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光辉照边疆 脊柱外科新启航——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发展之路
1
作者 邢文华 霍洪军 +3 位作者 杨学军 李峰 黄智 钟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1-963,共3页
健康乃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也践行着为人民谋健康的使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健康乃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也践行着为人民谋健康的使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 脊柱外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战略地位 立身之本 新征程 人民 优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人群股骨近端解剖参数X线测量
2
作者 李佳伟 张静 +7 位作者 李灿然 兰文杰 籍庆余 郭志勇 张云凤 刘启 陈清威 李筱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测量蒙古族人群股骨近端形态参数,为假体设计、改进及术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内蒙古自治区三所三级医院331例蒙古族人群的股骨X线片资料,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79例。利用华海PACS系统测量股骨头直径、股骨头偏心距、股骨颈... 目的测量蒙古族人群股骨近端形态参数,为假体设计、改进及术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内蒙古自治区三所三级医院331例蒙古族人群的股骨X线片资料,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79例。利用华海PACS系统测量股骨头直径、股骨头偏心距、股骨颈干角、小转子中点层面髓腔内径(T0)、小转子中点上20 mm层面髓腔内径(T+20)、小转子中点下20 mm层面髓腔内径(T-20)、峡部髓腔内径,计算股骨髓腔开放指数(canal flare index,CFI)、干骺端髓腔开放指数(metaphyseal canal flare index,MCFI)。利用SPSS25.0分析各解剖参数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及与年龄的相关性,并比较蒙古族人群股骨近端参数与国内外地区间的差异。结果性别间比较,MCFI均值女性偏大,颈干角、CFI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则男性偏大;T-20及峡部层面髓腔内径与年龄正相关,CFI、MCFI与年龄负相关,其余参数与年龄无相关性;蒙古族人群股骨近端解剖参数与国内外人群均存在一定差异,与南方人群比较,蒙古族人群股骨头直径、股骨头偏心距、T0、T+20、T-20及峡部层面髓腔内径较大,颈干角、CFI及MCFI偏小。结论蒙古族人群相较南方人群拥有更大的股骨头直径、股骨头偏心距、更大的股骨近端髓腔内径、更小的颈干角及CFI、MCFI,假体选择及设计应考虑不同地区、民族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华南 性别 X线 股骨近段形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骶骨形态与耻骨联合相对位置三维数字化测量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方源 康志杰 +6 位作者 王海燕 沙丽荣 李筱贺 金凤 齐昕 王彦超 张云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三维数字化研究0~18岁人的骶骨形态与耻骨联合位置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符合未成年人骶骨发育特征的摄影体位、优化骶骨X线图像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到的0~18岁全腹部CT分为0~6岁、7~12岁、13~18岁3个年龄组... 目的三维数字化研究0~18岁人的骶骨形态与耻骨联合位置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符合未成年人骶骨发育特征的摄影体位、优化骶骨X线图像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到的0~18岁全腹部CT分为0~6岁、7~12岁、13~18岁3个年龄组,导入mimics21.0,利用三维数字化图像重组技术测量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骶1~2倾斜角(S_(1~2)T)、骶骨后凸角(sacral kyphosis,SK)、S_(2)椎体前缘与骶4尾1倾斜线夹角(α角)、S_(1)上终板与S_(2)椎体前缘夹角(β角)、S_(4)Co_(1)倾斜线与S_(1)上终板夹角(θ角)、耻骨联合上缘与骶骨下缘连线和躯体长轴垂线之间的夹角(角B),比较各参数在不同性别、年龄段间的差异。结果骶骨解剖学参数性别间比较,角B女性大于男性(P<0.001),其余无统计学差异;年龄组间比较,0~6岁组与13~18岁组SS、SK、α、β、θ,以及7~12岁组与13~18岁组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未成年人生长发育过程中骶骨形态无性别差异,女性骶骨下缘与耻骨联合上缘所成角度大于男性。随年龄增长未成年人骶骨上端倾斜程度逐渐增加,骶骨下端倾斜程度逐渐减小。为获得更加清晰的骶骨影像,需根据性别、年龄调整X线入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骶骨形态 耻骨联合 三维数字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征象 被引量:8
4
