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狭窄与缺血性眼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丹 李琳 +2 位作者 安立春 陈洁 魏世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6-1119,共4页
背景颈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眼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明确缺血性眼病的类型,对进一步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缺血性眼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至少一侧... 背景颈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眼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明确缺血性眼病的类型,对进一步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缺血性眼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至少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率≥60%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20例,包括一侧颈内动脉狭窄者9例及两侧颈内动脉狭窄者11例。对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眼底检查,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对颈内动脉狭窄率与所测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31侧颈内动脉狭窄者中共24侧有眼部表现(77.4%),主要有单眼一过性黑喙(77.4%)、视物模糊(22.6%)等;发现有眼部阳性体征者12眼(38.7%),均为眼部血管异常;2例患者诊断为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颈内动脉狭窄率和同侧CRA的PSV呈负相关(r=-0.41,R^2=0.168,P=0.021),但与RI无明显相关性(r=-0.26,R^2=0.068,P=0.159)。结论颈内动脉狭窄可引起明显的眼部症状,颈内动脉狭窄所致的眼部视网膜血流改变为低速正常阻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视网膜中央动脉 缺血性眼病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海霞 黄一飞 +4 位作者 陆蓓 李晓芳 艾育德 李晓玲 秦丽茹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兔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负压吸引20s组和3min组。实验组于术后即刻,术后7d、4周和8周,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兔眼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兔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负压吸引20s组和3min组。实验组于术后即刻,术后7d、4周和8周,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兔眼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视神经和视网膜结构无改变。负压吸引20s组各时间点视神经和视网膜细胞改变轻微;3min组术后即刻至14d神经纤维和视网膜结构明显异常,至术后28d恢复正常。结论LASIK术中负压吸引致眼压急剧升高,可能会导致视网膜亚细胞结构的改变,但这种改变为可逆的,负压吸引持续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压 视网膜 超微结构 负压吸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兔视网膜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海霞 陆蓓 +2 位作者 李晓芳 李晓玲 秦丽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LASIK术中负压吸引致瞬时高眼压对兔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负压吸引20s组和3min组。实验对照组只进行激光治疗,负压吸引20s组和负压吸引3min组先分别用负压发生器吸引... 目的探讨LASIK术中负压吸引致瞬时高眼压对兔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负压吸引20s组和3min组。实验对照组只进行激光治疗,负压吸引20s组和负压吸引3min组先分别用负压发生器吸引兔眼角巩膜缘20s及3min。分别于术后不同修复期通过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观察视网膜视神经功能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左右眼的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a波波幅和b波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负压吸引20s组和3min组术后30min~7d各时间点ERG的b波振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P<0.05),负压吸引20s组修复10min ERGb波波幅为(112.01±11.08)μV较正常对照组(84.96±13.48)μV升高(P<0.05),修复20min逐渐降低,为(94.51±14.43)μV;负压吸引3min组修复10min ERGb波波幅为(55.89±9.46)μ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修复20minERGb波波幅逐渐降低为(67.73±16.42)μV,修复30min时兔眼ERGb波波幅仍低,与正常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负压吸引时间的延长,各时间点ERG的b波振幅降低,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ERG的b波振幅逐渐恢复正常。而ERG的a波波幅和潜伏期、视觉诱发电位各波波幅和潜伏期均无差异。结论LASIK术中负压吸引引起的眼压急剧升高,不会影响视网膜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压 视网膜 负压吸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节毒性综合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杨丽萍 艾育德 朱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白内障手术已经成为防盲治盲的主要眼科手术,术后炎症反应轻微。但近年来,发现一种眼前节毒性综合征,不同于感染性炎症,属于特殊类型术后炎症。本文将从临床表现、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眼前节毒性综合征 眼内炎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毛俊峰 阎元奎 +3 位作者 艾育德 刘双珍 徐慧 田晓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视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 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分成 7组 :正常组和再灌注 0、2、6、12、2 4、4 8h组 ... 目的 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视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 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分成 7组 :正常组和再灌注 0、2、6、12、2 4、4 8h组 ,每组 10只。用眼内灌注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制作大鼠视网膜冰冻及石蜡切片 ,分别作免疫组化SP染色和常规HE染色 ,并对SP染色结果作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ICAM 1在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微量表达 ,缺血 6 0min后 ,ICAM 1表达上调 ,至再灌注2 4h达高峰 ,在再灌注 4 8h仍维持较高水平。