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地区本科护生专业认同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士东 谷丽莉 +2 位作者 黄海侠 梁允艳 王呼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4期82-83,共2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护理本科生专业观认同情况。方法采用问卷对内蒙古地区4所高校232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总体专业观得分66.27±11.55,处于一般水平。不同年级、性别专业认同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护理本科生专业观认同情况。方法采用问卷对内蒙古地区4所高校232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总体专业观得分66.27±11.55,处于一般水平。不同年级、性别专业认同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护生总体专业认同状况一般,高年级、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感较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学校及护生应共同努力,积极改善和提高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护理本科 内蒙古 专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盘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自治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辛向阳 陈鹏 刘晨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视盘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自治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6所医院确诊的POAG患者108例作为POAG组,同期纳入120名健... 目的探讨视盘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自治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6所医院确诊的POAG患者108例作为POAG组,同期纳入1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个组患者用EDTA抗凝管抽取1—2ml全血,提取基因组DNA,充分混匀EDTA和全血,提取基因组DNA于-20℃冰箱中保存。采用质谱分析法对108例POAG患者和120例对照者的RFTN1(rs690037)、ATOH7(rs7916697、rs3858145)、CDC7(rs1192415)、CDKN2B(rs1063192)和SIX(rs1048372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r检验和Logsitic二元回归分析各位点多态性与POAG发病的关系。结果POAG组CDKN2B(rs1063192)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7%与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824,95%可信区间(CI)1.163~2.861,P=0.008];2个组其他7个SNPs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KN2B(rs1063192)位点的加性模型和显性模型显示,携带G等位基因个体罹患POAG风险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模型显示,携带A等位基因个体罹患POAG风险无显著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AG和对照组其他SNPs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KN2B(rs1063192)基因多态性与POAG易感性有关,G等位基因可增加个体罹患POAG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盘面积 垂直杯盘比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磷酸化作用对PANC-1细胞干性维持及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影响
3
作者 石雪英 于金博 +1 位作者 杨世海 赵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38对胰腺癌干细胞干性维持的作用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5-FU)(0.5×IC_(50)、IC_(50)、2×IC_(50))处理人胰腺癌PANC-1细胞24 h,加入VX-702(p38磷酸化抑制剂),将细胞接种在超低黏附性6孔培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38对胰腺癌干细胞干性维持的作用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5-FU)(0.5×IC_(50)、IC_(50)、2×IC_(50))处理人胰腺癌PANC-1细胞24 h,加入VX-702(p38磷酸化抑制剂),将细胞接种在超低黏附性6孔培养皿中观察肿瘤的球形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评估细胞周期、凋亡以及CD44和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B1和D1、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SRY-box转录因子2(SOX2)、Nanog同源框(Nanog)基因和p38蛋白(p38)的表达水平;通过反转录PCR测定p38、OCT4、Nanog和SOX2 mRNA表达水平。结果5-FU通过抑制PANC-1细胞肿瘤球形成,降低CD44和CD133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下调OCT4、Nanog和SOX2表达抑制PANC-1细胞肿瘤干细胞(CSC)干性维持;当PANC-1细胞的磷酸化作用被高选择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抑制剂VX-702抑制,其作用与5-FU治疗作用相同;当VX-702联合5-FU治疗PANC-1细胞可以加强治疗效果。结论p38抑制剂降低PANC-1细胞活性,增加细胞凋亡;p38抑制剂抑制胰腺癌肿瘤干细胞的干性维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1细胞 肿瘤球形成 肿瘤干细胞(CSC) 肿瘤标记因子 P38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b-5p靶向VEGFA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燕 郭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20b-5p(miR-20b-5p)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机制,以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的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沸水浴烙铁术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以miR-20b-5p抑制剂(miR-... 目的:探究微小RNA-20b-5p(miR-20b-5p)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机制,以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的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沸水浴烙铁术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以miR-20b-5p抑制剂(miR-20b-5p-antagomir)干预创面组织,以miR-20b-5p-antagomir+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VEGFA进行功能挽救;造模28 d后,检测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含量以及血管新生。以miR-20b-5p-antagomir和miR-20b-5p-antagomir+siRNA-VEGFA分别转染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MEC)-1;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小管形成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创面组织和细胞中VEGFA的表达。结果:miR-20b-5p-antagomir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促进HMEC-1细胞的增殖与小管形成,而siRNA-VEGFA可部分逆转这一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miR-20b-5p靶向VEGFA的表达影响深Ⅱ度烫伤大鼠的创面愈合,抑制miR-20b-5p的表达能促进创面愈合,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0b-5p 深Ⅱ度烫伤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KK1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早期的差异性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亚龙 武宇赤 +4 位作者 刘国栋 张霄雁 呼和 段彪 李哲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0-1297,共8页
