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醚麻醉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的可行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利彪 陈冬梅 +1 位作者 龚玉华 于建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6-347,共2页
关键词 小儿气道 异物取出 七氟醚麻醉 最佳治疗方式 炎性分泌物 临床急症 气道异物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保护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龚玉华 于建设 +3 位作者 陈艾芳 韩志强 解亚英 温再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9-180,共2页
为减少神经外科大手术失血与输血,本文采用“术中自体输血辅助控制性降压”等血液保护方法用于此类手术,效果显著,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大中型颅脑手术病人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7~60岁... 为减少神经外科大手术失血与输血,本文采用“术中自体输血辅助控制性降压”等血液保护方法用于此类手术,效果显著,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大中型颅脑手术病人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7~60岁,体重50~70kg,术前心肺肝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血液保护 自体输血 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对内皮素及血栓素A_2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淑侠 崔永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4-1005,共2页
内皮素(ET),是迄今为止所知的作用最强、持续最久的血管收缩物质,也是最强的气管平滑肌收缩物质.是评价应激强度的重要指标。血栓素A2(TXA2),具有强大的血管收缩和促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浓度的变化可影响应激反应的程度。因此,... 内皮素(ET),是迄今为止所知的作用最强、持续最久的血管收缩物质,也是最强的气管平滑肌收缩物质.是评价应激强度的重要指标。血栓素A2(TXA2),具有强大的血管收缩和促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浓度的变化可影响应激反应的程度。因此,本文研究了麻醉对ET及TXA2分泌的影响有助于术中对循环、呼吸等系统的调控,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素A2 内皮素 分泌 麻醉 气管平滑肌收缩 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管收缩 应激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成骨不全骨折患儿的麻醉处理三例
4
作者 燕兴梅 安敏 崔淑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28,共1页
成骨不全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结缔组织疾病,以胶原合成缺陷产生骨质脆弱为特点,发病以女性多见。本院近2年来有3例合并成骨不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麻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成骨不全 麻醉处理 不全骨折 患儿 结缔组织疾病 常染色体遗传 胶原合成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症与麻醉管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玲 拉佈旦白拉 +1 位作者 龚玉华 于建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97,共2页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神经轴突脱髓鞘后,结构完整性破坏,神经传导阻滞,从而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MS患者的症状多数是缓解与复发交替进行,临床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围术期的很多...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神经轴突脱髓鞘后,结构完整性破坏,神经传导阻滞,从而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MS患者的症状多数是缓解与复发交替进行,临床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围术期的很多因素都可以加重患者的病情,如手术、情绪波动、麻醉和体温升高[1,2]。因此,给MS患者的麻醉带来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麻醉管理 炎性脱髓鞘病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传导阻滞 临床症状 不可预见性 神经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型对肝素及鱼精蛋白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建设 韩志强 +1 位作者 吴曼 都义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7-478,共2页
目的探讨血型对肝素及其拮抗剂鱼精蛋白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A、B、AB、O型血患者各20例,分别测定静注肝素前、肝素后5、15、30 min的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然后计算静注肝素后各时点ACT与静注肝素前ACT的差值,并计算中和肝素达到生理... 目的探讨血型对肝素及其拮抗剂鱼精蛋白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A、B、AB、O型血患者各20例,分别测定静注肝素前、肝素后5、15、30 min的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然后计算静注肝素后各时点ACT与静注肝素前ACT的差值,并计算中和肝素达到生理ACT所需鱼精蛋白量,比较不同血型患者间ACT和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效果的差异。结果 O型血患者肝素抗凝效果最好,其次AB、A、B型血患者。与此相反,O型血患者中和肝素所需鱼精蛋白剂量最多,其次AB、A、B型患者。结论不同ABO血型患者对肝素及其拮抗剂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肝素 鱼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纳乳膏用于全麻下腹腔镜手术男性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韩志强 于建设 龚玉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5-265,共1页