再灌注 6h ,视网膜开始有白细胞浸润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多 ,再灌注 2 4、4 8h组 ,视网膜中发现较多浸润的白细胞。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早期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上调 ,继而 ,视网膜中白细胞浸润增多 ,这一过程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缺血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 白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神经保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力 陆蓓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前认为青光眼是一种由眼压升高在内的多重危险因素诱导的视神经变性疾病 ,其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的进行性丢失。神经保护治疗是一种通过阻止神经元死亡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新策略。本文从实验技术、理论基础、治疗手段... 目前认为青光眼是一种由眼压升高在内的多重危险因素诱导的视神经变性疾病 ,其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的进行性丢失。神经保护治疗是一种通过阻止神经元死亡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新策略。本文从实验技术、理论基础、治疗手段等方面 ,总结了目前神经保护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神经保护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毛俊峰 阎元奎 +1 位作者 艾育德 刘双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ICAM-1多克隆抗体(ICAM-1Pab)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糖尿病(ICAM-1PAb)组(DM(ICAM-1PAb))和糖尿病(生理盐水)组(DM(...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ICAM-1多克隆抗体(ICAM-1Pab)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组(DM)、糖尿病(ICAM-1PAb)组(DM(ICAM-1PAb))和糖尿病(生理盐水)组(DM(saline)),每组10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DM(ICAM-1PAb)组右眼结膜下注射ICAM-1PAb,连续1周。制作大鼠视网膜冰冻及石蜡切片分别行免疫组化SP染色和常规HE染色,对SP染色结果作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ICAM-1在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胞膜有表达。SP染色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其中DM组分别与CON组、DM(ICAM-1P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M组视网膜血管内有较多附壁的白细胞。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CAM-1表达上调,ICAM-1PAb通过阻断ICAM-1,抑制白细胞黏附,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糖尿病 大鼠 视网膜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海霞 李晓芳 +2 位作者 刘丽君 牛春梅 关文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负压吸引20s、45s和2...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负压吸引20s、45s和2min组,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对照组只进行激光治疗。负压吸引20s、45s和2min组先用负压发生器吸引兔眼角巩膜缘,负压吸引分别持续20s、45s及2min,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通过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RGC凋亡的存在,利用TUNEL法检测RGC的凋亡,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对照组和各负压吸引组之间TUNEL标记的凋亡RGC数进行方差分析,各组间比较凋亡RGC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光镜下负压吸引2min组0d时偶见染色阳性RGC,7d时可见神经节细胞层少量的TUNEL阳性RGC,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透射电镜下观察负压吸引20s和45s组各时间点视神经和视网膜细胞改变轻微,未见凋亡细胞;2min组术后0d、7d、14d神经纤维和视网膜结构明显异常,未见凋亡细胞,至术后28d时恢复正常。结论LASIK术中常规负压吸引时间越长,视网膜结构损伤改变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负压吸引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TUNEL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力 陆蓓 +2 位作者 崇晓霞 李晓玲 陈彦玲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1-501,共1页
关键词 LASIK术 角膜瓣移位 瓣膜复位术 治疗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海霞 陆蓓 黄一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8期502-503,共2页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的疗效。方法对 5 0例 (60眼 )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前房预置穿刺、使用丝裂霉素、巩膜瓣及结膜牢固缝合、术毕形成前房的治疗方法 ;术后随访 1年。结果术后 5 4眼眼压 <2 1mmHg,6眼需用降...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的疗效。方法对 5 0例 (60眼 )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前房预置穿刺、使用丝裂霉素、巩膜瓣及结膜牢固缝合、术毕形成前房的治疗方法 ;术后随访 1年。结果术后 5 4眼眼压 <2 1mmHg,6眼需用降眼压药将眼压控制在 3 0mmHg以下 ;仅有 2眼术后视力低于术前 ,其余均达到或超过术前视力 ;2眼发生结膜瓣创漏 ,2眼发生脉络膜脱离 ,经处理后恢复。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可减少术后常见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术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频繁瞬目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大勇 艾育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69-670,共2页