目的分析DKK1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分化早期的表达,探讨其调节机制。方法 Real-time PCR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成骨诱导培养早期DKK1基因表达的水平;检测激素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KK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成脂组与... 目的分析DKK1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分化早期的表达,探讨其调节机制。方法 Real-time PCR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成骨诱导培养早期DKK1基因表达的水平;检测激素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KK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成脂组与正常对照组,在成脂诱导6、12、24、48时DKK1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骨组与正常对照组,0.5、6两个时间点DKK1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激素处理3、6、12、24时检测,结果显示激素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KK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K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分化早期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可能通过调节DKK1的表达而发挥调节成脂、成骨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K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皮质激素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WNT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永东 葛智平 +2 位作者 温慧华 刘丹 阿拉坦高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EPC)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1级高血压患者15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5名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抽取外周血,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法...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EPC)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1级高血压患者15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5名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抽取外周血,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将经鉴定的正在分化的EPC培养5 d后用于实验。将分离、培养获得的每一例高血压患者EPC培养5 d后将细胞平行分为5份,每份细胞根据不同的刺激处理条件分为高血压组、不同浓度贝那普利(1、10和100μmol/L)干预组、贝那普利(10μmol/L)+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趋化因子4(SDF-1/CXCR4)拮抗剂AMD3100干预组。上述干预24 h后进行EPC凋亡检测:用Annexin-V/PI法;氧化应激检测:黄嘌呤氧化法测定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外周血EPC凋亡率明显增加(t早=6.6334,t晚=3.812;均为P<0.01),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增高(tSOD=8.258,tMDA=6.6806;均为P<0.01);(2)随着贝那普利干预浓度的增加(1、10和100μmol/L),EPC凋亡率也随之降低(F早=17.39,F晚=51.65;均为P<0.05),氧化应激反应也随之降低,呈浓度依赖性(FSOD=14.56,FMDA=7.859;均为P<0.05)。与10μmol/L贝那普利干预组比较,10μmol/L贝那普利+AMD 3100干预组的EPC凋亡率增加(t早=3.551,t晚=5.333;均为P早、晚<0.05),氧化应激反应增高(tSOD=1.931,tMDA=0.6407;均为P<0.05)。结论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体外EPC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并可能通过SDF-1/CXCR4轴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祖细胞 凋亡 氧化应激 拮抗剂AMD 3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听功能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晓惠 孙晓萍 +2 位作者 徐朝霞 郭爱萍 杨静丽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儿童的听功能状态。方法选择OSAHS患儿65例(130耳),根据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2组:OSAHS轻度组(10次/h>AHI≥5次/h)和OSAHS中重度组(...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儿童的听功能状态。方法选择OSAHS患儿65例(130耳),根据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2组:OSAHS轻度组(10次/h>AHI≥5次/h)和OSAHS中重度组(AHI≥10次/h),作为实验组。并选择正常儿童20例(40耳)作为对照组。均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及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并对声导抗测试中鼓室导抗图为"A"型耳,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检查。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AHS患儿59例(118耳)正常儿童对照组20例(40耳)进入统计分析;①、125~8 000 Hz各频率气导听阈,OSAHS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OSAHS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OSAHS轻度组鼓室压图异常率51.52%(34/66),OSAHS中重度组鼓室压图异常率62.75%(31/5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鼓室导抗图为"A"型的轻度及中重度OSAHS患儿的TEOAE通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鼓室导抗图为"A"型的轻度OSAHS患儿ABR听阈、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鼓室导抗图为"A"型的中重度OSAHS患儿波Ⅰ、Ⅴ潜伏期及波Ⅰ-Ⅲ、Ⅰ-Ⅴ波间期比对照组延长,Ⅴ波反应阈亦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鼓室压曲线异常分别与语言频率平均听阈、腺样体肥大程度、AHI、最低血氧饱和度相关;⑥、对鼓室压图为"A"型的53耳及对照组40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腺样体肥大及AHI是OSAHS患儿耳蜗及听觉神经通路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OSAHS易出现中耳功能异常导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同时中重度OSAHS患者还可能出现缺氧导致的耳蜗及听觉脑干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儿童 听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毗邻结构的高频超声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新宇 苗凤玲 +3 位作者 王俊青 杨贵 鄂占森 赵海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1-367,共7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甲状腺毗邻解剖结构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检查方法,为甲状腺毗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50例受检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查100侧甲状腺毗邻解剖结构,记录甲状腺毗邻结构关系及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扫查方法。...