作者 岳奎涛 刘剑羽 +2 位作者 王智勇 李磊 刘从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IPMN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或64层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7例接受ERCP检查。结果27例IPMN中,主胰管型11例,包括2例交界性肿瘤,4例原位癌,...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IPMN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或64层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7例接受ERCP检查。结果27例IPMN中,主胰管型11例,包括2例交界性肿瘤,4例原位癌,5例腺癌;CT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萎缩,主胰管扩张,8例内部可见壁结节,1例见多发斑块状钙化。分支胰管型9例,包括腺瘤和交界性肿瘤各3例,1例原位癌,2例腺癌;其中7例位于胰头部,表现为与主胰管相通的囊性病灶,内见分隔和乳头状壁结节,呈"葡萄串"样,1例可见点状钙化;2例位于胰尾部,呈类圆形囊性病灶,增强无强化。混合型7例,包括交界性肿瘤和腺癌各3例,原位癌1例,表现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扩张伴腔内壁结节,3例病变内可见不同程度钙化。7例接受ERCP,其中5例明确显示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通。结论 IPMN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结合ERCP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骨骨软骨损伤MR T2-mapping与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伟 于泽晨 +4 位作者 贾岩波 于静红 海玲 乌日汗 白心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表达与磁共振T2值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行微创... 目的探讨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表达与磁共振T2值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行微创治疗术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均行3.0 T常规踝关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T2-mapping功能成像,测量距骨软骨T2值。术后离体距骨骨软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和Western Blot法分析距骨骨软骨MMP-1的表达,统计学分析距骨骨软骨T2值与MMP-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距骨骨软骨损伤以内中侧最为多见(磁共振6分区法),距骨骨软骨T2值随软骨损伤Mankin分级明显增大(P<0.05)。软骨MMP-1蛋白表达高级别与低级别差异明显(P<0.05)。软骨T2值与软骨MMP-1表达呈线性相关趋势,Pearson分析距骨骨软骨损伤T2值增加与MMP-1蛋白表达增加呈直线性正相关(r=0.821,P<0.0001)。结论距骨骨软骨损伤以内中侧最为多见,距骨骨软骨磁共振T2值随软骨损伤分级逐级递增;距骨骨软骨损伤磁共振T2值与MM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距骨骨软骨磁共振T2-mapping功能成像T2值定量分析可在体、无创性预测不同级别软骨损伤MMP-1蛋白的表达含量,为临床治疗OLT提供影像学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软骨 T2-mapping 定量分析 基质金属蛋白酶-1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负荷对正常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表现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钟秀 邱士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 探讨运动负荷对正常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DT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的影响。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矢状位FSE/T2WI成像及运动负荷前后DTI成像,其中男性24名,女性6名,年龄19~25岁。在MR常规T2WI... 目的 探讨运动负荷对正常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DT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的影响。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矢状位FSE/T2WI成像及运动负荷前后DTI成像,其中男性24名,女性6名,年龄19~25岁。在MR常规T2WI序列上对腰椎间盘按Pfirrmann 标准进行退变分级,利用DTI原始数据重组b0图、ADC图及FA图,测量并比较运动负荷前后ADC值、FA值的变化。统计方法使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名志愿者,观测L1~S1共计150个椎间盘,将其中27例腰椎间盘Pfirrminn分级均为Ⅱ级的受试者纳入研究。腰椎间盘平均ADC值运动负荷前为(1.99±0.18)×10^-3mm^2/s,运动负荷后为(1.93±0.17)×10^-3mm^2/s,较运动负荷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平均FA值运动负荷前为0.155±0.059,运动负荷后为0.163±0.017,较运动负荷前升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成像可以定量分析运动负荷后腰椎间盘水分子扩散能力及各向异性程度的变化。