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造影分析蒙古族和汉族股动脉分叉位置差异
- 1
-
-
作者
王悦喜
阿荣
任保军
张迎军
刘晓宇
-
机构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科
-
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3期250-252,共3页
-
文摘
目的通过造影分析蒙古族和汉族股动脉分叉位置差异,为今后蒙古族和汉族患者行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方法540例经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患者,其中蒙古族患者270例(部分来自蒙古国)(蒙古族组),汉族270例(汉族组)。蒙古族组男性201例,女性69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4岁。汉族组男性198例,女性7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3.1岁。术中常规行股动脉造影。以股骨头和耻骨联合为参照,透视下在股骨头上缘和耻骨联合中点之间做一连线,再沿股骨头下缘、股骨头中心做两条平行线,由上到下将腹股沟部分为A、B1、B2、C共4个区,对常规穿刺股动脉位置行造影评价,并对因穿刺位置引起的相关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蒙古族患者股动脉分叉位于A、B1、B2、C区分别为5.1%、29.4%、44.3%和21.2%;汉族患者股动脉分叉位于A、B1、B2、C区分别为1.2%、26.3%、32.7%和39.8%,两组患者股动脉分叉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因股动脉穿刺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分别为11.1%和2.2%(P<0.01)。结论蒙古族患者股动脉分叉位置较汉族患者股动脉分叉位置普遍偏高,股总动脉在股骨头中点以上区域分叉分别为73.7%和59.0%。在股骨头中点以下区穿刺股动脉蒙古族患者易出现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所以对蒙古族患者行经股动脉径路介入时应在股骨头中点以上穿刺。
-
关键词
股动脉
穿刺术
血管造影
并发症
汉族
蒙古族
解剖位置
-
Keywords
femoral artery
bifurcation
aortography
complication
Han
Mongolian
anatomy position
-
分类号
R543.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