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石海波 王云生 +8 位作者 冯勇 高聚林 白海 苏二虎 张来厚 赵瑞霞 刘志雄 黄灵忠 姜丽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76,共6页
为了获得玉米籽粒双向电泳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方法,建立最佳的玉米籽粒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酚抽提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 TCA/丙酮沉淀法)和可溶性蛋白提取法3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为了获得玉米籽粒双向电泳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方法,建立最佳的玉米籽粒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酚抽提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 TCA/丙酮沉淀法)和可溶性蛋白提取法3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向电泳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纯度高、浓度适中、双向电泳蛋白质点最丰富,最适合双向电泳研究;利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对第一向等电聚焦参数等条件,以及不同pH值范围的IPG预制凝胶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H值3~10的IPG预制凝胶条时,采取电压梯度上升的方式,总聚焦70000 Vhs、上样量800μg效果最佳,采用p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时,总聚焦80000 Vhs、上样量900μg效果最佳,并且采用p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相比pH值3~10的凝胶条能分离到更多的点,最后结合蛋白质点MALDI-TOF-TOF质谱鉴定分析,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方法,即采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提取蛋白,采用24 cm、pH值4~7的IPG干胶条,上样900μg电泳效果最佳,等点聚焦程序:500 V、1 h,1000V、1 h,2000 V、1 h,4000 V、2 h,8000 V、4 h,8000 V、80000 Vhs,500 V保持。试验研究为后续玉米籽粒发育差异蛋白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 蛋白组学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UV法测定黄芪干燥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丽丽 张传领 +3 位作者 苏丽娟 王秀娟 牛丽丽 温建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381-7383,共3页
[目的]建立黄芪干根中HPLC-UV法测定黄芪甲苷的方法,同时比较蒙古黄芪、野生黄芪和膜荚黄芪3种不同来源样本的黄芪甲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UV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m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1.0 ml/m... [目的]建立黄芪干根中HPLC-UV法测定黄芪甲苷的方法,同时比较蒙古黄芪、野生黄芪和膜荚黄芪3种不同来源样本的黄芪甲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UV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m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结果]黄芪甲苷在0.05 ~0.5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98.216%(RSD=2.85%);不同来源黄芪甲苷含量比较结果为野生>膜荚≈蒙古.[结论]建立的HPLC-UV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相对稳定,方法简便,为今后黄芪干根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UV 黄芪甲苷 含量 干燥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中HIF-1α对MMP 1、8、15、16、17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姜丽丽 师永红 +3 位作者 肖瑞 牛丽丽 莎仁高娃 王秀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探讨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1、8、15、16、17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RNAi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系被HIF-1α干扰前后的MMP1、8、15、16、17基因的表... 目的探讨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1、8、15、16、17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RNAi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系被HIF-1α干扰前后的MMP1、8、15、16、17基因的表达变化。根据2-△△Ct相对定量法表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目标基因原始拷贝数的倍数差异。结果在HIF-1α的干扰效率是46.7%的基础上,MMP17上调0.561倍,MMP8上调2.023倍,两者与干扰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上调0.289倍,MMP15下调0.171倍,MMP16下调0.233倍,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HIF-1α分别与MMP17、MMP8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537,P<0.05);HIF-1α与MMP1、MMP15和MMP16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HIF-1α可在mRNA水平上通过对靶基因MMP8、MMP17表达水平的调节,来参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IF—1α MMPS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分离应激对rd新生小鼠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传领 邸桐 +2 位作者 王文婧 牛丽丽 肖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3,共5页
目的 rd小鼠是一种出生1周左右自发致盲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通过母婴分离应激实验,检测其对rd新生小鼠的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初步评价rd小鼠能否成为眼部疾病与焦虑抑郁研究新的模型。方法将出生第1天的rd小鼠分为母婴分离组... 目的 rd小鼠是一种出生1周左右自发致盲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通过母婴分离应激实验,检测其对rd新生小鼠的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初步评价rd小鼠能否成为眼部疾病与焦虑抑郁研究新的模型。方法将出生第1天的rd小鼠分为母婴分离组(n=9)和对照组(n=9)。母婴分离组每天与母鼠分离4 h,共分离28 d。从第29天开始行为测试实验,通过Smart3动物行为跟踪软件检测母婴分离组和对照组在旷场实验和十字高架实验中的焦虑样行为,在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的抑郁样行为。结果在旷场实验中,母婴分离组在旷场中心的时间比例(0.88%)和运动距离(28.17±5.65)cm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61%,109.9±9.79 cm;P=0.04,P=0.001);在十字高架实验中,母婴分离组在开放臂的时间(40.64±4.13)s明显少于对照组(91.73±11.26 s,P<0.01);在强迫游泳实验中,母婴分离组的不动时间(126.5±10.22)s明显多于对照组(77.75±16.83s,P=0.02);在悬尾实验中,母婴分离组的不动时间(21.56±6.83)s多于对照组(7.37±3.22 s,P=0.03)。结论rd小鼠母婴分离28 d应激,能够明显增加rd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和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小鼠 母婴分离 开放场实验 十字高架实验 强迫游泳实验 悬尾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Rd1小鼠眼球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
5
作者 牛丽丽 张传领 +5 位作者 温建勋 王忆霄 边艳超 姜丽丽 肖瑞 王叶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Rd1小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情况。方法取出生后14d、21d、28d的Rd1小鼠和C57BL/6J小鼠各5只,摘出眼球进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学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Rd1小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情况。方法取出生后14d、21d、28d的Rd1小鼠和C57BL/6J小鼠各5只,摘出眼球进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学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CNA蛋白和基因在不同鼠龄小鼠中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PCNA蛋白均在两种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表达; C57BL/6J小鼠视网膜结构完整;与C57BL/6J小鼠相比,Rd1小鼠视网膜发育随着鼠龄的增加,发生进行性退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仅局限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免疫阳性信号出现在第14天和第21天,而在第28天未检测到。PCR实验结果显示:与C57BL/6J小鼠相比较,鼠龄21d时Rd1小鼠PCNA基因表达水平增高,是C57BL/6J小鼠的2. 23倍;鼠龄14 d和28 d时Rd1小鼠PCNA基因表达均低于C57BL/6J小鼠(均为P <0. 05)。结论 PCNA基因参与了Rd1小鼠视网膜发育退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Rd1小鼠:C57BL/6J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