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甲状腺毗邻解剖结构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检查方法,为甲状腺毗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50例受检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查100侧甲状腺毗邻解剖结构,记录甲状腺毗邻结构关系及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扫查方法。结果 :以甲状软骨、甲状腺、颈部大血管和颈椎横突作为解剖标志,高频超声清晰地显示了甲状腺毗邻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结构的声像图特征,显示了颈动脉鞘、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在甲状腺毗邻分布的声像图特点,描述了甲状腺上下动脉、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和中下神经节的超声解剖关系。超声图像清楚显示甲状腺上动脉伴行喉上神经声像和甲状腺下动脉伴行的喉返神经声像,受检50位(100侧)志愿者中,颈中交感神经节、颈下交感神经节检出率分别约53%,77%。结论:高频超声清晰地显示甲状腺周围肌肉、软骨、神经、血管的毗邻关系与声像图特征,可以作为甲状腺及其毗邻结构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邻 甲状腺 解剖 超声检查 颈交感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冰山角分析法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问题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凌峰 李兆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通过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改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建议,以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5个规范且工作开展得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辖区居民进行调查,... 目的通过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改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建议,以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5个规范且工作开展得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辖区居民进行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评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采用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找出双向转诊工作落实困难的原因,采用冰山角分析法进行分类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对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政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服务态度、设施设备、技术水平、信任程度的满意度分别为96.61%、96.62%、96.09%、92.19%、91.40%、95.05%;对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方面政策的满意度与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服务态度、设施设备、技术水平、信任程度等的满意度均存在线性关系,且为正相关。采用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找出双向转诊工作落实困难的原因有24个;通过冰山角分析法得出,双向转诊工作落实困难的表面原因有3个,过渡原因有19个,根本原因有2个。结论双向转诊工作落实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起严格的"守门人"制度、机制不明确和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工作的难题关键是制度的设计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 冰山角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前方肌血管瘤的高频超声表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新宇 王俊青 鄂占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4-767,共4页
目的旋前方肌肿瘤早期不易发现,本文探讨旋前方肌血管瘤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旋前方肌血管瘤的超声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旋前方肌血管瘤患者的超声像图特点,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内部回... 目的旋前方肌肿瘤早期不易发现,本文探讨旋前方肌血管瘤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旋前方肌血管瘤的超声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旋前方肌血管瘤患者的超声像图特点,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实时动态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以及血供情况。结果 23例病灶均位于旋前方肌内,最大者约50 mm×50 mm×40 mm,最小者约10 mm×10 mm×9 mm,其中11例旋前方肌血管瘤内可见静脉石、钙化灶声像。实质回声型8例:超声示形态不规则的低强不均质回声,部分可见囊实混合性回声,多见钙化,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CDFI以连续性静脉血流频谱为主;病理类型为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囊性回声型12例:声像为相互交错的管状暗区低无回声光团,呈蜂窝状,少有钙化,边界清楚,无明显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尚可分辨;CDFI见暗淡血流信号;病理分型为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混合回声型3例:超声示中低强不均匀回声,夹杂有点、带状或不规则偏强回声区交错分布声像,多见钙化,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分辨不清,与周围肌肉肌腱神经关系密切;CDFI见少许血流信号,偶见搏动性低速高阻型动脉血流频谱;病理分型为混合型血管瘤。超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7%(20/23)。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旋前方肌血管瘤,可作为旋前方肌血管瘤首选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分型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旋前方肌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搏器的休息频率功能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永东 徐安杰 +1 位作者 葛智平 温慧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起搏器的休息频率功能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近期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植入Identity Adx DDD 5286型双腔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9例.起搏器植入后不打开休息频率,保持起搏器出厂设置;术后3个月随访时程控... 目的 探讨起搏器的休息频率功能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近期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植入Identity Adx DDD 5286型双腔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9例.起搏器植入后不打开休息频率,保持起搏器出厂设置;术后3个月随访时程控为在双腔起搏模式下打开休息频率,共随访6个月.