关键词 留置导尿管 全麻恢复期 腹腔镜手术 恩纳乳膏 男性患者 交感神经系统 心血管反应 术后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脉压变异评价老年胃癌根治术中液体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利彪 乌新林 +4 位作者 刘良田 于建设 丁翠霞 韩志强 钟海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脉压变异(PPV)评价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液体补充的效果。方法 4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后A组行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并计算出一个呼吸周期内的... 目的探讨动脉脉压变异(PPV)评价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液体补充的效果。方法 4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后A组行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并计算出一个呼吸周期内的PPV值。静脉快速输注复方氯化钠和琥珀酰明胶(晶体:胶体=2:1),维持PPV值在5%~10%。B组输液量和速度以麻醉医师经验进行,液体种类和比例同A组。观察记录入手术室时(T_1,基础值)、肿瘤切除完毕时(T_2)、术毕(T_3)时的BP、HR。T_1和T_3时抽动脉血监测血气,检测乳酸(Lac)和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记录两组患者尿量、输入液体量和升压药物(麻黄碱和多巴胺)的用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T_2、T_3时两组HR明显慢于,SBP、DBP明显低于T_1时,且A组HR明显慢于,SBP、DBP明显高于B组(P<0.05)。T_3时B组血Lac和Bun均高于T_1时,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输入液体量、尿量明显多于B组,麻黄碱和多巴胺用量少于B组(P<0.05)。结论应用PPV指导老年人胃癌根治术中液体补充可以保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提高机体微循环灌注和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脉压变异 胃癌 容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波形法与阻力消失法在硬膜外穿刺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龚玉华 石海霞 +3 位作者 武丽芳 韩志强 拉布旦白拉 陈冬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0-1191,共2页
目的比较压力波形法与阻力消失法在硬膜外穿刺术中的成功率。方法择期腹部外科手术拟行硬膜外麻醉患者400例,随机均分为压力波形组(P组)和阻力消失组(C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直入法进针。P组在连续压力监测下施行穿刺;C组采用常规阻力消... 目的比较压力波形法与阻力消失法在硬膜外穿刺术中的成功率。方法择期腹部外科手术拟行硬膜外麻醉患者400例,随机均分为压力波形组(P组)和阻力消失组(C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直入法进针。P组在连续压力监测下施行穿刺;C组采用常规阻力消失法施行硬膜外穿刺。记录两组硬膜外穿刺时间、置管完成时间、穿刺成功率等,并记录压力波形变化。结果两组硬膜外穿刺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C组(100%vs.94%,P<0.01)。P组在针尖突破黄韧带时压力波形出现直线返折,继而出现正弦波形,确认针尖进入硬膜外腔。结论硬膜外穿刺中采用压力波形监测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且不延长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穿刺 压力波形监测 阻力消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患者硬膜外阻滞后血管低反应性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宝蓉 秦斐 +1 位作者 邢桂英 吴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硬膜外阻滞 血管低反应性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硬膜外阻滞并发霍纳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斐 吴曼 都义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90-1090,共1页
关键词 霍纳综合征 硬膜外阻滞 连续硬膜外麻醉 并发 胸部 肾癌根治术 苯巴比妥钠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型大鼠电刺激后c-fos基因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 于建设 +2 位作者 辛学东 韩志强 王茂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7-808,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血型大鼠电刺激后c-fos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类人A血型和类人B血型各20只,均分别有10只大鼠以2mA直流电行电刺激,刺激时限1s,间隔30s,持续15min。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 目的研究不同血型大鼠电刺激后c-fos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类人A血型和类人B血型各20只,均分别有10只大鼠以2mA直流电行电刺激,刺激时限1s,间隔30s,持续15min。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脑内c-fos蛋白的分布以及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结果电刺激后大鼠c-fos阳性信号均呈增强趋势,且类人A血型大鼠强于类人B血型大鼠(P<0.05)。电刺激后类人A血型大鼠脑c-fosmRNA表达明显低于类人B血型大鼠(P<0.05)。结论电刺激后大鼠c-fos基因表达增强,类人A血型大鼠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大鼠 应激 C-FO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氦氖激光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王彩霞 任明姬 崔明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目的研究低强度氦氖(He-Ne)激光照射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2.75J/cm2激光组(B组),4.20J/cm2激光组(C组),每组10只... 目的研究低强度氦氖(He-Ne)激光照射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2.75J/cm2激光组(B组),4.20J/cm2激光组(C组),每组10只。激光组建立低强度He-Ne激光体外照射小鼠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离小鼠BMSCs,并进行原代、传代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光镜及透射电镜对BMSCs形态进行观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对小鼠BMSCs表面VCAM-1和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倒置显微镜和光镜观察到BMSCs呈贴壁生长,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有突起;电镜观察到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分泌小泡、线粒体等细胞器丰富。激光组BMSCs增殖加快,达到80%细胞融合时间短。2.75J/cm2激光组和4.20J/cm2激光组均能增加小鼠BMSCs表面VCAM-1和ICAM-1蛋白的表达。其中,4.20J/cm2激光组较2.75J/cm2激光组作用更明显(P<0.01)。结论低强度He-Ne激光能促进小鼠BMSCs表面VCAM-1和ICAM-1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骨髓基质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