的发展,且病情易反复[2]。当保守治疗的效果不显著时,患者通常会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椎体融合以及椎间盘置换术等[3],虽能立即缓解患者大部分的症状,但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力学性能改变、活动度下降和邻近节段退变等风险[4]。因此,寻找一种疗效佳且风险小的方法成为治疗IVDD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临床前研究 邻近节段退变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椎间盘切除 生物支架材料 椎体融合 康复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