比较起搏器植入前后及打开心房滞后模式后心房起搏百分比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和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阵数增加(U=4.19、4.28和4.39,均为P<0.05),相应的发作例数也增加(x2=4.57、4.61和4.96,均为P<0.05).与未打开休息频率模式比较,打开后心房的起搏百分比明显降低[56% (40% ~73%)比84%(64% ~97%),P=0.03];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和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阵数明显减少(P<0.01),相应的发作例数也减少(P<0.01).结论 休息频率模式可以减少心房起搏的比例,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打开休息频率模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前收缩 房性 心房颤动 心脏起搏器 人工 休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在心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参与医嘱审核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9
12
作者 吕建平 赵桂柱 李永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795-1798,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参与医嘱审核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11月内蒙古包钢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3 360例,对其医嘱进行回顾分析。实施临床药师参与医嘱审核干预后收治的1 680例为观察组,另1 680例...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参与医嘱审核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11月内蒙古包钢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3 360例,对其医嘱进行回顾分析。实施临床药师参与医嘱审核干预后收治的1 680例为观察组,另1 680例为对照组。选择资深临床药师、医师成立复核小组,比较2组医嘱不合理情况(药物数量、剂量、配伍等),并对医嘱干预被采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医嘱合格1 320例(78.57%),不合格360例(21.43%);观察组干预前合格1 330例(79.17%),不合格350例(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师干预后,290例(82.86%)干预被采纳,合格率9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14例(89.71%)为药物不合理问题。降压药、治疗冠心病类药物干预次数最多,分别为86次、52次,降糖药、治疗心功能不全类药物干预效果最好,采纳率分别为42/44(95.45%)、38/40(95.00%)。药物不合理问题以漏服92/314(29.30%)、剂量不当87/314(27.71%)、服药方法不当68/314(21.66%)较为突出,煎法不当53/314(16.88%)和配伍不当14/314(4.46%)发生情况较少。结论:临床药师在心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参与医嘱审核的干预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提高用药合理率,临床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药物问题较为突出,可加强对此类药物的干预以提高用药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嘱审核 临床药师 心内科 临床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 被引量:13
13
作者 段宏宇 万喜平 李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出现无复流时,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STEMI患者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和硝普钠组,每组各3...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出现无复流时,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STEMI患者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和硝普钠组,每组各34例。针对PCI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两组经微导管向冠状动脉分别迅速注入替罗非班或硝普钠,10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24 h监测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BNP)、术后30 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替罗非班组达到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钠组[76.5%(26/34)比52.9%(18/34),P=0.03]。术前两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术后24 h替罗非班组BNP明显低于硝普钠组[(439.00±4.90)μmol/L比(632.00±3.63)μmol/L,P=0.02],术后30 d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优于硝普钠组(均为P<0.05)。结论对于急诊PCI术中发生的无复流现象,替罗非班疗效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替罗非班 硝普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项目管理视角剖析双向转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凌峰 李兆友 李俊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研究基于项目管理的视角,剖析了双向转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配套的规章制度、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提出在双向转诊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完善双向转诊项目管理方案,引入矩... 本研究基于项目管理的视角,剖析了双向转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配套的规章制度、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提出在双向转诊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完善双向转诊项目管理方案,引入矩阵式组织结构、工作分解结构、项目控制、信息化管理等理念、技术,以推动管理工作科学化、高效化,这对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双向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长屈肌毗邻解剖结构的高频超声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新宇 王俊青 鄂占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拇长屈肌毗邻解剖结构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检查方法,为拇长屈肌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信息。资料与方法 55例正常志愿者上肢呈解剖位,应用高频超声检查110侧拇长屈肌毗邻解剖结构,观察拇长屈肌毗邻关系及超声...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拇长屈肌毗邻解剖结构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检查方法,为拇长屈肌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信息。资料与方法 55例正常志愿者上肢呈解剖位,应用高频超声检查110侧拇长屈肌毗邻解剖结构,观察拇长屈肌毗邻关系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以拇长屈肌作为解剖标志,高频超声清晰地显示了前臂腹侧拇长屈肌起始段、上段、旋前方肌段、大鱼际第一掌骨中点处拇长屈肌腱短轴毗邻的声像图特征,详细描述了鱼际间隙和拇收肌后间隙的超声解剖关系。55例受检者中,19例存在起始部拇长屈肌副头先天变异,其中2例起始于喙突,17例起始于肱骨内上髁。