运动负荷后,腰椎间盘ADC值下降,FA值升高,其中ADC值的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部分各向异性 运动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黄韧带肥厚骨化的数字化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瑞芬 于静红 +1 位作者 李志军 李筱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通过对腰椎退变黄韧带的数字化重建,为影像诊断和临床手术规划,提供立体直观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收集腰腿痛患者薄层螺旋CT影像资料,在后处理工作站中观察退变黄韧带形态及分布,选取轴位像中黄韧带厚度大于4 mm和/或有钙化患者63例... 目的 通过对腰椎退变黄韧带的数字化重建,为影像诊断和临床手术规划,提供立体直观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收集腰腿痛患者薄层螺旋CT影像资料,在后处理工作站中观察退变黄韧带形态及分布,选取轴位像中黄韧带厚度大于4 mm和/或有钙化患者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龄32-80岁。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6.0软件重建图像,观察其形态、分布。结果 315个腰椎节段中205个节段出现黄韧带肥厚和/或骨化。黄韧带单纯肥厚占总出现节段79.51%,单纯骨化占6.34%,肥厚伴骨化占14.15%。205个节段全部成功建模,肥厚黄韧带建模形态有合页状、不规则片状和柱状;骨化黄韧带建模形态有短柱状、短锥状、不规则片状;肥厚伴骨化黄韧带重建后形态各异。结论 数字化技术重建黄韧带能清楚显示其分布、形态、邻近结构,还可将所建退变黄韧带模型与腰椎骨性模型随意组合、切割,便于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肥厚骨化 腰椎 三维重建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软骨T2-mapping表现与蛋白多糖含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石磊 于静红 张晰尧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75-1379,共5页
目的:分析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模型软骨退变各阶段MRI表现的特点和规律及其与软骨内蛋白多糖含量的相关性,探讨不同阶段软骨退变MRI表现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为软骨退变的MRI定量诊断及病情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提高KOA的诊治水平。方法:... 目的:分析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模型软骨退变各阶段MRI表现的特点和规律及其与软骨内蛋白多糖含量的相关性,探讨不同阶段软骨退变MRI表现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为软骨退变的MRI定量诊断及病情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提高KOA的诊治水平。方法:将15只健康蒙古羊分为5组(A^E),A组作为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余4组作为实验组,通过在膝关节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溶液来制作膝关节软骨退变模型。使用Siemens Skyra 3.0T磁共振仪,造模后第1、3、5、7周分别对B^E组和对照组中被试羊的膝关节进行常规序列及T 2-mapping MR扫描。随即取出其关节软骨进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染色(AB-PAS染色),采用累积光密度值(IOD)来评估软骨内蛋白多糖含量,对股骨内髁软骨T 2值与蛋白多糖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A^E组中软骨T 2值分别为47.71±3.30、52.72±2.40、56.20±2.42、65.57±1.69和70.09±1.60,各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软骨的T 2值呈上升趋势,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E组中软骨内蛋白多糖含量测量值分别为49.38±1.34、47.14±4.06、43.75±5.55、36.95±5.96和28.24±5.71,各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造模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股骨内髁软骨内蛋白多糖的含量呈下降趋势,E组与A、B、C组比较,以及D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 2值与蛋白多糖含量值呈线性负相关(r=-0.789,P<0.01)。结论:羊KOA模型中膝关节软骨的T 2值与蛋白多糖含量呈负相关,T 2值有望成为反映关节软骨退变中蛋白多糖含量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指标,对诊断和监测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及其生化改变,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磁共振成像 T 2-mapping 蛋白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软骨损伤磁共振定量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薪茹 李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8-202,共5页