频繁或异常瞬目是指无明显眼病而伴有阵发性频繁眨眼动作的病症,儿童多见。本文总结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同时初步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对该疾病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 眨眼 儿童 眼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海霞 黄一飞 杨惠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9期811-812,共2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视网膜功能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近视眼患者15例30眼,术前经严格检查后行LASIK。术前、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裸眼和矫正视力,散瞳验光测量屈光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视网膜功能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近视眼患者15例30眼,术前经严格检查后行LASIK。术前、术后1d、7d、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裸眼和矫正视力,散瞳验光测量屈光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AB超测量角膜厚度及眼轴长度,角膜地形图扫描,间接眼底镜散瞳下检查眼底,并行视网膜电流图、视觉诱发电位测定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LASIK术后早期眼压无明显变化,视觉电生理无明显变化;术后1周,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降低(P<0.05),术后1~6个月神经纤维层厚度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LASIK对近视眼患者术后的视网膜功能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安全性 视觉电生理 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缺血性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包秀丽 艾育德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后视网膜和房水中谷氨酸 (glutamate,Glu)、天冬氨酸 (aspartate ,Asp)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血管结扎方法建立家兔视网膜缺血模型 ,正常兔作为对照组 ,观察缺血 30min、6 0min和 75min组视网膜和房水中Glu... 目的 观察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后视网膜和房水中谷氨酸 (glutamate,Glu)、天冬氨酸 (aspartate ,Asp)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血管结扎方法建立家兔视网膜缺血模型 ,正常兔作为对照组 ,观察缺血 30min、6 0min和 75min组视网膜和房水中Glu和Asp含量及形态学不同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 缺血组视网膜Glu含量分别为 (5 .2 0± 1.6 0 )μmol·L-1、(4.2 1± 0 .96 ) μmol·L-1、(2 .11± 0 .6 7) μmol·L-1,正常对照组视网膜Glu含量为 (9.2 9± 2 .5 5 ) μmol·L-1;缺血组视网膜Asp含量分别为 (1.86± 0 .4 9) μmol·L-1、(1.0 7± 0 .2 1) μmol·L-1、(1.0 6± 0 .2 1) μmol·L-1,正常对照组视网膜Asp含量为 (2 .35± 0 .5 4 ) μmol·L-1;发生缺血性损伤时 ,缺血组Glu和Asp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缺血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随缺血时间延长 ,视网膜内Glu、Asp含量逐渐减少 ,房水中Glu、Asp含量逐渐增加。视网膜神经细胞持续丢失 ,以内颗粒层明显。结论 视网膜缺血时大量Glu、Asp释放入细胞外液 ,提示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介导视网膜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缺血 谷氨酸 天冬氨酸 兴奋性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刺激序列对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包秀丽 赵菲菲 韩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构建豚草花粉诱导的小鼠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观察免疫刺激序列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CpG)DNA对过敏性结膜炎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将16只BALB/c小鼠分为CpG DNA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均于左足部局... 目的构建豚草花粉诱导的小鼠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观察免疫刺激序列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CpG)DNA对过敏性结膜炎的免疫刺激作用。方法将16只BALB/c小鼠分为CpG DNA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均于左足部局部注射豚草花粉和氢氧化铝悬浮液进行初次致敏,在注射后第14天右眼结膜囊内滴用豚草花粉溶液进行再次致敏;其中CpG DNA实验组在再次致敏前3d给予CpG DNA滴眼,对照组给予PBS滴眼。观测指标包括症状得分、眼穹隆部结膜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及结膜IL-12p4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pG DNA实验组小鼠仅偶有眼睑或球结膜充血水肿等过敏反应,眼局部反应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均为P<0.01)。CpG DNA实验组临床症状得分为(5.50±1.6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8±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0,P=0.003)。CpG DNA实验组小鼠穹隆部结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每高倍视野镜下细胞计数为(16.12±9.31)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7.25±20.6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P<0.01)。CpG DNA实验组结膜组织中IL-12p40 mRNA的表达上调,是对照组IL-12p40 mRNA相对表达量的9.2倍。结论在致敏初始阶段给予CpG DNA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反应和晚期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CpG DNA诱导IL-12p40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刺激序列 过敏性结膜炎 非甲基化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 细胞免疫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中负压吸引对家兔视网膜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海霞 郭志英 +1 位作者 牛春梅 关文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氨基酸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6 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负压吸引20 s组、负压吸引45 s组和负压吸引3 min组,制作瞬时高眼压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激光治疗;...