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巴胆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包呈梅 胡森 +1 位作者 陆江阳 武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45-1847,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Cajal间质细胞、炎症因子、氧自由基变化以及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S)组、肠缺血再灌注(I/R)组和I/R+卡巴胆碱(I/R+CAR)组。制备肠I/R模型,于夹闭后2....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Cajal间质细胞、炎症因子、氧自由基变化以及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S)组、肠缺血再灌注(I/R)组和I/R+卡巴胆碱(I/R+CAR)组。制备肠I/R模型,于夹闭后2.5 h处死动物,取肠袋组织测定TNF-α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另取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Cajal间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I/R组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阳性表达量比S组显著降低(P<0.01),I/R+CAR组Cajal间质细胞阳性表达量显著高于I/R组(P<0.01)。I/R组MDA和TNF-α含量较S组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I/R+CAR组MDA和TNF-α含量与I/R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SOD活性有所回升(P<0.05)。结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炎症因子及氧自由基增加,导致Cajal间质细胞损伤;卡巴胆碱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及氧自由基损伤,减轻Cajal间质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CAJAL间质细胞 卡巴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邹鹏程 杨一峰 +5 位作者 徐晓艳 刘北英 梅放 由江峰 刘启忱 裴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7-947,共11页
目的:采用RNA干涉技术沉默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的表达,探索ATP6V0C在前列腺癌侵袭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并研究其与LASS2/TMSG1的关系。方法与结果:ATP6V0C在高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1E8和PC-3M)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 目的:采用RNA干涉技术沉默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的表达,探索ATP6V0C在前列腺癌侵袭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并研究其与LASS2/TMSG1的关系。方法与结果:ATP6V0C在高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1E8和PC-3M)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2B4和PC-3),选择ATP6V0C表达量最高的PC-3M-1E8细胞进行基因沉默实验,发现ATP6V0C的siRNA转染PC-3M-1E8后,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量及MMP-2的分泌量均无明显变化,但上清液中MMP-9的活性明显减弱,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细胞外氢离子浓度及液泡型ATPase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划痕修复实验及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ATP6V0C siRNA干扰组细胞的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PC-3M-1E8细胞转染ATP6V0C siRNA后,LASS2/TMSG1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ATP6V0C蛋白与LASS2/TMSG1共定位于胞浆和胞膜,干扰组共定位信号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结论:特异性siRNA沉默ATP6V0C能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与ATP6V0C沉默后抑制V-ATPase的活性,使细胞外氢离子浓度降低,抑制MMP-9的激活,从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有关。靶向siRNA干扰ATP6V0C的表达后,可能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抑制LASS2/TMSG1的表达,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泡型ATP酶 ATP6V0C LASS2 TMSG1 前列腺癌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性脂肪肉瘤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慧玲 杨绍英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777-778,共2页
骨内脂肪肉瘤(Liposarcoma of bone)是原发于骨髓内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度很高的骨肿瘤。自1931年Stewort首先报告3例以来,国外迄今报道50余例,其发病率占原发肿瘤的0.04%,国内对此也有少量报道,发病率0.3... 骨内脂肪肉瘤(Liposarcoma of bone)是原发于骨髓内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度很高的骨肿瘤。自1931年Stewort首先报告3例以来,国外迄今报道50余例,其发病率占原发肿瘤的0.04%,国内对此也有少量报道,发病率0.31%。现将我们会诊的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阳性的不同类型淋巴瘤组织中EBNA1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海芹 冯征远 +1 位作者 徐晓艳 孙亮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57-2061,共5页
目的:筛选前期研究中EB病毒(EBV)阳性的15例不同类型淋巴瘤病例,对这15例EBV阳性病例进行PCR扩增及EBV核抗原1(EBNA1)羧基端测序分析,观察是否存在突变热点AA487及AA466-527之间的变异。方法:采用PCR方法对EBV阳性病例进行EBNA1基因羧... 目的:筛选前期研究中EB病毒(EBV)阳性的15例不同类型淋巴瘤病例,对这15例EBV阳性病例进行PCR扩增及EBV核抗原1(EBNA1)羧基端测序分析,观察是否存在突变热点AA487及AA466-527之间的变异。方法:采用PCR方法对EBV阳性病例进行EBNA1基因羧基端的扩增,并将扩增产物送公司进行测序分析。同时分析淋巴瘤患者EBV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次实验成功扩增15例病例,进行EBNA1基因羧基端测序分析发现,15例标本中EBNA1羧基端均出现序列变异,其中以往报道过的突变有:错义突变AA487 A→V、499 D→E、502 T→N、524 T→I、528 I→V和533 L→I,无义突变为AA520密码子cat→ctc;本次研究新发现的突变有:错义突变AA462 G→E、466 G→R、AA487 A→L、492 S→C、502 T→N和524 T→I及无义突变AA466密码子gga→gaa、AA 480密码子aac→atc和AA 547密码子ccc→cct突变。几例非肿瘤细胞EBER阳性的淋巴瘤病例也均出现了与以往研究相同的共有突变;而肿瘤细胞EBER阳性的淋巴瘤样本中除了有部分共有突变外,均出现了非共有突变。结论:本组淋巴瘤病例中,除了有部分EBNA1基因羧基端的共有突变外,均出现了非共有突变,这与以往研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EB病毒 EB病毒核抗原1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