关节的急性和慢性损伤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软骨损伤,早期的软骨损伤往往可以自行修复,中晚期损伤不可逆,随着病情进展,引发患者关节畸形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目前常规的MRI技术很难准确评估软骨早期损伤,MRI定量技术能够分... 关节的急性和慢性损伤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软骨损伤,早期的软骨损伤往往可以自行修复,中晚期损伤不可逆,随着病情进展,引发患者关节畸形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目前常规的MRI技术很难准确评估软骨早期损伤,MRI定量技术能够分析软骨生化成分和超微结构变化,早期无创地精准评估软骨损伤。本文就关节骨软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无创性MRI定量评估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早期诊断治疗,阻止软骨损伤的恶化或逆转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磁共振成像 T1ρ成像 T1弛豫时间成像 T2弛豫时间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膝关节软骨退变的磁共振T2-mapping和DTI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晰尧 于静红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5期348-353,共6页
目的对羊膝关节软骨退变模型进行磁共振T2-mapping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检查,揭示羊关节软骨退变各阶段MRI表现的特点和规律、并行量化评估。材料与方法选择健康的羊25只,随机平均分5组。A组为对照组;B、C、D、E... 目的对羊膝关节软骨退变模型进行磁共振T2-mapping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检查,揭示羊关节软骨退变各阶段MRI表现的特点和规律、并行量化评估。材料与方法选择健康的羊25只,随机平均分5组。A组为对照组;B、C、D、E组为造模组。分别对各组膝关节进行软骨的常规MRI、T2-mapping、DTI扫描,在T2-mapping上测量T2值,在DTI上测量ADC值和FA值,并对各组的T2、ADC、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模各组髌后软骨T2值较对照组T2值增加(P<0.001)且大体呈上升趋势;造模各组髌后软骨ADC值较对照组ADC值增加(P<0.001)且明显呈上升趋势,5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1);造模各组髌后软骨FA值较对照组髌后软骨FA值减少(P<0.001)。结论羊膝关节软骨早期病变时T2、ADC值随着实验周期的延长而升高,并随实验周期的延长ADC值均较T2值表现敏感,据此推断T2值、ADC值可评估羊膝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FA值在羊膝关节软骨退变时降低,在各实验周期上没有发现FA变化的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退变 羊膝关节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宝科 王威 +5 位作者 张云凤 王利东 李志军 许阳阳 王海燕 李筱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9-470,共2页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是引起青少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为1%~5%,病因包括外伤、发育异常、遗传等[1]。由于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其症状、体征与成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所差异[2]....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是引起青少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为1%~5%,病因包括外伤、发育异常、遗传等[1]。由于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其症状、体征与成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所差异[2].ALDH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还为家庭带来困扰、为社会增加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青少年 内镜治疗 DISC 发育异常 生长发育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例寰椎侧块滋养孔解剖测量与临床意义
12
作者 苏宝科 王威 +10 位作者 蔡永强 张云凤 王利东 许阳阳 冯会梅 和雨洁 王海燕 李志军 王星 王志强 李筱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并测量寰椎侧块滋养孔的临床解剖学参数,为降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中血管损伤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38例正常干燥成人寰椎骨标本,观察寰椎侧块滋养孔(以直径≥1.0 mm为判定界限)的形态、数目、位置;测量滋养孔最大横径、... 目的观察并测量寰椎侧块滋养孔的临床解剖学参数,为降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中血管损伤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38例正常干燥成人寰椎骨标本,观察寰椎侧块滋养孔(以直径≥1.0 mm为判定界限)的形态、数目、位置;测量滋养孔最大横径、纵径、深度,滋养孔外缘到横突孔内缘之间的距离等。结果 38例寰椎标本中,95%存在滋养孔,42%呈圆形、8%呈横椭圆形、45%呈纵椭圆形;5%无滋养孔;79%左右两侧滋养孔对称,16%不对称。滋养孔最大横径为(2.16±0.86)mm,最大纵径为(2.82±1.03)mm,最大深度为(1.75±0.71)mm,滋养孔外缘到横突孔内缘之间的距离(8.61±1.46)mm,各测量指标左右两侧无显著差异。结论 95%的寰椎左右两侧存在滋养孔,且均位于寰椎侧块的中间区域,椎弓根螺钉通道处;临床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时,螺钉的直径可参考(8.61±1.46)mm;螺钉通道距离寰椎侧块内缘(1.73±0.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滋养孔 椎弓根螺钉 解剖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