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氨基酸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6 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负压吸引20 s组、负压吸引45 s组和负压吸引3 min组,制作瞬时高眼压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激光治疗;负压吸引组用负压发生器吸引兔眼角巩膜缘,分别持续20 s、45 s及3 min,在术后不同修复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检测视网膜4种氨基酸质量浓度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负压吸引20 s组及45 s组视网膜氨基酸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吸引3 min组视网膜中4种氨基酸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0 d)谷氨酸(Glu)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65,P=0.083);术后7、10、14、28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84,P=0.000;t=-61.437,P=0.000;t=-15.957,P=0.000;t=-21.336,P=0.000)。术后即刻(0 d)和7 d谷氨酰胺(Glune)、色氨酸(Try)、苯丙氨酸(Phe)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14、28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SIK术中负压吸引引起的眼压急剧升高可引起视网膜中4种氨基酸水平的可逆性升高,负压吸引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负压吸引 氨基酸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年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珊娜 艾育德 +4 位作者 关航 吴护平 张铭志 崔宝华 夏群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 确定多焦视网膜电图 (M ERG)的正常值 ,分析后部视网膜不同区域电生理功能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对 3 8例 ( 3 8眼 )不同年龄段的散瞳正常眼做M ERG检查 ,分析第 1个负波 (P1波 )、第 1正波 (N1波 )的潜伏期和反应密度及与年龄... 目的 确定多焦视网膜电图 (M ERG)的正常值 ,分析后部视网膜不同区域电生理功能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对 3 8例 ( 3 8眼 )不同年龄段的散瞳正常眼做M ERG检查 ,分析第 1个负波 (P1波 )、第 1正波 (N1波 )的潜伏期和反应密度及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总反应波、4个象限、环 1~ 6的反应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P <0 0 1) ;总反应波、鼻侧、环 5 ,6的N1波潜伏期 ,以及总反应波、鼻侧、颞上象限、环 2 ,3 ,4,6的P1波潜伏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尤其颞上象限、环 5 ,6的反应密度在老年组下降更明显。结论 后部视网膜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年龄 M-ERG 黄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罗卡品对正常眼压老年人眼前段结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怡 艾育德 薛荣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匹罗卡品对正常眼压老年人眼前段结构变化影响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对比窄前房角和宽前房角老年人眼前段结构的形态特征。方法根据房角镜检查,选取具有窄前房角的患者21例(32眼)和宽前房角的正常志愿者20例(30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 目的探讨匹罗卡品对正常眼压老年人眼前段结构变化影响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对比窄前房角和宽前房角老年人眼前段结构的形态特征。方法根据房角镜检查,选取具有窄前房角的患者21例(32眼)和宽前房角的正常志愿者20例(30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2组滴10g·L-1匹罗卡品滴眼液前后房角结构指标进行观察并运用专用软件给予测量。结果窄角眼滴匹罗卡品后表现前房深度减小,虹膜厚度变小,小梁虹膜角增加,房角开放距离增加,睫状体厚度增加,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增加。宽角眼滴匹罗卡品后表现前房深度减小,虹膜厚度变小,小梁虹膜角减小,房角开放距离减小,睫状体厚度增加,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增加。滴匹罗卡品滴眼液前后,2组前房深度、小梁虹膜角、房角开放距离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虹膜厚度、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和睫状体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罗卡品可以引起窄角眼前房角增宽,其对房角的改变依靠于滴药前房角的状况,它对正常眼压老年人的窄角眼的治疗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段 老年人 眼压 匹罗卡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3a重组真核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包秀丽 汤欣 赵建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构建Wnt3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SRA01/04细胞中的瞬时表达情况。方法采用cDNA文库设计的含有Wnt3acDNA全长序列模板的菌种,PCR法获得Wnt3a片段,与pcDNA3连接,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细胞... 目的构建Wnt3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SRA01/04细胞中的瞬时表达情况。方法采用cDNA文库设计的含有Wnt3acDNA全长序列模板的菌种,PCR法获得Wnt3a片段,与pcDNA3连接,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细胞,检测Wnt3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Wnt3a-pcDNA3表达载体基因测序与Genebank报告基因序列一致,Wnt3a-pcDNA3瞬时转染至SRA01/04细胞,Wnt3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中,仅有少量Wnt3a表达。结论成功构建Wnt3a-pcDNA3真核表达,获得Wnt3a/SRA01/04细胞系,为研究后囊膜混浊的病理机制和防治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3A 晶状体上皮细胞 载体构建 转染 后囊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建华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6期502-504,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大多数器官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类因子,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惟一作用于血管内皮的生长因子,可诱导血管生成。综述了VEGF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疾病 受体 眼部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一例
20
作者 崇晓霞 陆蓓 +1 位作者 樊晨玥 秦丽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角膜上皮糜烂 PTK治疗 综合征 复发性 正大捷普滴眼液 润尔乐滴眼液 视力下降 药物治疗 症状复发 眼部检查 角膜中央 对光反射 右眼 异物感 球结膜 玻璃体 晶状体 黄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