结论以拇长屈肌作为解剖标志,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拇长屈肌及其周围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的毗邻关系与声像图特征,可以作为拇长屈肌及其毗邻结构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 解剖学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听性脑干反应及耳蜗电图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惠 孙晓萍 +3 位作者 郭爱萍 杨静丽 陶佳 赵俊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ECochG)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听功能检测的价值。方法 76例DM患者,按年龄段分为DM青年组(<45岁,22例)和DM中老年组(≥45岁,54例),分别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及耳蜗电图检查...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ECochG)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听功能检测的价值。方法 76例DM患者,按年龄段分为DM青年组(<45岁,22例)和DM中老年组(≥45岁,54例),分别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及耳蜗电图检查,并选择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人40例(<44岁13例,≥45岁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检查结果。结果与同龄对照组相比,DM青年组ABR波Ⅰ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中老年组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及Ⅰ-Ⅲ、Ⅰ-Ⅴ波间期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青年组耳蜗电图AP潜伏期延长占18.18%(8/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中老年组中耳蜗电图AP、-SP均引出者占48.14%(52/108),对照组占62.96%(34/54)(P<0.05),DM中老年组-SP/AP幅值>0.40者占11.11%(12/108),对照组-SP/AP幅值均<0.4;ABR、耳蜗电图异常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而与病程相关(P<0.01)。结论 ABR、ECochG可对糖尿病患者听觉中枢及外周病变作出早期判断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型 听性脑干反应 耳蜗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冉博 刘洪文 +1 位作者 张锐东 张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0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骶椎结核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A、B组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骶椎结核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A、B组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后路钉棒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术后3天拍摄床旁腰椎正侧位片,观察内固定及植骨稳定情况,评估下床时间。随访2年,每3个月复查X线胸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肝肾功能。结果 A、B、C三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6.67%、88.24%和86.8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ESR、ESR恢复正常时间、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腰骶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末次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丢失度数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评估腰骶椎结核患者术前病情,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操作简便,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临床可能更倾向于采用此种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 手术方式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18
作者 王凌峰 李兆友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108,共4页
阐述了科技创新团队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社区卫生服务 团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及血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杜敏珍 董坚 +1 位作者 黄再青 张大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3009-3012,共4页
目的:探究温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DP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降... 目的:探究温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DP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降糖药物阿卡波糖片和甲钴胺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神经传导功能以及Toronto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Toronto积分在治疗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oronto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增加,且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可以通过降低DPN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Toronto积分,增强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而发挥治疗作用,且比口服甲钴胺片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 血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诱导新生鼠肺上皮细胞凋亡损伤与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甘燕子 郝锦丽 +1 位作者 曾其毅 杨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7-821,共5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致新生鼠肺损伤时肺表面活性蛋白C、D(SP-C、SP-D)以及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方法生后24 h内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空气组常规饲养,高氧组置常压高氧箱内吸入浓度为90%的氧;两组分别于实验第1、3、7...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致新生鼠肺损伤时肺表面活性蛋白C、D(SP-C、SP-D)以及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方法生后24 h内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空气组常规饲养,高氧组置常压高氧箱内吸入浓度为90%的氧;两组分别于实验第1、3、7、10、14天,取8只新生鼠的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观察其病理变化,采用末端标记法检测肺上皮细胞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C、SP-D。结果空气组新生鼠随日龄增加肺泡逐渐形成,形态规则,大小均匀;高氧组新生鼠随日龄增加肺泡数量逐渐减少,小血管扩张,出血增多,间质细胞增多,肺组织水肿。空气组新生大鼠BALF中的SP-C随日龄增长逐渐降低;高氧组第1天SP-C低于空气组,第3天SP-C高于空气组,第7天达高峰,第10天SP-C的含量开始下降,第14天下降更加明显。空气组SP-D的含量随日龄的增长亦逐渐降低;高氧组第1天SP-D的含量与空气组无明显差异,第3天SP-D的含量开始增加,第7天达到峰值,第10天SP-D的含量开始下降,第14天下降显著。结论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抑制肺泡发育,随吸入高浓度氧时间的延长,肺上皮细胞凋亡率增加,肺组织中SP-C、SP-D先增高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肺上皮细胞 肺表面活性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